02.28 邓州:六举措服务务工输出 三优先确保脱贫增收

面对群众外出务工需求,邓州市认真落实外出前健康状况核查检测、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有组织地开工复工和可追溯信息系统建设“三有一可”服务要求,突出“扶贫产业项目优先复产、扶贫项目优先开工、贫困户就业优先安排”的“三优先”原则,做好疫情防控下外出务工村民的精细化服务工作。目前,全市已有组织输出贫困户劳动力332人;通过小批量、多批次的形式,已输出2000多人;全市8258个公益岗位贫困人员全部上岗;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中未返乡的3000多人,大多也已在当地就业上岗。

精准调查,建档立卡。邓州强化市、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村委会(社区)、村民小组网格化管理优势,采用电话等调查方式,精准掌握村(社区)、村民小组内每个适龄劳动力的就业意愿,精准掌握每个返乡人员的健康状况及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各乡镇(街区)、村(居委会)均建立劳务转移输出实名制台账,做到“一人一档”,底数清楚,止2月23日,邓州市已对有外出务工意愿的14000余人建立台账。同时,针对收集到的帮助需求,邓州市采取“个性化”服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帮助要外出的村民做好相关保障准备工作。比如,引导、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做好返岗对接,提醒外出务工的村民与原务工单位联系后合理确定返岗时间,劝告返程目的地为疫情重点地区人员延迟返岗,帮助确需外出者联系返岗目的地,按照对方要求,提前准备好相关手续,避免出现“禁止入内”的情形发生。

严格把关,确保健康。各乡镇(街区)在组织劳务转移输出中严格标准,必须由村委会(社区)出具隔离证明,并分别由包村(社区)乡镇干部、村支书、村医三人签字,确保所有有外出务工意愿的返乡人员居家隔离不少于14天。在输送外出前,由村委(社区)上报,乡镇(街区)政府统一安排健康体检,出具健康证明,加盖乡镇政府、乡镇卫生院公章,确保返岗人员不将疫情带出。并对贫困户就业健康三项检查费用予以减免,采取多种措施优先组织贫困劳动力就业。至目前,已对全市欲外出人员办理健康证明11000余份。

属地管理,科学调度。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实行村对乡、乡对市负责制,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务工就业。在人员输送前,由村委会统一向乡镇政府上报劳务输出计划,由乡镇政府集中实施,市工作专班全程调度。牵头部门及时与务工地政府或人社部门及用工企业沟通协商,说明邓州市在安全用工上采取的具体措施,协调确定安全的输送方式,点对点输送,确保返岗人员按照企业开(复)工日期分批次、有组织返岗。对短期内无法返岗人员,由邓州市人社局、产业集聚区、科技和工信局、商务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向各类用工企业广泛征集工作岗位,尽量扩大用工数量。同时,鼓励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引导返乡滞留人员就近就地就业。

邓州:六举措服务务工输出 三优先确保脱贫增收

全程跟踪,保障服务。各乡镇(街区)政府及相关责任单位做好跟踪服务,加大劳动关系风险预测预警力度,利用相关信息平台,实现实名制全覆盖,全流程跟踪掌握健康动态,并确保信息共享,妥善处理好返岗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劳动关系问题。并与务工地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定期沟通机制,通过协商务工地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劳动仲裁等措施,切实保障返岗人员合法权益。构建务工人员健康状况动态可追溯信息体系,务工人员上岗后15天期间,组织输出机构要与企业建立周沟通机制,务工人员每五天向所在村报告健康情况,自下而上建立村、乡镇(街区)、市工作专班逐级汇总报告制度。2月22日,该市就有组织劳务输送9批462人,全程封闭输送,把健康、无疫情隐患的务工者安全输送到用工企业,确保“即达即上岗”的目标。

加强统筹,配合联动。该市成立工作专班,各成员单位分工合作,有组织劳务转移输出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在劳务输出中,邓州市参与南阳市政府在北上广郑(郑州)、江浙鄂等地创业务工人员比较集中城市设立的创业暨务工服务联络组,并组织工商联、招商局、京邓协作办等相关单位主动配合做好与各地商会的联络、协调工作,尽可能拓宽劳务输出渠道,确保外出务工人员输得出、干得好。

立足本地,挖掘潜力。有计划组织市内企业开工复工,研究出台带贫企业费用减免等优惠政策,最大限度挖掘扶贫车间、扶贫基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带贫潜能,鼓励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地务工就业,确保企业复工复产带贫群众数量不减。对贫困群众自主发展的产业根据其受疫情影响程度给与相应补贴。同时,通过手机微信、网络平台等形式开展“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做到培训一名上岗一名。

(邓州市扶贫办习中洋 武祥宇 林海燕 编辑:林海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