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三千戰“疫”家書,一部煌煌“史記”

疫情急如火,家書抵萬金。

庚子新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抗疫大戰打響,一封封戰地家書,字裡行間隱現著“抗疫湘軍”臨危受命、奮勇逆行的最美背影,在前線與後方架起了一座座心心相印的橋樑。抗疫,成為湖南省文明辦自1月8日啟動的“瀟湘家書”活動以來,最深刻、最特別的主題。

3000多封口耳相傳的家書,是中國抗擊疫情的輿論場上,另一種激情澎湃的湖南聲音。

因戰地家書而匯聚的一道道情感激流,在人們心靈深處奔騰,壯闊而深遠。當我們毫無防備地迎接突然降臨的一切時,翻讀一封封真實的家書,就像翻開這場註定載入史冊的抗疫戰冊頁,翻開人們細膩、豐厚而溫暖的內心世界。

見字如面,展信如晤。瀟湘家書,是抗疫戰場上的暖色調、正能量。當它們拼接在一起,就是一部湖南民眾的抗疫心靈史,是面對災難時中華民族情感與精神的大展露、大激揚。

春暖花開,山河無恙,等你歸來。

願每一封戰地家書安放的祈願,都如願圓滿。

文丨肖欣 李婷婷


疫情將“瀟湘家書”活動推向歷史的拐點

“斌伢子,又快要過年了,不知道你今年能不能回家過年,我和你媽都很想你,你媽這幾天老是念叨,說都快兩年沒見著你了……”

1月8日,春節臨近。由湖南省文明辦等多家單位發起的“瀟湘家書”徵集活動,在婁底市新化縣槎溪鎮正式啟動。活動現場,播音藝術家榮斌、周眉飽含深情地朗讀了一對新化老夫妻寫給兒子——西昌衛星中心觀測站博士劉楚斌的家書。

這是第一封在現場寄出的瀟湘家書。湖南省郵政公司為活動特別準備了大量免費信封。一封封家書飛向千家萬戶,成為歲末年初瀟湘大地一道溫暖的風景。

“瀟湘家書”活動,是“四季紅·雷鋒家鄉學雷鋒”志願服務的一項重點內容。活動倡導在湘和在外的湖南人書寫家書,講述家鄉和家人的故事,把三湘大地脫貧攻堅的喜人變化、父老鄉親的深情牽掛、留守兒童對父母的濃情思念等等,傳遞給親人,邀請湘人回鄉過年、返鄉創業。

三千戰“疫”家書,一部煌煌“史記”



“千古溫情寄尺素”。家書,是中華文明不斷的根脈,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在中國人心目中有很重的分量。

湖南有著濃厚的家書傳統,家書文化特別繁榮,很多先賢留下了大量教子育人行事的好家書。曾國藩家書成為治家典範,一度被人們傳為美談。湖湘家書也是革命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毛澤東寫給毛岸英的家書、左權寫給女兒的家書……都已成為珍貴的歷史記憶。

進入互聯網時代,人們在不經意間漸漸地忽略了家書這個別具意義的交流方式。近年來,隨著《見字如面》等文化電視節目的走紅,遠去的家書開始迴歸,重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成為一股頗具文化深意的“清流”。“瀟湘家書”徵集活動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中展示了高遠的立意,具有深刻而深沉的寓意。

誰也沒有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將2020年的“瀟湘家書”活動,推向了一個歷史性的拐點。

一封封家書,成為連接抗疫前線與後方的獨特橋樑

2020年1月25日,農曆庚子新年的第一天。為應對疫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罕見地在正月初一召開會議。

這一天,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當日24時,湖南省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69例,重症病例20例。一場抗疫大戰驟然打響,一位位奮勇“逆行”的白衣戰士,甚至來不及與家人告別,已衝上了最前線。

隔離病毒隔離不了愛。一封封家書,成為被阻隔的親人間表達感情的特別方式、最佳途徑,成為特殊時期的特殊情感表達。“瀟湘家書”,迅速成為連接抗疫前線與後方的獨特橋樑。

第一封被媒體披露後引起大眾淚目的家書,是56歲的郴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感染病診療中心主任曹曉英寫給兒子何思奇的道歉信:“兒子,媽媽還是決定要進隔離病房,沒有聽你的話,跟你道歉。”

三千戰“疫”家書,一部煌煌“史記”


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曹曉英。

今年春節,何思奇準備帶著女朋友回郴州過年。這也是他第一次正式帶女朋友回家。得知媽媽要上防疫一線的那一刻,他的心往下一沉,很擔心患高血壓的媽媽身體吃不消:“為什麼你這個快退休的人還要進隔離病房上一線?你這不是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嗎?”

接到兒子語氣略帶“責備”實為憂心、關愛的電話時,曹曉英第一感受是“愧疚”。但疫情當前,她必須上“戰場”。進入隔離病房前,她給兒子寫下了這封家書:“我深知感染病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和折磨,我畢生的願望就是消除這種痛苦和折磨。對不起兒子,我們短暫的別離是為了千家萬戶的歡聲笑語。”

曹曉英給兒子的家書公開後,被多家媒體刊發轉載,引起廣泛傳播。很多讀者說,看哭了,這是一封“最美家書”。讀到報道,曹曉英說,家書本來沒打算公開的,“這是我們醫生該做的”。

三千戰“疫”家書,一部煌煌“史記”


三千戰“疫”家書,一部煌煌“史記”


曹曉英寫給兒子何思奇的家書。

原本旨在通過歲末年初的一封封家書邀請湘人回鄉過年、返鄉創業的瀟湘家書活動,也由新年第一天這封讓無數人淚目的戰地家書,開啟了“戰疫烽火急,家書抵萬金”的新篇章。

從1月23日開始,湖南省文明辦、湖南省人民廣播電臺新聞頻道將《瀟湘家書》關注的重點轉移到疫情防控領域,迅速聯手省衛健委、省疾控中心、湘雅醫院等抗疫一線醫衛工作者,策劃播出來自抗疫一線“身為醫者,不畏生死”的家書。

一封封飽含深情的抗疫家書,紛至沓來。

從1月23日至今,湖南省人民廣播電臺新聞頻道每天播報一封瀟湘家書,周眉、陸曉兩位播音員輪流上陣。他們從早上7點開始錄節目,往往要到下午3點多才能回家吃上飯。因為用嗓過度,周眉的聲音已開始嘶啞,引發了腸胃炎和支氣管炎。

湖南日報、新湘評論、新湖南、時刻、湖南文明網等省級主要媒體,也迅速刊發了大量抗疫家書。據不完全統計,截至到2月13日,活動組委會已收到近3000封抗疫家書。“一封封家書猶如一份份請戰書,每一封家書背後都有一個感人的親情故事,匯聚成一曲誓言鏗鏘、大愛情深的豪邁壯歌。”活動相關負責人說。

“我們是渺小,能在國家需要的時刻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是光榮的”

什麼是有愛、有義?什麼是眾志成城、萬眾一心?紛飛的戰地家書裡給出了答案,記錄了很多上有老下有小的普通家庭,在疫情面前最真實的生活細節與情感袒露。

大年初一這天,株洲市支援湖北醫療隊隊長、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二病區副主任劉毅,已踏上了奔赴湖北黃岡的征程,馳援黃岡版“小湯山”醫院——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

1月22日,農曆臘月二十八,劉毅沒有和妻子左麗商量,向醫院遞交了一份《請戰申請書》。醫務科問他家屬同不同意,他說妻子也是黨員,肯定會全力支持。回家後,他笑嘻嘻地和妻子說起了請戰的事。妻子是株洲市人民檢察院幹警,疫情面前她的工作也並不輕鬆,還要一個人照顧家中86歲的奶奶、患阿爾茨海默病的婆婆,以及2歲的女兒和5歲的兒子。兩個人心裡都明白,這個春節,不容易。

2月6日,劉毅赴黃岡第12天,左麗給丈夫寫了一封信,嗔怪丈夫“先斬後奏,給我戴一頂高帽哄我開心”,也坦陳自己的憂慮:“說不擔心,是假話。每天看著電視、報紙、朋友圈發佈確診病人跳動的數字,我的心跳也在加快。”但她更多是深深的理解與支持。

三千戰“疫”家書,一部煌煌“史記”


工作中的劉毅。

他們曾一起看過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為了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那些為收集硒、鉻、鎳元素而捐獻菸斗、長命鎖、炒菜勺子的普通百姓的身影,深深地烙印在他們的腦海中。“歷史會記住他們嗎?他們又何曾奢望被歷史記住?國家是強大的,我們是渺小的,能在國家需要的時刻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是光榮的。”

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她更為勇敢的丈夫感到光榮:“你用自己的行動教給了我們的孩子,要做一個有愛有義的人!”兒子每次在電視裡看到穿防護服的醫生,就會興奮地大聲喊媽媽快來看,這是不是爸爸?還天真地說:“等爸爸回來,我要把最厲害的奧特曼獎給他!”

我們要教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如何讓孩子們認知家庭,認識社會,理解生命?戰地家書裡,有比教科書更鮮活更直觀的答案。

元宵節前一天,益陽醫專附屬醫院呼吸內科負責人歐陽勝偉,第一次給10歲的兒子歐陽子謙寫了一封信。這位平常不善言辭,感情內斂的父親,和孩子分享了最難忘的經歷和人生感悟:“‘擔當身前事,不記身後名。’孩子,請你記住這句話。”

2月2日晚7點,受益陽市衛健委指派,歐陽勝偉和同事從益陽醫專附屬醫院出發,奔赴桃江縣人民醫院參與會診和看護病人。妻子劉霞是益陽市第四人民醫院肺病診療中心的護士,負責醫院發熱門診和預檢分診工作。10歲的兒子沒人照料,只好送到了鄉下的外公外婆家。

三千戰“疫”家書,一部煌煌“史記”


工作中的歐陽勝偉。

細心的歐陽勝偉在會診時發現,一位7歲的小男孩不幸染病,雖然在醫院精心治療下已經明顯好轉,但他的媽媽還是非常恐懼地坐在小男孩床邊哭泣。小男孩則躺在床上默默地注視著他們。歐陽勝偉唯恐自己一身防護裝備嚇著了小男孩,趕緊走到小男孩床邊,輕言細語地和他細細溝通,直到他和他母親的心情都慢慢平復下來。

那一刻,歐陽勝偉又心痛又擔憂,想到了在鄉下快樂玩耍著的兒子。他把病房中的這個場景與細節及他的體會寫信告訴了兒子:

“疾病不僅摧毀著人的身體,也摧毀著他們的心理和意志,所以他們需要我們,需要我們幫助他們恢復健康。或許普通人對這樣的感染者避之唯恐不及,而爸爸必須選擇直面他們。爸爸不是英雄,不是勇敢,也不是無畏,而是有一種義務、責任和決心。生而為醫,救死扶傷是我的天職,只有真正的使命感才能讓人無懼而往!

爸爸跟你說這些,只是希望你對人生、對生命有新的感悟。爸爸不是傳說中的蓋世英雄,但是爸爸想做你心中的英雄,做你心中的榜樣!希望你將來能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勇於擔當,勇敢接受任何挑戰。”

有身教,也有言傳。教育,是一言一行的潛移默化,是隨機隨緣的啟發開導,也是為每個人的生命賦能。這樣的戰地父子書,是關於擔當、使命的鮮活註解,勝過任何空洞的長篇大論,勝過任何粗暴與機械的灌輸。對於孩子來說,這個假期,雖然沒有父母在身邊陪伴,卻收穫了人生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重新發現寫信這個慢動作的意義

“疫情像一道封鎖線,隔著小小一座洞庭湖,你在北方,我在南方。”

2月5日,汨羅市羅江鎮的一名基層政府宣傳幹事鄭林日,給正在湖北荊州進行自我隔離的表姐任鶴雲寫了一封信。前一天,表姐在微信上發了一張圖片給她,圖片上只有一個床頭櫃,說這是自己的全部生活空間。原來,表姐接觸過從武漢返回荊州的舅舅後,出現了咳嗽症狀,正在進行自我隔離。

鄭林日擔心表姐。任鶴雲也擔心表妹。作為一名基層幹部,鄭林日每天要和鎮村幹部、村醫一起,走進從湖北返鄉過年的務工者家中,進行防疫體溫檢測。但他們自己的防護用品很簡單,僅戴著最普通的口罩。任鶴雲勸表妹說:“千萬不要出門,保護好自己。”

三千戰“疫”家書,一部煌煌“史記”


2月5日,鄭林日(右)在羅江鎮紅花衛生院採訪醫護人員,這裡即將作為汨羅市新冠病毒感染第二隔離病區投入使用。

但鄭林日知道,表姐的這個小小的要求她沒有辦法答應:“鶴寶,我必須走出去,也許我的能量微不足道,但我是鎮裡的宣傳幹事,我要記錄他們,記錄他們忙碌的身影,更記住這段大家共同戰鬥的日子!午夜0點,夜鶯會飛上最高的玫瑰枝,將刺深深地刺進自己的胸膛,然後發出高亢的聲音,大聲歌唱。我只想大聲歌唱!”

2月13日,任鶴雲給表妹寫了一封回信:

“在被病毒隔離的孤島,仍能感受到來自親人的愛,這給了我莫大的鼓舞和力量!這幾天我的咳嗽開始有所緩解,到今天已經幾乎全好了,也沒有出現別的症狀,只是普通感冒或者咽喉炎,全家都大大鬆了一口氣。

你說‘比病毒蔓延更快的是愛與善意’,那些堅守在一線的工作者們,那些出資出力的普通百姓們,他們的努力,我們的堅持,一定能帶來最終的勝利!我也想送給像你一樣的‘逆行者’們一句話:‘同氣連枝,珍重待春風。’”


鄭林日和表姐感情很好,常通過微信視頻交流,這是兩姐妹第一次用書信溝通。鄭林日發現,自己寫信的時候,感情的表達更加流暢和深刻,很多平時打電話不好意思說的話,不會輕易表達的情感,在紙上寫的時候會很自然地流露出來:“因為寫信是一個思考-醞釀-落筆的過程,整體情緒更飽滿,對於親人來說,彼此之間的關懷和支持好像一下就具象化了,收信看信的時候心裡也會更溫暖。”

三千戰“疫”家書,一部煌煌“史記”


鄭林日(左)與收信人姐姐“鶴寶”(右)合照。

現在,鄭林日和表姐約定好,以後每隔一段時間就給對方寫一封信,聊聊近況,聊聊平時不會說的心裡話。在疫情的特殊時期,大家的心理壓力都很大,她也準備建議家人之間互相寫信,除緩解現在的緊張情緒外,以後留存下來也是非常美好的記憶。

戰地家書,不僅衝破了疫情封鎖線,給親人最有力的支持、最溫暖的撫慰,也讓人們在一字一句走心的書寫中發現,習慣了微信視頻等快捷交流方式的時代裡,寫信這種頗有著古典、手工意味的“慢動作”,其實蘊含著生活深處那些常常被碎片化遮蔽的真相。

這,或許是瀟湘家書徵集活動帶給許多人的一個重要收穫!

瀟湘家書徵集活動, 演變成抗擊疫情的大陣地、大合唱

2020年的疫情,考驗著人們的意志、智慧和韌勁。而每一份戰地家書寫作者的發現,都是一分照見,都是一分自省,都是一分覺知。

細讀過上百篇戰地家書,正在著手採訪和創作關於湖南抗疫報告文學的作家紀紅建說:“家書不在於文字有多麼華麗,真實的人和事,真實的情感,質樸的表達,就是最好的家書。抗疫家書,是特殊時期特殊情感的表達。此時,愛是彼此的牽掛,又是各自的堅持。抗疫,寫家書也是一種行動。既是後方對前方的鼓勵,也是情感高度凝聚的時刻,能夠提升士氣,鼓舞士氣,讓人們重新認識友情、親情,重新認識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我們的國家和民族。”

瀟湘家書,一場原本旨在促進社會和諧的活動,演變成了萬眾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意志、決心和情感的大陣地、大合唱!

不久,抗疫家書選集將由湖南文藝出版社結集出版。當一封封家書裝訂成書,白紙黑字上的它們,將擁有獨立的生命力。

或許,正如這家出版社出版的另一本英國圖書《見信如晤》的編著者肖恩·亞瑟所說:“通過在往昔生活的人所寫的這些真實信件來了解往昔,我想不出比這更好的途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