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看點」中小企業是如何實現超30%復工復產?

■ 中國工業報記者 孟凡君

“近期,國家出臺的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對緩解中小企業困難發揮了重要作用。監測顯示,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率穩步提高,目前已經超過30%。”2月27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佈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克儉介紹說。

張克儉表示,為讓各項惠企政策更易於知曉,讓國家和地方政策隨時隨地可查,工信部梳理形成了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政策庫”,聯合中國政府網在國務院手機客戶端開闢專欄,讓廣大中小企業能夠知曉政策、用足政策、享受紅利。下一步,工信部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充分發揮各級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協調機制作用,加大政策落實力度,推進分區分級復工復產,協調解決中小企業在復工復產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平穩發展。

企業復工存 “兩難”心理

“中小微企業是經濟發展和容納就業的生力軍,是當前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的重點,關係到全年經濟社會目標任務的實現,但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用工難、開工難、產業鏈配套難等問題,資金壓力比較大。”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表示。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席風險官兼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肖遠企認為,企業出現經營困難具體的判斷標準有以下幾方面:一是從行業來講,受疫情影響比較重的行業主要是批發零售、餐飲旅遊、文化娛樂、交通運輸、物流等,是銀行保險機構重點支持對象。二是從地區來講,湖北地區最主要,但湖北周邊受疫情影響的省份、地區也是支持重點。三是從企業上下游來講,如果上下游企業都屬於受影響的行業或地區,那麼企業本身受影響會比較大。因為各個行業、各個企業情況千差萬別,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銀行機構在總原則和標準之外一定要和企業做好對接,根據每家企業不同情況做好更加精準和針對性的金融服務,幫助企業走出困境。

張克儉指出,我國中小企業數量眾多、分佈較廣、情況複雜,要全面準確瞭解中小企業情況不是很容易。為了摸清中小企業目前狀況,工信部近期開展了中小企業開工復工情況的問卷調查,並委託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探索使用大數據手段,研判中小企業開工復工情況。

“根據工信部對220萬使用雲平臺的中小企業監測數據顯示,隨著一系列幫扶政策的落地實施,中小企業復工率雖整體仍然不高,但是也出現了幾個積極變化。一是復工率在穩步提高。二是製造業中小企業在大企業產業鏈的帶動下,復工率提高較快。三是各省份中小企業復工率均穩步提升,多數每日升幅在1個百分點左右。”張克儉介紹說。

張克儉表示,總的來看,國家有關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舉措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一些問題,但是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自身抗風險能力較弱,受疫情影響程度更深,面臨的困難也更多。疫情導致中小企業訂單減少、開工延後、成本增加、資金緊張,中小企業面臨資金鍊和供應鏈雙重壓力,不少企業既想盡快復工減少損失,但又擔心疫情蔓延帶來的風險,存在著“兩難”心理。

多方聯動助力復工復產

張克儉強調,中小企業穩則就業穩、經濟穩。工信部充分發揮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協調作用,會同成員單位通力合作,深入分析研判疫情對中小企業的影響,推動各地、各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財稅、金融、社保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提出幫助中小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共渡難關的六個方面20條措施,召開經驗交流電視電話會,總結推廣地方復工復產經驗,指導全國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等。

劉國強介紹,近期人民銀行按照國務院第83次常務會議要求,及時部署落實對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加大信貸支持,對中小微企業提供適度優惠支持。一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二是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按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的支持。三是統籌發揮金融系統合力,分類引導各類銀行發放優惠利率貸款。

“政策性銀行在逆週期調節、支持補短板方面具有積極作用,要通過增加信貸總量投放、提供專項信貸額度、發放優惠利率貸款,支持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而地方法人銀行是服務當地、支持中小微企業的主力軍,央行通過提供低成本資金,解決其資金來源相對有限、資金成本高等問題,引導加大對復工復產普惠型小微企業的貸款投放。”劉國強強調。

張克儉透露,下一步,工信部將充分發揮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協調作用,會同各成員單位共同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儘快推進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要壓實地方政府責任,推動各地建立企業應對疫情專項幫扶機制,工作下沉、服務上門,為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提供必要的防疫物資保障,精簡不必要的復工復產審批、備案手續,分類分批推進中小企業有序復工復產;二是切實減輕疫情期間中小企業負擔。會同各部門切實抓好已經出臺的財稅、金融、社保等方面優惠政策的落實,繼續清理政府部門和國有大型企業拖欠的中小企業賬款,減輕中小企業資金壓力;三是發揮大型企業龍頭作用。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協同開展疫情防控和生產恢復。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推進企業上雲以及雲計算服務資源開放共享,支持企業在線工作,推廣協同研發、遠程運營、在線服務等新模式新業態。

引導中小企 “專精特新”發展

張克儉認為,同樣是面對疫情的衝擊,我國部分傳統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受到影響比較大,而一些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強,復工復產的速度比較快。

據統計,目前全國2萬多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復工率已經達到53.6%。工信部公告的第一批248家專精特新 “小巨人”企業復工率達到了91.4%,充分說明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和能力是廣大中小企業應對疫情衝擊、實現轉型發展的制勝法寶。

張克儉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進一步加大幫扶力度,引導廣大中小企業在持續經營下去的同時,有機會走上“專精特新”道路,實現轉型升級。

一是支持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增強創新實力。著力培育聚焦細分領域、專業化程度高、自主研發能力強的優質企業,讓更多的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通過轉型升級成長為專精特新 “小巨人”和製造業單項冠軍。

二是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上水平。推動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上雲,支持企業通過協同製造平臺整合分散的製造能力,實現技術、產能與訂單共享,加大對中小企業改造提升信息化水平支持力度,推動柔性化生產、管理流程再造和數據資源開發。

三是以 “真金白銀”助力企業創業創新。工信部將會同財政部三年內拿出100億元支持200個實體開發區打造創新創業特色載體,助力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融通創新;聯合財政部舉辦2020年 “創客中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率先徵集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類創新項目,激發創新活力,抓好項目落地孵化,助力企業創業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