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见信如面,他们带着家书去战“疫”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在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队员中,担忧他们的不仅有母亲,还有妻子、丈夫和孩子。他们千里寄相思,不仅有牵挂和担心,更多的是鼓励和加油。

在湖北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来自火箭军某部队医院的队员,很多人带着亲人的家书出征。其中3封家书,虽然内容各不相同,语言风格各异,但都装着浓浓的温情和惦念。

带着家书,就像亲人在身边

见信如面,他们带着家书去战“疫”

李果在病区的医生办公室工作

“你把我宠得像个小孩,我会不习惯你不在家的日子。你是军人,又是医生,还是党员,这是你的职责所在。作为妻子,我无条件支持你;作为同行,我更能理解你的选择。你放心,我会照顾好爸妈,照顾好调皮的小孩,照顾好咱们的小家,让你在前方没有后顾之忧……”

这是医生李果的妻子陈琼写给他的信,薄薄的纸张却装满了浓浓的温情。

见信如面,他们带着家书去战“疫”

李果到病房了解医疗设备使用情况

陈琼在地方一家医院当护士,部队接到抽组医疗队通知的时候,李果也接到调往一座大城市工作的通知,但他毫不犹豫地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医疗队。

本以为陈琼会有埋怨,没想到她是家里第一个支持他的人。陈琼知道现在武汉急需大量医护人员,她也知道尽早调到大城市工作的好处,但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支持。

见信如面,他们带着家书去战“疫”

见信如面,他们带着家书去战“疫”

爱人陈琼写给李果的“加油信”

陈琼的信中并非全是“甜言蜜语”,也有“命令”:“再次叮嘱你,望规范操作,把握流程细节,沉着冷静,做好防护,切勿粗心莽撞。”

自从进入医院,李果每天都在忙碌,他把妻子的信小心收好,放在最贴身的地方,带着它开始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在李果看来,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带着这封信,就像家人随时在身边,总感觉有使不完的力气”。

兵分三路的“战斗”,我一起成长

见信如面,他们带着家书去战“疫”

赵晓林为医务人员进行防护技能培训

已是晚上9点多钟,光谷医院感染控制科主管护师赵晓林还在组织医务人员进行防护技能强化培训,一个动作一个动作严抠细训,一个流程一个流程专攻精练。

防护培训是保障医务人员的“健康之门”,赵晓林要求自己一定当好“守门员”。不放过一个细节、不留下一个隐患、不让一名同志掉队,只有守好防护这个关口,才能确保战友的安全。

头天工作太忙,没顾上细看。第二天,洗漱完毕躺在床上已是子夜时分,赵晓林拿出手机,点开儿子刘奕良写来的“微信家书”,读着读着不禁泪眼婆娑。

见信如面,他们带着家书去战“疫”

赵晓林准备进入病房“红区”战斗

“那天晚上,得知您要去武汉,我骗您说到楼下去转转,其实,我是怕您看见我哭……这次疫情好可怕!我在手机上都看到那些了,您要去的地方是武汉呢。但我最后啥也没说,因为您穿的是军装。前两天,您还跟我说快退了,可以每天在家陪我了,我高兴极了,后来您又说必须要去疫区,因为那里最需要你们!”

见信如面,他们带着家书去战“疫”

赵晓林在病房“红区”工作

赵晓林的儿子是一个热爱运动,阳光帅气的高二学生。妈妈经常出差,儿子很支持。就算是去刚果(金)维和,他也没反对。但这次他很“反常”。原来,赵晓林的婆婆处于病重危险期,丈夫赶回老家尽孝,而赵晓林又接到驰援武汉的通知,只能把儿子一个人丢在家里。

一家三口“兵”分三地,儿子在家不仅把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还学会了洗衣做饭,他每天都会发些照片和妈妈分享,其实就是想让妈妈不要担心。

见信如面,他们带着家书去战“疫”

赵晓林一家合影

“老妈,我知道您最不放心的是我,通过这几天的适应,我想告诉您,我已经长大了,还学会炒菜做饭了!请您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按照学习计划去努力,放心吧妈妈。加油,武汉!加油,妈妈!”

“儿子长大了,我们都在成长!”看到这儿,赵晓林颇感欣慰地说。

“笨笨”的爱,暖暖的情

见信如面,他们带着家书去战“疫”

段梦秋正在读家书

2月24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护士段梦秋要上夜班,她一大早给爱人许龙飞发去一个红包,上班的路上又给他发去一条短信:“祝你生日快乐,平安健康。你要注意身体,我在这边才能安心上班,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我们一家团聚。”

“这算是回信吧。”性格豪爽的段梦秋,说起话来眉飞色舞,“儿子都6岁了,这算是老公给我的第一封情书吧,写在我出征之际,很有意义。”

“自身防护不容有闪失,治病救人全力以赴;家中勿念,孩子有我;多喝热水,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我和孩子等你凯旋,老婆我爱你……”

信不长,字不多,一共写了10条,段梦秋开玩笑地说:“一点文采都没有,像是布置任务。”“这可是汇聚了我‘毕生的精华’,我不会花里胡哨,所以简明扼要,直击重点。”许龙飞说。

时针拨回到医疗队出发前。

见信如面,他们带着家书去战“疫”

段梦秋在病房工作中

“文职也姓‘军’,我穿的是‘孔雀蓝’,披的是白大褂,请战上一线义不容辞!”段梦秋很坚定。驰援武汉,对她来说,不是“逆行”,而是“回家”。

段梦秋和同在医院工作的丈夫、四级军士长许龙飞都是湖北人。接到医院要抽组医疗队支援湖北的通知后,段梦秋迫不及待主动请缨。

出征前一天,恰逢儿子6周岁生日,全家人一起过了一个温馨的生日,儿子悄悄地趴在段梦秋的耳边告诉她,他许的生日愿望是希望妈妈可以早点打败病毒,早点回来。

一向不善言辞、略显腼腆的许龙飞没有啥甜言蜜语,只是忙前忙后帮段梦秋买水果零食,收拾行李背囊。老公“笨笨”的爱,段梦秋从相识那天就感受到了。

2月17日凌晨,医疗队出发,许龙飞一直送到机场,临行前把这封信悄悄塞到段梦秋的手上。

到达武汉后,段梦秋和战友迅速投入到战斗当中。一个班次下来,她经常累得汗流浃背,只要想起爱人说的话,她就感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说:“希望早日打败病魔,全家一起来武汉看樱花。”

见信如面,他们带着家书去战“疫”

摄影:赵法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