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這兩天!央視、人民日報都在報道達州!

這兩天!

央視、人民日報都在報道達州!


25日,萬源、渠縣

被央視報道!

今天,達州又因為這件事

上人民日報啦!


到底是因為啥事呢?

一起來看看~

這兩天!央視、人民日報都在報道達州!


當前正值機關企事業單位返崗復工復產的關鍵時刻,科學應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快速全面精準掌握返崗復工情況和人員涉疫信息十分重要而緊迫。2月26日出版的《人民日報》政治版刊發《四川達州用好大數據助力復工復產:返崗信息 一鍵填報》,重點宣傳介紹了達州市委、市政府沉著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創造性採取科技手段,及時組建數據收集研判專班,研發“返崗線上速報”系統平臺,運用大數據科學開展疫情防控,實現安全高效復工復產並取得良好成效的工作經驗做法。


這是此次防控疫情以來

《人民日報》首次專門刊發消息

報道我市疫情防控工作經驗做法

這兩天!央視、人民日報都在報道達州!

四川達州用好大數據助力復工復產

返崗信息 一鍵填報

  “掃碼之後,填寫姓名、手機號碼,再根據提示填寫個人、家庭成員健康狀況以及居住小區、接觸外來人員等情況,填報後提交完成。”四川省達州市高新區鼓風機制造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江華正在為工友們演示怎樣用微信小程序完成“返崗在線速報”。江華說:“這個程序雖小,但在復工復產的關鍵時候,它解決了我們廠疫情防控的大事難事!”

  與湖北省、重慶市交界的達州市是四川省東出北上重要交通樞紐,當前許多企業復工復產,人員流動日益增多,如何快速全面掌握返崗復工情況,是擺在達州面前的一道難題。為此,達州市及時開通“人群遷徙態勢感知平臺”,實時全面掌握遷入遷出人員的數量、來源城市、駐留地點、活動軌跡等情況。

  有了海量數據,如何發揮效用?達州市成立了聯合作戰數據收集研判工作專班,利用大數據技術,準確識別高風險地區來達流量數據、人員信息,排查對象即時位置和活動軌跡。達州市委、市政府還組織專業技術力量,抓緊開展程序設計,“接到任務後,我們加班加點,僅用兩天時間,就完成了‘返崗在線速報’程序,實現個人快速申報春節期間活動軌跡、接觸人員情況以及共同居住人身體健康狀況。”達州市大數據局規劃科工作人員王小松介紹。

這兩天!央視、人民日報都在報道達州!




1

25日,

萬源、渠縣被央視報道!

這兩天!央視、人民日報都在報道達州!

萬源

這兩天!央視、人民日報都在報道達州!

這兩天!央視、人民日報都在報道達州!

這兩天!央視、人民日報都在報道達州!

  昨日(25日)央視《朝聞天下》、《新聞直播間》欄目相繼播報《四川萬源:“一對一”包聯 護航企業防疫復產》新聞。


這兩天!央視、人民日報都在報道達州!

據瞭解,萬源市採取“一對一”包聯服務制度,優化“線上申請、線下驗收”流程,全方位為企業保駕護航,有效解決了企業復工復產難題。目前,萬源市已有近40家企業復工復產,復工復產率達58%。


渠縣

這兩天!央視、人民日報都在報道達州!

2月25日

CCTV-10《中國影像方誌》播出了

四川卷 渠縣篇

我們先來看看1分鐘宣傳片吧!

↓↓↓


這裡是古賨國都——渠縣

這兩天!央視、人民日報都在報道達州!

渠縣位於達州市西南部,與廣安、南充、巴中山水相連,早在新石器時期,這片土地便有了人類活動。殷商時期賨人在現在的土溪鎮城壩村建立了國都城,公元前314年設置宕渠縣,還曾建置郡、州治地,相當長的歷史時期是川東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渠縣人民創造的《巴渝舞》、《竹枝歌》、彩亭、耍鑼、花園歌、竹編等民族民間文化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六處七尊漢闕為國家級文物,其數量居全國之首,城壩遺址的漢磚、漢井,南宋禮義城的雄姿、清代文廟的建築風格,賨人谷的自然風光,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古往今來曾吸引過無數的文人墨客前來旅遊觀光,也曾孕育出了先秦早期著作家鵑冠子,東漢車騎將軍馮緄、蜀國鎮北大將王平、大成國皇帝李雄、宋代經術學者黎鋅、清代守護臺灣的副將王萬邦、著述頗豐的翰林學士賈秉鍾等一大批不凡的歷史人物。

中國漢闕之鄉

這兩天!央視、人民日報都在報道達州!

這兩天!央視、人民日報都在報道達州!

漢闕歷經千年滄桑

三匯彩亭

這兩天!央視、人民日報都在報道達州!

這兩天!央視、人民日報都在報道達州!

高、驚、險、奇、巧

巴渝舞

這兩天!央視、人民日報都在報道達州!

這兩天!央視、人民日報都在報道達州!

擊鼓呼嘯 奔騰跳躍

如今,渠江由北向南,縱貫縣境,達成鐵路橫穿東西,構架城市的交通網絡,也連接起渠縣的現在。未來,古賨人的精神在時代變革中,完成著歷史的傳承與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