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这两天!央视、人民日报都在报道达州!

这两天!

央视、人民日报都在报道达州!


25日,万源、渠县

被央视报道!

今天,达州又因为这件事

上人民日报啦!


到底是因为啥事呢?

一起来看看~

这两天!央视、人民日报都在报道达州!


当前正值机关企事业单位返岗复工复产的关键时刻,科学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快速全面精准掌握返岗复工情况和人员涉疫信息十分重要而紧迫。2月26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政治版刊发《四川达州用好大数据助力复工复产:返岗信息 一键填报》,重点宣传介绍了达州市委、市政府沉着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创造性采取科技手段,及时组建数据收集研判专班,研发“返岗线上速报”系统平台,运用大数据科学开展疫情防控,实现安全高效复工复产并取得良好成效的工作经验做法。


这是此次防控疫情以来

《人民日报》首次专门刊发消息

报道我市疫情防控工作经验做法

这两天!央视、人民日报都在报道达州!

四川达州用好大数据助力复工复产

返岗信息 一键填报

  “扫码之后,填写姓名、手机号码,再根据提示填写个人、家庭成员健康状况以及居住小区、接触外来人员等情况,填报后提交完成。”四川省达州市高新区鼓风机制造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江华正在为工友们演示怎样用微信小程序完成“返岗在线速报”。江华说:“这个程序虽小,但在复工复产的关键时候,它解决了我们厂疫情防控的大事难事!”

  与湖北省、重庆市交界的达州市是四川省东出北上重要交通枢纽,当前许多企业复工复产,人员流动日益增多,如何快速全面掌握返岗复工情况,是摆在达州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达州市及时开通“人群迁徙态势感知平台”,实时全面掌握迁入迁出人员的数量、来源城市、驻留地点、活动轨迹等情况。

  有了海量数据,如何发挥效用?达州市成立了联合作战数据收集研判工作专班,利用大数据技术,准确识别高风险地区来达流量数据、人员信息,排查对象即时位置和活动轨迹。达州市委、市政府还组织专业技术力量,抓紧开展程序设计,“接到任务后,我们加班加点,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返岗在线速报’程序,实现个人快速申报春节期间活动轨迹、接触人员情况以及共同居住人身体健康状况。”达州市大数据局规划科工作人员王小松介绍。

这两天!央视、人民日报都在报道达州!




1

25日,

万源、渠县被央视报道!

这两天!央视、人民日报都在报道达州!

万源

这两天!央视、人民日报都在报道达州!

这两天!央视、人民日报都在报道达州!

这两天!央视、人民日报都在报道达州!

  昨日(25日)央视《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栏目相继播报《四川万源:“一对一”包联 护航企业防疫复产》新闻。


这两天!央视、人民日报都在报道达州!

据了解,万源市采取“一对一”包联服务制度,优化“线上申请、线下验收”流程,全方位为企业保驾护航,有效解决了企业复工复产难题。目前,万源市已有近40家企业复工复产,复工复产率达58%。


渠县

这两天!央视、人民日报都在报道达州!

2月25日

CCTV-10《中国影像方志》播出了

四川卷 渠县篇

我们先来看看1分钟宣传片吧!

↓↓↓


这里是古賨国都——渠县

这两天!央视、人民日报都在报道达州!

渠县位于达州市西南部,与广安、南充、巴中山水相连,早在新石器时期,这片土地便有了人类活动。殷商时期賨人在现在的土溪镇城坝村建立了国都城,公元前314年设置宕渠县,还曾建置郡、州治地,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川东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渠县人民创造的《巴渝舞》、《竹枝歌》、彩亭、耍锣、花园歌、竹编等民族民间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六处七尊汉阙为国家级文物,其数量居全国之首,城坝遗址的汉砖、汉井,南宋礼义城的雄姿、清代文庙的建筑风格,賨人谷的自然风光,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古往今来曾吸引过无数的文人墨客前来旅游观光,也曾孕育出了先秦早期著作家鹃冠子,东汉车骑将军冯绲、蜀国镇北大将王平、大成国皇帝李雄、宋代经术学者黎锌、清代守护台湾的副将王万邦、著述颇丰的翰林学士贾秉钟等一大批不凡的历史人物。

中国汉阙之乡

这两天!央视、人民日报都在报道达州!

这两天!央视、人民日报都在报道达州!

汉阙历经千年沧桑

三汇彩亭

这两天!央视、人民日报都在报道达州!

这两天!央视、人民日报都在报道达州!

高、惊、险、奇、巧

巴渝舞

这两天!央视、人民日报都在报道达州!

这两天!央视、人民日报都在报道达州!

击鼓呼啸 奔腾跳跃

如今,渠江由北向南,纵贯县境,达成铁路横穿东西,构架城市的交通网络,也连接起渠县的现在。未来,古賨人的精神在时代变革中,完成着历史的传承与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