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假“發燒”真“逃債”?疫情之下,多管齊下打擊惡意逃廢債

疫情肆虐,正是需要全國上下一心同力“抗疫”之時,有一些人卻打起了疫情的主意。

據媒體報道,在疫情期間,一些“老賴”玩起了“裝病”套路。他們用溫度計插進熱水中,造成高熱跡象,以此來表示自己處在被隔離被保護的狀態,還有些借款人拍攝虛假被隔離照片,表示自己無法還款,需要金融機構停催或是減免分期。

在線下風控無法有效進行之時,這些“發燒”、“要求減免延期”真假難辨,已經對金融服務產生了不小的負面影響。

警惕“老賴”渾水摸魚

2月21日,央行營業管理部推出舉措,積極組織轄內金融機構健全受疫情影響的特殊人群的紓困幫扶機制,並出臺了延期還款應對措施。

2月2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於北京召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主題新聞發佈會。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一級巡視員葉燕斐指出,目前一些銀行,城商行、農商行和股份制銀行採取靈活方式對待到期客戶的貸款,這個做法是非常好的,尤其是目前疫情嚴重的情況下,採取這種措施有利於緩解企業資金壓力,也有利於經濟的復甦。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之下,除了銀行機構外,不少持牌消費金融機構、金融科技平臺也投入到疫情防控中,在非常時期為用戶提供了息費減免和延期還款等綜合性措施紓解困難。

假“發燒”真“逃債”?疫情之下,多管齊下打擊惡意逃廢債

疫情之下,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造成了影響。可以看到,無論是監管層的政策,還是各家平臺的具體細化舉措,針對的都是本身有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但是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個人信貸客戶或者企業,以幫助其紓困。

但是,好的措施卻被一些“老賴”盯上了。

北京商報報道稱,一位持牌消金公司高管表示:“我們放開延期還款申請以後,大約有5%-10%的用戶進行申請,申請量是非常大的,如何甄別是否是真實需求,其實是個難題。”

業內人士認為,以向平臺提供虛假信息或者對平臺進行惡意投訴的方式,企圖逃避債務,這些“渾水摸魚”的做法不僅損害了出借人的權益,還嚴重的搶佔了公益資源,造成極為惡劣的社會影響。

多管齊下打擊虛假需求

在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看來,包括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各家機構,在出臺借款人延期政策時,一是優先保障武漢或湖北的防控一線借款用戶,其次應在業務數據以及可承擔逾期水平之間做一個平衡,前提是要維持經營的穩定性,第三則是充分利用線上業務能力,動態調整風控模型和政策。

假“發燒”真“逃債”?疫情之下,多管齊下打擊惡意逃廢債

目前,一些科技實力較強的平臺對於申請延期的客戶,正在加強大數據風控,以甄別出有真實需求的客戶。

此外,近期陸續有多家網貸平臺宣佈正式接入央行徵信系統,打擊逃廢債再添利器。分析人士指出,經過十年的發展,網貸行業實際已經積累了海量且細化的客戶數據,這些數據的利用,有助於推動對個人、企業信用狀況評估的全面性、準確性,打破“數據孤島”。

在此背景下,百行徵信於2018年3月成立,數據源包括網貸、小貸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百行徵信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其系統收錄P2P借款人3800餘萬,基本實現了網絡借貸人群全覆蓋。

徵信報告中有借款逾期的記錄後,將極大影響借款人後續貸款及部分金融服務的申請。央行徵信報告規定,逾期信息自此筆借款還清時起,會在徵信報告中停留5年。

假“發燒”真“逃債”?疫情之下,多管齊下打擊惡意逃廢債

除了上徵信之外,自2019年開始,很多平臺也開始採用互聯網仲裁模式,加速對逃廢債行為的債務追討。互聯網仲裁大幅縮短了仲裁時間和成本,可以以線上化的方式高效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