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练习站桩的三个侧重:顶、随、转

站桩是个系统锻炼,有着严格的递进程序。

一、意力相逆之顶。

为刺激周身血液循环,以及局部增力,站桩最先采取的练法是意力相逆。

正面前方假想敌给我的力,我们称之为“意”,此“意”是假想敌施加给我小臂前端近腕处的,属于假设中的力,可大可小,可快可慢,一般先体认假想敌给我之轻微的、缓慢的力。

为什么说意力相逆呢?因为当假想敌之力推我,作用到我小臂近腕关节的时候,我的桩架通过小臂接点跟敌人的力是相互抵抗的。

敌人来力,我之力亦起,来力微我轻,来力慢我缓,来力消我松,敌我力量总是逆着使劲。

渐渐适应后,敌我相逆之力可缓紧缓松,急紧极松,可以相互轻微使力,也可以力量渐重、很重、极重,由轻到重,由重再回到轻,在力量之轻重、快慢上反复体认。

这一阶段的站桩,属于顶着劲而练,体能消耗为练,体能积蓄为养。

下面就来说说什么是站桩之养。

二、意到力随之随。

一般人不懂站桩意到力随的功夫,不知道站桩的蓄养,总是反着跟假想敌使劲,因此导致站桩练到一定程度,身体如胳膊、肩膀或腿等其它部位发硬、发僵,不知道怎么办。

这时候站桩,就不能体认意力相逆了。

桩,还是这个桩,架子没变,但里面的意思变了,接触点由顶变成了随,俗称随点。

设想假想敌作用我前小臂的时候,来力渐大,我之力不能跟来力发生抵抗,应该顺着敌人的劲儿。

外形不变,只是桩架里面的肌肉、筋腱有松紧变化,顶多是微动。

来力推我,我力就着他的劲儿后让;来力拉我,我力随着他前移,力道、幅度总是跟他一致,但外形上看不出来,

这样前后体认,有基础后,再练左右随敌的劲儿,上下劲儿也是这个意思。

宗旨就是不跟敌人较劲,随着他来,身体里面的肌肉、筋腱与之不时有微微的松紧,控制住骨架子。

因为这种练法,不跟敌较劲,不产生敌我体能上的消耗,因此说是站桩的蓄养。

这样练上一阵,可以消除前面站桩意力相逆练法所产生的身体某些僵硬。

站桩的意到力随之功,不仅有益于养生,在技击方面也功效显著。

要想借力打力,非得学会顺着敌人的劲儿发力打人。

比如,站桩时意想先推假想敌,突然微微一撤,让敌力刚有点落空,马上续接前撞。

又如,意想先拉他,借敌之回拉也是前撞,类似例子太多了,举不胜举。

所有借力打力的打法,均要从站桩的意到力随开始,先不学打,先学怎么顺对方的力。

三、逢力必旋之转。

逢力必旋,又称转点、旋点,估计人们对这个不陌生,前后顶着求横转,横劲顶着前后、左右转等等,有的叫桩法摇旋。

这个站桩时的转劲,众说不一,有尾闾转的,有脊椎转的,还有肩胯转的,其实重要的是站桩者和假想敌之间力的接触点要转。

站桩练这个转,要记住三点。

一是和意中敌刚有皮肤层次的接触就转,别等互相力接实了,等用出很大的力顶上,意想中的转就没速度了。

二是整体桩架要结实,各关节支撑有力,架子一软,桩架旋转的基础就没了,

三是脚下有根。

大成拳论中说,“力如盘内滚珠,游走不定”,所谓“盘”指的是站桩骨架子的稳定性,“滚珠”指的是力在小臂接触点的不停滚动,接触点像轴承里的滚珠一样,让对方搁不上劲儿。

这个不好练,这需要所练桩架的各个关节筋腱有极强的伸缩性。

关节的筋没拉伸出来,过早的练桩架摇旋,要么过松而散,要么过紧而僵。

不算最后站桩的摇旋,一般练站桩的,感到身体僵硬,记住练“意到力随”,感到身上松散懈怠,记住加强“意力相逆”,二者交替着来,不可偏执一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