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原創:今天,我們一起來讀“對牛彈琴”


原創:今天,我們一起來讀“對牛彈琴”

對牛彈琴


戰國年間,有個叫公明儀的人,對著牛彈琴,結果“牛伏食如故”。後來有個名人引用了這個故事,於是那個彈琴的人成了不看對象白費口舌的人們的代名詞,同時也嘲諷了牛的不解風情。不過,這故事實際上還有下半截---公明儀把曲調換成牛熟悉的音樂,牛兒就豎起耳朵興奮起來。完整地看,這故事就是在譏諷說話的人不看對象,對外行說內行話。

不過,讀完這個故事,我突然想到另一則故事----因為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姑且當故事看。

這是今天看到的一個故事。徐州有一個新冠患者,說是當地首例,然後被醫好了。社區人員和志願者以及樓裡鄰居在社區組織下為其舉行了“歡迎回家”的儀式,然而27日他回院複檢核酸呈陽性,所以昨日接觸過他的居民都移至集中隔離點觀察,這棟居民樓被封了。

公明儀對牛彈琴,不論他這樣做實際上是因為沒有聽眾的聊勝於無,還是他只是好玩心重,不過他倒是無意間摸索出了和牛溝通的方式。如果公明儀能夠就此在生物學領域深耕下去,誰說他在科學史上不會比動物習性學的創始人康拉德•勞倫茲更有名。

他沒有像無數偉人----譬如牛頓一樣深究下去,淺嘗輒止,再加上我們的有意截取,所以反而坐實了他這種不看對象、對牛彈琴的形式主義的“盛名”。

我們曾經也有過追逐形式主義的時期,整整耗費了一個國家十年的時間,也耗費了無數青春熱血。回顧過往,按理說,每一個親歷者一定會痛恨這種形式主義的作風。

話說回來,形式當然也有好處。好馬配好鞍就是內容和形式的匹配,好詩配好樂,好書法配好文章都是此類。<strong>只是如果是壞的形式----只有了形式,只為了形式,只求形式,那麼這個世界上還有做實業、做實事、說實話的人嗎?


原創:今天,我們一起來讀“對牛彈琴”

對牛彈琴


有那麼一家企業,大家每天都來做樣子。員工做樣子給領導看,領導做樣子給老闆看,老闆做樣子給員工看,我們都被對方的忙碌樣子感動著。我們只要說我們的公司產值是世界第一就可以了,我們只要走來走去什麼實事也不做,只在辦公室裡刷滿“全球第一”的標語,我們就激情滿滿。我們什麼實業都不用幹,我們只要每天把辦公桌搬來搬去,玩資產換位遊戲,於是就出現了新產值。我們一起玩競拍,我們把辦公所有的用品價格不斷地炒上去,然後我們去銀行抵押獲得很多錢,我們還可以用抵押的錢再抵押----我們很開心,因為我們公司隨隨便便就有了錢,而且現在我們坐的是全世界最昂貴的辦公室。最後,公司倒閉,我們抱頭痛哭,我們不知道我們這麼友愛,我們這麼激情滿滿,我們這麼忙碌,為什麼我們的公司會破產?


原創:今天,我們一起來讀“對牛彈琴”

銀行


看來企業的形式主義搞多了公司會被清算,那麼我們就在其他不是我們的資產的地方玩吧。

疾病蔓延之時某國某處依然堅持搞聚眾上萬的活動,某地組織呼吸不暢的肺部病人又唱歌又跳舞又喊口號,這種形式主義和我們那十年的搞“萬人聚會”大跳“忠字舞”有什麼區別。過去大家批判過,也徹底否定了“文革”,取消了大運動、大鳴大放。這時候,許多人從封閉的世界從世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需要我們拯救的夢裡醒了過來,發現了我們與別人的差距,開始務實地奮力急追。我們很自豪,我們中國的現在比過去先進富強了很多,可是我們還沒有可以形式主義到把自己當救世主的地步呢----要知道,別人也在進步呢。


原創:今天,我們一起來讀“對牛彈琴”

行為藝術


<strong>徐州這件事情,說穿了就是有一些社區幹部還沉湎在這種形式主義的夢裡,不肯醒過來。

在他們看來:最多再隔離一次就是了,如果徹底好了,這種“歡迎回家”的行為藝術就是給市民提神的“雞血”呢---只是運氣不佳,這把賭輸了。

<strong>只是別人的健康再微小,也是可以被你們拿來做賭注的嗎?

公明儀對牛彈琴,千年之後我們都要嘲笑他。你們對人如此,反而寂靜無聲,是可忍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