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牛彈琴新解,對牛彈琴,樂在其中

春秋時期,魯國有個人著名字叫公明儀。他特別喜歡彈琴,經過十年的拜訪名師和自己的勤學苦練,終於對彈琴有了極深的造詣,他把琴彈地出神入化,琴聲優美動聽極了。他想,如此美妙的琴聲世人聽後一定會如醉如痴。

對牛彈琴新解,對牛彈琴,樂在其中

有一天,公明儀帶著心愛的琴來到了集市,他找了一個人多的地方坐了下來,環顧四周,興致勃發,撥動琴絃,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演奏開始了。

公明儀彈了好久,雖然他彈奏的曲子非常悅耳動聽,但根本沒人理會那高雅的曲調和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聽者寥寥無幾,公明儀見美妙的琴聲並不能打動人們,非常無奈和失望。

對牛彈琴新解,對牛彈琴,樂在其中

自討沒趣公明儀只能收琴獨自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風將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讓他心情非常舒暢。他環顧四周,發現不遠處有一頭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又興致勃發,突發奇想要為這頭公牛演奏一曲,於是他又撥動琴絃,對著這頭公牛彈奏《清角之操曲》。

對牛彈琴新解,對牛彈琴,樂在其中

彈著彈著,這頭大公牛突然像明白了什麼似的,搖著尾巴,豎起耳朵,竟然聽了起來,還如醉如痴的搖頭晃腦。公明儀開心極了,愈發彈地來勁了。從此,公明儀只對著牛彈琴,每次牛都很認真的聽著,公明儀也以此為樂,知音啊!

後來,人們就用“對牛彈琴”來比喻深刻的道理,或對外行人說內行話,白白浪費時間;也用來奉勸人們說話要看對象,要說給懂你的人聽,沒人懂就說給牛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