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是什么意思呢?

四为堂主人


历史上有多少文人骚客叹咏楚汉争霸的风云。这首应该不算太出名。不过其实总结的非常到位。下面我来简单回顾下楚霸王轰轰烈烈的发家史。


随叔父项梁起事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同年九月,项羽在项梁的授意下将会稽太守殷通杀死,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发动吴中之兵起事。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六月,陈胜被杀。项梁听取范增的意见,在民间找到楚怀王之孙熊心,立为楚怀王。


此后项梁连破秦军,非常骄傲。秦帝国于是增派大量援军,章邯在得到援军后突袭项梁,项梁兵败被杀。


章邯杀败项梁后,认为楚兵不足为虑,于是引军北渡黄河,大破赵国。赵王以陈余为将,张耳为相,败走巨鹿,章邯率领王离、涉间共四十万围攻巨鹿。


张耳重建赵国

这里我们叉开去说一下另一只义军,张耳、陈余。


张耳(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02年)早年为信陵君门客,授外黄县令。

“秦灭魏数岁,已闻此两人魏之名士也,购求有得张耳千金,陈馀五百金。”(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于是张耳、陈馀更名改姓逃亡到了陈县。


陈胜、吴广起义,进入陈地时,聚众已数万。张耳偕陈馀遂投奔起义军,被任为左右校尉。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八月,张耳、陈馀随义军大将武臣趋至邯郸。时陈胜在陈县称王。于是张耳、陈馀亦劝武臣在赵地称王。武臣遂自立为赵王,以张耳为右丞相,陈馀为大将军。


陈胜为了武臣去援救周文,承认了武臣称王。武臣却只想割据一方,派韩广北攻燕地,李良攻常山郡。李良兵力不足,求援时,被武臣的姐姐侮辱,李良一怒之下,杀死了武臣的姐姐,又杀死武臣,投降秦将章邯。张耳因耳目较多,及时逃脱。事后,张耳招集未叛士卒约数万人,将原赵国后裔赵歇立为赵王,迁居信都。


章邯率军进攻河北,“章邯引兵至邯郸,皆徙其民河内,夷其城郭”。张耳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信都难守,就保着赵歇往东逃走,被秦兵围困在巨鹿城。张耳派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向正拥兵数万驻扎巨鹿城北的“刎颈之交”陈馀求援。而陈馀则自恃兵少,难以敌秦,不予授救。


讽刺的很啊,当年一起出道的生死兄弟,见死不救。确是项羽救了他。项羽此前和他应该没啥交集。倒是史书记载,刘邦此前和张耳曾经有过交情的。


巨鹿之战--项羽崛起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封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以宋义为主帅率兵五万前往救赵。宋义军行至安阳,逗留四十六日,不再进军。项羽向宋义建议和赵兵内外夹击,必可破秦。宋义不听,还在军中饮酒作乐。时天寒,又连下大雨,士卒又冷又饿。项羽去宋义帐中,将其斩杀。对其他人说楚怀王暗令我将其杀死。众人悚惧,推项羽暂为上将军。“使桓楚报命於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了宋义之后,威震楚国,名闻诸侯,率领全部兵马渡河,与秦军大战九次,章邯破走,项羽率军继续北上进攻王离。楚兵以一当十,呼声动天,打退章邯后,诸侯军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与项羽一起进攻王离,斩杀苏角,并生擒王离,秦将涉间不愿投降而自杀。“於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史记·项羽本纪》】


可以说巨鹿之战才使得项羽真正站上秦末诸侯争霸的大舞台成为主角。


所以说 于季子 《咏项羽》 第一句就是 北伐虽全赵。


此后项羽多次打败秦军,秦二世派人责备章邯,赵高等又从中作祟。章邯等不得已,和项目和谈,并最终投降。公元前206年十一月,投降的秦兵因不堪被当奴隶驱使,伺机作反。项羽召集黥布、蒲将军等人商议,认为秦兵很多,入关中后如果不听令,会引起非常大的祸患。于是,项羽将秦降卒二十余万全部在新安城南连夜坑杀。


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后,即率诸侯军向关中挺进。(此后发生了我们耳熟能详的鸿门宴。)


东归不王秦-沐猴而冠

项羽进入咸阳后,引兵屠戮咸阳,杀秦王子婴,火烧秦王宫。“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项羽一把火把秦都城烧了个痛快,心思归江东,说出了那句天下名言: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在史学家看来,项羽终究只是一个莽夫罢了。太史公甚至说他 沐猴而冠,空有人样,穿衣戴帽,还是猴子!


所以诗人第二句说 东归不王秦 。 可能对项羽来说,快意恩仇就好了。


如果有一点点政治素养,或者不是那么刚愎自用,能听听谋士的建议。就算鸿门宴没杀掉刘邦,有怎么样呢?


所以这是最后两句也总结的很到位: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项羽大英雄又怎么会包羞忍耻呢,他做不到的啊!


殘陽暮里酹江月


这首诗是唐于季子的诗《咏项羽》中前两句。诗题便很明确,这是吟咏项羽的。全诗为:

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及全诗阐释

“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

这是高度概括了项羽在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的作为。

“北伐虽全赵”。指的是项羽率军支援,于钜鹿破釜沉舟,大败强大的秦军,保全了赵国。秦二世二年(前208),秦上将军章邯大败赵军。赵王赵歇无奈之下派使者向楚王及各诸侯求援。项羽为报秦军杀父之仇主动请缨,被封为上将军,率军5万兵北伐。项羽先派遣2万人为先锋,渡漳河,切断秦军运粮通道,后亲率全部主力渡河,《资治通鉴》云:"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章邯引兵却。诸侯兵乃敢进击秦军,遂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自烧杀。”

明朝学者茅坤认为巨鹿之战是“项羽最得意之战。” 清朝名臣李光地在《榕村语录》评价说:"项羽精采,最是沉船破釜,能断而行,所以成破秦之功。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有勇有谋,视死如归,气势慷慨,一个血气方刚、大义凛然的英雄傲然挺立。

“东归不王秦”。是指项羽虽破关中,最终却没有能够亡秦、做秦王、一霸天下。巨鹿之战刘邦曾许诺谁先破关中谁就做王,但是,在项羽拥兵40万,已进关中新丰鸿门,掌握着战争主动权,却自矜功伐、自大虚荣,加之软弱仁慈,缺乏远见,在鸿门放走了刘邦,酿成大错,一个英雄却成为悲剧。

“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这句是感怀一代英雄失败之后,悲歌慷慨,“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极度后悔、惭愧之情,以及一个英雄不甘屈辱、以死明志的豪迈气概。

“空歌拔山力”,是说虽然是失败一曲悲歌、壮歌,是“空歌一曲”,但是回顾项羽的一生,这悲歌又是如此壮怀激烈,气势磅礴,有拔山之力。在近五年的楚汉战争中,项羽由强而弱,最终被刘邦军包围几十人突围到乌江边,高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最后自刎身亡。

“羞作渡江人”。一代英雄却落到被逼到乌江边无处藏身之地,其羞愧、后之情怎能以语言表?所以羞愧难当,不愿渡江。

吟咏项羽的诗作很多,尤其是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最为人记住。作为一首咏史诗,这首诗不能说是经典,但也不差。


音准不准


《咏项羽》唐代:于季子

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白话文释义:北伐秦朝虽然获得了胜利,但却不想在秦地称王。

拥有力拔山河的气魄,羞于渡江面见江东父老。



丹朱命理


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出自于季子的诗《咏项羽》

咏项羽 [ 唐·于季子 ]

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意思是:北伐秦朝虽然获得了胜利,但却不想在秦地称王。

拥有力拔山河的气魄,羞于渡江面见江东父老。


昨日秋梦


您好,非常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东归不王秦,出自于季子的诗《咏项羽》。

咏项羽 [ 唐·于季子 ]

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白话文释义:北伐秦朝虽然获得了胜利,但却不想在秦地称王。

拥有力拔山河的气魄,羞于渡江面见江东父老。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边自刎而死。


不求人的三脚猫


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亲。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是唐代诗人于季子的作品。意思是前半句感叹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在政治军事形势都对自己相当不利的情况下,坚持暗杀主将宋义,按照后原定军事计划以1万兵力继续渡江主动攻击有20多万之众的秦国章邯军,以结赵国之围。也是项羽的成名之战,当其实项羽并没有之后霸王之声望,各路诸侯见军势大纷纷举兵不前唯有项羽带领楚军破釜沉舟一日9战,秦军势众,楚军骁勇一战破秦军主力,结了赵国之围,再中导致章邯投降20万秦军被坑杀,使秦国失去了这最后的机动部队而亡国。

在刘邦攻破关中地区后,项羽由于自身战略目标短浅,说衣锦不还乡如锦衣而夜行,没有留在关中地区,回到了老家彭城,最终兵败自杀。



人生灯塔云


项羽北代救赵,经巨鹿一战,大败秦军,赵国因此而得救,项羽占领咸阳后,本可称霸秦地,但他却思念故乡而率军东归,这样就把自己的胜利果实让给了对手刘邦。


青白世界


《咏项羽》唐代:于季子原文: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白话文释义:北伐秦朝虽然获得了胜利,但却不想在秦地称王。拥有力拔山河的气魄,羞于渡江面见江东父老。


雨落一方


楚霸王当时乌江一刎,可谓名传千古。当时情况下,霸王有条件渡江继续称王,但他拒绝了生的可能。随他出征的江东二郎,悉数归命于战场,他自知无颜面见江东父老,自刎决绝,已显大英雄气概。

霸王虽然战败了,但是每当 后人提到此事,没有人关心霸王败者为寇,都会称颂他的大义豪情。另外一个方面也能说,他胜利了,不仅赢得了当时人的心,更赢得了后世万代人的心。


东山论道


《咏项羽》唐代:于季子

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北伐全赵,指项羽破釜沉舟的典故,秦将章邯大军攻赵,各国的援军畏惧秦军,不敢出兵。项羽怒斩义军统帅宋义,亲领八千江东子弟兵渡河,破釜沉舟,以一当十,拼死血战,击溃秦军,威震天下,成了诸侯的霸主。

东归不王秦,指项羽政治幼稚,本可一统天下,却封疆裂土,分封诸候,自己引兵东归,回到家乡做西楚霸王,使秦朝形成的国家统一重回诸侯到据的乱局。

而坑杀战俘,放弃关中,怀念楚国,放逐义帝,自立为王,一系列的败笔,终致人心失尽,自绝于天下。

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身居帝王之尊,空有拔山之力,而无选人用将治国之能,乃致兵败垓下,乌江自刎。念个人得失,不思东山再起,自叹无颜见江东父老,不亦匹夫之悲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