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山村大爺每天坐門口等兒子,春節就買一捆蔥,天冷燒火盆取暖


王大爺今年剛過70歲,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老得多。大爺有哮喘的毛病,每年秋冬換季的時候,還有可能便血,需要到衛生院輸血。大爺每天都坐在自家大門口,雙手各拄著一根柺棍,看見有村裡人從山下回來,就趕緊打聽有沒有見到自己兒子。

大爺只有一個兒子,考慮孫子們上學方便,去年的時候,住進了扶貧搬遷社區。進城後花銷增大,只能外出打工掙錢家用,於是王大爺就一個人留守老屋。春節期間趕上疫情封鎖村子,大爺的兒子也就沒能回家陪他。大爺的老伴兒去世不到3年,兒子讓他下山,老人說啥也不去,有太陽了靠在門口的柴堆上曬曬太陽,冷了就在屋子裡烤火取暖。

兒子給他買了一個燒木材的爐子,大爺不習慣用。他說:“我做好飯了,剩的有柴火頭,直接擱火盆裡就烤了,爐子不中,咱這房子四面透風,不存熱氣。上年紀人,手容易冷,烤烤火手不冷,身上也就不冷了……”


一面土坯院牆塌了,兒子用樹梢給他堆了一堵牆。山區農村不管做飯還是取暖,都需要木柴,兒子還得外出打工,只能在回來的時候,給他準備儘可能多的木材,老人需要了,就從裡面抽。經過一個冬天,原本小山一樣的柴堆變成了薄薄的一層籬笆牆。

熱天的時候,王大爺還能自己湊合著蒸饅頭,作者曾見過他蒸饅頭,就是發一盆麵糊,倒在籠屜上蒸發糕。天冷了,大爺揉不動面,請鄰居的兄弟媳婦幫他蒸饅頭。老人吃的很少,有時候一個饅頭能吃一天。春節前,作者給大爺送了一袋大米,老人還說自己不喜歡吃大米,就喜歡喝玉米飯。玉米飯就是用玉米糝熬煮成米飯一樣稠的“粥”,做一鍋吃一天。

牆角有一捆大蔥,是大爺請村裡人代賣的,花了20塊錢。大爺說自己已經沒一點用了,不會幹活,不會掙錢,不下山,就是不想讓兒媳婦嫌棄。“真要是癱了不會動了,那也就沒辦法了。”大爺慘笑著說:“我這病呀,捱過一冬,就是多活一年,國家給我一個月發著養老錢,多活一天,就是多賺一天。”


堂屋的一角,水泥糧缸上放著一臺電視機,搭著一塊花布,落了厚厚的灰塵。“那是惹活著時候看的,我不看,看不懂。她也就是晚上了看看天氣預報,現在也不知道還能不能開開了。那桌子上,都是我的藥,飯,不想吃了就不吃,不吃藥不行,上不來氣,老是難受……”

看老人說話也比較困難,作者準備離開。老人對作者說:“你要是見著現娃了,給他說說,不用惦記我,我還有啥吃。過年前,大隊哩來送了一布袋白麵。”老人聽說現在不能外出打工,有些擔心兒子一家在城裡的生活。

老人住的院子只有5間土牆瓦房,側面兩間是兒子的住房,現在空蕩蕩的,鄰居去地裡幹活去了,半個村子就剩下他一個人。作者勸老人養只狗作伴,老人咳了幾聲,才說:“不養了,我還是有一頓算一頓,不叫小東西跟著我遭罪……”

認識王大爺一年多,也難得去看他幾次,看到老人生活艱辛,每一次來都有些心痛。告別的時候,老人揮揮手說:“就是我娃子一年也回來不了幾回……往後不用來看我了,咱也不是親戚,拿東西都得花錢,蹦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