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一談戀愛就分手:想讓孩子好好談戀愛,記得先給足安全感


一談戀愛就分手:想讓孩子好好談戀愛,記得先給足安全感

前段時間,有位讀者私信我,想和我聊一聊談戀愛的事兒。

老師,您好,我一直有一個問題,就是和我男朋友在一起,我一直覺得沒有安全感。其實,他對我挺好的,但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就是覺得沒有安全感。而我只要這麼想了,我就想和他分手,可是,真到要分手了,又覺得捨不得。自己就反反覆覆地糾結,太痛苦了,老師,你說我該怎麼辦呢?

其實,關於安全感並不是什麼特別的話題,尤其是對於很多成年人來說,從進入婚戀的那一刻起,安全感就成為了一個揮之不去的難題。所以,我和他進行了交流。

這是你第一次談戀愛嗎?

不是。老師,他已經是我第十一個男朋友了。

那你是隻有和這個男朋友在一起才感覺沒有安全感的嗎?

不是。和誰在一起都有這個問題,好像也都是因為這個分手的。

長久以來,你一直覺得沒有安全感,是嗎?

是的。我好像就沒有過安全感。

一談戀愛就分手:想讓孩子好好談戀愛,記得先給足安全感

由此我們就會發現,其實缺乏安全感,不是因為現任出了問題,而是因為自己出了問題。

很多人都說,這種追求安全感的人本身就對安全感有誤解,因為安全感是自己給自己的,而不是別人給你的。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的確是這樣的,我們不能指望從別人那裡獲取安全感,而是應該從自己給自己安全感。穩定的工作、情投意合的伴侶,哪怕是一個蝸居的小屋,但是隻有是你自己真正認定的,覺得屬於自己的才會給自己帶來安全感,而指望其他人帶來安全感,就算有,也就是一時,不會是一世。

不過,當我們還是一個小孩子的時候,安全感卻真的是來源於其他人,而這個其他人就是父母。

一談戀愛就分手:想讓孩子好好談戀愛,記得先給足安全感

01 安全感究竟是怎麼回事兒?

安全感究竟是什麼,它又是從何而來,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個心理學概念,依戀。

英國心理學家鮑爾比曾經提出過一個依戀理論,意思是是說成年人的人格是個人在生命不成熟的時期與關鍵人物的互動產生的結果。

根據鮑爾比的理論,如果孩子在一個溫暖的家庭長大,有愛他的爸爸媽媽,那麼他就會知道自己出現問題之後,找誰來解決問題;自己有了願望之後,找誰來幫助自己實現。而當他這些問題和願望一次又一次地被處理好,他就會一次又一次地確認父母是可靠的,在關鍵時刻是值得依賴的,那麼他對父母的這種信任就會慢慢泛化,逐漸延伸到身邊的其他人,甚至是全世界。

而這其實就是安全感的定義。

一談戀愛就分手:想讓孩子好好談戀愛,記得先給足安全感

02 想要培養孩子的安全感,需要注意三個要素

就像在文章開始說的那個女孩,她之所以覺得沒有安全感,是因為在原生家庭中就沒有建立起安全感。

美國心理學家艾斯沃斯曾經通過“陌生情境”的實驗,發現了三類依戀關係類型。

安全型依戀。安全依戀的嬰兒可以自由表達內心恐懼和憤怒,在陌生的環境中希望與母親有身體接觸,緊張或哭泣的時候很容易安撫,然後可以繼續玩兒自己的玩具,與環境建立關係,他們發展了基本的信任。

迴避型依戀。這類嬰兒對與母親的再聚表現超乎尋常的獨立,有時很冷淡,不願意被抱,時常把對母親的注意力轉移到玩具上。

矛盾型依戀。這種類型的嬰兒對母親的分離表現出難過又憤怒,母親回來後就想接近母親,但是又會發怒,希望抱又不希望抱,難以安撫。

長大後,他們也習慣用冷漠、焦慮等情緒來與他人相處,在外人看來,他們不需要關注與關心,而實際上,他們的內心比一般人都更渴望愛。

一談戀愛就分手:想讓孩子好好談戀愛,記得先給足安全感

從這裡我們就不難發現,想要幫助孩子培養安全感,要注意兩個要素:

第一個要素:時間問題。

很多人在成年之後覺得自己沒有安全感,就會去和父母說,父母就會覺得很意外,“你這天天吃我的,用我的,現在竟然說是我讓你沒有安全感,你簡直就是個白眼狼”。

其實,對於安全感的培養,不是說你在長大後給他提供好的教育、豐厚的物質條件,就會擁有。最重要的一個時期其實是孩子的嬰兒期。當他的全世界只有你一個人的時候,家長是如何回應的,將會決定孩子未來是不是會建立安全感。

一談戀愛就分手:想讓孩子好好談戀愛,記得先給足安全感

第二個要素:對象問題

一般來說,個體最先建立安全感的對象是母親。這一點並不難理解,

母親將我們孕育出來,並用乳汁餵養孩子長大,這種聯結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

所以,對於我們來說,建立依戀親密關係的第一個人就是母親,之後會逐漸擴大到父親以及親人、朋友身上。而與戀人之間建立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我們曾經與母親建立的依戀關係。

03 培養孩子的安全感,要注意兩大誤區

對於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很多父母也都知道怎麼做,尊重孩子的想法、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等等。可是,即便知道,有些父母卻並沒有這麼做,這是因為大家對此存在兩大誤區:

第一個誤區,尊重孩子的想法會導致孩子以自我中心

《奇葩說》有一期辯題是“生二胎,必須經過老大同意嗎?“。

其中,辯手程璐說,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尊重,不能讓孩子覺得地球是圍著他轉的,不要讓他覺得所有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


一談戀愛就分手:想讓孩子好好談戀愛,記得先給足安全感

而導師李誕反駁,“地球不是圍著孩子轉的,難道是圍著父母轉的”?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一個誤區,覺得所謂的尊重孩子的意見,給孩子發言權,其實就是太把孩子當回事兒,這樣很容易導致孩子以自我為中心。

今天我在家裡讓你做主,以後你在社會上闖蕩,別人不讓你做主,你怎麼辦?所以,我現在就應該讓你知道,你沒有那麼重要,這樣以後你出門在外,也就能收斂自己的性子。

但是,不知道父母有沒有從另一個角度想過這個問題,你們是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最親近、最值得信賴的人,如果你們都輕視孩子,那麼孩子怎麼會有底氣面對世界呢?到時候,就不是他是否會以自我為中心,而是他還有沒有自我的問題了。


一談戀愛就分手:想讓孩子好好談戀愛,記得先給足安全感


第二個誤區,無條件的愛就是對孩子的無限放縱。

什麼是無條件的愛呢?就是無論你做了什麼,我都愛你。看似很簡單,哪個父母不是如此對待自己的孩子的呢?可實際上做的時候,卻未必能做到。

“你要是這次考第一,我就滿足你一個願望“

“你要是聽話,我就能答應你”

“你是不是傻啊?這件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別說是我女兒”

類似這樣的話,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父母總是喜歡和孩子“談條件”,只有你滿足了我的要求,我才會給滿足你的要求。

一談戀愛就分手:想讓孩子好好談戀愛,記得先給足安全感

這不就是在談條件嗎?說好的無條件的愛呢?

有些父母就會說,無條件的愛不就是放縱孩子嗎?他做什麼都可以,我都包容嗎?其實不是。

孩子犯錯誤,父母必須要對孩子進行引導教育,這是為了讓孩子成長得更好。但是,這裡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我們可以否認孩子的行為,說孩子做錯了,但是不能否認孩子這個人。

就像是孩子在學校和同學打架,父母往往很氣憤,回家後對孩子一頓訓斥,還警告孩子,“如果你再這樣,我們就不要你了”。不得不說,父母遮掩的行為,對孩子無疑是二次傷害。不論孩子因為什麼打架,是不是他先動的手,打架對於孩子而言,都是一段不愉快的經歷。而父母還來訓斥和警告孩子,簡直難以想象,孩子是作何感受。

一談戀愛就分手:想讓孩子好好談戀愛,記得先給足安全感

其實,父母真正應該做的是告訴孩子,打架這個行為是不對的,但是不是你整個人都是有問題的,無論你做了什麼,我們都永遠愛你。父母這麼做其實是在告訴孩子,我們是你堅強的後盾,遇到問題你可以相信我們、信賴我們,而不是自己用武力這種方式來解決問題。

所以,無條件的愛給孩子的是底氣,而絕對不是縱容。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康成長,但是健康不僅僅是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讓孩子擁有安全感,平和、理性地看待生活,面對人生,才是真正健康的表現。

陸北老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育兒師,大學心理教師,寶媽一枚;多平臺簽約作者,致力於用最直白的講述,讓父母瞭解最深奧的育兒知識,陪孩子一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