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做一個“懶惰”的家長又何妨,家長“懶惰”,並不代表孩子不成才

相信很多人現在對“育兒”類的文章書籍已經免疫了,翻來覆去就是寫的那些,“不能打罵孩子”,“要講道理”,“要用正確的教育方式”等等這些。

你們肯定看煩了,而我作為一個育兒類作者,我也寫煩了。那我們今天就不寫這些,我們從另一個角度討論一下,討論一下父母如果“懶惰”又會怎樣?父母“懶惰”了孩子真的會與你一樣嗎?

做一個“懶惰”的家長又何妨,家長“懶惰”,並不代表孩子不成才

現在我們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應該以身作則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但我們如果“懶惰”了,還會給孩子起到“示範”的作用嗎?

我的答案是:主動的“懶惰”會激發孩子的潛在能力。被動的“懶惰”才會給孩子負面的影響。

並不是像很多人說的那樣,父母必須要時刻的注意自身,一定要時時刻刻的給孩子做榜樣,如果一直這樣你們累嘛?沒等孩子成為你想要的樣子時,你自己先累倒了。

所以,父母適當的“懶惰”也是可行的,但要弄明白主動“懶惰”與被動“懶惰”的區別。

做一個“懶惰”的家長又何妨,家長“懶惰”,並不代表孩子不成才

父母被動的“懶惰”

何為被動“懶惰”呢?是指你認為你是安逸,是休息,是知足時,並且安於現狀不知進取時,其實你就是真正的懶惰。

很多時候這種懶惰會給你帶來倦怠,什麼事都不想做。同時也會帶來消沉,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

正是這種情緒,它會很快的“傳染”給你的孩子,讓孩子與你一樣變成一個真正懶惰的人。有一句話叫:學壞容易,學好難,正是這個道理

比如,平時生活中,家中毫無起居秩序,並且還不講衛生。週末在家床上一躺,或者沙發上一靠,然後拿著手機開刷。飯也不想做,家中衛生也不想打掃,也不想出去運動。應該做的事情一拖再拖等等。

如果父母是這種狀態,那麼,你不用考慮去培養一個勤快,聰明的孩子了。他會被你帶入你“懶惰”的行列裡

。這就是父母的被動“懶惰”,而孩子在你這裡接受的都是這種負面上的情緒。

做一個“懶惰”的家長又何妨,家長“懶惰”,並不代表孩子不成才

父母的主動“懶惰”

那什麼是主動“懶惰”呢?是指父母本身實際上並不懶惰,而且生活起居也很有規律,對自身要求比較高,但是,想通過“懶惰”這種方式,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

要知道孩子一般都不喜歡強行的命令,一些話語孩子有時候聽不進去,那麼,我們就可以用一些方法,讓孩子“動”起來。

比如,週末在家時我們可以與孩子說:你可以幫媽媽掃地嗎?媽媽有些累了。你可以幫媽媽洗點水果嗎?媽媽在擦地呢。或者:媽媽需要你的幫助,快來幫幫我。

父母通過這種主動的“懶惰”下來的方式,鍛鍊孩子幹更多的事情,有句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你幫孩子做一些事情並沒有用,你需要鍛鍊他讓他參與進來才可以。

做一個“懶惰”的家長又何妨,家長“懶惰”,並不代表孩子不成才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比如,媽媽,我想幫你洗碗。媽媽,我想幫你拖地。媽媽,我幫你削個蘋果把。

如果這時父母出於心疼孩子,或者怕孩子做不好不讓孩子做,那麼他永遠也做不好,他不會做是一定的,但你不讓他鍛鍊他就永遠也做不好。

這時,我們就需要主動的“懶惰”下來,放開手讓孩子去自己完成,然後我們在指出他的不足,告訴他下次做需要注意的地方,這樣即讓孩子得到了鍛鍊,又激發了他的潛在能力。

做一個“懶惰”的家長又何妨,家長“懶惰”,並不代表孩子不成才

其次,我們每一位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難時,都會有一種幫助他排除萬難的衝動,但是你一定要剋制住,懂得放手,讓孩子多做一些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位“懶惰”的父母,把動手的機會多留給孩子。

只有父母“懶惰”下來,孩子才能勤快,只有父母“懶惰”了,孩子才能成長,所以,我們就算做一位“懶惰”的父母有何妨呢?



大家好,我是奶媽說成長,多次獲得青雲計劃獎勵,並且專注於0-15歲孩子成長方面的諸多困擾、難題,有這方面疑惑的家長,可以關注我,或者留言,我看到會為您解答,希望我的文章能夠給您帶來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