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底層詩人的出路在哪?

韓新文


真正的詩人是無所謂上層和底層的。優秀的詩歌作品一般來自於底層人民群眾的生活體驗。就像詩經不少語句都是自民間奴隸哼唱的歌,還有現代的康定情歌。盛世無詩,時代不幸,詩人幸。歌唱盛世的往往不是好詩歌,歌唱勞苦大眾的才能傳唱永遠。詩人無當代,經典詩歌多是後世發掘加工的,就像荷馬史詩都是經過多年多人加工的,就現代詩歌而言,直逼大眾驚魂,甚至流傳世界各地的還屈指可數,當然不是說現代就沒有好的詩歌,達到我們詩歌國度的詩歌還在期待之中。好詩人是不自覺的,自我清醒的不是好詩人,世人獨睡我獨醒是一種辯證思維,絕不是詩人的生活狀態,詩人一定是苦的,如果有快樂,那就是一揮而就,一吐為快,一歌而哭!








市監那些事


底層詩人沒有出路。

詩歌目前正處於文壇的邊緣,未來起碼一百年內,也都是。

詩歌圈內的喧囂,只能說明現在的混沌狀態,不能代表繁榮。

別說底層詩人沒出路,就連高層詩人也無法純粹靠寫詩生存。

現今著名的詩人,一部分在大型詩歌刊物以及其他文學雜誌就職,如梁衡、龔學敏、駱一禾等、鄭曉瓊。寫詩不過是他們的副業。

另一部分,如吉狄馬加,曾是政府高官。

侯馬,曾在某地公安系統做局長。

小引,在高校任教。

臧棣是北大中文系教師。

2015年,山東師範大學聘請西川為山東師範大學兼職教授和文學與創意寫作研究中心作家顧問。

新生代的張二棍、燈燈。前者先是在地質隊工作,後來到首都師範大學任駐校詩人。現在在詩刊雜誌社做編輯。燈燈的具體情況不得而知。但是估計也很難用詩歌養活自己。

成都詩人老房子經商。

黃亞洲也是商界大人物。

純粹靠賣詩集,商業化操作成功的,餘秀華算一個。

誰會是下一個餘秀華?

概率比中五百萬彩票還要渺茫。

最聰明的做法是,放棄詩歌。

次優選擇是,一手工作,一手詩歌。


任加唇


這個問題很有意義,生活中也有很多朋友問過類似的話。今天我就回答一下。如果朋友們想靠詩謀生,靠發表比賽是沒用的,能把人餓死。可以為人姓名題詩,(當然前題是你會寫書法!)

我當下就是在扇面、卷軸上為人姓名作詩,每年能掙二十萬左右。不過這個行業也已衰微,比較難作,但是謀生還是能過得去!

九十年代,繁榮的這種藝術行式,當時深圳幹這個行業的每年都能賺上百萬元。

如果有詩詞功底的學一兩年便可作,大家可以償試一下,一邊謀生,一邊學習提高。以藝養藝,砥礪前行!我就這樣過來的。

下邊是我用自己姓名題的詩,給大家提供個思路:

楊志勇也

楊花潦亂促春歸,

志取天涯雲徑迴。

勇似往昔何懼苦,

也無寒暑日急催。

我愛畫馬,把自己比喻成一匹奔馬,不停的向前馳去!



楊志勇68


詩人從來沒有“出路”。

《詩經》裡,那些偉大的無名氏作者,“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發表完詩歌,該幹啥幹啥,種田的繼續種田,伐木的繼續伐木。

屈原,負出路,偉大詩歌發表的稿酬是投江自殺。

曹操,橫槊賦詩,獲稱號“奸臣”,因此“三曹”對詩歌的貢獻在民間忽略不計。

陶淵明,隱居。

李白,流放。

杜甫,飽飯沒吃幾頓,愛子餓死。最後的日子,洪水圍困的船上,抱病伏枕寫出一生最後一首重要的詩,一家人幾天幾夜粒米未進。他死了還無錢安葬,到他孫子才能入土為安。

但奉獻給世界的,乃無價的文化珍寶。

蘇東坡,一輩子不合時宜。

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著名孤獨者。

……

易中天說,“《紅樓夢》是最後一首詩”,那麼曹雪芹也應該是詩人,但他“繩床瓦灶”,愛子病死,於除夕夜萬家團圓時“淚盡而逝”。

顧城、海子,你懂的。

餘秀華倒是有出息,但是許多人追著罵。

詩人唯一的出路,就是他們的作品。

敲黑板:作品,作品,作品。

至於底層詩人,更無須尋求“出路”。

有詩可寫、能寫,這是人生至樂。

杜甫、陶淵明足夠偉大,但他們都曾莊稼漢一樣開荒種地。

所以,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對“出路”的理解,詩人能寫出好作品,能夠流傳,這就是最好的出路。

甚至發表不發表,都可以不考慮。

酒好不怕巷子深。


大悔憶智冰


底層詩人的出路在哪?

許多寫詩的人都不是靠寫詩找出路。一般情況下,想靠寫詩找出路是不大會有出路的。許多詩人,寫出好詩的詩人,起初都不是專業寫詩的。他們好多都是業餘愛好,寫著寫著就成了專業詩人了。

所謂底層詩人,應該是喜歡寫詩的人。他們應該都有自己職業。我覺得,就不要把介定成詩人,更不要把自己的前途寄託寫詩上。喜歡寫詩,陶冶情操,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是可以。但是,要賭上自己身家性命,未來的前途,就大可不別。因為,誰也說準未來會發生什麼?

未來,想當詩人,想成為作家,是許多小孩子和年輕人理想。有句話,“理想是豐滿的,實現實是骨感的。”現實中真正如願理想的人曲指可數。詩歌也好,文學也好,就是個愛好。該上班上班,該掙錢掙錢。生活離不開柴米油鹽,脫離現實空談理想是妄想,不是理想。

所以我說,底層沒有詩人,只有熱愛詩歌的人。他們的出路不在詩歌上,詩歌沒有出路。這不只是指底層詩人,就是已成名的上層大詩人也未必有出路。“詩人”,只是一個不含金的漂亮的頭飾,也可說是自尊心的一種滿足,也算是一種社會地位。這都不是詩人。真是的詩人,是一種自我修煉,自我淨化,自我精神的昇華!


微言常理


社會逢盛世,文化藝術必然繁榮,咱先把遍地都是的作家丶畫家丶書法家放一邊不說,就只詩人而言,你隨便到個公共場所扔一塊磚頭能砸著仨。

為什麼詩人這麼多,就因為詩人是分層次的,如國家級的"中華詩詞協會,省級的叫"x省詩詞協會",依次類推,以下有市級詩詞協會丶區(縣)詩詞協會。只要你進了協會就算詩人了。所以現在的詩人就分為國家級丶省級丶市級丶區縣級。

現在詩人的出路在哪?

如果你說的出路是指的靠寫詩來生活?告訴你無門!詩刋發你首小詩不要你出版費就不錯了。

如果你說的出路指的是出名?你看各級詩詞協會出了那麼多本詩集,除了協會中的所謂詩人們翻翻以外,百姓有幾個看的呢?如今經濟社會,指望寫幾句詩出名那是柱然。

那麼詩人的出路是什麼?答案是:自娛自樂。退了休沒事幹,閒的慌,湊在一起吟上幾句所謂的"詩”,消磨消磨時間,充實充實生活,得到了精神上的滿足,這就是詩人的出路。



本昌談歷史


看看詩經裡《風》《雅》(《大雅》《小雅》)《頌》。最受歡迎的是《風》裡的詩句,而《風》恰恰採自民間老百姓。為什麼呢?打個比方,刀郎的歌,就好比是大家喜歡的《風》,老百姓懂得什麼是美。如果王洛賓在今天,他的歌也不會入那英和楊坤們眼的。所以,不存在高層和底層,如果你是美的,層不是問題,時間會給你一個杜甫。


春江900510


詩人,尤其是底層的詩人,難有出路。因為詩歌早己被邊緣化,與晉身仕途更是風馬牛不相及。

在古國詩歌史上,惟有大唐採用了以詩取士的科舉制度,實現了士子們的“詩(書)中自有黃金屋,詩(書)中自有黃金印,詩(書)中自有千鍾粟,詩(書)中自有顏如玉”的進仕之夢,同時也繁榮了唐詩的創作,給後世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一,當詩歌成了廉價的商品。

當詩歌成了廉價的商品,被以行出售,詩歌自然量大滯銷,底層的小詩人是很難有出路的。但也是詩歌失去讀者的主要原因。著名詩人又很多很多,那底層小詩人的出路就更加地渺茫了。

能夠出售詩歌的官方媒體刊物是有限的,而這有限的資源早已被比比皆是的著名詩人所把持,留給底層小詩人的空間就很狹小,所以,底層的小詩人很難有出路。

二,當詩人成為職業之後。

古代的詩人不是以寫詩為生,而是體現了“詩言志”這一規律,只是以詩歌這一形式體裁抒發自己的情感世界,描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以,詩人的家國情懷,賦予了詩歌長青的生命。

當代社會不會以詩取仕,底層詩人在空間狹小的詩歌商品市場又很難出售產品,顯然是很難有出路的。

這一現象是詩人的悲哀,更是詩歌的悲哀。在素有詩國之稱的詩歌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物極必反,泰極否來,”這是千古不變的法則,詩歌的繁榮依賴的是詩歌而不是頭銜。底層的小詩人和無數的詩歌愛好者,將會是繁榮詩歌創作的中堅力量,如餘秀華。


黃土情愫


上班掙錢養家,沒有工作可以打零工,做販夫走卒,叫花子,小偷。不要學古聖人不食周粟,餓死事小,詩和遠方留給誰人照顧!


用戶一生蝶夢千百回


所謂“詩人”,其實無分高低貴賤為好。體制內有個別人有意劃出層次,覺得他們有職有權才是真詩人,貧民寫作者另列其外,這是目前詩壇文壇的悲哀。古往今來,多少默默無聞的人都留下了不少的好詩詞而成為大家認可的好詩人啊。總的來說,只要詩作好,不管目前如何,遲早會得到大眾稱道的。我個人認為,寫詩詞一是愛好,二是給後人留下點念想。寫詩詞不能當飯吃,現下想出名,除非遵從某些潛規則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