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乐观抗疫,上海开出18个心理疏导“处方”-小区有人确诊觉得恐慌、夫妻动不动就吵架、快被“神兽”逼疯了

晨报记者陈里予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人心,部分市民难免出现不安、恐慌,甚至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在积极抗“疫”的同时,心理防“疫”不容忽视。市精神卫生中心整理了18个心理问题,并给出了“处方”。希望广大群众能站在科学的角度,保持乐观的心态,疏解负面的情绪?

疫情防控以来一直加班,最近突然吃东西没胃口、晕眩头痛、睡不好,是什么问题?

工作负荷过大时,情绪和身体都会受到影响,出现紧张、焦虑和各种身体反应。

建议适当调整工作量,注意休息;可以做一些放松练习,比如冥想、正念;如果仍无改善,可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我每天洗手都要洗十几遍,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怎么办?

这是一种强迫行为,其实是可以主动控制的。以强迫性洗手为例,重复洗手时提醒自己“它又出现了”,然后刻意减少洗手次数,两三天后你就会发现不用洗那么多次手,也照样好好的。

如果你发现自己无法控制,则要借助家人帮助监督。

如果情况仍然严重,需要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一想起新冠肺炎就很怕,吃不下饭,有时还腹泻,食欲和腹泻的问题会好转吗?

情绪与我们的躯体反应的确紧密相关。焦虑、害怕等情绪如果没有很好的“宣泄口”,就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并表现出腹泻、便秘等情况,也会影响食欲。

如果您本身没有躯体疾病和明显的外在诱因,可以通过调节情绪,来缓解这些不适。

我现在经常睡不着觉,怎么办?

坚持规律作息;睡前避免浏览疫情信息,避免接触让自己情绪激动的事情;认真安排饮食,营养均衡合理;学习自我放松的技巧,例如心理着陆技术、呼吸放松等;每天做一些居家锻炼,建议达到心率120次/分,微微出汗,每天持续20-40分钟为宜,但不要在睡前运动。

担心自己染上新冠肺炎,去医院检查结果是阴性,还是控制不住要焦虑,怎么办?

通过官方平台了解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包括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信息,然后尊重、相信现实。

及时寻求援助,抱团取暖,很多人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在交流过程中可以互相帮助。

对自身要求过高、对周围人要求过高的人,在疫情期间的焦虑往往会更严重些,要学会放下,学会放松,告诉自己不可能面面俱到。

小区有人确诊了,还是我们楼的,好恐慌,怎么办?

周围有人确诊新冠肺炎,是否意味着自己一定会被感染呢?答案是否定的,做好个人的防护很关键。

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分散一下注意力。听歌、看书、看剧,都是很好的方式。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与其担心还没发生的事情,不如先享受当下的生活。

我平时很坚强,最近动不动就很想哭,为什么?

这是我们的潜意识在“作怪”。在疫情下,整天待在家里,这种防御就没有了,这时候潜意识里的很多东西就会呈现到意识层面,往往很多都是不好的,如对自身不满意、对社会不满意、感到无助孤独等。

可以试试学会自我定位,问问自己:我是谁,我为什么存在于这个社会,我想要什么,我的底线是什么……给自己设立一个问题库,从中筛选出你认为最重要的几个问题,反复进行思考,把这几个问题想透了。

如果出现一些极端想法,则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老是宅在家里没有任何兴趣,情绪也很低落,怎么办?

善用居家运动,带动情绪。善用想象,增添乐趣。

善用正念,提升敏锐度。

我是老年人,现在家人不让出门散步,很不习惯,怎么办?

多与家人交流沟通,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听听他们的看法和建议;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如读书、练字、做饭、做手工等;利用微信视频、电话等与亲戚朋友进行沟通和交流,排解郁闷情绪;做一些适合自己的居家健身和放松运动。

小朋友在家里呆不住,老是吵着要外出,怎么办?

正确的示范。要求小朋友不出门、少出门时,家长首先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

倾听感受。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做到积极交流,充分理解。

陪孩子玩一些创造性的、教学类的、活动性的游戏,比如故事接龙、童话表演、居家小运动等来转移小朋友的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

出不了门,大人小孩都很烦躁,和孩子的争执比平时更多了,怎么办?

善于倾听,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跟孩子共同去解决一些问题。

善用言语技巧。尽量描述事实,有可能的话,多给孩子积极的回应,而不是只给予负面评价。

多多换位思考,互相理解和体谅。

给孩子多留些“独处”的空间,不要整天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

现在一天24小时带孩子,快被“神兽”逼疯了,怎么办?

可以正好趁着这个机会,立一个家庭的规矩,告诉孩子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

另外,如果孩子想玩,就让他玩透,陪他玩,怎么玩很有讲究,尤其是对低龄化的小孩,可以进行一些益智类的游戏等。

无论如何每天留给自己独处的时间,放松一下。

我是一名孕妇,每天很慌,应该如何调适?

孕产妇更容易感到焦虑,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

除产检外,尽量不要外出,居家休息。

保持规律作息,学习一些孕期知识,做适当的家务和居家运动。可以跟家人、朋友倾诉,或寻求专业人员支持,及时排遣不良情绪。

夫妻俩都宅在家,动不动就吵架,怎么办?

建议从现在开始:夫妻之间建立一种特定交流行为,如每天两人对视5分钟;如果两个人都想改变,可以趁着这段时间多聊聊,说一说共同的目标、有什么困难,将来的需求和希望;交流也是一种互动艺术,要多培养和学会说话的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