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防疫“利器”:摒棄陳規陋習,樹立更先進的健康觀念

 

防疫“利器”:摒棄陳規陋習,樹立更先進的健康觀念

千百年來,人類與各類疾病共存,新冠肺炎不是第一個大流行的疾病,更不會是最後一個,未來我們應摒棄哪些陳規陋習,樹立更先進的健康觀念?這值得人們思考。

防疫“利器”:摒棄陳規陋習,樹立更先進的健康觀念

戒掉危險的野味

  果子狸曾被認為是SARS傳播的中間宿主,廣東曾撲殺上萬只果子狸和獾。目前已經有不少科研人員明確,此次新冠肺炎依然和野生動物有關,穿山甲可能是中間宿主之一。

  鍾南山、王經倫課題組在《我們是否吸取了SARS的教訓?》指出,果子狸並不是SARS病毒的“罪魁禍首”,它是人們不健康飲食方式的“受害者”。 此外,埃博拉、MERS等多種傳染病都與不當接觸野生動物有關。

  新冠肺炎再次讓人們意識到吃“野味”的風險。有記者在暗訪時發現,華南海鮮市場長期非法銷售野生動物已然不是秘密。研究人員表示,人和野生動物發生近距離、非自然接觸,野生動物被大量關在一起,疫病發生的幾率很高,食用、接觸未經過檢驗檢疫的野生動物,也增加病毒傳播風險。

  “食客”對野味去趨之若鶩,更多時候無疑是為了滿足虛榮心。還有不少人將野生動物神化,認為其營養價值更高,並且“藥補不如食補”的理念根深蒂固。他們企圖靠吃來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如在網上流傳著虎骨能治風溼,吃狼肉能幫助壯膽,穿山甲有所謂“大補”功效,或者用貓頭鷹泡酒治療頭疼。

防疫“利器”:摒棄陳規陋習,樹立更先進的健康觀念

不僅民間存在這種誤區,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竟然在《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的偉大創舉》一文宣稱,“因一次疫情就全面‘禁野’將是武斷的,不科學、不理性”。這也恰恰說明,我們在短時間內對野生動物有敬畏之心,並非一朝一夕能形成之事。我們需要問自己,我們真的需要將那些在野外自由生活的小動物吃掉嗎?

  野味行業帶來的暴利是這些不法分子鋌而走險的原因之一,不僅如此,銷售野生動物在法律上也存在灰色地帶。

  我國目前實施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僅將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納入禁食範圍,目前市場上所見的野味物種並不在保護名錄裡,很多商家以人工養殖的名義售賣,使得執法非常困難。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院長金可可表示,應該從公共衛生安全、防疫的高度,從全體公民生命權、健康權保護的高度,考慮禁食野生動物問題。社會各界呼籲,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

  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確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制度。

  毫無疑問,從法律基礎上加重懲處力度,對違法者會起到威懾作用,但已延續數千年的習俗短期內勢必需要在教育觀念和法制建設上雙管齊下,這樣才能有望在未來逐漸減少將野生動物搬上餐桌的現象發生。

防疫“利器”:摒棄陳規陋習,樹立更先進的健康觀念

吃飯聚餐添雙公筷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人們宅在家中,遠離聚會,大家都憋著疫情過後來一波“報復性聚餐”,在日常的飲食習慣也暗藏疾病風險。

  在聚餐時,筷來箸往為病菌擴散、疾病傳播打開方便之門,幽門螺旋桿菌就可以通過唾液傳播,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更是新冠肺炎傳播的主要渠道。感冒、痢疾、皰疹等疾病也能通過這種途徑傳播。當口腔或胃黏膜破損時,還可能因此染上其它疾病。

  研究發現,亞洲人共用飯碗、筷子和菜盤的習慣使得胃潰瘍在家庭成員中極易交叉感染,其發病率要遠高於分餐制的歐美國家。

  從“非典”開始,就有專家呼籲分餐制。不過,不少人認為中餐的特點難以實現分餐制。既然如此,加雙公筷公勺要容易許多。

  近日,上海市多部門聯合向全體市民倡議:聚餐時,請一定不要忘記為每一道菜加公筷或公勺。無論是在飯店還是和家人用餐,都請使用公筷公勺。用餐人流較大的飯店,更應主動提供公筷公勺,倡導文明健康用餐。

  上海在這方面著實走在的全國最前面,其他地方是否跟進和效仿,亦與當地飲食文化、市民健康素養等方面高度相關。

防疫“利器”:摒棄陳規陋習,樹立更先進的健康觀念

學習鄰國的“口罩文化”

  在疫情爆發之初,人們開始意識到戴口罩的重要性,但是不少人都把一次性口罩戴反了,醫院和媒體還要科普戴口罩的正確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口罩尚未成為人們的日常用品,即便是普通感冒患者,也未必會戴口罩。

  在鄰國日本盛行“口罩文化”,日本也成為本次疫情中的一大口罩採購陣地。日本人戴口罩有三點原因:其一,是為了保護隱私,或者遮蓋女性素顏;其二,為防花粉過敏;其三,就和日本經歷過多次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有關。

  1918年爆發的“西班牙流感”導致全球數千萬人死亡,其中日2300萬人感染,死亡人數多達幾十萬。在日本大阪天王寺的一角,佇立著“大正八九年流行感冒死者群靈”的石碑,“口罩文化”從那時起在日本生根。

  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後曾出現霍亂疫情、2003年“非典”、2009年H1N1流感……這些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讓日本的“口罩文化”愈發盛行,這也成為了日本的一種禮儀,戴口罩旨在避免把疾病傳染給他人。

  近年來受到霧霾的影響,中國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冬天開始戴上口罩,但是從預防疾病的角度看,大家尚未形成戴口罩“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的意識。

防疫“利器”:摒棄陳規陋習,樹立更先進的健康觀念

疫情過後也不能忘記勤洗手

  手衛生和戴口罩同等重要,疫情期間,人們如今甚至產生一種不洗手就恐慌的情緒,而待疫情結束,又很容易立刻放鬆警惕。

  很多人都明白手衛生的重要性,包括新冠肺炎在內的大量已知傳染病的傳染途徑都包括“接觸傳播”。我們的雙手每天要觸摸各種東西,病毒和細菌很容易通過手接觸實現傳播。即使不會像醫護人員那樣每天採用“N步洗手法”,如今城市中多數人已經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好習慣。

  世界衛生組織一項研究報告表明,用香皂洗手可以將腹瀉致死率減半、急性呼吸道感染致死率減少三分之一。洗手成為切斷病毒傳播的最經濟措施,然而這種最經濟的措施往往被人忽視。

防疫“利器”:摒棄陳規陋習,樹立更先進的健康觀念

以疫情為契機 提示公眾健康素養

  ,提高免疫力、抵抗力是抵禦病毒侵襲的重要因素。提高個人的免疫力和平常的健康管理聯繫在一起的,包括睡眠、營養、鍛鍊。媒體不應該只在疫情時科普,平時就應該請專家進行科普教育,比如對於病毒的防範等。老百姓欠缺這方面的知識,但在疫情來臨時這些知識卻非常重要。

  原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黃建始曾表示,任何流行性感冒都具有一定的危險,這就意味著不能忽視常態措施,公眾需要培養健康的習慣,進行流感疫苗接種、提高健康素養,不能僅僅以病毒、細菌作為防控的對象。

  除了改變上述習慣,防治傳染病還包括不隨地吐痰、接種疫苗、合理膳食等。可以看出,很多衛生健康意識自非典時期就開始倡導,但是人們尚未形成認識習慣。

防疫“利器”:摒棄陳規陋習,樹立更先進的健康觀念

從古至今,每場瘟疫都成為一代人的噩夢。隨著醫學的進步,人類打敗了天花、瘧疾等多種傳染病,然而未來還會有新的傳染病出現。一代又一代人形成良好的衛生健康習慣,才會成為普通人戰疫的利器。

觀看更多專業、詳實、權威的健康講座瞭解更多簡單、實用、有效的健康小知識,請關注&訂閱健康獨角show,另外,如果你有什麼想了解的內容和疑問,也歡迎給小show留言哦!

防疫“利器”:摒棄陳規陋習,樹立更先進的健康觀念


防疫“利器”:摒棄陳規陋習,樹立更先進的健康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