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卢旺达饭店》:一场有关种族、暴力、人性的救赎

什么是好的电影?著名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曾经说过一段话:“我更喜欢让观众在影院里睡着的电影,我觉得这样的电影体贴得让你能好好打个盹,当你离开影院的时候也并无困扰。也曾有电影让我在影院里睡着了,但就是同一部片子又让我彻夜难眠,思考它直到天亮,甚至想上几个星期。这是我喜欢的电影。”这也许就是一部好的电影,它不一定开篇就精彩,甚至无法做到一次就吸引你,但当你真正静下心来沉浸其中的时候,你会发现,它有着让人彻夜难眠的魅力。如果以这样的标准进行评判的话,《卢旺达饭店》应该算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卢旺达饭店》:一场有关种族、暴力、人性的救赎

一、回忆卢旺达事件

《卢旺达饭店》是一部由英国、意大利、南非、加拿大四个国家共同拍摄的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它取材于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卢旺达大屠杀事件。影片讲述了一位卢旺达饭店经理保罗在种族仇杀的背景下,忽视种族区别,设法挽救1268位难民的故事。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部影片,在观看之前我特意搜索了相关资料,对这场名为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的历史大事件有了初步的了解。

《卢旺达饭店》:一场有关种族、暴力、人性的救赎

简单来说卢旺达屠杀是一场由于殖民政治和种族歧视引发的内战。卢旺达曾是比利时的殖民地,比利时殖民期间,为了便于统治,将卢旺达人根据体貌特征主要分成图西族和胡图族等三个民族(第三民族由于数量极少且与内战无关而忽略不计),其中图西族肤色较浅,鼻翼较窄,个头相对较高,成为了卢旺达所谓的“优势人种”,且由于其人数相对较少,势单力薄,更易服从和依仗于强势之下,因此成为了比利时的政治武器,用来帮助统治和压迫胡图族。而此种统治助长了两个民族之间的分裂与对抗,矛盾日益激化。当然,其中还涉及到多个国家的政治干预,我对此了解不详,实不敢妄下定论。

1994年卢旺达总统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在签署和平协议回程路上,所搭乘的飞机被击落,胡图族以此为名引发内战,展开对图西族的报复,两族人民均在内战中伤亡惨重,电影《卢旺达饭店》正是以此为背景展开的。

《卢旺达饭店》:一场有关种族、暴力、人性的救赎

二、无法消失的“种族”

种族歧视是阶级剥削制度的产物,诞生于殖民时代,是殖民统治者用以统治殖民地的惯用武器。种族歧视的恶劣影响不言而喻,其影响往往不会随着统治期的结束消散,而是将一直延续,并根深蒂固。譬如所谓的劣势种族遭受的压迫,造成的创伤,以及引发的暴乱等等。种族的阶级划分是破坏人类平等,导致互相残杀的重要根源。因此自种族阶级被划分以来,呼吁平等与自由的伟大人士也层出不穷。黑人奴隶制的废除者林肯,积极反种族隔离的曼德拉,他们终其一生都在为所谓的劣势种族平反,致力于种族平等,维护人类这一物种的整体性,继而维护世界和平。

《卢旺达饭店》:一场有关种族、暴力、人性的救赎

然而种族是否真的能平等?黑白黄棕四色人种的差异原本是由地理及气候环境的不同导致的,若早知有一天生存地的差异将会给人类这个群体带来这么多的灾难,想必攀爬到非洲的古猿可能会吃点辛苦,再向北多走几步。看似我们不应该由于祖先的“过错”,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造成种族间的分裂,更有甚者产生剥削压迫甚至掠夺,然而种族歧视就真的能消失吗?种族这一概念还能够消失吗?

当每次思考这些问题和概念的时候,我都无法给自己一个确切的答案,甚至我都不知自己潜在是否是一个种族主义者,我是否也抱有着对于种族的歧视而不自知。如果明天一早醒来我变成了黑人,我会觉得无所谓甚至开心吗?而如果是变成了白人呢?有没有人夸人长得漂亮的时候说:你长得真像非洲人?黑人与白人相比,我是不是也曾确信认为白人更加好看?而这种偏好究竟是促成种族歧视产生的根源,还是种族歧视带来的影响?也许人与动物的一大不同便在于,同种动物之间不会有类似的区分,继而歧视,继而相残。可同是人类,四个种族却感觉像是四个物种,当种族的概念被提起,纵使我们都能知道所谓的劣势种族其实并非劣势,纵使我们都能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不同肤色的人,但人类在自己这个群体的心理,却永远存在黑白黄棕四种色彩。

然而我们能做的是什么?我想也许便是坦然地接受差异,并热爱自己和其他人的种族,平等地对待,不歧视不压迫不施以暴力,不残杀不征服。就像尊重每个人存活的权利一样,尊重每一种族生存与发展的权利。

《卢旺达饭店》:一场有关种族、暴力、人性的救赎

三、我们都是暴力的从犯

为什么会有暴力出现?对于这个问题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在经过部分信息收集以后,我较倾向于这样一个答案:暴力源于原始社会中弱肉强食生存状态之下的征服欲;此外,暴力过程由于肾上腺素等激素作用,会使人兴奋,甚至是产生快感。也就是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原始的野性并未受到完全的抑制或者进化,而是在不断的刺激与日益增强的压力之下逐渐爆发。同样,这也是为什么往往男性才是暴力中的主角,而战争又往往伴随着强暴的原因。

暴力恐怖事件一直是悬在人类头顶的一把尖刀,有关暴力的探讨几乎从未终止过,轰动一时的ISIS组织更是将这一探讨推向了高潮。也是在几天前,我看了一个有关暴力的演讲,名字叫做《网络时代的看客》,演讲中提到,ISIS组织正在通过网络重演“砍首示众”的历史,而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砍首这样的事件从不缺少受众者,我们正在通过这样看似事不关己无能为力的观看、下载、传播甚至是叫嚣,成为暴力施予者炫耀其暴力手段,获取成就感的工具;并通过懦弱、恐惧、逃避助长暴力的气焰。暴力一直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都是暴力的从犯。

《卢旺达饭店》:一场有关种族、暴力、人性的救赎

不仅仅是大型的暴力恐怖事件,时有发生的校园暴力,以及各类犯罪等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许多人也许会说,我虽然看了,但我的感觉是恐怖,而非刺激或兴奋,因此不能说是对于暴力的认同或偏好。恐怖是避之而不及,若是真的恐怖,又是何种力量在促使着我们去不断地关注甚至是发现?《卢旺达饭店》中有一个场景令我印象深刻,也是那个场景激起了我对于自身的反思:保罗在去寻找救济粮返回饭店的路上,无意经过了当时屠杀的一个受难区,遍地死尸,惨不忍睹,保罗在看到这一场景之后慌不择路,呕吐不止,立刻返回车上吼司机立即开车,并在返回饭店之后,将自己关在屋子里,浑身颤抖,久久不止。这也许才是面对暴力时应有的反映。也就是说,纵使我们有着对暴力的愤怒与恐惧,但也未能完全遏制自身与生俱来的兽性所带来的暴力倾向。我们中的很多人只是在道德和文明的束缚之下,隐藏起了原始的野性,而又通过观看发生在他人身上的暴力事件来对此进行发泄,从而获得恐惧背后深藏的快感。可见,一个社会真正文明的标志是其成员均能遏制原始的野性,而我们打着文明的旗号这么多年,却从未真正接近过文明。

那么对于暴力我们究竟能做些什么?我想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面临并应该有所思考的问题。同样是在一个演讲中提到了这样的问题,也是在那个演讲中我第一次知道了卢旺达事件。面对暴力时,也许我们真的没有能力向保罗一样去做一个和平主义者,去奋不顾身为和平斗争并最终有所作为,但至少我们可以反思并遏制自身的暴力,不去做暴力的观众,然后对暴力的受难者施予必要的援手和同情。暴力一日不止,我们都可能成为下一个暴力的受害者。

在一部我非常喜欢的日剧《女王的教室》中,阿久津老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把他打成了重伤。因为他问我为什么不能杀人。所以我回答了他,让他知道了别人的痛楚。每个人都是和自己一样是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别人所不知道的了不起的人生,每个人都拥有家庭,爱,梦想希望回忆友情,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

《卢旺达饭店》:一场有关种族、暴力、人性的救赎

四、有关人性本善的感召

人性包含神性与兽性,即理性与情感和本能。善与恶皆源于人性,爱与暴力隶属于同一概念之下。如何利用神性去克制兽性则是人类需终身修炼的课题。而这部影片所带给我的关于人性的思考,是来源于一场有关真相的揭露。

影片带给了我极大的震撼,无论是种族歧视,还是泯灭人性的暴力屠杀,而相对比之下,保罗这一人物其身上人性和正义的光辉让人崇敬和动容。在得知这部影片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我对保罗这一人物的真实事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在网上展开了浏览,而令人心碎的真相就在这个时候被揭开了。

“保罗其实是个卑鄙小人”,这是我在搜寻之后的结果。文章真实性无从考证,但在文章中作者借那1000多个被挽救的幸存者之口还原了此件事情的真相,保罗确实挽救了1000多个图西族人的生命,但这些人其实是被当作政治人质,来要挟比利时政府释放之前关押的胡图族罪犯,且在施救期间,保罗将那些图西族人关押在地窖中,并以各种名义向他们所要财务。

《卢旺达饭店》:一场有关种族、暴力、人性的救赎

事实真相果然让人大跌眼镜,影视作品中被冠以人性光环的主角何以成了卑鄙的角色?不得不说人性是个极为复杂的问题,人有时难以单纯用好和坏来划分,“好人”也会犯错,而“恶人”也会心怀悲悯之情。《烈日灼心》这部影片也是我所喜欢的影片之一,被许多观众大呼为国产悬疑剧的良心之作。我想之所以说它良心,并不仅仅在于演员们高超的演技,更重要的是整部影片对于人性的诠释:我犯了罪,可同时我也做了很多的好事,你说我是好人我就是好人,你说我是坏人我也要为所犯的过错接受惩罚。在这部影片里,没有纯粹的好坏之分,反而让人,让人性更加真实。以理性克制兽性是人类独有的能力,如若真有造物主存在,想必理性也是其赋予人类平衡自身能力的工具,否则人类的兽性加之其种种改造世界的力量,将会使世界面临空前的灾难甚至毁灭。因此如何运用好这一工具战胜兽性,以预防其可能造成的灾难,也是值得我们深思并实践的课题。

我们迫切需要有关人性本善的感召,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创作者不断试图用作品直击人心,从而造成一定的影响,使人们能有所触动,有所反思。有人评论说《卢旺达饭店》不是纪录片,是的,它只是出自创作者之手的一部作品,非纪实性创作给了创作者很大的空间,他们往往将自身的价值观,根身的期望对某些真实事件加以改编,比如范冰冰主演的电影《杨贵妃》,便将历史上那个祸国殃民的绝代佳人塑造成了为巩固王室而献身的英雄。与其说此种方式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倒不如说作品是创作者传递自身价值观念的工具,是作者对于历史的无能为力,以及对于未来仍保有的期望。

《卢旺达饭店》:一场有关种族、暴力、人性的救赎

如此看来,真相并不一定令人心碎,反而更加让人心怀希望。保罗是过去,是历史,而创作者却是现在,是未来。是有关人性的诠释,是引发人性的思考,是对于人性之善的感召。

是我们与未来中的一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