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好萊塢拍的“木蘭”,能開“花”嗎?

一場病毒將2020年的電影市場攪得七葷八素,雖然現在疫情得到了基本控制,但影院開門,估計得下半年了。

這就意味著許多好電影,我們只能等到新半年才能看得到;

當然,不排除其他途徑。

這些延期的電影,賀歲檔的那幾部,自不必說。

《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奪冠》。

2月份也宣佈撤檔了好幾部電影,包括在奧斯卡大放異彩的佳片:《小婦人》、《1917》、《婚姻故事》、《喬喬的異想世界》。

不過,這些電影加在一起,也比不了這部電影在我心中的分量。

——《花木蘭》!

好萊塢拍的“木蘭”,能開“花”嗎?

《花木蘭》劇照

對於這麼一部好萊塢化的中國電影,自然叫衰聲綿延不絕。

今天,我就一一駁斥這些觀點,為《花木蘭》證名。

誤區一:中美合拍都是爛片。

中美合拍多爛片,但並非都是爛片。

中國和美國,在思想文化上有著巨大的差異。

這正是“中美合拍”少佳片的一大原因。

回顧近幾年的合拍電影,爛片巨多。

大哥和州長主演的《龍牌之謎》,史泰龍和黃曉明主演的《金蟬脫殼3》。。。

好萊塢拍的“木蘭”,能開“花”嗎?

《金蟬脫殼3》

這類型的電影比比皆是。

不過,我們應該有個清晰的認識:

這種電影爛,其實從它立項那刻就已經決定了:

動機不純,這種電影的出發點只是為了抬高電影的身價,糊弄觀眾。

所以,他們花重金請來好萊塢明星,給觀眾一種“這是大片”的錯覺。

比如《金蟬脫殼3》。

製片公司不靠譜。

中美合拍的爛片一般是由中國公司負責製作發行,即使有好萊塢公司,但大多都不值一提。

《龍牌之謎》的製作方就是中影。

好萊塢拍的“木蘭”,能開“花”嗎?

《龍牌之謎》

創作團隊更不靠譜。

如果你留意觀察的話,你會發現這類型電影的導演往往是一些在大片中擔任過某一項職位的導演,比作特技執導等等。這些導演沒有獨自執導一部電影的能力。

《白幽靈傳奇之絕命逃亡》就是這樣一部電影。

《花木蘭》與上面的這些電影風馬牛不相及。

製作公司是大名鼎鼎的迪士尼。

迪士尼是啥?

好萊塢的一家獨大,翻開全球票房排行榜,半壁江山都是老鼠家的;

2019年,全球票房top10,超過一半也是它家的。

好萊塢拍的“木蘭”,能開“花”嗎?

《復仇者聯盟4》

《花木蘭》的導演妮琪·卡羅雖然是名不見經傳的女導演,但之前的作品也是可圈可點。

有兩部作品豆瓣評分都超過8分。

而劇本基本上是根據1998年的動畫版改編而來。

根據以往迪士尼動畫真人改編電影的經驗,《花木蘭》應該會在最大基礎上和原動畫保持一致。

目前看出來的變動是:木須的角色刪除了,增添了女巫這麼一個人物。

但大體的內容應該是不會改變的。

如果能夠遵循原版的改編,那我相信這會是一部不錯的電影。

好萊塢拍的“木蘭”,能開“花”嗎?

動畫版《花木蘭》

誤區二:迪士尼的動畫真人改編電影已經黔驢技窮。

對於迪士尼的動畫改編電影,很難一概而論。

有一些華而不實的電影,比如《胡桃夾子》;

也有一些高票房,但口碑卻不盡如人意的作品。比如《美女與野獸》、《獅子王》;

當然,肯定少不了口碑佳作,我特別喜歡的《阿拉丁》。

所以,你很難以“迪士尼的動畫改編電影”就來斷定《花木蘭》的質量。

其實,如果你看過迪士尼所有的動畫改編電影,你就會發現,口碑滑鐵盧的電影往往是那些以卡通人物、非人類角色為主的電影。

真人故事,大多還是有質量保底的。

好萊塢拍的“木蘭”,能開“花”嗎?

《阿拉丁》

誤區三:劉亦菲是爛片女王,她演得電影靠譜嗎?

對於劉亦菲”爛片女王“的頭銜,作為粉絲的我,無法反駁。

畢竟,翻開神仙姐姐的履歷表,爛片如雲。

但最後這句“她演得電影靠譜嗎”?

我持有不用意見。

一部電影質量的好壞不可能是一個演員的原因,它涉及製片方、導演、編劇、創作團隊等多個方面。

劉亦菲的電影之路,只能說不順暢。

而這次,神仙姐姐接受了迪士尼的邀約。

真的搞不好會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好萊塢拍的“木蘭”,能開“花”嗎?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誤區四:中國人為什麼要說英語?

預告片放出之後,有一部分網友質疑:

“古代中國的故事,為什麼說得都是英語?”

那我想問:

《切爾諾貝利》是發生在俄國的真實事件,為什麼說英語?

《賓虛》、《埃及豔后》是發生公元前的羅馬、埃及,為什麼說英語?

《喬喬的異想世界》是二戰時期的德國,為什麼說英語?

觀眾有沒有因為電影的語言問題,將這些作品歸為爛片。

並沒有。

好萊塢拍的“木蘭”,能開“花”嗎?

《切爾諾貝利》

因為這是美國人拍的電影,因為英語是世界上通用的語言。

實在你要是接受不了,可以看配音版啊。

我敢肯定,如果《花木蘭》在大陸上映,肯定會有國語配音版。

其實,這其中還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

當中國文化與好萊塢電影遇到一起,我們應該持一種什麼樣的心態?

實事求是的說,好萊塢現在依舊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影工廠。

當我們的文化想要走出去,得依靠好萊塢這個平臺,而不是一味地硬碰硬。

所以,有些時候,我們必須做一些妥協,比如,讓中國人操著一口英文。

但現在,我們的電影工業還處於初級階段,還就得放平身姿,千萬不可妄自尊大。

“小小奧斯卡,區區諾貝爾”的心態可要不得哦。

好萊塢拍的“木蘭”,能開“花”嗎?

《寄生蟲》

不管怎樣,作為一部好萊塢關於中國故事的電影,我們應當予以包容。

這才會使得更多的中國故事進入好萊塢,從而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這對於我們中國的文化、中國的影視行業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花木蘭》, 我很看好“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