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疫情過後,民政局積攢的離婚生意將迎來高潮,90後成為離婚主力軍

最近微博上有這樣一條熱搜叫做#疫情結束後你最想幹什麼#,意料之中地看到這樣的回答——“馬上離婚”。就連知名離婚律師吳傑臻也發微博說:“疫情並沒有影響離婚態勢啊......蹲在家裡,鬧的矛盾更多。”

疫情過後,民政局積攢的離婚生意將迎來高潮,90後成為離婚主力軍


配圖與本文無關這不,前幾天在某平臺就看到這樣幾段話,是一位當丈夫的寫的,生動形象的描述了自己的一天:

疫情過後,民政局積攢的離婚生意將迎來高潮,90後成為離婚主力軍


配圖與本文無關當然,女人不樂意了,出了一個妻子版:你嫌我不體貼,我嫌你不作為。你嫌夫妻不和睦,我嫌婚姻名存實亡。咋辦?吵唄!從前還能避一避。疫情來了,關在家裡,大眼瞪小眼,避都沒法兒避。抬頭是這廝,低頭還是這廝。懟在面前,讓你天天都犯堵,天天都爆炸。所以,之於許多人而言,疫情中的婚姻=原形畢露+烽火連天+歇斯底里+孤獨入骨。那鬧成這樣,又咋辦?結論很容易得出來:疫情一結束,離婚!

疫情過後,民政局積攢的離婚生意將迎來高潮,90後成為離婚主力軍


配圖與本文無關原本就存在於家庭中的矛盾,在疫情防控期間更加明顯的暴露出來。這時候疫情更像是一面鏡子,鏡子裡面充分暴露了婚姻開始至今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具體的因素不同,暴露的問題也不盡相同。但婚姻不是兒戲,離婚並非小事兒,愛情需要考驗,婚姻需要經營。夫妻之間的矛盾,解決途徑很多,離婚乃是下下策!那麼長期宅家暴露出來的夫妻矛盾,該如何化解?在疫情防控長期宅家的特殊時期,人們在應激反應下,情緒很容易激動、焦躁,而最糟糕的情緒往往會發洩給身邊最親密的人,很多雞毛蒜皮的小事兒都容易引起矛盾激化。在情緒爆發的狀態下,很容易做出非理性的決定,假設同樣是疫情之下,武漢的很多夫妻,在疾病中共渡難關,感情卻得到了昇華,而長期呆在家中的夫妻,反而矛盾愈演愈烈,如何解決問題至關重要。化解矛盾,昇華感情,是我們共同所願。關於解決特殊時期的夫妻矛盾給出以下建議:第一,問題暴露以後,夫妻雙方都要沉著冷靜思考,自我反省和覺察,分析問題產生得具體原因和解決途徑,拋去傳統觀念和原生家庭的觀念束縛,重新定義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意義。找出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尋求適應彼此的新的家庭規則和模式。第二,夫妻雙方都要重視和養成好的家庭習慣,比如彼此分擔家庭責任,共同教育子女,贍養老人。具體方法:1、讓習慣顯而易見,指定執行意圖,改變環境提示。比如誰決定負責拖地,就把拖布擺放在他隨手可觸及得位置。2、讓習慣有吸引力,綁定喜好,強調習慣的結果,比如刷碗和遊戲綁定在一起。3、讓習慣簡單易行,建立承諾機智。根據各自個性優勢分配家庭責任。4、讓習慣令人愉悅,比如不斷的鼓勵和追蹤對方的行為,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價值。第三,建立夫妻之間的親密關係。一句話來概括,親密關係就是雙方都能擁有存在感、滿足感和安全感的關係。在這段關係當中,每個人都需要被關注、被信任和被理解。1、積極。一段優質的親密關係中,積極和消極的最低比例是5:1,也就是說,對於每一次壓力、爭吵或是未滿足的期望,我們都需要五種以上的積極體驗來彌補。人總是傾向於關注自己做了什麼,或者和自己相似的所做作為,所以總覺得自己是感情情裡付出更多的一方。在和愛人相處的時候,需要多關注對方各種形式的付出,常常表達感激。此外,你的感受和需求,愛人很難猜透,試著表達你真正的感受和需要,會讓對方的真心和付出更有意義。2、默契。如果你和愛人之間的默契度很高,那你就能準確地猜出對方在各種情況下的反應,很多事情不需要商量就能達成共識。培養默契和信任沒有捷徑,需要在兩方面進行大量的投入:用心投入和用時間投入。3、示弱。示弱就是遞給愛人的一把梯子,我們出於信任,主動選擇降低自己的心理防禦,讓愛人越過心牆,來到毫無保留的、最真實的自己面前。示弱不僅不意味著軟弱,反而象徵著內心的勇敢和強大。即使是夫妻也需要溝通技巧和相處的智慧。寫在最後:組建一個家庭不容易,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後,孩子是需要愛的,既然把他生下來了,就應該對孩子負責。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