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有哪些“看完就像过了一生”的书籍?

累么--


《平凡的世界》(共三部),是中国当代作家路遥1988年完成的百万字长篇小说。作者把1975年——1985年这10年间中国城乡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进行了全景式地展现,以生活在西北农村的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苦难与拼搏,痛苦与欢乐,与命运抗争,自强不息。

“青年,青年!无论受怎样的挫折和打击,都要咬着牙关挺住,因为你们完全有机会重建生活;只要不灰心丧气,每一次挫折就只不过是通往新境界的一块普通的绊脚石,而绝不会置人于死命。人啊,忍、韧、仁……”


书山侠女


一、《先知·沙与沫》,[黎巴嫩]纪伯伦著,冰心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我对散文诗的爱好缘于纪伯伦的《沙与沫》。初中时,我是校阅览室的常客。一天下午的自习课,在校阅览室翻阅《世界文学》杂志,偶然发现上面刊登由冰心翻译的纪伯伦的格言体散文诗《沙与沫》,非常喜欢,就把它全部抄在笔记本上,反复阅读。上世纪80年代初,看到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冰心翻译的《先知·沙与沫》,如获至宝,立即买下。我走上散文诗创作和研究之路,且成为终生不变的追求,是纪伯伦这本书播下的种子。《先知·沙与沫》包括两部散文诗,因为篇幅都不长,出版社就把它们合成一本出版了。我写散文诗的风格,有某些纪伯伦的影子。不仅如此,影响我一生的座右铭,也来自纪伯伦。《沙与沫》里有这样一句话:“在任何一块土地上挖掘,你都会找到珍宝。不过你应该以农民的信心去挖掘。”我终生都会记得这句话。我一直都以农民对待土地的心态,对待我所从事的工作。

二、《悲惨世界》,[法]雨果著,李丹、方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悲惨世界》是法国伟大作家雨果在流亡英属岛屿期间写出的五卷本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主人公冉阿让在饥饿中偷了一块面包,被判5年苦役,又因加刑被关了19年。出狱后在卞福汝主教的感化下,他化名马德兰开厂致富,还当上了市长。当他准备把沦为妓女的女工芳汀拯救出来的时候,警方却把一个小偷当成冉阿让逮捕了,于是他毅然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而再次服刑。为了救出芳汀的女儿珂赛特,冉阿让利用抢救一个海员的机会假装坠海而死,逃出去找到了过去敲诈芳汀的坏蛋德纳第,从他手中把珂赛特赎了出来,躲进了—座修道院。在1832年的巴黎起义中,长期跟踪冉阿让的警官沙威被起义者抓住,但冉阿让却私自释放了他。长大成人的珂赛特与青年马吕斯相爱,共同参加了街垒的战斗。马吕斯负伤后,冉阿让背着他从下水道逃走,沙威虽然看到了,却无法昧着良心逮捕他们,终于投塞纳河自杀。冉阿让努力成全了马吕斯和珂赛特的婚姻。马吕斯却一直以为他是苦役犯,直到他弥留之际,才得悉他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悲惨世界》具有史诗般的风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读后令人终生难忘。雨果写社会生活,也写人性。写了一个悲惨世界,又写了一个大爱世界。妓女芳汀、孤女珂赛特、苦役犯冉阿让苦难深重,他们是悲惨世界的缩影。卞福汝、芳汀、冉阿让是不同形式的施爱者,他们是大爱世界的缩影。雨果是最大的施爱者,他揭露了悲惨世界,又缔造了大爱世界。

《悲惨世界》始终是一座照耀我前行的灯塔。



雨落一方


一、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百年经典,百看不厌

经典语句: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想起父亲带他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马孔多在下雨

二、刘慈欣《三体》三部曲

中国科幻文学的颠峰之作

经典语句:1.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2.给时光以生命,给岁月以文明。

3.我爱你,与你有何相干?毁灭你,又与你有何相干?

5.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5.人类不感谢罗辑。

三、曹雪芹《红楼梦》

四大名著之首,古典小学的最高峰,无需多言

四、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恢弘篇章,波澜起伏

经典句子:1.善于等待,就能等到。

2.别离是多么可怕,多么痛苦的事啊!

3.忧郁的笑容含有无比的魅力。

4.如果设想人类的生活可以用理性支配,那么生活的可能性也就被破坏了。

5.女人越不招人喜欢,对爱情越忠贞不渝。


周慕白1988


看完就像过完一生的书籍,中外都有,下面选取两本国内的,两本国外的供读者参考。

《围城》-钱钟书

《围城》堪称中国现当代长篇小说的经典。小说塑造了抗战开初一类知识分子的群像,生动反映了在国家特定时期,特殊人群的行为操守、以及困惑。从另一个角度记述了当时的情景、氛围。虽然有具体的历史背景,但这部小说揭示的是人群的弱点,在今天依然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该书三十年来横贯畅销小说之首。杨绛曾评价道:“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我们仨》-杨绛

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庇护所,当亲人离世后,一个人在世,家或已不是家。

面对生离死别,从三到二到一,先生一直保持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即使亲人相继离世,内心波澜壮阔,文字间依然含蓄内敛,该是多坚定的信念,才让她独自在期颐之年,保持一份从容与淡定。从我们仨,到走到人生边上,答案就在纸张中。

《万物简史》-比尔·布莱森

这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又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

《萤火虫小巷》-克莉丝汀·汉娜

这是一部关于爱、成长与忠诚的小说。作者以美国跨越30年的风俗画卷为背景,以真实历史人物和事件贯穿,讲述一对闺密从少女时期相识相知到相伴,以她们之间超越生死、跨越时间的友情和爱,让这部小说不仅故事生动,语言幽默,而且有历史的厚重感,深具情怀。


有话郝浩说


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

初时以为自己是孙少平,后来以为自己是孙少安,人到中年,现在反而感觉自己活成了王满银。

《平凡的世界》启发我的第一点就是:一定要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道理我们从小就知道,但相信很多人并没有把读书当作一种习惯,这也是十分可惜的。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极其厚重的书,它所反映的那个时代的变迁,社会风貌,政治仕途在这里不做过多评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平凡的世界,都有一个孙少平、田晓霞、孙少安、贺秀莲、田福军、王满银……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爱着的人。

从乡村到城市,从小学毕业到大学毕业,从农民到知识分子,从孩子到老人,在那个剧烈变革的时代,不同的人不同的命运,有认命,有不服,有遗憾,有幸运,路遥刻画出芸芸众生相,是这个时代的人物画像。

人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交给时间,都能过去。生离死别,爱恨交错……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生活没有如果,他们的命运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受制于所处的时代。我们无法完完全全掌控自己的一切、决定自己的命运,但我们可以尽量通过自己的奋斗,让我们过的更幸福,活得更有尊严。

有远大理想也好,想过平淡生活也罢,这都是我们追求幸福的一部分。

路遥写道: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奋斗和争取,无论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籍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活了一场。


加油儿女初长成


首先感谢伟大的作家们,创作出了伟大作品,比如《平凡的世界》、《白鹿原》还有《活着》,当我们掩卷之后,还不能从故事中抽离,这些作品,给人警醒,给人启示,让人共鸣。这里只说说余华的《活着》,我想很多人也会像我一样,一口气读完的,而且是一边流泪一边品读。

历史

这本书的历史背景跨度较大,它讲述是从解放前到抗日战争,国内革命战争,然后进入新中国的时候,主要讲到自然灾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不同时期。读后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虽然不是亲身经历,但通过书中文字也能让人身临其境。

人物

书中刻画的人物鲜活,比如说书中写到龙二、凤霞、有庆、家珍等,每一个人物都是给人印象特别深,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就能够在脑海中想象着那个人的形象,这些人就跃然纸上,比如说有庆,尤其是他养羊、喂羊的情景,每天早上割草,然后跑着去上学等等。作家余华写作朴实而简洁,人物有血有肉,故事深刻。

苦难

福贵非常的苦,一个个亲人都离他而去,最后陪伴他的,只有那头老牛了。在看书的时候,我多次泪流满面,纯朴善良的儿子,天真无邪的女儿,贤惠能干的妻子,都离他逝去,还有自己的女婿、外甥也都意外去逝,他所有的亲人都到了另一个世界。他的好友春生,在文~革中,也选择自己结束生命。福贵真的太可怜了!

温暖

这本书除了苦难,还有一些温暖画面,如冬日温暖的阳光熨帖在读者冰冷的心上。有庆对自己的小羊无微不至、凤霞对父母孝心可嘉……只有温暖才能给人向前的勇气。

生命

当我们生命中一个一个熟悉的名字暗然离去,我们不能光是要悲天悯人,还要勇于走完剩下的路程,哪怕含泪,也要微笑前行。


云舒庭美文


最认真的一次阅读

没有看透纷繁复杂问题的智慧,就不能对问题的各个层面进行分析,也不能界定和获取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所需的信息,我们就会像漂浮于茫茫大海般晕头转向。强大的理性思维工具,能够助你提升思维的品质,理清自我,洞悉他人,看透世界!

《思辨与立场》是一本会让人停下来,看看自己内心的书。我认真的做了很多的备注,甚至备注都写不下又加了便签。

灵魂拷问

你对自己的思维了解多少?

你曾经研究过自己的思维吗?

你都具备哪些思维的知识,比如发生在你头脑中的心智过程是怎样的?

在如何分析、评估和重组自己的思维方面,你到底了解多少?

你的思路从哪里来?

它们有多少是高质量的?

它们有多少是糟糕的?

你的思维在多大程度上是模糊的、混乱的、前后不一致的、不准确的、无逻辑的或者肤浅的?

哪怕是一点点,你切实地掌握自己的思维吗?

你曾经有没有发现过自己思维的某个重要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意志弥补了它?

从小到大,如果有人请教你对思维有何了解,你真的确信那就是思维吗?

我们正处在急速变化中的世界,变革、危险以及复杂性相互交织。成为批判

性思考者认清自己,认清社会,认清世界。依据批判性思维的原则自我训

导,时刻记在心上,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运用。

批判性思维运用

思维美德

认知一致、认知谦逊、认知正当、认知坚毅、认知公平、信赖推理、具备勇

气、换位思考、思维自主。

非理性思维是破坏王

自我中心、自我社会中心、自我道德中心、自我企业中心。在非理性思维下变

得支配或服从。

思维的阶梯

无反思意识者→

有反思意识者→

起点上的思维提升者→

行进中的思维提升者→

有所成的思考者→

集大成的思考者

思维8大要素

思维标准

清晰性、关联性、逻辑性、准确性、深度、重要性、精确性、广度、公平性

决策质量提升生活品质

变化的世界需要批判式思维,未知的世界需要审辩式思维,复杂的世

界需要审慎式思维。无论你当下在做什么,你想要什么,也无论你的

感受如何,你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你正在做的事情,而思维的品质将决

定着你未来是富裕还是贫穷、强大还是弱小……

改变通常便随着痛苦和不适,只要我们慢下来听听自己的思维,或许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呢?!



孙小美O(∩_∩)O


强烈推荐这几本书:

1.《额尔古纳河右岸》

迟子建

一百年的民族史浓缩在跌宕而平凡的人生史里,充满了鄂温克民族气息。打开书本,你犹如置身大兴安岭深山中,吃肉、喝酒、打灰鼠、放驯鹿……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 三句话感受这本书

1.没有路的时候,我们会迷路;路多了的时候,我们也会迷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到哪里去。

2.你去追跑了的东西,就跟用手抓月光一样的,你以为用手抓住了,可仔细一看,手里是空的。

3.我发现春光是一种药,最能给人疗伤。

2《青春》

J.M.库切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迷茫的南非文艺男青年逃到伦敦,企图自我救赎却扭曲了心灵,一无所成后接受现实成为程序员,但仍旧不甘心的故事。这算是库切的半自传,字里行间都是彷徨,正如每个年轻人,不断地找路,不断地走错路。

▼ 三句话感受这本书

1.是不是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有这样一段日子,鸿鹄志高却难遂,迷茫地过着,昏昏噩噩地耗,最终不是妥协泯然众人,就是找不到出口被生活围困,这时候家人朋友,看在眼里,哪怕不说,心里想的也是“小镇青年何必心怀远方”这样的想法吧。

2.肯定会有这样一种同居的形式,男人和女人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生活,然而仍然继续沉湎在各自的内心探索之中。

3.运气是无法预见的,你得给她时间。

库切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第一位两度获得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的作家。不过他拒当公众人物,两次都放了布克奖颁奖典礼的鸽子。沉默,是库切留给世人最大的印象。

3《族长的秋天》

马尔克斯

有书虫这么形容这本书,“比百年更孤独,比霍乱更迷乱,马尔克斯笔下所有蚀骨的寂寞、所有瑰丽纷繁的想象、所有爱和狂乱,都在此升级为终极版,假如只看老马一本书,那这一本就足矣。”在本汪看来,如果《百年孤独》是高峰,那么这本书绝对是珠穆朗玛峰,充满了各式晦涩的文字与意识流,若能读下来,大概真的有过完几生的感觉了。

▼ 三句话感受这本书

1.谎言比质疑更舒心,比爱更有用,比真理更持久。

2.为了不让人发现他年老的衰残,只是为了让你在他耗尽了一切资源之后,因为爱而爱他而不是因为怜悯而爱他。

3.人不是在生活,真他妈见鬼,而是在苟活,人开始学习时已经太晚,即便是最博大最了不起的生命也仅能达到学习怎么去活的程度。

4《春雪》

三岛由纪夫

《春雪》是三岛文学艺术美的升华。它描写了清显与聪子的爱情纠葛。三岛在他俩的纯爱中也贯穿了“优雅的犯禁”和“亵渎的快乐”的对立,并在这种对立中发现美、创造美,又毁灭了美。好基友读完这个系列的时候,曾大呼感觉过了好几生,甚至不能确定这世上什么是有,什么是无。

▼ 三句话感受这本书

1.只要毫无野心,就是优雅。

2.我们太相爱了,早就打幸福的身边走过去了。

3.贪得无厌的人往往表现出悲伤的样子。

▼这个作者了不起

说起三岛由纪夫,大家都会想起他文学的怪异性及他似乎像谜一样的死。在三岛看来,美到极点就是毁灭!他的美学思想也在《丰饶之海》(《春雪》是第一部)四部曲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并且,这个四部曲是他切腹自杀的当天早上才完成的。

5《抵挡太平洋的堤坝》

玛格丽特·杜拉斯

这本书是杜拉斯小说中比较接地气的一部。母亲被骗买了一块靠近海边的田地,四季都被海水侵蚀,不能种植。母亲终其一生都在想办法建一座堤坝,但每一次都失败。每一天都是暴烈的阳光,汗水,闷热,门前沙尘肆虐的公路。循环往复的绝望,希望,厌烦,最后又回到绝望。

▼ 三句话感受这本书

1.她回忆起那些年月,就好像在回忆一个遥远而理想的地方,在回忆一座岛屿。

2.我不抱怨,但是,我再也没有精力从头开始。

3.一直以来,我就准备着做一个残酷无情的人,一个有朝一日会离开母亲的人,一个会远离母亲,到某个城市学习生活的人。

6《天浴》

严歌苓

十分耐人寻味的短篇集,主要讲述了发生在特殊年代的各种真实而辛酸的故事。主人公会在你心里磨上几回,然后冲着你想不到或者想得到的方向发展,是我们如今体会不到的人生。

▼ 三句话感受这本书

1.所有描述人间悲欢离合的小说上,祸根就是这四个字:无非男女。

2.整个院子在取悦他,似乎今晚来的客人都暗自怀了个真实目的,就是结识他。

3.高一层的审美,恰是审丑。

7《采桑子》

叶广芩

这本书写的是末代皇家儿女的故事。那些没落的矜贵,时代的更迭,还有一家子末路贵族的悲歌。何止是一生,是一声王朝消失在历史阴影里的叹息。

▼ 三句话感受这本书

1.墙上有照片,一双俊美的男女互相依偎着,背后的布景已经发黑发暗,看不清所以然,恰如这段门第悬殊的婚姻背后所衬托的阴影。

2.所谓的追,就是一种喜爱,一种向往,一种崇拜,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在其中,谁的心里能没个星星儿呢?

3.说是无情,真到绝处,却又难舍,这大概就是做人的两难之处了。


阅读观世界


《我们仨》,由当代著名作家杨绛所写,这本书讲述了在丈夫钱钟书和女儿钱瑗去世后,杨绛先生所述的关于生前一家,快乐温馨,爱痛别离,相聚相失的故事。这本书有很强的艺术特色,虚实相生,象征手法以及充满古典意味的描写,都充满可读性。

其实最开始读这本书,是想疗愈自己,但是读完之后,被书里浓郁的悲伤,和字里行间无声的哀痛所感染,读后久久不能从中脱离出来,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书里,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的苍凉,无奈,有着很强的一种代入感,亲人离世,自己也行将就木,马上掩于黄土,回顾这一生,有爱,有温暖,有各种难忘的事情,有来处,也马上有了归途,好似过完了整个一生。

作品共分有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从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拉开序幕,而“我”就是梦里客,最开始读可能对文章中所述的事情没有特别明确的认识,但这种悲伤,孤独,无助的感觉却铺面而来。

“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

第二部分,杨绛用梦境的形式完整地记录了这一“万里长梦”,讲述了一家三口在人生最后阶段相依为命的深刻情感,回忆了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先后离去的过程。这部分也满是温馨的画面,但也越是温馨,越让人悲伤。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于是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

第三部分杨绛采用回忆录的写法,把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带入文中,记录了自1935年后,两个人一起赴英国留学的美好时光,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女儿与钱先生相继逝世,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文末还有很多珍贵的书信,读后都让人感到很凄凉,人生终将以一种方式离场,究竟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是我们需要去领悟与思考的。

他发愿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杨绛先生所述这本书有她半生的经历,无论是对待感情的态度还是对生活的思考,都非常精彩,这一生太短,冉冉时光很快便会不在,我们究竟该怎样面对眼前人,去走好这一生,或许很难,或许很简单,但每个人都需要自己去寻找答案。


愿与君同


我认为看一本书,就像看完一辈子的,莫过于《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浮生六记》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赢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