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防控疫情法治同行#“说不害怕是骗人的,但救人是我的天职”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建斌 通讯员 杜渐

这几天,武汉一名“90后”抗疫一线医生彭银华不幸感染去世的消息刷屏朋友圈。疫情袭来,毅然选择推迟婚期,并誓言“疫情不散、婚礼不办”,这位90后生前的抉择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在抗疫一线,我们看到无数年轻的身影,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标签——90后 。

百度百科“90后”,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中国的90后不仅拥有自由奔放的想法、总是站在科技的前沿,而且对未来持乐观态度,这使他们成为未来世界中最“可怕”的一代中国人。

的确,在很多人心目中,90后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龄。不过,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们纷纷披上白色战袍,逆向而行奔赴湖北武汉,舍生忘死奋战在抗疫一线,生动展现了90后这代年轻人的使命与担当。

在支援湖北的90后医护队员中,还有一群更特殊的90后,他们来自全国中医药系统,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战斗在更危险的重症监护室,他们运用中医情志护理理念,把乐观的心态带到战场,用勇气和执着传递必胜信心,用热情和爱温暖着武汉这座城市。

最“可怕”的是,在战“疫”路上,他们不怕流汗、不怕流血,甚至不怕牺牲,始终践行着“疫情不退、绝不收兵”的誓言,书写了一段又一段动人故事。他们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战斗在离死神最近的地方

“一直说过年想烫头发的,下决心就下了小半年。”对于留了好多年长发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ICU护士周振琪来说,剪掉长发似乎是天方夜谭。

不过,抵达武汉的第二天,她还是“狠”心剪掉了。

原来,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支援上完第一个班后,她就感冒了。周振琪还记得,那一天武汉在下雨,病房需要开窗通风,脱掉防护服后的她,浑身都是汗,头发也没干。

“怕生病拖后腿,我想战斗到最后。” 疫情面前,90后周振琪选择忍痛割爱。

有人说,ICU医护人员是工作在“离死神最近”的地方,而这里,也是周振琪的战场。

帮助危重患者一日三餐喂饭,更换床单被套、尿不湿,甚至照顾病人去大小便。听着似乎比较轻松,但不论哪一项,都是离新冠病毒最近、对普通人最危险的地方,然而她没有害怕、没有退缩。

#防控疫情法治同行#“说不害怕是骗人的,但救人是我的天职”| 他们是逆向而行的90后

图为护士周振琪准备给新冠肺炎患者喂饭。(受访者供图)

面对病情的不确定性,护理的病人中有的心情特别低落、不爱说话;有的产生忧虑和悲观情绪;有的挂念亲人、心神不宁。

“除了护理,更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心理疏导。”周振琪知道,中医讲究情志护理,对疾病的康复很有好处。“多一些关心和安慰,患者们的心情就会变好,面对疾病的信心也会增强,自身免疫力也会有所提高。”周振琪说。

如何让患者心情好起来,周振琪动了一番脑筋:下班后陪他们聊天、给他们讲励志故事,有时候甚至通过微信聊到深夜。她的这些付出,没几天就换来了回报:有的患者情绪开始好转,有的病情有了起色,还有不少人开始配合工作甚至帮助她。

让周振琪感动的是,“有一次,我举着吊瓶,陪一位患者去洗手间,有个病人很快来帮我举着。说我们工作辛苦,防护服厚,捂着不透气。少出点汗,不然出去容易生病。”听到这些话,周振琪心理暖暖的,感觉所有付出都值得。

采访结束时,周振琪说的一段话让记者印象深刻,“也许他们记不住我的名字,看不到我的长相,但是我相信自己的热情和爱,她们一定不会忘记。”

“下班后手指脖子都是僵的”

1月25日,是西苑医院肺病科护士陈盈盈29岁生日,这是她印象中第一次没有蛋糕、没有家人陪伴的生日。这一天,也是她逆向而行奔赴前线的日子。父母告诉她,“作为党员,就要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冲上去。”

当然,她也是这么做的。

#防控疫情法治同行#“说不害怕是骗人的,但救人是我的天职”| 他们是逆向而行的90后

图为陈盈盈护士在采集数据。(受访者供图)

有人说,在抗疫一线采集标本,是在与死神共舞。因为新冠肺炎患者仅仅一个张嘴的动作,就会有大量携带新冠病毒的气溶胶产生,很容易发生传染,而这也是采集护士们必须面对的巨大考验。来到武汉金银潭医院支援的90后陈盈盈就是其中一位。她负责采集患者舌苔数据,供医生进行辨证论治。

护目镜上的雾气,让她视物模糊;防护服的“禁锢”下,脖子不能扭动。层层手套的防护下,为确保清晰度和准确性,采拍舌苔时她必须始终保持一个姿势。而这也是陈盈盈需要面对的最大考验,这样的采集过程经常要花上整整半天时间。

陈盈盈说,“下班后,我的手指和脖子都是僵硬的,躺在床上都不想动。”

即便这样,没有怨言,也没有诉苦,这个90后姑娘一干就是二十多天。到目前为止,她已经采集到900多位病人的数据。

受不适症状及情绪影响,病人不愿吃饭情况比较普遍。“一定要按时吃饭,早点休息,这样身体才好得快。”这句话陈盈盈说得最多。

在陈盈盈印象中,有一位张阿姨,似乎有点“多事儿”,不愿吃饭,还不配合数据采集。“但我理解她的恐惧。”陈盈盈说,为舒缓她情绪,每天都会去鼓励她:只有好好吃饭,抵抗力才能提高,才能战胜病毒。而且答应张阿姨,只要好好吃饭,每天都陪她聊会天。

事情很快有了转机。“今天我吃了青菜”“今天我多吃了一点水果”“今天我把米饭都吃完了。”陈盈盈每天都能收到张阿姨的好消息。

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张阿姨出院了,金银潭医院也陆续有危重病人转为轻症,轻症则治愈出院。令陈盈盈感动不已的是,很多出院的患者站在窗外对着医生和护士集体鞠躬。

陈盈盈说,“每每看到这些场景,内心都告诉自己要做得更好,要对得起自己身上的责任。”

的确,在重症监护病房,90后的她们,必须学着父母的样子,像照顾孩子一样无微不至,用关心和大爱温暖患者,为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看到希望。

“能为别人解决痛苦是件幸福事”

2月7日晚,对北京东直门医院护士张征而言,至今难忘。在支援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的这一天,她体会到一名白衣天使的成就感。

患者意识不清,全身因缺氧而发紫,随时可能窒息……急诊科收治的这名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情况十分危急。已经到下班时间的护理人员90后张征,立即用无创呼吸机为患者改善通气,希望缓解低氧血症。不过效果不佳,监护仪的血氧饱和度数据只有55%,而且还在跳动下降。

痰液阻塞呼吸道引起的呼吸困难,需要立即清理呼吸道分泌物;而且为患者固定好的呼吸机面罩随着呼吸出现移位。

危急时刻,她挺身而出。只见张征毫不迟疑拿起吸痰装置,带上面屏,二话不说为这名患者开始吸痰。此时的张征,既要与患者保持安全距离,又要预防患者因呛咳发生喷溅。

#防控疫情法治同行#“说不害怕是骗人的,但救人是我的天职”| 他们是逆向而行的90后

图为护士张征(右)在为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进行吸痰。(受访者供图)

两次吸痰间歇期,有战友想换她下来,但她硬是没同意。“我已经是密切接触者,让我来。”几番操作下来,病人呼吸困难症状终于得到缓解,张征这才松了一口气。

几个小时后,夜班战友传来捷报,病人血氧饱和度恢复到90%。“听到这个消息,我整天的疲惫一扫而光。”张征说,在自己的岗位上,能为别人解决痛苦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

新冠病毒传染性强,吸痰更是一项危险操作。记者问他,“不害怕吗?”张征说,“说不害怕是骗人的,但救人是我的天职。”

#防控疫情法治同行#“说不害怕是骗人的,但救人是我的天职”| 他们是逆向而行的90后

图为陈盈盈护士在为新冠肺炎患者采血。(受访者供图)

其实,一线的“90后”医护人员还有很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冲锋在前;面对严峻疫情,他们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奋战在最危险的地方,成为这个时代最值得尊敬、最值得讴歌的逆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