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點贊】抗“疫”一線 伉儷同行

“你什麼時候能回來,兒子還有點咳嗽,還得去趟醫院。”電話這邊的烏仁巴拉焦急地等待著丈夫的回覆,她的丈夫靳傑是白塔街道恆潤社區的黨支部書記,在抗擊疫情一線已經有近一個月沒回家了,要不是孩子生病,同樣在街道工作的烏仁,也不會這樣著急地給丈夫打電話。

在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烏仁和靳傑是搭檔、是戰友,同為街道社區基層工作人員,他們舍小家顧大家,堅守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為抗擊疫情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點贊】抗“疫”一線 伉儷同行

烏仁巴拉在達拉特旗工業街道辦事處工作,是黨政綜合辦公室幹事,工作七年來,她勤奮,盡職盡責,任勞任怨,各類工作群、會務群,總能看到她及時回覆、報送內容的身影,她是個較真兒的人,所有的工作都要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只要領導分配的工作,她總能保質保量完成。在社區工作期間,不會開車的她,住在三頃地,風裡雨裡一輛電動車就是她的“助手”,入戶登記時商戶親切地稱呼她“巴拉拉”,居民們總是熱情地拉住她拉家常,讓她留下吃飯。“二嫂”“琴姐”是她對居民的稱呼,居民們總讓這個熱情的社區幹部給自家的孩子介紹對象。

在抗擊疫情期間,烏仁被安排到小區執勤點,管控人員出入、摸排人員行動軌跡。疫情初期,天寒地凍,小區執勤點門房狹小,她在室外,一站就是半天,她開玩笑地說:“不愛跑步的我,在執勤點穿兩層棉服都能跑起來。”疫情後期,因工作需要她回到街道疫情防控指揮部,負責各類報表,整理行政企事業單位人員返崗信息,辦理工作證和車輛通行證。報表時間性要求強,她總是加班加點,丈夫靳傑不能回家,家裡家外,都是她忙碌奔走,這個要強的“女漢子”終於在拿到駕駛證兩年後開始新手上路。

中午不能回家時,她和兒子視頻問他咳嗽不了,要聽奶奶的話,視頻對面兩週的孩子不會用太多的語言,只是板著臉拿著洋娃娃,默默地看著媽媽,視頻這面的烏仁,強裝著微笑,盡力掩飾著自己的悲傷。她深知,這個時候,只有“大家”的安全健康,才有“小家”的闔家團圓。

【點贊】抗“疫”一線 伉儷同行

(右一為靳傑)

靳傑在白塔街道工作,是恆潤社區黨支部書記,“沒有理由去推卸、只有想辦法去落實。”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作為社區黨支部書記,他主動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線,白天他在各小區傳達新政策、對接共駐共建單位,安排物業公司、業委會值班值守,人員信息排查,防控知識宣傳,口罩和消毒酒精等急需物資籌備發放。晚上他到恆潤小區值班,對車輛、人員進出進行檢查。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連軸轉早已成為他的常態,忙碌的他不能和妻子通一次完整的電話,沒有時間回家去見兒子和母親,即便是妻子烏仁給他送換洗衣物時,也都不能多說幾句。有一次深夜烏仁下班為他送換洗衣物時抱怨地說“你能不能和我在車上說兩句話,我是新手上路,你第一天在我後面跟我走完後,再沒時間見你。”他笑了笑,就又去送物資,協調問題去了。

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疫情防控是沒有硝煙的戰場,也是檢驗黨員幹部初心、使命的考場。烏仁巴拉和靳傑就是基層一線幹部的縮影,他們是轄區群眾最可靠的“貼心人”“主心骨”,正是因為有他們這樣的夫妻舍小家為大家,紮根基層一線,不退縮、勇擔責,這個社會才變得充滿希望和美好。(通訊員:楊瑞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