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为什么感觉周星驰的电影那么耐看?仅仅是因为搞笑吗?

老龚说真像


那是因为星爷是用心去拍戏的导演。如果仅仅是因为搞笑,笑过之后也仅剩一片空无,星爷作品大都聚焦于市井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这恰恰符合了我们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芸芸众生,朝九晚五,为生计不辞辛劳的又是由烟火之气的大众百姓组成。有网友说,从星爷的作品中都或多或少的找到自己的影子。

是的,作品中那些或卑微,或狡诈,或善良,或固执,逆境中的落魄,成功后的张狂无一不是人性最真实的影射。不朽的作品往往来自于市井。抛开星爷性格不说,那些让人笑着哭的电影作品已是一个时代的传奇。星爷是实质名归的喜剧之王!







一只叫部长的柯基


在我不多的电影经验中,周星驰无疑占有特殊的位置。甚至可以说他的电影对我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电影的界限。



周星驰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他的无厘头或者说后现代主义解构手法的后面,他让我了解到,原来好的喜剧是应该让人流泪的。“我是一个演员”,这是《喜剧之王》里的台词,无疑这也是周星驰的自我评价。让我想到了小津安二郎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一向对人说,我什么都不做,只做豆腐,因为我是个纯卖豆腐的人。”

  

和大部分人不同,《大话西游》并不是我最重视的周星驰作品,诚然这两部电影确实代表了他的风格,只是往往我们会因为这两部电影而忽视了在我看来更有趣更具代表性的其他几部作品。

  

唐伯虎点秋香》:笑声背后的泪水 ,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极其特殊的影片,被掩盖在贺岁外衣之下的,是一个灰色的故事。简单的来说,这是一部展现关于爱情、理想和现实之间激烈冲突的影片。通过对唐伯虎人生的内在矛盾的展现,我们似乎可以想起佩索阿所说的“我是一座桥梁,架在我之所是和我之所愿之间。”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表达:我站立在一个巨大的缝隙之上。

  

“唐寅聪明绝顶,号称诗画双绝,位居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为当时男女老少所崇拜的偶像。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拥有八位天资国色、温柔贤淑的娇妻,恍若神仙美眷,羡煞旁人阿。”——这是影片一开始对唐伯虎的介绍,配合上随后出现的如同赌场一般的唐家大厅,奠定了本片的基调:通过强烈的对比以及对传统的颠覆,重构出一个全新的唐伯虎。而那八个嗜赌如命的老婆,和“天资国色、温柔贤淑”形成了绝大的反差,传闻和事实的距离就好像天堂和地狱之间。被用来垫桌子的《百花争艳图》,垫桌脚的《唐寅诗集》,挖掉脑袋的《百鸟朝凤图》,无声的像我们诉说着一个不被理解的男人的悲哀。“家财万贯,妻妾成群。你应该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了,不是吗?”唐母的问题也正是我们所疑惑的,更是困扰现代人的主要问题:到底什么是幸福?物质和精神的内在紧张应该如何调和?



配合着悲凉的二胡,唐伯虎在月光下离开了自己的家,虽然没有留恋,但我想也绝对谈不上解脱。“我心又悲我心又痛,八个老婆如豺狼恶虎,人家当我享尽齐人福,其实空虚寂寞谁人知,谁人知?”这是唐伯虎面对命运的质问,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可是出走未必就意味着问题的解决。他所追求的可能只是镜花水月,或许有问题的不是他的八个老婆,而是唐伯虎自己。“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唐伯虎不是第一个发出感慨地人,只是他还没有发现,清醒往往并不是好事,所以才会有“难得糊涂”的长叹,政治如是,爱情如是,人生亦如是。


“原来当今世上最美丽的笑容,就是充满爱心的笑容。天啊,我终于找到了我的理想,她就是秋香。”爱情总是在我们没有准备的时候降临,而等我们准备好了,它却有已经离开了。唐伯虎并不成熟,在失败了八次之后,他对爱情依然报有天真地信心。现实是残酷的,就如同我们常常说的“因为误解而相爱”,一见钟情这种事情早已被历史证明是靠不住的。


 

“从今天开始,你就是华府的低等下人。9527就是你的终生代号。”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人的个性不仅逐渐的失去意义,更成为现代社会着力消除的东西。在社会中,你不需要成为自己,而应该成为一件工具。姓名以及爱情这些私人的东西都应该被消灭掉,就如同监狱、医院、学校,乃至银行排队的人群,在这里,每个人和其他人都没有任何不同,人蜕化成一个符号。

 

“死做活做像条狗,被人骂不能汪汪叫。像条狗,真好笑……”这是华府低等下人的歌谣。我们必须注意到这里狗的隐喻,似乎周星驰对狗的形象特别偏爱。《大话西游》里的那句“他好像一条狗”以及在这部电影稍后出现的“低等下人与狗不得入内”,都反映了周星驰一贯的对小人物生活的关注。进了华府以后,唐伯虎这个四大才子之首变消失了,而只剩下华安——一个几乎被无视的小人物。在这部影片当中,我们必须要注意到这一点,在华华府内,我们要将唐伯虎这个身份排除掉,才能真正的理解华安这个人物的言行的意义。华府就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从9527到华安,代表着社会阶层的变迁。而这种变化发生的前提是“奇迹”,如果没有宁王挑衅这样的意外,我们不难想象9527将始终是9527,而不可能成为华安,更不可能和秋香发生任何联系。而对于生活在较高阶层的秋香来说,9527甚至不如一只纸鸢重要,而华安则可以引起她的一些注意,但是爱情的憧憬则只会对唐伯虎产生。这三个身分是同一个人,但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可见,爱情的电流要想击穿社会的绝缘层,我们必须寄希望于意外的发生,或者可以叫做“神迹”。



“风流不羁只是他的表面。我读过他的诗,从他的字里行间,我看得出他是一个用情专一,真情真意的男子汉。”秋香的这段话无疑命中了唐伯虎的死穴:人生能有一知己则死而无憾,更何况还是个红颜知己。唐伯虎正在寻求理解自己的人,于是秋香出现了。如果说之前唐伯虎对秋香的感情还是好感多过爱情,吸引他的主要还是秋香的美貌的话。听完这段话,他只能无可救药的爱上了秋香,爱情终于完成了自己最后一次蜕变,破茧而出。而结合电影的结局,这时候唐伯虎爱的越深,越感人,最终造成的反差越大。


(华府柴房)秋香:有个问题我很久前就想问题,你回答我好吗?……这里的一段问答充分的说明了问题,对于秋香来说,唐伯虎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中人物。她面对唐伯虎的表现让我们很难不联想到面对偶像的粉丝。这也预示了最终的结局不会是完美的爱情,因为爱情需要的双方平等的交流,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崇拜。而当满足了她的好奇心之后,当偶像从梦中来到面前,带来必然是一些惆怅。因为她将发现唐伯虎也只是个普通人,曾经将他设想的越完美,此时的失落感也就越强。



终于,在救了华府上下之后,秋香被作为酬劳奖励给了唐伯虎。这段姻缘从一开始就不是爱情的结局。如果故事在这里就结束的话,那这只能是一部热闹的贺岁片。而最后几句对话,如同画龙点睛一般,将闹剧上升成为喜剧。


唐:“人生大起大落的太快,实在太刺激了……”


   秋:“慢着,划两拳先……麻将、牌九、掷色子四色牌,你总会一样吧?”


  正如唐伯虎所说的,大起之后必有大落。人生的失落不在于你得不到,而在于你竭尽努力,得到了以后,才发现那不是你想要的。爱情此时破灭成一个笑话,我们很难不发生这样的疑问:它是否存在?秋香和唐伯虎都错了,他们也都没有错。人生总是这样,不断地给我们打击,或者惊喜。


  关于爱情我们总是有很多话可说,于是关于爱情我们其实无话可说。在唐伯虎的困境中,我们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我所期望的不是现在发生的;我得到的不是我想要的;爱情总是发生在别人身上……我们总是面临着这样的矛盾,站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缝隙”之上。


  《喜剧之王》:跑龙套的也有爱情




  大家都认为这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电影,由于主角的经历和周星驰本身的经历的相似,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我们常常会混淆尹天仇和周星驰这两个完全不同的个体及其象征。


  如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尹天仇有着属于青春的梦想;也如同绝大部分有梦想的年轻人一样,尹天仇的梦想始终只能停留在梦想的层面上。“努力,奋斗!”这是影片的第一句台词,但这并不是影片的唯一主旨,就像周星驰的其他作品一样,周星驰总是喜欢把自己的想法深藏起来,等待我们去发掘。


  尹天仇是一个社区活动室的看门人,标准的普通人。他的梦想是成为一个演员,为了这个梦想他付出了足够的努力:跑龙套、打杂,甚至是去扮演连面也不露的尸体。可以说他绝对敬业,也无怨无悔。他不仅仅是为了出名,成为明星,对于表演,他有自己的追求和想法。他用自己的行动验证了那句“跑龙套的也要有职业精神”,他更用自己的行动向那些大牌明星和导演们解释了什么叫做“职业精神”——只要导演没喊cut,就不能停。



  他在表演上并不缺少天赋,和娟姐排的那段感情戏更是可以感动很多人。然而,现实和梦想之间总是存在着巨大的鸿沟,足够的努力和天赋并不是成功的保证。虽然他的表演最终得到了娟姐的认可,但电影界不是艺术的天堂,拍电影更多的是一种商业行为,这一次投资商将他拦在了大门之外。可以说他已经推开了天堂的大门,却只能在外面徘徊。当然这个结局是让人伤感的,却又让我们觉得理所当然。或许,在社区里排练《雷雨》这样的话剧对尹天仇来说是更好的选择,至少,是最合适的选择。如果真的进入电影圈,他的梦想真的能实现吗?我们都知道答案——未必。



  在影片里,我更关注尹天仇和坐台小姐柳飘飘的感情故事。柳飘飘当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却是最适合他的。当尹天仇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放到柳飘飘的衣服上的时候,他有意或者无意的给对方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现实永远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天敌,但我们又永远不能离开现实而活着。尹天仇付钱不是出于对小姐身份的鄙视,而是由于自己内心的自卑。虽然柳飘飘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女孩,但从没尝过成功滋味的尹天仇没有办法相信爱情会降临到自己的身上。或者说多次的伤害让他不再敢相信梦想,或许交易才能让他感到安全。在付钱的一霎那,他伤害了对方,也伤害了自己。不过,显然这次,周星驰给我们留下了一丝希望:柳飘飘带走了尹天仇的那本《演员的自我修养》。在柳飘飘离开尹天仇的那个早上,我们在她世故的脸上看到了久违的感动和泪水。他们的相遇对彼此都是一个契机,尹天仇不相信梦想,柳飘飘不相信爱情。是这场感情的邂逅让他们彼此认识对方,也重新认识了自己。


  终于,尹天仇还是没能成为演员,没能抓住梦想的他抓住了爱情。那句“飘飘,我爱你!”挽救了两个人的人生。在影片的最终,周星驰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希望。   面对着现实的冷酷,我们只有彼此扶持,相互依偎着才能感到温暖。在一切都被粉碎之后,我们只看到了爱情。


  《功夫》:低谷还是巅峰?



  和《少林足球》一样,这也是周星驰的转型之作。只是《功夫》无论是在拍摄技法还是叙事结构上都有了明显的改变,我们有理由把它看作是周星驰转型的代表作,而不是《少林足球》这部失败品。


  正如同周星驰的其他作品一样,《功夫》也向我们提供了多种解读的可能,也同样将周星驰自己的想法隐藏在众多的笑料和夸张的动作之后,等待我们去发掘。你可以认为这是一部探讨社会问题的作品,也可以把它看作纯粹的动作电影。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影片中关于主角同年因影对他心理乃至以后人生道路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电影似乎充斥着精神分析的味道。但是,正如周星驰之前的作品一样,我们依然可以在这一切的后面,在剥离了所有的故事和动作之后,可以找到被隐藏的主题——爱情。



  正如影片中暗示我们的:当哑女从盒子里拿出珍藏多年的那个棒棒糖的时候,其实答案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了。我们必须要打开这个盒子,必须排除掉夸张的特技和动作效果,才能看到导演为我们准备得礼物。爱情,其实是周星驰电影中一个永远不变的主题,在颠覆了所有的经典,打破了一切的价值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只有爱情被周星驰放到了架子的最上层。正如同周星驰曾经说过的:他信仰爱情。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其实《功夫》只是用了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他一次又一次表达过的主题。依然是一个落魄的小人物,无能还有点不可救药的善良,注定了在堕落的现代社会中他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注定了他的人生将充满失败——“正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警恶惩奸,维护世界和平这任务就交给你了……”童年的幻想是美好的,而这幻想的美好程度和长大以后受到的打击显然是成正比的。当他发现善良的愿望在邪恶面前是多么的无助,当他一次次的被打倒在地上的时候,当他看到坏人可以拥有一切的时候,他只能选择去做个坏人。然而人生的悲剧不会这么简单就结束,因为他甚至没有能力去做个坏人——“长久以来,杀人放火打劫强奸非礼……没有一次能做到。”



  不久之后出现的哑女,向我们揭示了答案,为什么周星驰连想做一个小黑社会都会失败?因为在他心里还有信仰,还有希望,还有些东西是需要他去守护的——那根棒棒糖,那段尘封的会议,以及,那段似乎存在过的爱情……


  有信仰的人,相信爱情的人,在这个充斥着罪恶的都市里是注定要失败的。棒棒糖在热闹的大街上摔得粉碎,预示着一次转机,爆发或是死亡。值得我们玩味的是,周星驰的重生发生在“猪笼城寨”,一个连黑社会都没有兴趣的贫民窟。善良和贫穷,富有和邪恶,影片奇妙的把这些对立的价值展现的我们面前。我们会觉得周星驰的重生一定也必然发生在贫民窟而不是繁华的都市。


  最终,贫穷战胜了富有,善良战胜了邪恶。周星驰不仅挽救了自己的爱情,甚至挽救了这个即将堕落的社会——开在闹市的糖果店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象征,善良的美德开始向城市进攻。故事的结局是美好而充满希望的,在历史的冷酷中,我们至少还有些美好的东西可以依凭,这让我想起了著名的电影《美丽人生》。


  喜剧·后现代主义




  我们必须注意到周星驰所具有的香港背景——长时间的殖民统治,使得香港文化更接近于西方的文化传统,而不是大陆的儒家文化传统。所以,在周星驰作品中表现出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正是以现代价值的沦丧作为起点的。正如海德格尔所描述的:人将上帝从他的宝座上拉了下来。在现代社会中被确立起来的那些价值体系,那些美德,那些曾经值得人们去奋斗的东西,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又被粉碎了。也就是说,现代性成为他自身的终点。而由于后现代是对现代性的反叛,通过对现代价值的反叛,后现代其实粉碎了自身存在的理由,最终必然进入海德格尔意义上的“虚无主义”。



  而在周星驰为我们建构的喜剧世界里面,正是充满了对传统价值的颠覆和重写,再加上所谓的“无厘头”风格——没有逻辑关系的对话,有些脱离的情节和镜头……营造出极具后现代特点的“碎片感”。进入这个世界,我们会发现一切都不在它原本的位置上,所有的事件、人物和对话,似乎都和我们心中的预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如同后现代的价值多元论所表达的,任何一种价值和存在都应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目的。通过对传统的否定,达到了对现实的追问和质疑。


  然而,正如同后现代主义自身所遭遇的紧张,虚无主义不能成为我们的终点,我们还是需要给出一个最终的价值,或者说是重新寻找一个支撑这个世界的理由。从这三部影片里,我们不难看出周星驰给出的答案。


  《唐伯虎点秋香》实际上是偏向于虚无主义的,或者说周星驰还没有找到答案。因为最终他还是没能得到自己心目中的爱情,秋香和他之前的妻子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如果抛去影片中的笑料的话,这一部更接近于悲剧。


  在《喜剧之王》中,周星驰似乎把爱情推到了祭坛的最高处,期望用爱情来对抗人生和历史的冷酷。而对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来说,似乎也只剩爱情可以追求了。而整部电影中,周星驰在怀疑了努力和奋斗的意义之后,确实对爱情保有极大的信心。


  等到了《功夫》,似乎周星驰开始觉得爱情还不足以成为全部的理由和依靠。把全部人生的意义都压在爱情身上,似乎这样的负担对于爱情来说过重了,更何况爱情本身也不断的显现出脆弱和无奈来。于是,更多的,周星驰将希望放在人性的善良上,期望人的神性能够战胜罪恶。



  周星驰的作品都是商业片,但这并不能掩盖他在影片中提出的质问和思考。施特劳斯说,政治哲学更近喜剧而非悲剧。我想,他所说的喜剧应该是悲剧基础上的喜剧,没有悲剧意义的喜剧只能是闹剧。这也正是喜剧自身所遭遇的紧张。在消解了严肃性的同时,也消解了自身的意义,最终容易沦为纯粹的无意义。


  喜剧还是闹剧,这不仅是周星驰所面临的问题。


天天追剧狂魔


根本上,周星驰用他的喜剧小人物,表达了一个悲剧的内核!周星驰的电影,无形中符合了好的喜剧电影,它们的终点是悲剧的原则!

周星驰电影的受众面广,每一个年龄阶段,都可以看到自己熟悉的影子!

举个例子吧,1993年的电影《逃学威龙3之龙过鸡年》,由王晶执导,周星驰,梅艳芳,张敏,周海媚,陈百祥等人主演!一般来说,续集电影的品质不会超过第一部,但是《逃学威龙3》鹏哥感觉却是最经典!

为何?一是,电影情节的设计越品越有味道;二是,喜剧片却让人看得想哭,梅艳芳跟周星驰拥抱旋转的情节,百看不厌;三是,2019年看1993年的电影,26年过去了,却丝毫没有违和感,只有深深的感触!

真的是百年一遇周星驰






熟榨花生油


喜剧之所以搞笑,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巧妙设置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梗,通过巨大的反差来制造笑点。在这一点上,周星驰的喜剧也不例外,但周星驰的喜剧有几点独特之处,是领先于其他喜剧人的。

首先,对于喜剧的理解,周星驰更加深刻。周星驰的无厘头外衣下,装的是一颗悲剧的核。

香港无厘头喜剧由来已久,极尽癫狂的表演风格也是香港电影的一大特点。从无厘头的程度上,王晶、刘镇伟等等一大批导演甚至都超过周星驰。

所以很多人评论周星驰的电影经常是第一次看,哈哈一笑;第二次看,会心一笑;第三次看,共鸣苦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无论谁来导演,什么样的剧本,只要是周星驰主演,最终都会有强烈的周星驰风格。而那些导演一旦离开周星驰,就再也导不出这样的作品。

等到周星驰独立编剧或者执导电影时,则把这种对喜剧的理解更多的放到剧情中,以《喜剧之王》最为典型。

从这个角度看,作为演员,今年周星驰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演员;作为导演,周星驰高居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十佳导演第五名,绝对是实至名归。

上边忘说了一点,周星驰电影耐看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星爷长得帅!



临沂许永强


首先,对于喜剧的理解,周星驰更加深刻。周星驰的无厘头外衣下,装的是一颗悲剧的意。

香港无厘头喜剧由来已久,“看了就笑,笑过即忘”表演风格也是香港电影的一大特点。从无厘头的程度上,王晶、刘镇伟等等一大批导演甚至都超过周星驰。但是周星驰在无厘头喜剧的背后却总能找到触动人心的东西,这些东西不仅仅体现在电影的情节设置上,更多的渗透在其本人的表演上。

无论在多么夸张搞笑的情节中,如果你细细的去品味周星驰的表演,就会发现那些很细腻微妙的内在。内容荤而不淫,情节妙而不繁。

总而言之他的电影:搞笑之余,耐人寻味。




娱声娱色


回顾周星驰的作品,大多数都是以搞笑诙谐幽默,喜剧之所以搞笑,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巧妙设置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梗,通过巨大的反差来制造笑点。但周星驰的喜剧有几点独特之处,是领先于其他喜剧人的,他的无厘头搞笑下,其实悲剧的本体。很多人都说周星驰的电影是第一次看时,笑出眼泪,第二次看时,会心一笑,第三次看时,哭出眼泪,他的作品让人百看不厌,每一次的重温经典都会让人悟出一些道理,星爷的电影,太真实了,他总是以搞笑的喜剧演出让人感同身受直扎人心。




第一次混剪


诚邀。说到喜剧,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周星驰,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喜欢他呢,首先就是因为搞笑,很无厘头,很多人都是冲着周星驰无厘头搞笑去的。

有人说喜剧电影分为两种,一种是周星驰的 ,一种是没有周星驰的,谁没在周星驰的电影里放生大笑过呢?

小时候或者第一次看他的电影的时候,只是觉得搞笑,无厘头,等我们长大了,走入社会后,经历的种种,才发觉,一些电影中的镜头原来不是一件好笑的事情,而是包含了很多的无奈和心酸,这也是周星驰对现实的讽刺。

在周星驰的电影里有各种各样的角色,都是现实社会中一个人的缩影,很多人会遭遇不公、会遭遇打击,我们看到了那个平凡的自己,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自己,周星驰帮我们实现了,在打击中坚持,在困境中前行,这也是对我们的一种激励。

爱他的电影,因为带给我们太多的回忆,也能从电影中看到自己。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有所帮助。





四喜的放映室


主要原因

就是周星驰的电影情节简短,剧情轻松,通常都只有90分钟左右。

虽然只有90分钟却能把故事叙述得有滋有味,相信大家对周的电影都能耳熟能详。不像许多大片时间太长,看完一遍真的不记得讲了什么

配角出彩

周星驰电影里的配角也是一大亮点,不仅能成就星女郎,还能成就一些经典的配角形象。比如酱爆、大师兄、包租婆、常威、如花、八两金等

回味无穷

不得不说,周的电影小细节很多!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生处境下你再看周的电影都会有新的体会,慢慢从笑着到哭着,或许我们都是那个故事里的小人物,平时表达不了自己,总期待能像故事里一样破茧成蝶。

核心原因:周星驰

周的演技可谓演艺圈的巅峰,能把每一个小人物的个性刻画的淋漓尽致,给了我们一个又一个的经典形象

如果你觉得他演的是纯喜剧,那可能你过得很快乐

如果你体会到了一点酸楚,那可能你有了同样的经历!

如果你感到很励志,说明你心中有抱负还未实现!



娱承祖


单说大话西游吧 每个人都有一个成长的故事 从一个无知懵懂的少年变成现在白发苍苍的恶臭青年 这些年自己确实错过了太多太多机遇 。 就像几乎每个男生年轻时总会错过那个跟你一起泡网吧 泡奶茶店的单纯小初恋.... 年轻总会错过许许多多人和事 星爷的电影以前当喜剧看 现在 悲剧? 或许吧 这个就是所谓的成长






L17r23


我们都不想长大,只是时光匆匆,岁月不饶人,同样岁月是把杀猪刀,改变了我们最开始的纯真的笑容,现在脸上挂的都是沧桑和忧伤。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希望成为一个周星驰,并不是说变得他那么有名那么有钱,只是他在剧中的那种无厘头,是我们永远向往的对象。

周星驰这个名字中的“星驰”来自于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里的句子:“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我们都知道星爷的颜值并不高,但是他功成名就的原因不是因为颜值,而是因为他有一颗向往梦想而纯真的心。

星爷在电影中的形象都是大大咧咧的,很有孩子气,但是他正是用这种方式来传达自己所经历的,和我们所经历的往事,引起我们的共鸣,星爷小时候很穷,父母离异,他和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都在母亲凌宝儿的抚养下长大,其中《功夫》这部电影就是他小时候最真实的写照。

他进入电影行业,是因为李小龙是他的偶像,星爷崇拜的不是李小龙的功夫,而是他对李小龙精神的敬佩,也因此在他往后拍的电影中,都若隐若现的出现李小龙的身影,也是他致敬李小龙的一种体现。进入演艺圈之后的六年的时间,他都是跑龙套的角色,唯一是正角的就是儿童节目里叼着棒棒糖的黑僵尸。

在当时有谁能想象得到一个穷酸小子能变成现在的国际巨星呢?从默默无闻的跑龙套到锋芒展露的巨星,从“星仔”到星爷,他一直持着一颗赤子之心、一份童贞,一份属于他自己的童真,而这些就是他一步步走过来,仍然没有被打趴下,反而成了一代经典的重要原因!

有人说周星驰的电影都在讲一些小孩的东西,特别无厘头,根本看不懂是什么意思,而郭子健曾说过:“周星驰在电影上就是一个大孩子,孩子想玩什么就去拿什么,因为他太爱这样东西。

成名后的星爷,依然是一个富有童真的男孩,依然有一颗每天在田地里嬉笑打闹的童心

他的电影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完美诠释了对纯洁爱情的向往,对最底层人追求梦想的无奈,而最后通过自己的坚持最终达成目的写实记录,描述着那个最真实最无助的自己。

他的每一部电影都在向我们发问:这段情节你是否经历过?这段回忆是否让你更值得忧伤?是否看到了当初最落魄的自己!

正如很多人所说所说:“年少的时候我们看周星驰电影,会说这都是些什么啊,真垃圾!

但是很多年后,经历了太多无奈和无助,往日的纯真早被社会磨平了棱角,在某一个晚上,打开一部周星驰的电影,当看到某一个情节,你内心深处压抑着很久的痛苦,就会被瞬间击溃!

其实我们心中都住着一个周星驰,他可以把我们所有的无助都帮助我们吐诉出来,也更象唐伯虎点秋香中的那句台词: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我们都是怀才不遇的人,星爷也是我们的精神寄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