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全國政協委員、東北大學校長趙繼:疫情給教育帶來挑戰也推動教育創新

全國政協委員、東北大學校長趙繼:疫情給教育帶來挑戰也推動教育創新


全國政協委員、東北大學校長趙繼:疫情給教育帶來挑戰也推動教育創新

全國部分高校物理實驗教學網絡會議。2月24日,東北大學物理學院104位教師面向全校在線開設61門基礎課程

(一)

當前疫情防控處於關鍵階段,由於延遲開學,各個學校在組織教學上採用線上教學,這種非常時期採取的非常辦法,對傳統教學是種挑戰,也是種機遇,如果做得好,壞事可能變成好事。”因為疫情防控需要,居家隔離沒有上班的全國政協委員、東北大學校長趙繼在微信中回答記者的提問時說。

這次突發而來的洶洶疫情考量著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也考量著教育。而趙繼認為,“居家隔離,延遲開學,教學工作,尤其是大學採取線上教學,是應對這次疫情和突發重大公共事件的非常辦法,也是對傳統教育的挑戰,但也可能是傳統教育改革的契機。線上教育教學看似一種教學模式,實則是催生一個時代教育變革的利器。”趙繼思考的一個核心問題是,“如何利用這次契機,探索出一條助力傳統教育變革的路徑。”

趙繼認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變革不斷完善的教育史。這種變革共完成了三次,現正處在第四次教育變革期。“在部落、家庭、團體中向他人學習為特徵的有組織學習和必要的教育構成了第一次教育革命;以制度化教育為特徵的學校和大學的到來構成了第二次教育革命;以印刷與世俗化為主要內容的大眾化教育構成了第三次教育革命;而以人工智能、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等為主要內容的個性化教育構成了第四次教育革命。”趙繼認為,前三次教育革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習質量、減輕了教師的負擔,但並沒有改變教育的基本模式。傳統大規模教育的模式仍然存在顯著的弊端,尤其在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習模式的創新等方面劣勢明顯。

當前,身處信息時代,親見互聯網、人工智能在全球的崛起,促使許多行業發生了深刻的變革,也引發了相關行業如工業、醫療、金融、交通等領域的佈局調整和轉型升級,趙繼也看到了教育領域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所面臨的諸多可能。“目前的教育模式仍以傳統教育為主導,重大變革性的乃至革命性的探索依然任重而道遠。這次疫情更像是一個契機,不妨將其視為探索傳統教育變革路徑的一次可能的預演。”

如何使新技術與教育緊密結合,推動新教育革命的發生,是互聯網和信息行業關注並致力的目標。趙繼認為,當前,教育領域正處於新技術變革的活躍期,新一代信息技術,特別是人工智能科技的發展能否真正催生教育革命,除了技術因素之外,還有許多教育本身深層次的問題需要破解。“在新技術運用中,高等教育往往比其他領域更具有挑戰性,不僅僅是信息的傳遞,還包括心靈的啟迪、智慧的碰撞、多樣性的互動、因材施教等,而這正是催生第四次教育革命的關鍵所在。”趙繼指出。

(二)

線上教學模式單一化、要求僵硬化、時間標準化、考核固定化等一刀切的做法,很難收到好的結果,這是趙繼多年的實踐體會和認識。新一代信息技術,尤其是人工智能,帶給學校的究竟是機遇還是挑戰,未來的學生、教師、學校如何加以應對?趙繼希望通過這次疫情期間的線上教育、在線教育運用,不僅能夠有所創新,有所突破,還應推動教與學關係的再認識、再思考和再調整,為真正建立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做出積極探索和努力,對這次疫情期的線上教育教學運用進行解析。

趙繼認為,教育最重要的還是全面開發學生的潛能。“以功利性為導向的教育模式,注重的往往是發展個人的一般性認知技能,從而獲得當下個人就業的優勢。而容易忽視培養和這些短期目標不直接相關,但卻和人們長遠、全面可持續發展的潛在素質緊密聯繫。相反,人工智能的發展給了學生自主學習更多內容的選擇和可能,並將有利於將學習的主導權從教師、學校轉移到學生手中。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志向、愛好和需求等,有針對性地制訂學習計劃,選擇對自己全面發展有益的課程,使自己從枯燥乏味的規模化、工廠式的教學場景中抽身出來,進而發展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趙繼憧憬,那時的學生將不再像生產線上的產品一樣,經受著傳統教育體系的“規格化”塑造,遭受教育同質化和缺乏個性化教育的羈絆。也避免學生經歷一段沒有個性的、空洞和麻木的學習過程,幫助學生髮現自己獨特的稟賦,讓他們的個性逐步成長起來,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滿足多元智能的發展,從而為其今後走向職業生涯、為社會作貢獻以及擁有幸福人生奠定基礎。

“人工智能的發展為學習者提供了一種獨特的教育體驗和全新的機會。也能使教師更專注於教學。”趙繼說,通常情況下,教師會被編寫教材、撰寫教案、批改作業、管理課堂、記載和評估學生的成績等各項事務所纏身,使得能夠真正花費在教學上的時間和精力往往很有限,更不用說針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制訂個性化的教學方案了,最終成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循環往復的“教書匠”。

在趙繼看來,目前,計算機技術在教育教學上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教師們的工作壓力,使得教學方式更現代、更便捷、更省時,也更積極,但是也並未從根本上解放教師,只是使其教學更具效率而已。“如果能將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過程深度融合,可使教學資料的準備、課堂組織、作業佈置和批閱、期末考試、撰寫總結報告等環節實現智能化和迅捷化,並確保所有學生都參與學習。而教師藉助智能人機互動、虛擬增強教學、智能評閱管理等功能,還能對整個班級進行個性化的評估,準確掌握每名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因材施教上。教師的身份從教導者轉變成為引領者、組織者、鼓勵者和合作者。”

(三)

“智能將成為校園的一般特徵。”趙繼的理想是,物聯網和大數據、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量子計算等科技的快速發展,能使教育機構處理從學生那裡收集到的海量信息,從而制定適合學習者的更有效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例如,通過給學校的教學樓、教學設備、教師和學生裝備傳感器,可以有效感知學生的學習軌跡、教師的教育水平。通過人工智能輔助設備,例如利用面部識別和語音識別技術,以全息圖的方式實現學校管理和服務部門與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高效感知學生的身體狀況以及學習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改善教學質量。

“通過引進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混合現實設備,可以提升教學體驗,保障跨地域的學術研討和交流,促進教學實驗的有效展開。”趙繼認為,未來的學校也將是一個更加開放的體系,學習既可以在教師的輔導下進行,又可以在與教師的合作中完成,學校的存在成為一種提高教學體驗的支撐輔助平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學校更像開放式的學習體驗和辦公場所,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在智能平臺上完成個性化學習,教師成為組織管理或者輔助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引路人,學生們不必每天都呆坐在教室裡。總之,未來的學校將會真正以學生為中心來建設,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學校在未來轉變成了用於學習、研究、討論和創新的開放式的工作體驗空間。

趙繼建議:要效果為先,多樣多元,做中提升,實事求是。調動教與學兩個積極性,教師用心,學生舒心。鼓勵學校和院系創造性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雖然每個教育機構對人工智能的態度不盡相同,但是人工智能確實在改變著教育。教育者更應該審慎地看待這次教育革命,根據當前的實際教育情況,擁抱人工智能帶來的各種機遇。”趙繼最後強調,教育信息化是對傳統教育的一種挑戰,但“希望這次線上教育的深入試水,對今後教育系統應對重大公共事件能有經驗的積累甚至帶來更大的創新”。

全國政協委員、東北大學校長趙繼:疫情給教育帶來挑戰也推動教育創新

老師輔導學生在線學習 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