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怎样评价和珅这个人,是奸臣还是忠臣?

轻语阁


我们看一个人,不能把他脸谱化,非忠即奸。如果非要说,我认为和珅不算奸臣,但也不是忠臣,如果非要说他忠,那么他只忠于皇帝或者说忠于权力而非忠于国家,和珅更多的标签是巨贪,更是权力交替和斗争的牺牲品。


谷雨清茶2


一说到和珅,可能很多人都认为,和珅是富可敌国的,历史上最出名的贪官,其实并不是这样。在中国的历史上,和珅绝对不是最大的贪官,贪财最多的,应该是明朝的大太监刘瑾。那么他被没收家财的时候,家中也是有250万两的黄金,还有数之不尽的白银和珠宝。那么现实生活中的和珅,绝对不是想电视上演的那样,那么今天咱们就来看看,历史中的和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和珅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最大的的贪官另有其人,和珅比纪晓岚强太多

其实和珅,在我们的印象就是一个大贪官吗?是一个马屁精,而且也是一个大腹便便的人,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和珅是一个可以说是学富五车,而且才貌双全的人,在很多人的眼里和珅,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爱耍小聪明,但是这个很大的原因是剧情的需要,所以把他给丑化了。

历史上的和珅才貌双全,他的学识也是非常的出众,出生于官宦世家,所以和珅从小就有着,非常好的学术教育。而且当时和珅,也是因为自己的文采,有意无意的得到了乾隆的赏识,所以在那个时候,乾隆注意到和珅一个身材非常匀称,而且声音洪亮的标准美男子。

有很多人说,和珅是满清的第一大贪官,但其实我认为,他不是第一大贪官,而是第一大权官,他是一个权臣,和珅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才能,和自己超高的情商,在皇帝的身边飞黄腾达,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是整个清朝的历史上官职最多。然后掌权最广权力最大的一个人。同时呢,它也被称为满清的第一大权臣。当然少不了本身的才学

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和珅的情商高,而且非常喜欢揣摩圣意,乾隆皇帝自诩自己是"十全",所以说他需要身边有一个人去夸,和珅就看中了这一点,溜须拍马,虚实相结合,所以很快就得到了乾隆的器重。而且在当年乾隆下江南的时候,里面消耗的钱财大多都是和珅的。那么在别的大臣,都说会劳民伤财的时候,只有和珅会支持乾隆巡游,所以,和珅也就更加得到了乾隆的喜爱。

其实有很多人,都会去把和珅和纪晓岚相比,你可能就是因为电视剧的原因,和珅和纪晓岚其实差的真的是蛮大的。他有一点比纪晓岚强很多,那就是他长得比较好看,而且学问也绝对不低于纪晓岚,就凭借这长相这一点和珅,可以说是秒杀了纪晓岚。所以我们说和珅在长相上比纪晓岚强太多。

那么你认为是这样吗?


零到无穷大


很高兴回答你的提问!

和珅对于乾隆皇帝来说的确是忠臣!对于天下百姓来说是贪官奸臣!为什么这样说呢!

和珅从进宫当上侍卫后,一路的仕途非常顺风顺水,不能不说一个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善结人缘,站队拢党!再加上他的一些贵人相助!自然而然的一路腾飞!最后官至军机大臣,九门提督,户部尚书等重要官职!可以说一人身兼数职,看的出乾隆皇帝对和珅的宠爱。

在乾隆皇帝外出狩猎的时候,有一只猛虎惊驾,众人看到猛虎无一人敢上去与虎争斗,众人一哄而散,这也是人看到老虎而怕的正常心理。此时做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的和珅,就在这关键时刻扑了上去,与虎进行搏斗!终于将老虎打死!自己身上也被老虎抓伤了,事后和珅左侧肩膀还留有伤疤,乾隆皇帝甚是欣慰,立刻就提升和珅为内务府总管!掌管皇宫的皇亲贵族的日常生活和开销!可以说是皇帝非常宠幸之人才会得到这样的恩宠!和珅虽然是贪官,但是对乾隆皇帝的要求是样样上心,乾隆皇帝南巡比较多,耗资也比较大,都是和珅想办法出钱,样样都满足乾隆的要求,对乾隆皇帝不仅是察言观色的本领更是歌功颂德,十全武功的赞美!换作任何人都会喜欢这样对自己忠心的人,更何况是乾隆皇帝呢!

对于普天百姓和一些清廉官员来说,和珅是贪官奸臣!对百姓巧取豪夺,对下属官员敲诈勒索!可以说恨不得和珅要死!一些官员的晋升也要孝敬和珅,因为吏部尚书是和珅,掌管天下官员的仕途!犯事的官员也要找和珅,因为刑部尚书是和珅的下属党羽,要听从他的,哪怕普通的官员进京也要拜访他,因为九门提督是他,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官员惧怕和珅必须孝敬他的原因!一手可遮天啊!

黄河泛滥发大水导致甘肃地区百姓遭殃,虽是天灾,但朝廷开官仓救急百姓却不是正宗大米而是麦康,有的更是河沙,让家禽牲口吃的东西和水里的河沙,与赈灾粮食混合在一起拿给百姓吃,为了活命,不得不吃!但吃完后,身体不舒服,呕吐不止的灾民不计其数,病的病死,难的难死!每次修理黄河堤坝的官银,都是从和珅那一节就已经贪了一大半,到了下面县乡已经没有什么钱了。面对这样的情况,都是做做样子,做一些豆腐渣工程,欺上瞒下!所以,次次黄河堤坝都会发生水灾,让老百姓死的,逃的逃。惨不忍睹!所以,百姓都是对和珅恨之入骨!

对于皇帝来说,和珅是忠臣,能帮他打理一切,在前面冲锋陷阵!对百姓来说,贪官奸臣,恨不得杀之一痛快!

回答完毕!仅代表个人观点,不足之处,还请指正交流!





迷彩青春梦


从和珅这个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的原型来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奸臣。但是,我们都知道,人是环境的产物,所以,单从人性的角度而言,人之初,性本善。和珅早年过得非常凄凉,3岁丧母,9岁丧父,为了能够出人头地,他奋力拼搏,虽没能考得一个好的官位,但也是学富五车。

俗话说,母凭子贵,但是和珅是典型的夫凭妻贵,自从在18岁那年娶了直隶总督冯英廉的孙女之后,和珅从此便是青云直上,一鸣惊人。其实,和珅为官之初,还是很清正廉洁的,他精明能干,懂得抓住每一个在乾隆面前表现的机会,他勤奋好学,精通理财,还忠心耿耿,一门心思想要报效国家。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老板,你会不会赏识这样的员工?

所以,和珅也是顺理成章地得到了乾隆的赏识和重用,并且是扶摇直上,平步青云。我们都知道,人怕出名猪怕壮,当一个人酒足饭饱,有权有钱有名有势之后,自然会有很多人前来巴结他,勾搭他。意志坚定一点的人可能会不为所动,但偏偏和大人是那种摇摆不定、风吹两边倒的墙头草啊。所以,我断想,刚开始的时候和大人的内心其实是拒绝的,但是后来终于按捺不住了,所以很自然,他迈出了邪恶的第一步。

一旦开了那扇门,想要金盆洗手,那就不是你想就能成的,所以和大人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贪污受贿、卖官鬻爵、徇私枉法、结党营私……无恶不作,那恶行如同滔滔江水,绵延不绝啊。所以,他由忠变奸完全是受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人性的泯灭。

有人问,像他这种罪恶滔天的人,为什么乾隆还能一路包庇,而没有制裁他呢?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朋友应该知道,和珅这个人非常善于扮演自己的角色,左右逢源,情商极高,加上他确实是对皇帝忠心啊,所以乾隆也被他糊弄得一套一套的,当然,和珅家大业大,是很好的财政来源,国库还不得靠他再撑一撑?再加上和珅在朝中也有很多忠于他的党羽,可谓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这么的位高权重,想必乾隆断不会斩断自己的后路。

当然咯,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乾隆怎么想,后人怎么看,都是各执一词。


小V聊大咖


和珅是一个复杂的人,虽然在我们后世的史书上以贪官著称,但如果单单认为他是一个贪官的话,这个论点也太过于的片面,那到底是忠还是奸呢,下面有笔者分两点来说明一下

1、忠于皇帝

所谓的忠诚,是由两方面构成的:一个是自己的表现上佳,另一个就是能得到主子的认可。据说和珅长相清秀,乾隆刚一接触,就觉得他酷似自己一个早逝的妃子,所以就有了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和珅知道,在乾隆眼里,皇太后比任何人都重要,所以他就使出浑身解数来讨好皇太后。皇太后仙逝时,大臣们都来吊唁,他们劝皇帝要保重龙体,废话说了一大堆。而和珅是怎么做的呢,他并不说话,时刻陪在乾隆身边,一连好几天茶不思饭不想,用默默的行动,获得了乾隆的好感。和珅的忠并不是愚忠,他很机灵,能够揣测上意,能够时刻替皇帝赴汤蹈火,把皇帝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办。皇帝烦心的事情,和珅来办,肯定有个圆满的交待,由此乾隆认为,这才符合一个忠臣的标准,对主子够忠。

2、不忠于国家

1)和珅贪婪财富之多,在历史文武大臣中可谓是天下第一人。在捞钱捞权上,和珅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短短几年间,竟拥有相当于大清王朝十年国库总收入的财产。和珅的家产总额约是9亿两白银(笔者注:清代的一两银子,约相当于人民币50元至60元,其查抄财产总值应该有45亿元至54亿元人民币的样子),乾隆年间每年的国库收入约为7000万两,和珅当权不到25年,相当于清朝13年的国库收入都给他了

2)开创“议罪银”制度。所谓“议罪银”就是犯了罪的官员可以通过用银子来减轻罪罚。然而施行“议罪银”得到的巨额银两,大部分是供乾隆皇帝个人挥霍,不入国库。所以和珅经营了内务府一年就扭亏为盈。实话实说,这个议罪银制度看似是神来之笔、对国家财政有利,实则却祸国殃民,因为官员腐败犯罪只需交银子就可以了事,那交完银子继续腐败,这样一来导致了官场腐败的恶性循环。整个制度的最大受益者是皇帝和和珅两人。

3)安排皇帝南巡。晚年的乾隆皇帝其实是很喜欢享乐游玩的,但是又怕动用国库被冠上污名。和珅察觉到了这一点,他向乾隆建言,南巡费用可由江南各地官商来捐献,不必动用国库。乾隆听了大喜,随即决定令和珅全权安排南巡事宜。其实让官员富商捐献这个点子与“议罪银”制度可谓如出一辙,官员为了得到皇帝赏识不惜搜刮民脂民膏,而富商捐献则是为了图个一官半职然后再鱼肉百姓赚钱,同样会导致整个国家腐化堕落,长久将会动摇国家根基。

综上两点,笔者认为忠君和忠于国家这两点要分开,不能划等号,和珅显然是忠于帝王而不忠于国家,有国才有家,只有建立在忠于国家的基础之上,其他的忠诚才有意义,所以笔者认为和珅并非是一个忠臣,蛊惑帝王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贪恋权利和财富,是一个奸臣所为。


巨蟹座的意志


和珅和中堂,据说是中国历史上头号大贪官,家产高达白银“二亿三千万两”,甚至夸张到白银“二十亿两”,

而清朝当时国库存银,历史上有明确记载:康熙六十年,3262万两;雍正十三年,3453万两;乾隆三十九年,达到最高峰7390万两。因此,和珅传说中的家产,竟然相当于三个、甚至三十个相当于大清帝国的国库总收入。因此和珅也被一些外国媒体,列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全世界最富有的人。

按这个说法,难怪嘉庆皇帝一掌权,就急着要把和珅杀掉,将家产充斥国库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也是写进了许多历史科普书籍的一句话。甚至许多人都说,乾隆皇帝放纵和珅如此贪纵,就是给亲儿子留着杀的一口大肥猪。——然而,历史的真相,当真如此么?


据《清史稿》记载,和珅出身于一个没落的旗人之家,父母也早亡,没有依靠,所以很多事情自己精打细算,百思而后行。在机遇巧合的情况下得到了乾隆的赏识,他的官职不少,但是他却不是科举考试出身的官员,而而常常被那些科班出身的官员看不起,因此他更加要把他的不足弥补在他的性格上。譬如,他对别人都是笑面相迎,微笑服务,对上对下、送往迎来都从不带架子,再加上他是个理财的能手,所以得到重用。至于他被人诟病之处,主要就是表现在他的贪污和弄权上面。如果和珅没有一丝才干,只凭逢迎拍马,就能平步青云,大获乾隆宠信,那是不可思议的。其实当时只有和珅才能解决当时乾隆所面对的最大的财务危机。

其实,纵观和珅的一生,他并不是一个奸臣,确切一点,他是一个喜欢弄权纳贿、一半为公、一半为私的另类能臣。

和珅并非是一个奸臣,而是一个忠臣,首先从他的出身和才干,以及他对朝廷的功绩来说,他是当时朝廷中出类拔萃的能臣之一。

和珅在去世的前三天,也就是正月十五日,和珅伤感地写下了《上元夜狱中对月两首》,而其中有两句非常值得一说,“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大概意思就是说自己是因为太有才华了,才造成了现在的这个下场。其实这句话说得真的是一点也没差,和珅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同时也不能因为他是一个贪官,就把他做出的功绩都被抹杀掉。




第一、和珅是一个语言大家。

咱们这个时代,一个人会几种语言,你一定会投向艳羡的目光,这实在是太牛了。自己英语都说不好,人家法语德育西班牙语说的特别溜。又是惭愧于是羡慕嫉妒恨。同样在和珅那个时代,和珅也是一个这样的人。曾经乾隆就当着诸位大臣的面夸赞过和珅,说和珅于清文、汉文、蒙古、西番(藏文)颇通大意。也就是说和珅这个家伙,精通四门语言,就是因为他有这样的能力,让他在日常的政务活动中突出,并在其中大有作为。尤其是其中的西藏事务,这个特别需要会藏语的人,而和珅正是这个方面的人才,和珅在这个方面为朝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二、和珅是一名出色的外交家。

和珅非常善外交,而其中最值得夸耀的一次就是在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就是乾隆五十八年八月,乾隆帝在避暑山庄万树园接见了英国使节马戛尔尼。在之前,双方就接见礼仪上闹过不愉快。想一想也是中国这里要三跪九叩,而人家英国大使怎么愿意。在这样互不相让、僵持的局面下。和珅想到一个特别好的方法,他采用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选择说按照见英王的礼节曲一膝,行半跪,经过这番交涉之后,英使不仅满意,还大夸和珅是一名成熟的政治家,外交能力出众。

第三、和珅是一个记忆东西的好手。

和珅的记忆非常好,这一定是不争的事实。要不然他是怎么学会那么多语言的,这个和他的记忆一定是分不开的。从小便精通四书五经,各种名著古籍。有一次乾隆别出心裁,用《论语》中的一句话下了一道谕旨:“虎兕出于柙,是谁之过与?”大臣们面面相觑,谁都没明白其中意思,和珅挺身而出道:“典守者不得辞其咎。”这个事情就可以看出,和珅在这个方面真的是碾压其他的大臣。还有一次,乾隆在读《孟子》。当时天色已经非常暗了。乾隆看不清书上的注释了,就命令和珅点灯。和珅立即问皇上是在看哪里,乾隆回答后,和珅立即把接下来的部分全部背下来了。这样看,和珅的记忆力真的是强大。


第四、和珅是一名办案天才。

和珅的推理能力也绝对是第一。和珅的办案如神,别人做不到的案件,他都可以很好地解决。乾隆四十五年(1780)正月,海宁揭发大学士兼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事,乾隆下谕旨命刑部侍郎喀宁阿、和珅和御史钱沣赴云南查办李侍尧。可是这个李侍尧也是一个顽固分子,案件根本没有进展。而这个时候,和珅就挺身而出了,拘审李侍尧的管家赵一恒,从这里打开了突破口。赵一恒立即把李侍尧的所作所为全部都说出来了。而和珅把这些全部给纪录下来了。又下令把李侍尧的部下都叫过来,当着他们的面宣告供述,而这些官员觉得势头好像有些不妙,立即交代各种李侍尧的罪行,和珅取得证据后,李侍尧只能低头认罪。这个案件体现出,和珅的思维真的超于常人,拥有卓越的办案能力。



虽然说古代时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是人命关天,即便是暴君杀人,也大凡都要整出几点理由,罗列几条罪名,以示自己的明正。当然,嘉庆不是暴君,因而他要杀和珅,当然要整出更多的理由。但没想到他居然一下子列举了二十条理由,也就是二十条罪状:

二十、家人刘全资产亦二十余万,且有大珠及珍珠手串。

十九、当铺钱铺资本十余万,与民争利。

十八、夹墙内藏赤金二万六千余两,私库赤金六千余两,地窖埋银百余万两。

十七、家中银两衣饰等物,数逾千万。

十六、真宝石顶,不是他应该戴的,却藏数十余颗,还有整块大宝石,为宫里所没有的,不计其数。

十五、所藏珍珠手串二百余串,比宫中多好几倍,其中的大珠,比皇帝帽子上戴的还大。


十四、其坟茔设立享殿,开置隧道,致使老百姓称之为“和陵”。

十三、私盖楠木房屋,奢侈豪华,超标准、超规格。

十二、军机处在册人员随意撤去。

十一、任人唯亲,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吴省兰、李潢等人,俱保举提升。

十、朝廷有旨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来京,却违背谕旨,无论出没出痘者,俱不令来。

九、西宁报贼匪聚众抢劫杀伤,将原摺驳回,隐匿不报。

八、管理吏、户、刑三部,一手遮天,变更成法,不许手下的人参议一个字。

七、乾隆皇帝批阅文件,字写错了,竟然说不如撕掉另拟。

六、乾隆皇帝病重时,毫无忧戚,逢人谈笑自若。


五、川、楚教匪滋事,各路军营文书报告,延搁不报。

四、娶出宫女做妾。

三、乘轿出入神武门,直进宫中。

二、在圆明园内骑马,直入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

一、当乾隆皇帝册立嘉庆皇帝顒琰为皇太子时,先期呈给顒琰如意,泄露机密以为拥戴之功,


仔细玩味和珅的这二十条罪状,其中有泄密罪、渎职罪、玩忽职守罪、贪污罪、包庇罪等等,但没有一条可以说是平时人们所认为的那种卖国求荣、陷害忠良的奸臣罪名的要素。其实,说到底嘉庆要杀和珅,就是因为和珅是一个富可敌国、名副其实的大贪官。杀了他不仅是政治斗争的法则,官场的规律,更是“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必然之路。也就是和珅的所有财产一律充公,可以解决嘉庆朝入不负支的财政困境。


历史总结论


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

要说和珅是奸臣,是忠臣还真不好说,但他应该是个贪臣。且看以下分析:

他在乾隆年间,受到乾隆的赏识,并将自己的十公主许给了和珅的儿子,这让和珅不仅是大权在握,更是皇亲国戚,其私欲也越加膨胀,贪的钱财不计其数。是个十足的贪官。

再说奸臣,何为奸臣?指不忠于君主,弄权施诈误国之臣,和珅在位,虽说贪,但还是有能力有才华的,办事能力应该是也是靠谱的。如果说和珅是奸臣,那么乾隆就被定义为昏君。历史学家没有那么讲,说明和珅还不是十恶不赦的奸臣。

和珅是忠臣吗?他爱皇上是真的,他聪明啊,知道哄皇上高兴了才有好果子吃。就像现在工作企业,有些人善于拍马屁哄老板开心,你能说他们忠心吗?他们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活着罢了。

所以说,和珅是忠是奸还真不好分辨,但他一定是个贪臣。





妥妥赏影


首先,笔者觉得题主这样问是有问题的,因为“奸”和“忠”并不冲突。奸臣也可以是忠臣,因为“忠”是能是对上的,而“奸”则可以是对上,也可以是对下。就和珅而言毫无疑问他是个奸臣,但他对皇帝也十分忠心。

笔者以为对于和珅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和珅肯定是个奸臣贪官,这是毫无疑问的。在他当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不知道有多少人被他害的家破人亡,因为它的贪赃和庇护贪官对国家也必然造成极大的损失。在这一点上来讲,和珅绝对是要被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没有任何翻案的可能。

另一方面,和珅也是个能臣。和珅起于贫贱,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更通读四书五经。虽然在科举中名落孙山,但也是当时满族中知识文化水平较高的了,何况彼时的科举本身也不是评价知识水平的唯一标准。其在政务上精明强干,在吏治、理财军事等方面均能有所建树。在对外交往中也较为开明,连著名的马嘎尔尼对之也是赞誉有加。

因此,对于历史人物不必过分回护,也不可贬斥太过。正确的认识历史,才能做到“读史而明智”。


孔夫剑


忠有大忠有小忠,大忠,忠君爱国。小忠忠于自己的上司,忠于自己(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奸有大奸有小奸,大奸,卖国求荣。小奸,玩弄权术,中饱私囊。和珅对乾隆忠心,对国家忠心,但是是有史以来的巨贪,所以只能说和珅大忠而小奸。 据阎崇年评和珅,其实和珅是贪但是不是什么都贪,为清王朝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乾隆既恨和珅但是又离不开和珅。如果按照阎崇年分析的和珅的性格,如果有人杀了他的家奴,只要不威胁到自己的利益,和珅是不会管的!至于他的下人就不好说了!狐假虎威,其实很多事情都是下人自作主张做出来的。



不容易99173


和珅是一个忠臣

1.纪连海老师于2017年在内蒙古赤峰宾馆三楼的一次大型演说,在场的人太多了,当时我也在其中。老师和蔼可亲,那天是下雪了,老师没有误点,老师准备好课件后开始说纪晓岚乾隆和珅三人。(和珅是忠臣)

2.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和珅是贪婪的无限放大贪财贪色。且说,和珅熟读唐诗宋词元曲,诗,书,礼,易,乐,春秋。学了汉语.藏语.除此之外还找乾隆的诗词模仿,有朝一日希望能见到皇帝。

3.20岁的时候,和珅一发不可收拾。之前一次在仪仗队见了乾隆,偶遇乾隆,和乾隆搭上话以后,乾隆考它儒家经典论语某一段落,结果和珅不磕巴答上了。

4.26——36岁的和珅几个部门和总管人都让和珅管。从此也是奠定了他被杀的基础。

5.乾隆指婚给和珅的儿子和公主完婚。

6.多读史学,充实自己的阅读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