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庄子《逍遥游》提到的《齐谐》是庄子虚构的吗?

小楼明月在


应该不是,但没有必要加个书名号,因为齐谐很可能不是一本书,没准是一个人。汉代的司马彪、晋朝的葛洪也这么认为。所以庄子说的齐谐者,志怪者也,应该是齐谐这个人啊,就是个志怪的人。

但是也有人认为是书名,例如南朝梁时的萧纲就这么认为。

还有一种观点活稀泥,这个可能是书名,也可能是人名,都有可能。

但是《列子汤问》上也引用过北冥有鱼这个故事,他说的是夷坚记录下来。

这个夷坚非常神秘, 是一本书,还是一个人名,都搞不清。

有古汉语专家认为齐谐和夷坚在古代发音一样,这说明是同一个人或者同一本书。

但是我觉得既然发音一样,却写了不同的字,是一个人名的可能性很大。


锦翼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齐谐》是庄子杜撰的一本书名,也有人说是人名,我认为是书名。其一,如果是人名的话,那“谐之言曰”这四字不符合成文习惯,某某人说,应该是“谐言”或“谐曰”。其二,从后文的引文来看,引文中的语言是书面语而非口语。《齐谐》中的“谐”字实际上是与庄子的姓相背离的,所谓亦庄亦谐。而庄周与齐谐也是相恰的。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不同,《齐谐》这本书是讲的恰恰是怪力乱神,庄子这本书也正是讲的怪力乱神。在首段之中庄子开篇谈鲲鹏实是暗示之怪、力,而在二段庄子透过“谐”字就是明谈。这其实是照应前文。

  《齐谐》作为一本虚构的书,它上面有一段话。这段话似乎是在重复前文之旨,然却不同。上文按顺序的动作是化,怒,飞,徙,还有一暗写的潜字。重点强调的是化、怒,飞以及潜。而此处引文的动作是徙,击,搏,去,其中暗写的是假字。其击、搏分别对应怒、飞,可以说这段文字将一系列的动作过程逆转过来了,由“徙”谈出去,说的核心是去与徙以及假。这段话并不是可有可无之文字,而是补足上文的缺漏,点出没有谈清的问题即假与徙。所谓的补足是上文中谈的是鹏之怒而飞,三字一笔带过,而没有谈到鲲、鹏如何怒而飞的。鲲之水击三千,鹏之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于此补足之。庄子行文之妙,全非一般人的心思所能及。历来解庄者,以为此段当删去,真为人笑死!其由来,乃是寻章摘句,管中窥豹,而非通篇观之。

  后人就六月息一词,有两种看法,一说六月的风,也即夏季风来临之后的飓风,呼前文海运。特指风之大。一说六个月的风,应下文风之积也不厚。特指积风之久。我以为当从后者。其一,积风之久,已涵风之大。其二,此段开篇即是接引前段末尾文字,此段末文当引下段开篇文字。此穿针引线功夫当时庄周苦心孤诣为之,庄子乃西人之柏拉图极重修辞的也。

  在此还有一问题值得思考:即庄子为何在此虚构此书?这里也即是说庄子虚构《齐谐》的目的是什么?在庄书书中,三言的之形式是爲了言说道,在考虑如何将道理不偏不依的表达出来上。他花了很大一番功伕,这一点类似福科在《知识考古学》之中谈到的真理言说的形式问题。

   











追梦小卒


我是阳高快乐,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齐谐”既不是书名,也不是人名,而是庄周杜撰而成的,是他自己的写作风格,也是为了增加可信度。

一、庄子说《齐谐》是一本书,是一本记录奇闻异事的书。“志”就是记、记录的意思。南怀谨师在《庄子讲话》中也说《齐谐》是类似《山海经》之类的古代方志书。而郭庆藩编著的《庄子集释》中的“疏”和“释文”都认为“齐谐”是一个姓齐名谐的人,《齐谐》是齐谐所著之书,“多记怪异之事,庄子引以为证,明己所说不虚”。可是历史上同时期却无人提及《齐谐》这本书或这样一个人

二、这是庄子写作的一种手法。庄子说自己行文之法“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而庄子著作中也确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所谓“以重言为真”亦即虚构假托前人言行,求实寻真。从小熟读庄子的苏东坡应深得庄子“重言”真传。

宋仁宗嘉佑二年,二十岁的苏轼应礼部试,所写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深受阅卷者大诗人梅圣俞激赏,认为此文有“孟轲之风”,并推荐给那年的主考欧阳修。欧阳修对苏轼的这篇应试作文的内容与风格之美非常欣赏,以为是同年参加礼部试的自己的门下曾巩所写。

卷子上的内容:“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后来当苏轼去拜见欧梅二人,欧阳修、梅圣俞问起尧与皋陶这段对话的出处时,苏轼微笑着说:想当然耳,何须出处。原来竟是苏轼编造出来的!

后来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也杜撰出“不尊奉”这样的句子,在国家大考中苏轼公然杜撰典故,这与庄子是一个模板啊!


阳高快乐


庄子写文章也要引用一段古文,提出《齐谐》这本书里也有关于鹏鸟的记载,旁征博引,证明他可是没在瞎说。书中还描写了鹏鸟飞行时的状况。当鹏鸟要起飞时候,翅膀拍打着水面,会激起三千里的浪花。

“扶摇而上”乘着龙卷风,飞到九万里的高空。有着上天入地的本领,六个月的时间才下来觅食。能更好的能与下文中蜩与学鸠段做出呼应,来证明鹏鸟飞得高看得远,长的大能力也大。三千,九万,六月这种夸张的写法,用大言给人以威慑,人总会对不了解的事物产生恐惧或向往,从而更加吸引读者。

曹植曹子建有文云“当斯之时,愿举泰山以为肉,倾东海以为酒,伐云梦之竹以为笛,斩泗滨之梓以为筝。”吃尽泰山里的肉类野味,把东海的水全都来酿酒,够夸张了吧。但《庄子·外物》中更有任公子钓鱼的故事更为夸张,用五十头牛做鱼饵,黑绳子绑上,再蹲在会稽山上,将钓钩甩到东海,整整等了一年。最后“自制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若鱼者。”钓到的大鱼填饱了半个中原,想想应该是钓到鲲了。曹植诗里的那种翻天覆地的浩瀚气魄大概就是源自庄子这里吧。

有野马有尘埃,不得不佩服庄子的思维跳跃性,把视角从天上引到地上,来讲述一切都是大自然之中的气息在流动。鸟凭借风飞在天上,土凭借气流在四处飘散。随后又提出天正色邪?人在看天,会提出问题天的颜色,是人们看到的颜色吗?是那么遥远而且没有尽头吗?鹏飞在天上,在它的视角来遥望大地,一定也会有同样的疑问吧,大地也是这样没有穷尽的吧。来证明不能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来分析高下之分,远近之别,行为和思维上产生的不同是看事物的角度不同而产生的。


历史冷知识钩沉


齐谐:一说为人名,主此说的有司马彪,俞樾等人;一说是书名,主此说的有梁简文帝。近人林纾说:“既名为谐,为誌,则言书为当。”(《庄子浅说》)

近人朱桂曜说:“谐即讔也,亦作隐,《文心雕龙》有《谐隐篇》,以为文辞之有谐讔,譬九流之有小说,《汉书.艺文志》杂赋末,列隐书十二篇,盖以其辞夸诞,于赋为近。《齐谐》者,盖即齐国谐隐之书。”(《庄子内篇证补》),当代著名学者陈鼓应生也认为是书名。所以说不是庄子虚构的。


杨柳145822138


庄子《逍遥游》的《齐谐》是记载怪异之事的书,在庄子逍遥游中引用齐谐,谐是两个翅膀一拍水就能飞出三千里,两个翅膀一扇动就能飞上九万里高空,飞了半年才能停住。是庄子在逍遥游虚构幻想的写作表现方式。


长江源远流长


这个问题不重要,庄子只是举个例子提升自己的语论真实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