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养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

山间泉溪


习惯培养最重要。具体来说包括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等。

生活习惯包括睡眠习惯、进食习惯、卫生习惯,甚至是排便习惯等。1.睡眠习惯的培养要注意:培养有规律的作息和睡眠习惯;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培养独自睡觉的习惯等。2.进食习惯的培养需要注意以下方面:养成均衡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零食;饭前饭后都要洗手;培养用餐礼貌等。3.卫生习惯的培养包括定时洗澡、勤剪指甲、勤换内裤,不随地大小便。

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包括: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并能按计划学习的习惯;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合理分配并利用好时间,写作业不拖沓;独立钻研、善于思考的习惯,学会发现问题,最好能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能够养成自学的习惯,知道该学什么,并能独立思考、习得;培养合理把握学习过程的习惯,能够自主地进行预习、复习等。

思维习惯包括:好问的好习惯。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好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培养孩子大胆实践的好习惯,能够有效刺激孩子的大脑,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有了这个好习惯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长大后遇事有自己的判断和态度,才不会不会人云亦云;培养孩子善于批判的好习惯。这里的批判不是对某人或某事的批判,而是一种批判思维,也就是对某一种理论、观点敢说不,敢提出质疑,不相信权威。这种思维既需要孩子有勇敢的精神,又要有打破思维定势的能力;

培养孩子联想和想象的好习惯。联想、想象能力的高低可以看出孩子右脑开发的水平,右脑开发的好,孩子这方面的能力突出,而且富有创造力……


一号教事


我是三个孩子的父亲,老大老二是女儿,大的十三岁,现在在一所封闭学校读初一,学校管吃住,半月回家一次,因为学校管吃住,每月生活费不能超过50元,但只要学校开家长会,我再忙都会开车四百多公里赶到学校;老二六岁,是坚决不能玩手机电脑,每天两小时练字换算;三儿刚两岁,因为他模仿我抽烟,吐烟圈,二十多年烟龄的我把烟戒了,三个孩子小到言谈举止,过马路红绿灯,走人行道……大到为人处世。正人正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永久的榜样!做人,给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正觉然


看了网友们的评论,我觉得大家都是深有感触的。看楼主似乎是一个医生,平时工作应该挺忙的,如果妻子的工作也忙的话,那就一定要注意多花一点时间陪陪孩子。我周围有很多小时候父母忙着工作,没时间照看,搞得长大了跟父母没得感情的孩子。他们可能会做很多叛逆的事情,泡吧、喝酒、抽烟,最后成绩也不好。他们做这些就是为了要吸引父母的注意。如果不及时纠正,最后可能高中都没有念完,就离开校园外出打工了。

而在学习方面,我身边很多同学,初中成绩往往不咋的,但是一到了高中,懂得要努力了,要考个好大学了,成绩蹭蹭地往上涨,甚至考个全年级第一的也有。

所以,我认为小孩的培养,品格和习惯很重要。品格要尊敬父母,理解父母的工作,尊重他人,也懂得自尊自爱,要独立。习惯方面,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早晚刷牙,吃饭要等长辈先动碗筷,时间规划要合理,每天有一部分时间是专门的学习时间,有一部分时间可以随便玩。多做一些有挑战性的事情。

总结一下就是,小孩的培养品格放第一位,爱国爱家爱父母。习惯放在第二位,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能吃苦耐劳,不断挑战自己。知识放在第三位,只要成绩不会太差,到了高中完全是新的知识体系,可以重新努力的。再说初中和小学的知识并没有多少,复习也很快的。


Lyngie


相信很多人都会把“品格”排在首位,我也觉得“品格”是孩子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但今天我不想从这方面去阐述。

我想阐述的话题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要培养那些方面的东西?”我觉得应从这几方面去培养孩子:


懂得感恩,方能远行

今晚饭桌上我九岁儿子的一句话,让我这个作为父亲的感觉压力很大,教育还未到位。那孩子是说了一句什么话呢?他说:“外婆,今晚桌上没有我喜欢吃的菜。”孩子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生活中很多事他就认为是理所当然。如外公、外婆的痛爱、爷爷、奶奶的宠爱、爸爸妈妈辛勤的工作还有帮他洗衣、做饭等。“感恩”在他的心里还没有萌芽。但不懂的感恩的人,怎能远行。

运动常伴,强身健体

我是一个喜欢运动锻炼的人,所以在耳濡目染下,我儿子也喜欢上了运动,这点我很欣慰。常运动,确实能强身健体,但更多能带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能培养人一种“不言弃、不言败”的精神。

好的习惯,受益终生

习惯包括生活中的习惯、学习中的习惯,从小能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将使人受益终生。

阅读习惯,适合潮流

现今对孩子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从小让孩子养成喜欢阅读,无功利性的阅读,对孩子今后的人生大有裨益。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到面面俱到,方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对社会有用的人。


初中物理芮老师


我是一个在中学二十几年的老班主任,还是一个青少年问题咨询师,可以算是一个比较专心研究教育实践的老师,所以我对这个问题可以说上两句话:

一个孩子到了中学,基本上就差不多定型了。所以我可以回过头告诉小学老师或者家长关于什么是最重要的。

第一个最需要培养的是和父母的亲密感。孩子只有和父母有了亲密感,父母的话孩子才可能会听,也因此孩子在学校里也会渴求和老师建立亲密感,师生关系良好,老师讲的话就像父母讲的话那样,能听得进去。

为了培养父母和子女的亲密感,肯定是需要家长亲自带孩子,家长不亲自带孩子的带来的问题太多了,因为没有亲密感,以后孩子没办法接回到父母的手上,孩子内心不接纳父母,父母说得再也道理的话他们也听不进去,父母的爱在他们眼里也是可疑的,他们想的只是尽快地回到抚养人身边获得一种熟悉环境的安全感,而不是呆在父母身边。

更严重的我也看到,父母和子女之间关系淡漠到只有法律和血缘关系而没有情感关系。

第二个注意点: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固然要注意成绩,但比成绩更重要的东西还很多,比如习惯。到了初中,一些学生抽屉里书本放得整整齐齐,一些学生抽屉简直就是垃圾堆,固然这和小学老师有关系,但是和家庭不让孩子做事情不培养孩子收拾东西有直接关系。比如有计划做事情的习惯。现在很多家庭,做事情都不让孩子做,孩子连事情都没有机会做,更不用说做事情还要有计划。到了初中之后,带这样的学生很累,什么事情只有老师吩咐他们才会做,没有大人招呼,就是一根木桩戳在那儿。更不用说那么多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比成绩重要。

还有一些德行方面,主要注意培养和别人分享合作的行为习惯。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合作人短时间内似乎有好处,但是长时间他的发展就会受限。现在自私自利学生太多了,但是对学生来说,他们也很讨厌自私自利,他们认为别人不满足他就是自私自利,自己拒绝分享给别人是自己的权利,这些都是家庭教育存在比较大的欠缺,是家庭成员对子女的需要过度满足和优先考虑引起的,对于自私自利的学生,老师也不待见,一般老师都会想在学生之间维持一个平衡,对于自私自利的学生,老师想的是,他们这么能为自己打算,我如果不把这些好处给不争不抢的学生,这些不争不抢的学生会饿死的。

第三个问题是老师们最深恶痛绝的地方:用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来带孩子。抚养孩子是累的,但是当父母必须得拿出时间,陪孩子,而不是把孩子暴露在电子产品下,许多家长只要孩子不闹腾,管它是电视还是手机还是ipad,甚至花钱给孩子买电子产品,然后又要求老师严格控制电子产品,我一般都会问:这手机又不是学校给的,是你给的。

也就是说家长为省去麻烦用电子产品来哄孩子,现在要老师去解决他的后遗症。

要培养一个学霸千辛万苦还要机缘,而培养一个学渣太容易,只要给他一个手机。


门前海蓝蓝


1、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对一个人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儿童时期应努力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包括作息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等。孩子在早期养成了正确的生活习惯,后面的学习和生活就会简单不少。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还小,忽视了对这些良好习惯的培养,认为这些都是小事情,孩子长大后再要求也不迟。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有孩子已经上初中了还是丢三落四,不会收拾学习用具,桌面乱糟糟的......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长大后很难纠正,这些不良习惯甚至会伴随孩子一生。

2、从小就乐于读书的好习惯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认同学习应该是一件终身的事情。终身学习的基础就是要有阅读习惯,自发地从各种书籍里汲取营养。

现在的童书市场比以前繁荣很多,各种好书层出不穷,亲子阅读的理念也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得到很多父母的赞同,不少父母已经开始在育儿之路上践行起来。

在儿童时期就开始培养起阅读的习惯,会比成年后再来培养容易得多,也会更容易在无功利性的阅读中发现阅读的乐趣。当一件事是有乐趣的,那么离成为一种习惯就不远了。

3、良好的抗挫折习惯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遇到困难与挫折,对此孩子通常会用哭、闹、耍脾气的方式来面对,作为父母,应该通过积极的引导来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让孩子们明白: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事,只要我们勇敢面对,一切困难都会烟消云散。

父母可以用讲故事、看视频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抗挫折培养,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励志”小故事,使孩子能够正确看待挫折,从而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抗挫折习惯。

4、旺盛的求知欲和学习习惯

求知欲和上进心,就是对知识的学习具有一种内在的渴望,按照我们的话说,就是“爱学”。孩子只有“爱学”,才可能“学好”,并持续地保持好成绩。

作为父母亲,在孩子成长的儿童阶段,注重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5、具有一定独立生存的好习惯

很多孩子在父母的细心呵护下成长,对父母产生过强的依赖心,一旦离开了父母这个保护伞,便不知所措。

是滴如何才能让孩子学习独立生活呢?父母应从吃喝拉撒睡玩运动等作息规律培养;也要学会照顾自己、整理内务,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更要培养孩子在学校、自然、社会、公共场所中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视觉志尚


我有一个女儿,经常遇到大家常见的问题,比如女儿不按时睡觉,不喜欢吃菜等等。曾经也是各种生气和郁闷。所以一直在寻找适合的教育方法。时间越久,越陷入各种不安。怎么女儿还是老样子。直到看到有一本书,才知道,原来女儿的问题首先是我的问题。那么接下来想和大家分享分享。如有不对,希望指正。
你记得这样一个场景吗?当孩子拿着装满水的杯子走过来时,你可能会认为,“水很有可能会撒出来”。于是,你叮嘱他不要把水撒出来。可没过多久,孩子真的没有拿稳水杯,水撒了一地。这就好比有一个说法说的“父母可以预知未来”。这意味着当不好的后果很有可能会发生时,多数父母都能预感到。

要怎样才能减少这样的负面后果发生的频率呢?芝加哥大学心理/人类发展系博士、麦肯锡前咨询顾问,《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75条黄金法则培养孩子的情感和社会能力》的作者艾丽卡•雷斯切尔谈到,作为父母最好能以正面的方式关心和指导孩子,敢冒适度的风险,帮助他认识世界。比如,我们可以尝试说“紧紧抓住杯子,让水待在杯子里”。而不要说:“不要把水撒出来了。”你看,我们的初衷没变,但是效果会很不同。
艾丽卡•雷斯切尔的《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75条黄金法则培养孩子的情感和社会能力》虽然看上去有75条黄金法则,但是法则之间相互关联,实用性强。艾丽卡•雷斯切尔在书里引用的大量案例十分常见,对于想和孩子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父母而言,是一本难得的实用指南。在阅读前,不要对“优质”父母有偏见,艾丽卡•雷斯切尔只是希望父母能从正面管教、理解孩子行为、尊重孩子等方面让为人父母的我们和孩子能相处得很亲密,又不失去家长威信。
我总结了这本《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的三个重点,想和大家聊聊,当然,更多精彩的内容还是需要大家翻开书本细细品读。

一、 要做优质父母,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维持一段关系就像是两个人在跳舞。如果一个人变换了他的舞步,另一个人也必须要跟着变换。”
大约在15年前,作者艾丽卡•雷斯切尔和丈夫决定领养一只狗狗。因为他们没有养狗经验,又怕狗狗临时出现的情况让人不知所措。于是他们决定参加一个狗狗培训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狗狗培训班竟然很少提及如何培训狗,讲的更多的是如何训练主人:如何像狗狗一样思考,理解狗狗行为背后的想法,以及怎样以学习和成长的方式和狗狗友好相处。
意思就是说,要想让狗狗改变行为习惯,就要先改变自己。同样,这样的理念也试用父母的养育过程。我们见惯了对着孩子大吼大叫的父母,却很少看到能主动改变自己的父母。艾丽卡•雷斯切尔说,我们不做完美父母,但要做优质父母,就要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自己不良的说话方式、恶劣的态度,降低说话姿态等。
二、 要做优质父母,不做完美父母。
有这样一种父母,尤以母亲常见。他们认为如果不把所有时间精力花在家庭上,就特别内疚。所以,他们拒绝参加所有能放松自己的活动,除了家人还是家人。力求完美的他们可能已经筋疲力尽,却不好好照顾自己。
其实,作为父母的我们要留出时间爱自己,这样做也是在给孩子树立榜样,让他明白他人的需求也很重要。要做学会平衡自己与他人需求的父母,不要失去自我,不要牺牲太多。比如,周末参加一场姐妹聚会、有空的时候去做一次SPA。
当然,我们在向优质父母前进的过程中,还需要多演练。在此过程中,必然也会导致失败、挫败甚至失望。正如这句名言所说:“培植一棵树的最佳时机是在20年前,但第二好的时机就是现在。”所以,别苛求。能行动,能进步,能改变,就好。
三、 要做优质父母,一定要重视亲子关系。
“地产业有一句话格言:真正重要的是地段,地段,还是地段。类似的,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关系,关系,还是关系。”《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75条黄金法则培养孩子的情感和社会能力》有一个核心观点:无论学习多少黄金法则,最重要的是要参与孩子的成长,全身心地关注孩子。建立一个相互尊重和关爱、强烈而充满爱的积极亲子关系。有了这样的前提,艾丽卡•雷斯切尔总结的75条黄金法则才会变成有力工具,才会垫定家庭幸福的基石。
你可以想象一下,和孩子的日常互动如果持续很多年是否能为你和孩子,甚至是家庭的幸福打下基础。如果不能,那你就需要作出适当的改变,并且从现在开始行动。
如果,你对自己的养育方法不太满意,总是对孩子大吼大叫,没有效果不说,还让自己筋疲力尽,不妨打开艾丽卡•雷斯切尔的《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75条黄金法则培养孩子的情感和社会能力》读一读,会让你对养育方法大开眼界,但是要记住,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反复的引导,同样的,父母的成长也需要反复演练,加油。
我是子鹃,希望你能喜欢我的分享,欢迎留言和分享。

我是子鹃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也就是说三岁开始,孩子在个性特点,心理倾向慢慢形成雏形,对今后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小孩的培养什么最重要呢?我认为当然是培养习惯最重要啦!

1、生活习惯

生活是人生第一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儿童综合素质的体现。

2、文明礼貌习惯

礼貌看起来是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3、道德习惯

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儿童才能和别人友好相处,积极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具有高度责任感,将来才能成为社会上成熟可敬的人。

4、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儿童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与儿童的成材直接相关。它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5、口语交际的习惯

家长或老师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有"教育"的觉悟和意识,引导孩子用普通话交谈,说规范的语言,培养孩子准确把握语言的能力。


峰158513373


一,习惯培养。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父母一定要从小重视并培养。如清理玩具,整理抽屉,讲究卫生,爱整洁,有条理等好习惯。

父母身教胜于言传。只有父母热爱阅读,才能让孩子在浓郁的阅读氛围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讲故事,玩玩具时观察孩子的注意力,想象力,从而摸索并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丰富想象力的方法。

老师也应以身作则,身正为范。不迟到,声音洪亮,板书规范,书写工整,培养孩子不拖沓,不胆小,不潦草的好习惯。

二,品德教育。当代美国作家富尔格姆在他的哲理小文《信条》中提到: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怎样生活,怎样做事,怎样做人。

三,格局培养。我十分的赞赏这句话:"心志远则视野广,视野广则格局大,格局大则命运盛"。可以这么理解,命运盛是因格局大,格局大是因视野广,视野广是因心志远。所以培养孩子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尤为重要。


辅导员之家


对于孩子的培养,最重要的就是人品和习惯了。

在人品上来讲,需要让孩子成为“人”,知道人应该有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形成正常的三观,形成正确的道德标准,成人是个最基本的标准,其他都是锦上添花的东西。

需要爸爸妈妈一直去教导孩子,在生活里身体力行,给孩子做好榜样。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孩子正确引导。包括餐桌礼仪,行为规范,待人接物,同情弱小,同理心,自我保护能力等等,做家长的都要及时渗透。千万不能觉得孩子只管好学习就可以了,别的不用孩子管,高智商低情商也不是啥好事。

从习惯上来讲,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个基础,打好学习习惯的基础,等于助力司机上路的跟车教练,孩子的习惯养好了,将来可以自主做事,让孩子自己事半功倍。

还需要良好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这些是伴随孩子一生的基础,事关孩子的健康和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能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身体,知道自己身体的极限,为自己工作生活做好身体基础。

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也很重要,能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呢,管理好自己的方方面面,有条理的去做想做的事。

强大的学习能力,抗挫折能力,也都非常重要,让孩子在未来保持竞争能力,保持心理健康。

暂时想到这些方面,欢迎大家补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