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据我观观察欧洲的汽车90%没有天窗,70%以上都是布艺的座椅,这是为什么呢?

JeffreyShambaugh


我觉得主要还是生活理念的问题。汽车在我国,走入个人家庭,其实也就是近十二三年的事情。在此之前,家庭汽车毕竟是属于大宗物品,属于家里的重要物件,感觉就如同80年代的三转一响。所以,在很多家庭选择第一辆汽车的时候,会注重很多方面的选择,比如大小、颜色、品牌、功能、排量等等。因为不太懂,所以想选择尽可能的多。

随着汽车的家庭保有量越来越多,不少家庭已经有了两辆车或者更多,在经历了一个汽车使用的阶段后,往往会对汽车有一些新的认识,才会发现很多功能用不上。并且,更加注重实用性,节能性,环保性。这也是一个正确的消费理念。

欧洲,因为汽车工业发展了很多年,所以家庭在选择购买车辆时,更多会选择实用性,而抛弃了一些诸如天窗、内饰、大小之类无关紧要的东西。

我的第一辆汽车,是06年购买的,当时买的是一辆1.6的手动。换车时,就想买一辆大排量(驾驶乐趣多),自动挡(市区开车省事),有天窗(抽烟换气)的车辆,而通过第二辆车购买后发现,最实用的就是自动挡,至于排量大小、天窗之类的,对我来说意义不大,毕竟主要是在市区驾驶,上下班代步。排量大了,油耗还高。至于需要长途,基本可以选择租车,更加便捷。所以,后期反而喜欢开小车,停车方便,油耗低。下一步换车,更倾向于新能源汽车,环保。


走肖金玉来了


欧洲人,甚至日本人,其汽车的消费观是很多中国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题主的提问就是一例。

我曾作为媒体记者,受荷兰旅游局邀请访问过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等城市。

在荷兰这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穿梭,无论道路、小区、停车场乃至旅游热景区,我都留心观察过欧洲申根成员国的所有车辆(26个申根成员国的车在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随处可见),得出了以下观感——

两箱车约占我所见车辆总数的百分之八九十;排量普遍2.0以下;手动挡占绝大多数;汽车品牌以德国车为主,法国车次之,美系、日系、韩系车,偶尔能看见一辆。最后,诚如题主所说,90%的车没天窗,70%以上的车,座椅都是布艺。

我在阿姆斯特丹时,住在距离红灯区500米左右的一五星酒店。我去的那年,正好是东风标致206在国内上市不久,我的搭档正好买了一辆,我曾试乘试驾过这款车。在这个五星酒店停车场,我惊讶地发现,同款的法国标致206在此间居然停了好多,有荷兰本地的,也有德国、比利时、法国、卢森堡、瑞典、芬兰、丹麦、挪威和冰岛等国的。我在停车场观察其间,亲眼看到俩个头起码1.9米的荷兰男子走到一辆法国标致206前,打开车门,比较捉急地坐进车里,车从我面前开过,根本看不到他俩的脸,情景好像动画片……

负责接待我们的是一位荷兰姑娘,曾经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留学。她的车,正好也是一辆法国标致206。问她:你们荷兰男人那么牛高马大,买那么小巧的标致206,坐进去怎么开啊?

她说,车就是一代步工具。省油、停车方便是我们买车首先考虑的要件,标致206正好迎合了大家的需求,这不,停车场那么多标致206,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阿姆斯特丹,我曾采访过一位风车主。这为风车主当时已经65岁,经营风车已经20+年,每年的收入大约80万欧。我去时,他的风车正好在碾磨绘画颜料。风车前,停着一辆自行车,没任何汽车。经过交谈,我大致了解到他的一下情况——

他住家的地方距离风车场地大约20公里,只要不刮风下雨,他每日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他自己拥有一辆2.0排量手动挡的欧宝两厢车,车龄已经15年,主要用于送货、到市区超市买东西以及恶劣天气时上下班。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是政府工作人员,有自己的车,品牌是德国的,但都是两厢、手动。家里有一辆1.8T手动不带天窗的德国途安,是一家人度假专用车,这车还有一项功能,就是拖行他家的帆船。

的确,我在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就看见过很多车尾安装有巨大挂钩的途安车,从装置巨大挂钩看,途安是荷兰人旅行用的最多的车。

我国不少消费者与荷兰人一样,对德系车趋之若鹜,但选择确是有着天壤区别——看当年德国在欧洲上半年最畅销车型,前三名由德国神车——“大众三子”大众高尔夫、大众帕萨特、大众POLO摘取。奔驰C级、奥迪A3A4也都上榜,欧宝新诗特排名第六、斯柯达明锐、欧宝可赛分别排名第八第九,第十就是途安,宝马3系途观等车未进前十。

最令人意外的是,途安和途观这两个车型,从当年销售数据上看,欧洲和中国消费者,爱好和观念正好相反!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欧洲人买车,除安全性外,最看中的是经济适用,而不是品牌响度和豪华配置,因而天窗、真皮座椅啥的,对欧洲人而言,俩字:呵呵。

问及这个风车主:你一年挣80万欧,为啥不买奔驰宝马之类豪车?他笑笑说,车,就是代步工具,开奔驰宝马的,不见得就比我有钱,我开欧宝,也不能说明我就是穷人,一句话,车,与身份和地位没有关系。

再问他:你家距离的风车场地20公里,每天骑车是为了节约还是因为其他原因?

他说,我们当地人都有一个习惯,能不开车就尽量不开车,绝不是为了节约那点油费。荷兰是自行车王国,为啥?因为大家觉得一可锻炼身体,二是非常环保。都骑车,城市道路也不拥堵,空气质量也很好,何乐而不为呢?


勒克儿


1、天窗真心没用,谁没事往天上看,就算有喜欢看星星的也是少数,而且破坏了钢结构,有了天窗增加导轨等易损坏机会,为保证强度还要增加加强筋也是车本,若厂商无良估计就是直接开个窟窿了,若有疑问你计算一下开窗时间与开车时间若利用率低于20%,你花这个钱值不值。2、排量大了也没啥用,普通老百姓就是市区代步,偶尔郊区玩玩,再少机会跑个长途,排量小了省油,提速要那么快干嘛?3、那些喜欢赛车的、不在乎油钱的、为了那几秒提速急的投胎的、抽烟的、体味过大的确实需要天窗的通风。


竹节虚心


欧洲汽车确实是90%没有天窗,很多车都是布艺座椅,这点想必去过欧洲的人都是深有体会,欧洲的车辆并且很多都是比较老旧的车型在路上行驶,欧洲人换车频率也不是很高,主要是汽车质量也比较稳定,先来谈谈为什么欧洲汽车大都没有天窗以及皮座椅?


这个跟欧洲国家的人文风情有着很大的关系,对于欧洲人来说汽车作为一个代步工具主要是满足日常代步需求就可以,对于外观方面他们其实并不在乎,更在乎的是车辆的性能以及配置,当然也是比较实用的配置,像一些华而不实的配置他们并不喜欢,像汽车天窗对于他们来说就完全不能理解了,而是希望花同样的钱买到自己需要的配置,比如欧洲人经常会使用后备箱,像感应电动后备箱对他们来说更加实用一些。并不需要用车来撑面子,主要是欧洲人都比较富有,对他们来说就没必要。



而国内消费者主要是觉得没有天窗看起来档次更低,同样的车有天窗的往往会比没天窗的多1万元,不管实用不实用,买了再说,别人都有我也要有,国内很大一部分人买车除了使用外更多的是注重面子,面子往往大于实用性,这也是国内的一个特点而欧洲人则完全相反。天窗据统计许多车主一年也用不上几次,并且有天窗的车型在结构上也破坏力车辆一定的刚性,天窗的装配工艺比较严格,一般都要电动机以及滑轨来实现开关,时间久了滑轨会出现间隙,或者是进入灰尘而发生松动或故障,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异响等。并且天窗玻璃周围都有密封胶条,经过长时间的风吹日晒会老化,部分车型严重的还会出现漏水现象,当然有的的人觉得抽烟很好,但夏天天窗的隔热能力也更差,总之是弊大于利。







而织物座椅虽然看起来没有真皮座椅那么的有档次,但实用性往往更高,国内许多消费者买车真皮座椅甚至是必选项,并且要付出更高的经济成本,说白了还是面子心理在作祟。很多厂家也是非常了解国人的心理,皮座椅往往是高档车甚至是高配车型的标配。实用性方面皮座椅打理起来确实比织物座椅更好打理,但是使用过就知道,在夏天皮座椅不透气,经过高温晾晒后坐上去会烫屁股,有的没有座椅通风的车型开下来后备能湿透,冬季的话坐上去会冰冷的刺骨,就算开空调也没那么快,并且很多车型都不是使用的真皮,属于是人造皮,经过大量的化学以及速干胶进行粘合,会有比较明显的刺鼻味道,如果用料不好时间长了对身体健康还有一定的影响。 不小心被钥匙等尖锐划破了还很难修复,必须整块更换,而织物座椅这些问题都是没有的。



总得来说国内的汽车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消费观念跟国外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什么事情都有一个过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或许在多年后消费者购买汽车不再是为了面子,不是以大为美,不随波逐流,而是为了喜欢或者实用性,那么中国的汽车消费就算比较成熟而理想的状态了。


孔夫子说车


笑死了,一堆人分析的头头是道,各种对国人的鄙视,分析的大部分都是狗屁, 低配的没天窗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老外穷,没钱。我在德国生活了19年,条件好的德国人选车思维和我们中国人是一样的。欧洲人大部分穷的你无法想象,祖国的好很多时候你们体会不到而已。


西楚无霸王102


这个就很正常了。

我相信中国的汽车也会朝这个方向发展的。

这个其实是老司机的经验,或者说汽车使用历史长的国家的经验结果。

本人前后换过五部车了。

从最先的长安双排座带货箱的二手车,到面包车,到皮卡车,到长城SUV。买长城车的时候,因为是第一辆轿车吧,加上孩子也小,想着有天窗的,路途中可以让小孩观风景。但实际开下来,前前后后感觉十次天空窗都没有开过。后来,换了一部大众,也选了有天空窗的,实际上也几乎没有用过。但是,有天窗的车却是在价格上高了一万至两万。也就是说,每天一次天窗,就相当于花一千元。后来就想通了,其实就是一种精神满足,但天窗在实际中几乎用不上。因此就下了决心,以后再换车时,再也不会选有天窗的车了。

就是这么个过程。

至于布艺的,也是一样的。买车上即使是皮的,也会在装饰时垫上垫子,加装套子,也就是说,真皮也好,人造皮也好,最后还是要用套子套起来的。那么干脆买的时候,就没有必要选择价高的真皮的啦。



锐眼说小区


请再给国人10年时间,任何新生事物都需要过程,我们真正接触私家车也就不到十年工夫,把车当成昡耀的东西也无可厚非!等市场成熟了,人们也都经历过了,自然而然也就不把它当回事了,我第一辆车没天窗,看人家有天窗的觉的非常高大上,买第二辆时就必须带天窗,用过之后才知道,真是沒卵用,一年打开一次两次,下次换车这个就无所谓了,国外普通经济型汽车确实带天窗的极少,一个天窗一万多元要它作甚[呲牙]


杰可678


我老公的车是真皮座椅,夏天在外面停两个小时,坐上去简直就是炮烙之刑,冬天有座椅加热还略强点。我的车是布艺座椅,完全没这种情况。那些特地去把布艺换成真皮的,我觉得是脑袋进了水。

天窗我觉得还行,市内基本不开,出去自驾游时开得比较多。


猫头鹰型人格


这个是中国人与老外的审美观不同,还一个就是虚荣心作怪。我开过真皮的和布艺坐垫的车,有比较,真皮的冬天冷屁股,夏天烫屁股,因此后来等我自己买车时选了布艺的,至于天窗,不抽烟也就无所谓的,为了安全还是不要天窗。


陈耒井


我住在美国长达五十多年,去年购买的日本“Subaru” Legacy 2019年是该公司在美国设厂五十周年的纪念版,绝对的高配置之外也附带有天窗,一年之间从来没有使命过,二十年前曾经购买过一辆马自达929的高配置轿车,也有天窗,开了十年,天窗也从来没有使用过,因此,我认为一般人购买小轿车,根本上就不需要配置有天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