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位處塞北雁門關外的朔州,自古苦寒貧瘠之地,自西漢到民國2200年間,有1100年為少數民族統治,是大漠和中原的分界線及草原文明、農耕文明的衝突鋒面,歷史積澱十分厚重。

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把改革開放的第一塊實驗田選定在煤炭資源豐厚的平魯縣安太堡村,開發建設了中美合資當時世界現代化程度最高規模最大的安太堡露天煤礦!1989年成立朔州市,一舉成為我國重要的煤電重化工基地,朔州由此步入現代化建設的快車道。經過30年的高速發展,在門神尉遲恭故里的朔州這片熱土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鉅變!

2019年,跋涉在故鄉的山山水水之間,所定格的朔州風光鏡頭,謹為本人竭其餘力用步量過的地方或喜歡的打卡之地,權作為共和國成立70週年朔州建市30週年的一份薄禮。

一、公園之城

歷史上曾有十多個朔州。北齊天保八年(公元557)改馬邑縣為招遠縣,為朔州治,此為朔州名之始。秦統一中原後,此地為三十六郡之一雁門郡所轄。蒙恬大將打敗匈奴後在此作為養馬基地,置馬邑縣。加之,朔州又是唐名將尉遲恭的故里,當地盛傳神頭金龍池擒海馬為坐騎的故事,所以,成立朔州市後,政府廣場就塑了一匹馬,以承襲馬文化的歷史根脈,而這匹馬並非獨創,只是套用了武威出土的那尊作為中國旅遊標誌的馬踏飛燕作為朔州市標。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朔州是塊人傑地靈的福地,常有七彩祥雲兆臨天宇之間。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我沒有無人機,要想俯瞰朔州市,只能到28000年前獵馬人的棲息地黑駝山取景,數次不辭勞苦,驅車至黑駝山頂才有了這麼一個來之不易的鏡頭。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這是兩年多不知白跑了多少回才等到的一個朔州晨曦的鏡頭。儘管它並不理想,但對我而言,已經是彌足珍貴的了!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俗話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這是攝影人最諳熟的金科玉律。凌晨4點早已成為生物鐘催醒起床的鐵律。

日出前在市區幾個機位瘋跑是常規動作。所以就有了這麼幾個並不容易得到的朝霞畫面。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方圓十多公里的朔州市區,幾乎建在公園中。大的佈局稱之為“一山二水一湖”,即西山萬畝生態林,桑乾河、恢河環城後匯聚太平湖,這是一個十分宏偉的城市建設生態工程,目前雖已基本成型,但後續工程依然浩大。

這是七里河大公園中的敬德小公園。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恢河公園規模宏大,從恢河伏流的泉水出口處到南邢家河村,足有8km之長。沿河兩岸風光旖旎,成了近年房地產開發水景樓盤的上上之地。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怡家園小區是鄯陽西街的名苑。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曾經的田野已是高樓林立的新城。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匯灃公園位於七里河大公園西側,去年已初具規模,新建四座橫跨七里河大橋,令市區南北連為一體,其補充水源來自桑乾河。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拍晚霞全靠運氣,只要機子在手,一年當中總會碰到這麼幾回。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這是金沙植物園的消夏燈光秀,在這裡上演了一幕長達三個月的大型水幕情景劇,實行網上定票,坑苦了我們這些跟不上時代的慢一拍群體,楞是連邊兒也沒蹭上,更別說支起腳架去拍了!尤其下層民眾及我們老年人群體的罵聲不絕於耳,我也覺得主辦方花了那麼大的力氣,卻沒把好事辦成好事,把一副好牌打成了臭牌!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七里河大橋是連接市區南北的標誌性地標,朔州藍令這座塞北新城增色不少。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朔城區老城改造後,成了一座古色古香的現代古城。在晨曦中別具韻味。

這並不是2019年的作品,是為主題服務特意找了出來。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二、花園之城

所謂花園之城,範圍稍微寬泛了些。我想表達的意思是,近年來,朔州大面積的公園花卉和周邊農村種花致富,使得朔州有種花園城市的感覺。事實上,僅市區的各大廣場和公園,都有不同品種的時興花卉。像市委人民廣場的鬱金香和芍藥,金沙植物園和匯灃公園的荷花睡蓮,甚至懷仁金沙灘都有了幾畝大的牡丹園!這些稀奇珍貴花卉,在塞北只是在近三年才首次亮相的!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金沙植物園西湖的荷花園。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朔城區青鍾村上百畝的芍藥園。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青鍾村現代農業科技園的虞美人。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右玉李達窯鄉的萬壽菊。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金沙植物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菊展造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右玉千畝葵花大田。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三、生態之城

神頭泉是我的打卡之地,每年不同季節都會去那兒汲取一下靈感。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就是這眼神泉,成了桑乾河源頭的上游。近年來,神頭打造成了旅遊熱點地區。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恢河伏流是朔州古八景之一。當下的恢河之泉維繫著桑乾河上游的主幹支流。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金龍池一側就是尉遲恭廟,這裡是尉遲恭擒海馬的發源地。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太平窯水庫即將成為朔州“兩河一湖”生態建設工程的太平湖,這裡是天鵝等候鳥遷徙的必經之路,每年春秋兩季,成千上萬只候鳥在這裡落腳休憩,是我省著名的天鵝拍攝地。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西山雁家湖晨曦非常美!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玉泉湖的落霞極為壯觀!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太平湖的落霞美輪美奐。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恢河大橋邊紫氣東來的水泉灣。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天鵝已成為這座城市中的一個獨特標誌。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恢河中段的崔家窯天主堂是拍天鵝的好背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去年的恢河浚河清河行動,恢河河道通了,私自挖沙和傾倒垃圾的現象絕跡,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常年在恢河內覓食。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四、田園之城

朔州田園風光最為著名的打卡之地是位於西部山區的利民古鎮。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這裡的田野如同一幅巨大的畫卷,夏秋兩季受到眾多省內外攝影人的青睞。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利民古鎮兒女山的平流霧不期而至。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藍天中6架飛機編隊飛行。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天空右上角的一朵白雲恍若一個飄在空中偌大的福字!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橫雲與一字排陣的牛群相映成趣。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這是我的打卡之地,位於平魯烏龍洞景區的北側。春夏秋冬,就像一個輪迴,彷彿人生的每一季!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夏雨後的通透和清澈,令曲線美得以質的昇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秋的光影厚重熾烈,收穫的是對打卡地的一如既往。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冬雪、橙光、凌冽,絲毫擋不住對美追求的腳步!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朔州與內蒙古接壤,是我省地域風光獨特的地方。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平魯區北部山區的迎恩堡、白蘭溝等山莊窩鋪,成了近年來最熱門的打卡地之一,每年上萬畝盛開的油菜花,吸引了來自京城等大量外地遊客及攝影師。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朔州的國家級地理標誌,平魯紅山蕎麥依偎在長城邊,散發出獨特的芬芳。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右玉風光早已成為我省著名的旅遊品牌,尤為右玉秋景,在全國享有盛名。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五、邊塞之城

三關之外唯獨坐擁內外長城的朔州,自古為中原通塞的交通要衝。秦始皇派蒙恬率軍擊敗匈奴後曾在此築城養馬,史稱“馬邑”。朔州有許多歷史英雄和傑出人物,如張遼、尉遲恭、劉武周、忽律金等。國家級名勝應縣木塔、金代名剎崇福寺等享譽海內外。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古塞。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古城。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古道。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朔州現存古代軍事遺存遺址極為豐富,在全國亦極為罕見。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位於雁門關西陘口的舊廣武是我國目前保存完好的明代包磚古代軍堡。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新廣武是雁門關東陘口重要的古代軍事完備的防禦工程遺存遺址,俗稱“金斗銀簸箕”,是現存雁門關的前沿陣地。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利民古堡在明朝中後期是內長城戰爭最為頻繁的地方,這裡馬面的密度是長城之最。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雁門關下,一尊漢武大帝、衛青、霍去病的巨型雕塑,令人穿越2000年前,坐看古代戰爭風雲。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整個朔州依然浸潤在歷史的天空之下!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六、明珠之城

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聲開山之炮在這裡轟然炸響。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上世紀初,中美合資安太堡露天煤礦的開採,意味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第一塊試驗田在這裡開犁!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因煤電而立市,朔州一躍成為我國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新能源、綠色經濟和清潔能源的發展勢頭方興未艾!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朔州這座能源之城,猶如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勇立深化改革的潮頭!

我眼中的朔州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