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奥斯卡金像奖《乔乔的异想世界》:渴望被接纳的孩子内心都很孤独

第9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鬼才导演塔伊加·维迪提凭借《乔乔的异想世界》荣膺最佳改编剧本奖。这部关于“希特勒”的黑色喜剧电影,以儿童视角,呈现出纳粹时期的黑暗历史。不过,这部电影与以往战争题材影片不同,没有沉重、悲怆,而是以戏谑幽默的形式,来刻画战争背景下,主角人物的内心挣扎,以及与母亲之间的相处。

这是一部关于爱与成长的电影,母亲罗茜用自己的睿智与爱,以及对美好人生的浪漫向往,去搭起了一座守护孩子内心诗意的天台。不得不说,她在主角乔乔的成长过程中,对他的认知、人生观改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让乔乔的整个成长过程表现出明艳色彩。


奥斯卡金像奖《乔乔的异想世界》:渴望被接纳的孩子内心都很孤独


渴望被接纳的孤独少年

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党组建了希特勒少年团,这是一个对10-14岁少年进行军事训练,为战争做准备的组织。

乔乔,是一名希特勒少年团的成员。在这个少年团里,孩子们被灌输反犹太主义思想,重视身体和军事训练,甚至训练他们使用匕首、投掷手榴弹、如何搏杀等残忍的行径,以培养他们成为强烈的种族主义分子和战争机器。

乔乔作为一个十岁的男孩,并不知道战争真正的残酷,而少年团的宣传正好迎合了这个年纪男孩的某种共性:崇拜英雄主义,时刻想要向世界证明自己。于是,他狂热地崇拜希特勒,并将希特勒幻想成为自己的朋友。


奥斯卡金像奖《乔乔的异想世界》:渴望被接纳的孩子内心都很孤独


青少年的狂热崇拜,在无论哪个年代、哪个国家都有这样的现象。这跟青少年时期孩子的特殊心理发展规律有关。这时期的孩子,无论思想意识,还是思维方式都处于不稳定、不成熟状态,对崇拜对象往往也是片面、盲目和幼稚的,同时还参杂着一些猎奇心理和虚荣心。加上这时期孩子周围环境容易对其产生影响,他们就希望通过崇拜某个特定对象来逃避,作为一种寄托。

很多家长都是看到孩子盲目追星、痴迷于某种亚文化等行为,就会不假思索去纠正,去阻断。其实这只是孩子必经的意识发展阶段,盲目阻断只会适得其反。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青少期的孩子对偶像的崇拜是一种向往独立的意识表现,是他们渴望被社会认同和欣赏的心理状态。


奥斯卡金像奖《乔乔的异想世界》:渴望被接纳的孩子内心都很孤独


青春期的孩子内心是孤独的,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偶像,来作为他们学习和追逐的榜样,所以崇拜和追星这一行为就成了他们的情感归宿。

影片中乔乔的妈妈罗茜,这位帮助犹太人的反纳粹地下分子,在对待自己思想激进、崇拜纳粹的儿子的做法却是很多家长值得借鉴的。

她没有试图灌输孩子任何政治理念,她没有直接粗暴地训斥儿子。她只是默默做着自认为应该做的事,同时也尊重一个小男孩,会对纳粹少年团的天然兴趣。

因为她深深理解,一个人在什么年纪,会对世界有什么样的认知和体悟,强求不得。

而她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为儿子营造出,一个充满浪漫诗意的家庭环境,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向他传递“什么是爱与自由”。

难能可贵的是,作为母亲,罗茜还对儿子有更深的了解和洞察。


奥斯卡金像奖《乔乔的异想世界》:渴望被接纳的孩子内心都很孤独


影片中,犹太小姑娘对乔乔说,“你不是真正的纳粹,你只是一个渴望被接纳的孤独小男孩。”这句话,正来自于母亲对乔乔的理解和洞察。

母亲深刻明白,单亲家庭长大,又失去了姐姐的乔乔,是孤独的,所以他渴望通过加入某一个组织,被集体所接纳。

生命中,能遇到设身处地、理解自己的人,是幸运的。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求这份理解。

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父母会抱怨孩子,为什么他们越来越难以敞开心扉和我们沟通?


奥斯卡金像奖《乔乔的异想世界》:渴望被接纳的孩子内心都很孤独


给孩子多一些理解和接纳,也会避免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当父母能理智的看待孩子的追星行为,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事情,不但不会让孩子走入歧途,还能拉近亲子关系,让父母和孩子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顺利度过这个盲目追星的青春期。

真正好的亲子关系,是父母放下“威严”

影片中,乔乔幻想出来的“希特勒”,自然也是一个十岁孩子才有的视角,他呆萌滑稽、时而暴躁,时而有趣。

当乔乔感到愤怒、自卑、伤心、懊恼时,“希特勒”总能给予恰到好处的鼓励和陪伴。

影片开头,乔乔因为不忍心杀一只兔子,他被少年团的其他孩子嘲笑“像兔子一样胆小懦弱”,甚至被起了个外号“乔乔兔”,他的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

这时,“希特勒”的安慰,虽然充满孩子般的稚气,却颇有套路,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疗伤”。

奥斯卡金像奖《乔乔的异想世界》:渴望被接纳的孩子内心都很孤独


“随他们怎么说吧,人们也曾说过我很多难听的话,比如XX。”

这是第一步,以共情的方式,引起对方的共鸣;

“告诉你一个秘密,兔子可不是胆小鬼。不起眼的兔子,每天都面对着一个危险的世界,还要为家人和祖国找胡萝卜。”

这是第二步,转变对方的既有认知,让他换一个角度去看待攻击它的语言;

“我建议你,就做一只兔子。不起眼的兔子,能智取它的所有敌人,它勇敢、悄无声息,而又内心强大。”

这是第三步,让对方内心能重新燃起信念,并给出实施的建议。

是不是觉得“希特勒”的情商很高?其实,这个幻想中的朋友,只是乔乔内心的另一种声音。所以,乔乔本身就是一个很擅长安慰自己、能与自己的糟糕情绪和解的孩子。

为什么一个十岁的男孩,会有这样高的情商?这就不得不提,家庭氛围的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情商,这种与情绪掌控、意志、抗挫折、人际交往相关的能力,并没有明显的先天差别,更多是后天的培养。


奥斯卡金像奖《乔乔的异想世界》:渴望被接纳的孩子内心都很孤独


乔乔的妈妈罗茜,就是一个情商很高,共情能力很强的女人。

她理解孩子在面部受伤后,对他人目光的敏感和在意;明白一个单亲家庭的小男孩,对集体归属感的渴望;更懂得,虽然孩子会有很多犯错的时候,但始终是充满爱的。

有一次,乔乔冲妈妈发火:“父亲不在,我只能和你困在一起!”

罗茜按耐不住受伤的情绪,用炉灰在脸上擦出胡子,假装乔乔的父亲,怒拍桌子训斥儿子,“不准用这种口吻和你妈说话!”

眼含怒火、青筋暴动的罗茜,很快意识到乔乔受到了惊吓。她赶紧让自己扮演的“丈夫”给孩子道歉:“对不起,乔乔,我知道你很想我,但是我正在外面奋战试图改变这个世界。我不在的日子里,请照顾好的我的罗茜。”

这段话既是道歉,也是罗茜在对儿子袒露自己的真实感受。这个场景,无疑是影片中亲子相处的“高光时刻”。

也许,真正好的亲子关系,不是在家庭中抑制住所有的坏情绪,而是能放下父母的“威严”,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也能为自己的行为道歉。

奥斯卡金像奖《乔乔的异想世界》:渴望被接纳的孩子内心都很孤独


创作源泉来于阅读,亲子关系影响一生

《乔乔的异想世界》是塔伊加·维迪提根据克莉斯汀· 勒南斯 2004 年的小说《Caging Skies》改编,并自导自演的一部喜剧电影。这位声名鹊起的鬼才导演,作品风格新颖别致,极具个人特色。

他曾在媒体采访中提到,他从小在新西兰长大,喜欢阅读,自小看了大量来自英国和美国的喜剧作品,汲取英式和美式风格养分后,也就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讲故事方式。

幽默成了他最关切话题的切入点,但内核极其温情,这也是大量阅读给他创作打下的坚实基础。

说到这部电影创作来源,塔伊加讲到,最初是因为他妈妈推荐给他读的一本书。妈妈先读完这本书,然后将内容讲述给维迪提听。


奥斯卡金像奖《乔乔的异想世界》:渴望被接纳的孩子内心都很孤独


妈妈转述的书中内容,很有画面感,就像一部电影已经在面前。于是,出于好奇和兴趣,塔伊加也去读了这本书,读完之后发现,这真的是一本好书,里面大量精彩元素,都预示着这将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

虽然自己读了这本书,但是塔伊加发现,还是以母亲的视角,转述故事的方式,给自己的灵感更大。于是,塔伊加在原来剧情的基础上,创作呈现出了自己的风格,比如母亲想象中的朋友和影片中的喜剧效果,都是原著里面没有的。

提到影片执着于探讨童年,塔伊加说到,“很多人认为成熟才是优点,但是童年和稚嫩也值得歌颂。一位年长的人表现出孩童的模样,是最特别、最有魅力的画面:六七十岁的老人,也细嗅鲜花的芬芳、凝视天空的云朵,像孩提时代一样活泼地起舞或玩耍,我认为这其中的能量能治愈整个世界。如果所有人都能获得这种能量,如果我们都能重新做回孩子,当今世界的问题会少得多。”

是的,很多的温情时光和生活源泉,都来自于童年时光,亲子阅读也一样。

塔伊加之所以能创作出这样温暖治愈系的获奖影片,和他童年时光阅读是分不开的。


奥斯卡金像奖《乔乔的异想世界》:渴望被接纳的孩子内心都很孤独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有经验的语文老师,会发现一个事实:从小有着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远强于课外阅读少的孩子,并且随着年级越高,阅读优势会愈加明显。

广泛阅读的孩子,不但积累了知识,更加丰富了头脑和思维,思考问题更加灵活,思维力更敏捷,认识世界、看待世界的眼光也会不一样,他们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从书中获得更多的精神享受和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更加珍惜生活,珍惜生命。

阅读一本好书,开拓了孩子的视野,提升了底蕴,还有助于灵魂的陶冶,领略整本书的著作魅力,更是提升了阅读期待。而阅读,不止于看书。


奥斯卡金像奖《乔乔的异想世界》:渴望被接纳的孩子内心都很孤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