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陈情令》“三毒圣手”江澄——一个饱受“贪嗔痴”之苦的人

在《陈情令》的众多人物中,江澄是活得最委屈的一个,也是最没活明白的人。

他的剑名为“三毒”,他被称为“三毒圣手”,名如其剑。

“三毒”是佛教用语,指的是“贪、嗔、痴”——贪欲、憎恨、愚痴。而这三个词,也足以概括江澄的人生。

《陈情令》“三毒圣手”江澄——一个饱受“贪嗔痴”之苦的人

先来说贪欲。佛家中的贪,表现在渴望与占有。江澄是一个最怕被人家比下去的人,若有,茶不思饭不想也要扳回来。他有太多的执念,大部分来源于魏婴。他在世家公子中排行第五,魏婴排行第四,这已足够让他心理不平衡。何况,母亲虞紫鸢又时时提醒他修为、技艺都不如魏婴,更是让他痛苦不堪。不管谁提到魏无羡的厉害之处,他都会受到极大的刺激,这是他的“逆鳞”,他太多的烦恼都是源于“求不得”。

《陈情令》“三毒圣手”江澄——一个饱受“贪嗔痴”之苦的人

同时,他的贪欲也表现在不能承受失去。在失去金丹之后,他崩溃绝望到活不下去的地步,相比之下,魏婴却承受了身心巨大的痛苦,仅是两夜一天清醒状态下剖丹的煎熬已是无法想象,何况还要面对灵力溃散过程的无望,剖丹的伤未愈,他又被温晁暴打,陷入乱葬岗的绝境,然而,魏婴依然找到了另外一种方式,坚强地存活下来。

魏婴不告诉他剖丹的真相,在剧情上也是合理的,因为他若知晓,一样无法接受。两人不仅是修为技艺的差异,境界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不管承不承认,江澄就是不如魏婴,与其做无谓的挣扎,倒不如以平和的心态坦然接受,但江澄做不到,狭隘、好胜造成了他一生的悲剧。

《陈情令》“三毒圣手”江澄——一个饱受“贪嗔痴”之苦的人

再来说憎恨,江澄一直在怒怼魏婴,说都是他惹祸才招致父母被杀的惨剧,其实他心里明白这事和魏婴没有直接的关系,温晁早晚会灭了江氏,但是他就是非要说因为魏婴救蓝湛才害了他父母,以此发泄无处安放的怨气。而最让他痛恨的就是魏婴的食言,魏婴说“姑苏有双璧算什么,云梦有双杰,将来你当家主,我辅佐你”,这是江澄最在意的事,当魏婴“叛出”云梦后,这种憎恨成了他心中解不开的结。

《陈情令》“三毒圣手”江澄——一个饱受“贪嗔痴”之苦的人

最后是愚痴,这是“三毒”中最关键的一点,因为愚痴更会导致贪欲和憎恨。江澄做人不通透,里外分不清,金光瑶尽管是个反派,人情世故却极为练达,在这一点上他给出了正解。如果当初江澄不露出与魏婴的嫌隙,不受人挑唆,夷陵老祖是他的下属,江氏就会坚不可摧,旁人也会知难而退。可惜的是,江澄劝魏婴交出温氏族人和阴铁,魏婴悲伤地说“舍了我吧”,那一瞬间,让人极为遗憾和心痛。

之后,因为江厌离的死,江澄对魏婴的愤怨升级,即使魏婴跳崖身死也难解他心头之恨,他说“用夷陵老祖法术的人都该杀了喂狗”。但他却保留着魏婴的陈情,他心里是想念魏婴的,尽管他看到“莫玄羽”的时候非常激动和气愤,其实他希望回来的就是魏婴,他的真实想法是:你最好回来,我把你拉回去揍一顿,但我不许别人揍你。

《陈情令》“三毒圣手”江澄——一个饱受“贪嗔痴”之苦的人

江澄尽管面冷嘴冷,但毕竟本质善良。王灵娇胁迫虞夫人砍魏婴手臂时,他奋力阻止;魏婴在温氏被巨犬咬伤,又痛又饿时,是他给魏婴留的馒头;在玄武洞魏婴来不及走时,他焦急地喊“魏无羡”,之后在没有剑的情况下日夜奔走,赶回来救魏婴;魏婴被扔进乱葬岗后他非常担心,一直在找他;最最关键的是,江澄是为了魏婴引开温家人,才被温晁抓去,被温逐流化去金丹,而这一点,从始至终,他没有向任何人提起。

《陈情令》“三毒圣手”江澄——一个饱受“贪嗔痴”之苦的人

当他得知魏婴剖丹换丹的真相,起初意难平,他无法接受自己重建云梦江氏的成就和多年的威名都源于魏婴的金丹,所以他狠狠地骂了魏婴,说他无私伟大,忍辱负重,是真正懂江家家训、有江家之风的人,自己多年来处处被他压一头,像个丑角,活该被魏婴的光辉灿烂照耀得睁不开眼睛。可是一想到魏婴多年来牢记虞夫人的嘱托,冒着性命危险也要保全自己,到头来还要被他责骂,他的心就软了,再也恨不起来,愧疚地说“这个时候我还要你道歉,我是多金贵的人啊。”

《陈情令》“三毒圣手”江澄——一个饱受“贪嗔痴”之苦的人

魏婴平静地说“似乎是前世的事了”,魏婴早就放下了,江澄也该放下。其实,有时赢了也是输了,有时输了也是赢了,这世间的冰与火,本就是横看纵观的问题。所幸,金子轩的死真相大白,江澄最后释然了,尽管他没有直接和魏婴对话,但默默地说了句“保重”。经历了许多事,两人已回不去从前,让人欣慰的是,江澄最后走出了“三毒贪嗔痴”,放下了过往,这时的“三毒圣手”,已是“无毒”之人。

《陈情令》“三毒圣手”江澄——一个饱受“贪嗔痴”之苦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