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你如何看待當今時代教師與學生的關係?你覺得這種關係是否存在病態因素?

1瓢畫葫蘆


當今時代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大致是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也是普遍現象,教師上課不講重點,輕描淡寫,重點放在對學生的補課收費上,把教師的職業當成賺錢的工具。號召學生每星期補兩次課,從中獲得學生高額的補課費。然後把上課該講的重點放在補課上講,還振振有詞地說,你看這就是補課的好處。在學校裡對善於問又不補課的學生總是說:這道題就做不起嗎?不但不給學生解答,相反的還打擊學生,使學生以後不懂的也基本不敢問了,對不參加補課的學生顏色看。對參加補課的學生很熱情。試想,這樣的老師能培養出怎樣的人才?

第二種情況:教師盡到自己的義務,該上課上課,該下課下課,不多講,也不少講,不關心,也不冷淡。

第三種情況:教師為人師表,盡心盡責,以老師是辛勤的園丁的職責要求自己,對學生進行德智體三方面培養。這種教師是可敬可尊的。

當然還有其它種情況,我覺得好的應該發揚,孬的應該棄掉,發揚優點,改正缺點,使學生成為德智體全面的優秀人才。

至於是不是病態大家心知肚明。


祖國和人民


作為一名新職教師,我想說幾句我的看法。

在我上學的年代呢,是本世紀的初期,那個時候師生關係是非常嚴格的。老師就是老師,學生就是學生,老師就是威嚴的代表,學生就是必須要聽話的的。

說來大家可能還覺得不太相信,小學的時候,老師打我們是很正常的,我們也是從小被老師打到大的,班裡沒有被打過的學生很少。猶記得當時我們要發數學卷子的時候,數學老師夾著一摞卷子來,坐到講臺下,開始念分。某某某多少分?然後我們就上去,老師就開始揪你耳朵,擰你的臉,拍你的背,指出來你這個題怎麼怎麼回事?那個題怎麼怎麼回事?而下面等著念分數的同學,超級提心吊膽,我們的老師是老教師,很有教學經驗。

而語文老師是新師範畢業的年輕人,他從來沒有打過我們,文質彬彬的,他生氣的時候只會摔書,那樣我們才會老實一些。

但是我們從來沒有記恨過我們的數學老師,因為在那個年代裡,老師打學生是很正常的,如果我們當時分數考的高高的,老師也不會打我們,但是如果這個心態放到現在,就是非常病態的,因為社會變了。

這個時期老師是堅決不能打孩子的,教學樓裡處處是監控,家長們雖然說,老師們,你們儘管揍,但是誰敢?

師生關係非常的緊張,調皮的男孩子,沒有辦法教訓,他們一個個心比天高,調皮搗蛋,當然,這也符合青春期的正常現象。女教師沒有男教師生來與有的威嚴,倘若你和學生保持一個十分和諧的狀態,對的,學生是非常喜歡你的,但是他也是另一個方面來說,是不可能怕你的,不怕你代表著班級的紀律和一些規章制度上會產生一些問題。


悅子珏


說到底,是社會對教育的看法。教師、家庭和社會應該是三位一體的立體化教育網絡。教師和家長共同教育好孩子,因為,孩子健康成長是老師和家長的共同目的,社會應該給孩子成長,家校合作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提供環境、制度和輿論支持!教師學生關係是社會和家庭對教師的看法。教師和家長本該是合作關係,在教育孩子問題上一條戰線,平等交流、相互尊重。而實際上,家長對老師看不起,欺;老師對家長惹不起,躲;社會對家長縱,對老師壓;媒體對家長媚,對老師蔑,對社會毀。一群不瞭解真實外國教育專家媚西精美盲目崇洋,一群不懂中國教育的專家數典忘祖惡意貶中,一群不瞭解教育的公知說三道四大放厥詞,個別師德欠缺老師理論匱乏簡單粗暴。這一切造成這尷尬的局面!本來他們都是希望教育越來越好,但是在處理問題時,站在自己角度不會換位思考,不懂教育規律而不知道學習,不懂寬容尊重一味吹毛求疵……如果說是病了,也是社會病了,大家能互相配合、提高自己,都靜下來正視教育問題,那麼這現狀都不再成為問題!


I慧分享


這種病態關係不是師生之間造成的,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大環境造成的。而這一切歸結於金錢的魔力。金錢使得師生形成了矛盾,學校要質量老師要成績,無成績難進職職低錢少,要成績就得加重學生負擔,補課參加校外輔導等等,對學生要求嚴勵,學生學的苦有怨氣,自然對老師不滿意加上家長的指責,媒體的不當言論都是造成師生關係不和諧的原因,少數教師為師不尊品行敗壞給教師帶來負面影響。而這也僅僅是一部分師生關係不睦,絕大多數教師敬崗愛業,愛生如子,學生好學尊師重教,這種師生關係隨教育改革會越來越好。


春雨


把老師當成了教師+保姆十法官十學生犯事的責任人十學生事故賠償人十一切能把老師拉上責任的無關事。現在老師變成了平臺叫:老師十……

用道德代替紀律,法律同等力度,甚道德凌駕法律來束縛老師教育。

這是社會保障極不完善的結果!


劉一羽


說到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我覺得要從培養什麼樣的學生,以及為了達成培養好學生的目標,應如何處理老師與學生的關係說起。

一、把學生培養成才是絕大多數老師的心願

毫無疑問,把每一個學生培養成才,是絕大多數老師的心願。作為一名從教15年的大學教師,我和我的同事們都是這樣認為的。

老師都喜歡認真學習的學生、學習積極的學生、喜歡愛問問題的學生。老師都希望通過自己的辛勤努力,讓學生掌握好一門課的知識,把自己所知所會悉數傳授給學生。

老師們最大的成就感,就是通過自己的講授,學生充分掌握了知識,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這些情況,所有的學生和家長都無需懷疑。

二、嚴師出高徒

“嚴師出高徒”,這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古訓,它必然是有道理的。當然,嚴不代表體罰。古代的體罰是不可取的,一定要摒棄。

我所理解的嚴,是對學生從學業上要求要嚴、要求要高。例如,敢於批評犯錯誤、不聽話的學生,給學生適當加壓,增加作業、練習、測驗的次數和難度。

有種聲音是要讓學生像發達國家的學生一樣迴歸本性、迴歸快樂。可是,根據我和周圍同事們對發達國家學生的瞭解,其實他們的許多學生是很刻苦的。

我所知道的幾個同事在國外讀書的孩子,他們的作業負擔是很重的。一份作業要寫幾十頁,為了完成作業常常夜不能寐,常常掉頭髮。

向國外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不能光看到他們尊重個人、尊重個性的一面,也應看到他們刻苦的一面、認真做學問的一面。

跟外國學生比,要跟優秀的學生比,要去研究一下那些博士、教授、大師的人生經歷,看看他們的學生階段是怎麼度過的,不能只盯著那些愛玩的學生。

三、我國現有的教育管理方法使老師不敢嚴

我國現有的教育管理方法存在一些問題,由於篇幅所限,這裡不展開論述。我只想談一點,現有對教師的考核評價機制使老師對學生不敢嚴起來。

例如,許多學校將學生評教分數作為教師教學效果的一項重要評價指標,甚至直接把它與職稱評審掛鉤。

這導致的一個結果是,老師不敢對學生嚴。因為對學生嚴,就可能導致較低的評教分數。學生有時不能理解老師給他們佈置作業多、課堂要求嚴、考試出題難的良苦用心,往往給這樣做的老師較低的評教分數。相反,那些會“哄”學生的老師可能會得到較高的評教分數。

老師沒有了威信,自然對學生嚴不起來,到頭來吃虧的還是學生。

四、老師有教的義務,學生有學的責任

現在的教育管理者和社會大眾普遍把學生學習不好的責任歸結到老師身上。

的確,教師的教學水平有差異。有的老師對學生心理、學習規律、教學技巧把握的好一點,教學效果自然就好一點。有的老師經驗欠缺一點,教學效果就相對差一點。

但是,在教育中如果過度強調教師的責任,未免有失偏頗。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即使教學效果再優秀的老師,他教的學生也不是人人成績都是優秀的。

這說明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是有差異的。因此,學生有認真學習的責任,學習不好的學生要有比別人更勤奮的義務。

如果一個學生不喜歡某門課程,或者學習態度不端正,即使老師再努力,也很難把學生的成績提上去。畢竟老師面對的是整個班級的學生,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

因此,教育管理者和社會大眾在對教師提出較高的要求時,也要強調學生學習的責任。只有師生雙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才能讓學生學有所成。

五、個別教師的負面問題不是整個教師隊伍的主流

教師首先是人,是人就會犯錯誤。

不時有個別教師在師德師風、學術不端等方面的負面新聞出現。但是,這些都是個案,不代表教師隊伍的主流。

只是由於教師職業的敏感性,人們對他們寄託了太多的希望,把他們當成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園丁。如果出現一點負面新聞,會比其他行業更能引起人們的關注,引起人們更多的“憤怒”。

但是,教師的主體隊伍是好的,至少我身邊的同事絕大多數對待教學、對待學生都是認真負責的,沒有一個不希望學生學好的老師。

總之,對當代師生關係,希望能夠樹立一個“教師敢嚴,學生應學”的氛圍。

尊師重教,首先應做到的是要尊重老師在學生面前的威信。“嚴師出高徒”這一幾千年古訓,不能讓它在國外開了花,在國內卻離了家。


AI與可視化


我認為現在的小孩太慣了,父母都讓著,一生氣不吃喝,還會離家出走!打打不得!罵罵不得!父母都得賠理!何況老師!家長願老師教不好,想想你管了不!我們那時上學,老師訓是輕的,罵,有時還打,放學回家還得幹活照樣學的很好!


慈航傳人


現在教育的師生關係不就像現在的父母和子女的關係一樣嗎!多少父母盡了全力為兒女營造良好的環境,但是又有多少孩子在幸福中成長,卻又不知感恩。在學校的老師們何嘗不想把自己的全部知識和經驗傳授給學生,但是這種想法似乎在現在看來是一廂情願,因為他們的生活在父母的努力下已經很好,似乎不需要改變。那麼為什麼要努力?這是當下很多孩子的問題。這就造成了被動學習的狀況,一旦如此,那老師就成了求著讓孩子去學習的人,地位可想而知。一位病人自己感覺沒病,醫生開的良藥他會吃嗎?只有當他受盡病痛折磨,或許才會懂得苦口良藥,對於有些孩子,或許在經歷些磨難後才會理解知識的重要,但是現在的老師能給孩子磨難和痛苦嗎?


宋老師的Vlog


師生關係就是師生關係。不正常的現象是外力加賣辦們通過文化滲透形成的。滲透的成功是由於個別政客為了自已的私利而放縱乃至推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