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身高8米7、腰围2米5,新乡“壮小伙”为战“疫”在武汉“安了家”

河南商报记者 高帅/文 受访者供图

有人称呼俺“大罐”,其实俺正式的名字是“医用液氧储罐”,老家是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耿黄镇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武汉雷神山医院急需一批供氧设备,承建方找到了俺家——新乡市诚德能源科技装备有限公司。

那时疫情形势还比较严峻,加上正处在鼠年春节假期,俺家想要复工,面临种种困难,但是到最后,愣是没有耽误俺和其他5位兄弟去武汉“安家”的日期。

现在,俺们每天都在医院进行“爱的供氧”。

【“七兄弟”诞生记】

据俺家人——公司副总经理孔令君介绍,从2020年1月28号接到总经理向文丽的电话,到最后俺们在武汉“安家”,用了不到两周的时间。

向文丽和医院承建方沟通好生产方案后,俺们的生产便提上日程。他和孔令君强调,7天内生产出6台容积20立方的医用液氧储罐,用在武汉雷神山医院,这是雷神山医院急需的设备,必须保证完成任务。

但是受疫情影响,物流公司放假,俺家还没复工,家人们在过春节假期,家里又没有防护用品,咋办?

孔令君一边和新乡市凤泉区政府、耿黄镇政府和产业集聚区报备;一边安排其他家人到公司里排查俺们的生产情况,看看还需要哪些生产工序和配件,还需要哪些家人在什么时候来干活儿,以便按需复工。结果复工的手续“特事特办”,一天完成了。

另外在申请复工前,家里准备好了防护用品,孔令君让俺家行政部提前购买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到了,在镇政府的协调下,买来了消毒液和体温计。

那是俺没有见过的速度,之前从下料到成品需要60天,现在不到48个小时,俺和另外一位兄弟就生产出来了。

身高8米7、腰围2米5,新乡“壮小伙”为战“疫”在武汉“安了家”

俺也知道,这很不容易。

为了做好家里的疫情防护工作和不耽误俺们去武汉,俺家成立了疫情小组和应急管理委员会,家里的党员和干部顶在了前头。

俺们的生产进度清楚了以后,孔令君通知俺家采购部立即采购生产需要的配件,采购部部长熊宝琴是位老党员,在其努力下,配件没有耽误俺们的工期;和生产部部长陈廷利根据俺们的生产进度,制定好科学的生产计划。

俺家汽化组组长李德广和其他5位家人加班加点,虽说有些分不清他们,但看着他们在俺旁边干活、歇息、吃方便面,还是能感受到他们的辛苦。

本来吧,家里只需要生产俺们6个就行,为了保险起见,俺们一共有7个兄弟被生产了出来。

【连夜去武汉,俺在武汉“安了家”】

物流都停了,俺们怎么去武汉,这也是一个大问题。

为啥是个问题呢?因为俺是个壮小伙,身高8.7米,腰围2.5米,重8吨,俺坐不下一般的车。

孔令君又是一番沟通,先找十几米长的大货车,但是很多司机不敢接这趟活儿,好说歹说才有司机愿意去,然后和医院承建方沟通通行证的事情。

车有了,俺们也做好出发的准备了,负责装卸俺们的家人又不敢出来干活了。没有办法,孔令君先让大货车在家门口消毒,司机不下车,他带着家人做好防护后,把俺们还有汽化器装上车。

2月1号晚上8点,俺们作为第一批物资,连夜赶往武汉,后来连着两天,其他兄弟和汽化器分两批也到了武汉。俺们去武汉的同时,家里还专门派了车,让家人党员丁杰和郑旺胜作为技术指导员,去医院现场指导安装。

身高8米7、腰围2米5,新乡“壮小伙”为战“疫”在武汉“安了家”

其实吧,说是过去指导,他们还是在现场干起了焊接的活儿,因为有技术要求。每天早上8点,最晚夜里两三点,丁杰和郑旺胜俩人轮流干活,吃住在车里,冷了,就把车启动取暖。有天,武汉下起了雨,他们穿着雨衣,躺下焊接口。

他们连续战斗10天后,俺和其他5个兄弟在武汉雷神山医院顺利验收——“安了家”。他们在拿到健康证明后,踏上回家的路。

不过因为给俺们“安家”,丁杰和郑旺胜到过武汉,所以他们回到老家就需要隔离14天。在镇政府的协调下,他们在一家果园内进行隔离,家里给他们解决水电气问题后,买来吃住、防护用品,隔离期间的工资照发。为了安全起见,他们前两天完成隔离后,现在又再进行7天的隔离。

听说,家里近期要表扬他们

时间紧,任务重,但俺家把任务圆满地完成了,听说家里近期要表扬他们,虽然俺们看不到吧,但心里还是很得劲。

每个月的9号,俺家都会开安全大会,孔令君说:“向总已经从重庆回来了,我们计划在下月9号开表彰大会,对春节期间回来加班的所有员工给予奖励。”

孔令君说:“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愿意挺身而出、承担责任,出一份微薄之力,这是我们的荣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