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這些有擔當的孩子,是怎麼培養的?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的春節,雖然我們只能宅家不能出門,卻通過了網絡感受到滿滿的溫暖:

鍾南山老人的含淚回應疫情;

一線護理人員的日夜堅持;

韓紅的愛心捐贈;

還有一些“愛心兒童”搬出自己的“小金庫”為抗擊疫情加油,並獻出自己的愛心。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這些有擔當的孩子,是怎麼培養的?


愛心和責任不分年齡,

看看這些可愛的小身影

湖北一個8歲小孩捐出了自己攢了六年的3萬多壓歲錢,助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

小男孩的爸爸說:我們都是嘉魚的,這個時候應該出點力。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這些有擔當的孩子,是怎麼培養的?

很多網友除了驚歎這個小孩六年的壓歲錢可以攢這麼多之外,更是紛紛點贊:這麼多的錢,他竟然捨得拿出來捐款,而他的爸爸也同意孩子這麼做,可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很不錯。

1月31日,浙大一院急診室,一小男孩急匆匆地走進來,放下一個信封“啪”地敬了個禮,還鞠了個躬,說了一句:“你們辛苦了!”然後轉身跑出去了,留在護士臺的是一封感謝信和1000元現金。他寫道,“親愛的醫生、護士們。看你們每天奔走在疫情的前線上十分辛苦,我也想出一份力,這些錢就是我的一份心意,希望你們能收下。”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這些有擔當的孩子,是怎麼培養的?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這些有擔當的孩子,是怎麼培養的?

醫生護士們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日夜接診發熱病人,卻被孩子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對醫生和護士們來說:有人懂她們的付出,就是對她們工作最大的支持。

2月1日,揚州10歲小女孩謝蘭一在家人陪同下,將一隻沉甸甸的小黃鴨儲蓄罐送到派出所,裡面是她攢下的零花錢,共計495元,並附紙條“武漢加油!”將儲蓄罐送來後,小女孩就蹦蹦跳跳地離開了。武漢,加油鴨!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這些有擔當的孩子,是怎麼培養的?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這些有擔當的孩子,是怎麼培養的?

也許在小女孩的心裡,不管她攢這些錢花了多長時間,她也願意把自己全部的“小金庫”捐出;在抗擊疫情面前,她願意全力以赴。

2月4日,廣東惠州,一名小男孩走進惠城區馬莊派出所將一個紙袋交給了民警,袋子有一封信和907元。小男孩在信中寫道:“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我願意捐款給武漢一線,這是我所有的壓歲錢……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這些有擔當的孩子,是怎麼培養的?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這些有擔當的孩子,是怎麼培養的?

也許在壓歲錢還沒有拿到手之前,小男孩已經在心裡規劃了很多想買的喜歡的東西。但在疫情下,小男孩變成了一個小小男子漢,毅然把這些壓歲錢全部捐出。“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這句話,震驚也感動了許許多多的網友。

先不管這些孩子捐了多少錢,僅僅捐獻的這一行為就值得讚揚。他們有愛心有責任心,這絕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行為,它和孩子們接受的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谷口雅春說:孩子的言行就像一面鏡子,反映著家庭和父母的教養。所以若希望孩子好,首先自己要起模範作用。父母或教育者的日常言行,對培養孩子的人格有著最強的說服力。


父母的習慣裡,

藏著對孩子愛心和責任心的啟蒙

我的朋友佳佳,她的孩子非常獨立自主,學習也很好,最重要的是很有愛心。當我向她討教養孩子的心得時,佳佳說:沒有什麼特別的,你做好自己,孩子自然會變得好。

她接著說:我給你說兩個小事吧,聽完也許你就明白了。

佳佳說:有一次她帶孩子從孩子奶奶家回來,路上孩子對她說:媽媽,你這次給我奶奶了1000元,為媽媽點贊。她沒有想到這麼簡單的一件小事,都被孩子看在了眼裡;她也終於知道,孩子為什麼非要用自己攢的錢給奶奶買幾包奶粉了。

還有一次,孩子的爸爸給同事募捐,剛好被孩子聽到,她把自己儲蓄罐的錢拿給了爸爸:“爸爸,你把我這50元錢捐給叔叔吧,叔叔太可憐了。”那50元是孩子平常用剩的早餐錢一點點攢出來的。

聽到這裡,我明白了:孩子有沒有愛心、會不會關心人、有沒有責任心,其實都藏在父母的習慣裡。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這些有擔當的孩子,是怎麼培養的?

池田大作說:儘管孩子們說不出,他們也能切身感受到父母的生活態度。與其用嘴向他們灌輸正義良知,不如父母在自己的生活中身體力行來示範,這才是最高明的方法。

如何能夠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孩子?歸根結底,並不是簡單地教給孩子什麼東西的問題,而是父母本身是否能正確地履行自己職責的問題。

孩子不需要我們單純地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你先做好自己就行了。單純的命令式教育反而會引起孩子的抗拒。

孩子的正義就藏在的父母的正義中;孩子的愛心就藏在父母的愛心中;孩子的責任心就藏在父母的責任心裡。父母所做的一切,孩子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讓孩子做“小財主”,

家長監管“小金庫”

現在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一定的“財務自由”。不少孩子的壓歲錢都是自己掌管,父母平常也會給他們一些零花錢,所以他們都有自己的“小金庫”。

但給孩子這麼大的權限,可不能任由他們想怎麼支配就怎麼支配,不然真的是會出問題的。因為不懂得管理金錢的孩子。可能會連父母的“小金庫”也給揮霍了。

網上看過這樣的一個報道:

陳先生11歲的兒子在短短一個多小時內,先後給兩個遊戲主播刷了總價值3萬2千餘元的禮物。陳先生夫婦發現後,聯繫兩名主播。其中一名主播雖然表示願意退錢,卻撤回了不少聊天記錄。而另一名主播則將小陳的帳號拉黑。陳先生夫婦最後選擇報警求助。

新聞裡,孩子最後表示:後悔把爸爸媽媽的錢刷出去了。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這些有擔當的孩子,是怎麼培養的?

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給不少家長敲響了警鐘:在財務面前,有時候需要“防”著孩子,而更重要的是,教出會“用錢”的孩子。

那家長們怎麼協助孩子有計劃有想法的管理他們的“小金庫”呢?我覺得不妨嘗試一下以下幾種方式:

  • 制定合理的支出額度。

關於零花錢,朋友的兒子12歲了,經和爸爸媽媽商量後決定:

50元以內(含50元)錢,他可以自由支配;

但不能將大金額化整為零,即不能把150元分成三個50元去支出;

50元以上支出只能經過爸爸媽媽同意才能支出。

如果不遵守,則制定相應的懲罰措施。

  • 有明晰的小賬本。

我同事小周,她的孩子就有一個小賬本,專門記錄自己的“小金庫”收支情況:比如幾月幾日買了一盒彩筆,幾月幾日買了一本書,目前庫存結餘現金多少。

小周說:自從她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小賬本,更懂得統籌安排,有時候她還會放心把一部分錢交給孩子去管理,鍛鍊孩子的自強自律。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這些有擔當的孩子,是怎麼培養的?

  • 告訴孩子該節省時要節省,該慷慨時要慷慨。
  • 家長可以平常告訴孩子不管有多少錢,都不能鋪張浪費,但該花的錢就不要覺得心疼。

    在網上看過一個網友說:自己的孩子平常比較節儉,但災區捐款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拿出了自己所有的錢,這讓她感覺很欣慰。

    孩子有時候比大人勇敢。讓孩子管理自己“小金庫”的過程中,不僅培養孩子節約的好習慣,還培養了孩子的責任心和愛心。

    • 倡導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現在的網絡世界比較複雜,未成年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還很差。“賭博”和“打賞”,常常藏在一些不正規的網絡遊戲和主播視頻中,出現在青少年的面前。

    所以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不良網絡可能給孩子帶來的危害和財務陷阱

    。在給孩子講解時,家長可以找一些相關的視頻和新聞報道,或找一些孩子信任的人來給孩子直觀地講解網絡的危害;提醒孩子不要相信網絡詐騙,也不要相信不勞而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