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大棚冬棗萌芽期管理技術

近期鋼架棉被棚冬棗已逐漸進入萌芽階段,冷棚冬棗也進入扣棚升溫階段,大棚冬棗管理開始全面進入萌芽期管理,但很多種植戶因為栽培管理不當,很容易導致

棗芽幹尖、萌芽不齊等問題,給之後花芽分化和開花坐果造成不利影響。

今天我們就大棚冬棗萌芽期管理中的幾個重要措施給大家做一下梳理,希望對各位種植戶朋友們有所幫助。

一、萌芽前的管理措施

1、清園——刮除老翹皮,清除園內的枯枝、病葉,並帶出園外燒燬或深埋。芽鱗萌動前應在樹上、地面噴施殺蟲殺菌劑,可使用辛菌胺+敵死可,以減輕越冬病蟲害基數。

大棚冬棗萌芽期管理技術

全面清園,噴藥均勻、細緻

2、檢查甲口——萌芽前7-10天對甲口進行檢查,使用促進類調節劑(可使用赤黴酸或細胞分裂素)均勻塗抹並用薄膜包裹甲口,促進甲口癒合,保證樹體營養運輸通暢,促進萌芽整齊、健壯。

大棚冬棗萌芽期管理技術

赤黴酸塗抹後用薄膜包裹甲口

3、修剪拉枝——將無用和多餘的主枝、二次枝進行剪除,背下枝全部去掉,背上枝在中部保留1-2個,每個背上枝保留2-3個棗股;預留芽點進行老枝更新或延長,及時抹芽減少營養消耗,促進棗吊生長。對新放枝條進行拉枝,拉枝的角度在45°左右,角度過小易造成旺長,過大會削弱樹勢。儘量選擇地面定點固定拉枝,避免在樹幹上固定拉枝,造成枝條拱起,影響各部位營養分佈。

大棚冬棗萌芽期管理技術

對去年新放枝條進行拉枝


4、施肥澆水——根據棗園種植密度、樹齡大小、去年基肥施入量和樹勢情況等合理施肥,推薦使用施特優(高氮或平衡)+根壯多進行衝施,全面補充營養,促進根系生長,促進萌芽整齊、健壯;根據棗園土壤墒情進行適當補水,保持空氣和土壤溼度,有利於棗樹萌芽。

大棚冬棗萌芽期管理技術

缺水葉尖乾枯

5、溫度管理——這段時間要儘快提高地溫,緩慢增加棚內溫度。遵循逐漸升溫的原則,初期白天棚內最高溫度不宜超過25℃,每10天提升10℃,萌芽之前白天最高溫度不宜超過40℃,否則容易造成萌芽不齊和幼芽受損。在萌芽前以保證溫度為主,可適當降低通風頻次。

二、萌芽後的管理措施

1、溫度管理——芽鱗開始萌動後,需要嚴格控制棚內溫度,中午最高溫度不可超過36℃,溫度高萌芽固然快,但抵抗力差,不利於後期花蕾分化;每天進行通風,保證棚內空氣流通,促進光合作用,棗芽生長。

2、及時抹芽——棗芽達到2cm以上需及時抹芽,避免過多的營養浪費,影響棗吊的生長,抹芽時根據留枝情況,每棗股保留1-3個棗吊,不留下部副芽,避免再次萌芽。

大棚冬棗萌芽期管理技術

棗芽達到2cm以上需及時抹芽

3、促萌芽整齊——萌芽不齊,會造成抹芽困難、開花不齊和坐果困難等後期問題。因此,在芽鱗萌動期,使用優豐+稀施美全株噴施1-2次,間隔7-10天,促進樹體營養流動,補充樹體養分,促進萌芽整齊。

大棚冬棗萌芽期管理技術

陝西大荔萌芽期使用,出芽整齊,葉綠葉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