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给小麦撒尿素过一夜才下雨,还有肥效吗?该怎么办?

用户7518545082617


过一夜才下雨,但要看下多大的雨,雨下的急不急,如果是小雨,春雨润物细无声,肥力慢慢渗透土壤层中,流失不多;如果是大雨,而且下雨时间长,地表有溢水流失,那么,尿素肥效就会流失过大,那么,补救的措施是,间隔一段时间再追加一次施肥,但施肥量可略减些。



方征中


很高兴回答这位朋友的问题。首先,你撒上尿素,过了一夜才下雨,这多多少少会对肥效有一点影响。我也遇到过,听天气预报说有雨,就去撒上尿素了,结果,天晴了。没办法赶紧开井,浇了一水。

如果撒完尿素,天气晴好,还出了大太阳,那肯定还要补一次肥。因为,化肥在光照下挥发的特别快,特别是尿素。如果原来每亩施用30斤,补的时候,施用10斤,就足够了。如果撒完没出太阳,就没有必要在补一次啦。就回答你这么多吧,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有不同的见解,欢迎评论!





觅荒野的美


我们豫东地区昨天又下了一场雨夹雪,所以一段时间正好是我们老百姓趁着这么好的墒情进行撒施或者追施返青肥的时候。对于提准说的给小麦撒施尿素隔了一夜才下雨,还有肥效吗?就有我这个种植户来为你解答。

首先来说尿素肯定是有效果的。


因为现在白天的气温最高在15度左右,如果说碰上阴雨天气的时候气温更低,这样的气温对于尿素的挥发影响比较小。尿素是先转化成氨态氮才能够被小麦吸收的。

在土壤温度在10度的时候,尿素转化成氨态氮需要7-10天,20度的时候需要4-5天,30度以上需要2-3天。但是对于题主说的撒施这里麦田会有一定量的挥发的,但是由于气温太低可以忽略不计。

追施小麦使用尿素最好的方法是用专门的耩肥料的耧来耩施到土壤中比较好。

因为尿素是先转化成氨态氮才能够被小麦的根系吸收的,所以追施在土壤中能够防止氨态氮的挥发,也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尿素的利用率。

不过现在咱们农民朋友们习惯在给小麦浇返青水的时候一边浇水一边撒施尿素,这样能够省一遍人工,所以这也是大家都喜欢选择的的一种追肥的方式。

大家对于追施返青肥使用尿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可以留言讨论!


豫东小农


要回答题主的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下尿素的特性和作用,尿素是农用的中性肥料,属于酰胺态氮肥,施撤在土壤中,水解成碳酸铵或碳酸后,才能被农作物吸收利用,但尿素在土壤中转化受土壤墒情,温度和水分的影响,水分越大,温度越高转化越快,当温度为10度左右时转化为铵态氮要需7一10天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所以尿素要在农作物需肥期前7天左右施肥为好,尿素这个特这点许多麦农没有很好的掌握,在麦田施肥中因施肥不及时造成小麦减产的后果,这点切记。

由以上尿素的特性可知,小麦撒尿素过一夜才下雨,肥效不会掉失,这点可以确定,不必担心。但应注意如果下雨量少,刚好容化尿素,因尿素水解后生成铵态氮会引起氨的挥发,掉失肥效,应及时浇水或覆土为好。

小麦在各生长期需氮肥的量和最佳施肥时间

(一)反青肥

在立春过后,小麦开始随着气温的升高由南到北逐渐返青,以甘肃冬小麦为例,小麦返青后,开始刚长茎节时追返青肥最佳,此时小麦开始对氮肥需求量大,要及时追尿素,当地农民一般根据苗情长势情况,土壤肥力差长势弱的麦苗,每亩施20千克左右为好,长势好的旺苗应廷时少施,以每亩10千克尿素为宜,防止小麦反青起茎后贪长,导致小麦苗株易倒伏,造成小麦减产,这点要特别注意。

(二)拨节肥

小麦在起茎拨节生长期,此时是小麦生长最快需氮肥量最大的时候,如果小麦缺氮肥,会使小麦苗叶发黄,苗株细长,不利叶面进行光合作用为小麦孕穗前期起供养分,导致小麦抽穗迟,穗短小的后果,因此在小麦拨节要施适量尿素,一般每亩施10千克为好,此期施肥量不宜过大,且时间只能提前不能拖后,以防小麦后期因氮肥过量,施肥时间太迟而发生贪青不易成熟的现象发生。

(三)孕穗期

小麦在孕穗期需氮肥量小,一般不追施氮肥,此时主要进行叶面喷打磷酸二氢钾,如果有叶片发黄的现象,在喷施时添加少许尿素为宜,防止出现僵穗,干穗的现象,如果苗情好一般不加尿素。

(四)灌浆期

小麦在灌浆期,此时由于小麦根糸吸收养分的功能减弱,有些甚至已停止为小麦供养,在麦田里常发现干穗,死株的现象,这就是因缺肥所致,所以及时给小麦补允肥料,因根糸衰弱主要靠叶面喷打施肥方法,主要喷施磷酸二氢钾添加少许尿素为好,在晴天无风的下午到傍晚起露前喷打为宜。

小结,要给小麦施好尿素,必须掌握好小麦在各生长期的需氮肥的量和最佳施肥时间,苗情长势情况等精准合理追施,才能保证不因缺肥而导致小麦减产。

以上愚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浏览!欢迎关注。


甘肃大叔在新疆


观点:肥效肯定还会有,只不过效果肯定会打折扣。

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小麦苗也开始返青,这时广大麦农也开始给小麦追加氮肥,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尿素。

氮肥之王——尿素

尿素,学名碳酰胺,外观为白色晶体,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之一,也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

尿素是一种中性肥料,能够满足不同土壤和植物的需求,加之储存、使用方便,施加后不会残留任何有害物质,因此尿素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喜爱。

尿素的利用途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尿素作为一种有机态氮肥,施加到土壤中后,并不能直接被农作物利用,只有在土壤中脲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碳酸铵,进而生成碳酸氢铵和氢氧化铵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由于碳酸铵、碳酸氢铵和氢氧化铵,都是不稳定的无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会有相当数量的氨气逸出,这也是造成尿素肥效损失的主要途径。

因此,如果给小麦撒尿素过一夜才下雨,期间肯定会有部分尿素中的氮元素以氨气的形式释放,进而较低肥效。

撒尿素并不可取

事实上,问题中提到的撒尿素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种方式会造成氮元素的大量流失,降低尿素肥效,造成浪费,施用尿素时应深施覆土,水田要深施到还原层,但是由于很多农民朋友图省事,开始逐渐选择撒肥的方式。

尿素施加三不要

  • 1、不要与碳铵混用

前面提到,尿素施加入土壤中后,要转化成碳酸铵等无机化合物才能被农作物吸收利用。

由于尿素在碱性条件下的转化速率,比在酸性条件下慢得多,而碳铵施入土壤后呈碱性,因此农田混施碳铵和尿素,会使尿素的利用速率变慢,更易造成容易造成尿素的损失。

  • 2、不要在地表撒施

上面也提到,撒尿素的施肥方式并不可取,因为尿素撒在农田地表,常温下需要经过4-5天的转化后才能被利用,大部分氮素容易在这段时间内,转化为氨气逸出而损失掉,地表撒施的氮素利用率通常仅为30%左右。

尿素浅施同样不可取,这种方式施加的尿素容易被杂草消耗。尿素深施,是最有利于肥效发挥的施肥方式,穴施于苗旁或沟施在苗侧,深度控制在10-15cm左右,这样尿素集中在农作物根系密集层,便于农作物吸收利用。

  • 3、不要施肥后马上灌水

这一点还是考虑了尿素的肥效损失,尿素有机氮向无机氮的转化过程受土质、水分和温度等外部条件的影响,时间有长有短,一般在经过2-10天才能完成。

若施加尿素后,不易马上进行灌排水或旱地在大雨前施用,因为尿素会溶解在水中而流失,在夏秋季,最好在施肥2-3天后浇灌水,冬春季施肥7-8天后浇灌水。

结语

小麦追施尿素需要“天时”、“地利”和“人和”。“天时”:掌握好施肥时机;“地利”:用好施肥方式;“人和”:把握好“天时”和“地利”。


老家在农村


你好,我是阳信大鸭梨,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进入3月之后,气温回暖,冬小麦进入生长的旺盛期,这个时候就要追施返青氮肥。这次施肥对于小麦的增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很多农民朋友都用错了!今天就讲一下小麦春季追肥的注意事项。

春季追肥以尿素或者碳铵为主,其中尿素含氮46%,每亩用量在15~25公斤,碳胺含氮17%,每亩用量可用到50~75公斤。但由于碳铵的含氮量较低加上有刺鼻的气味,农民朋友习惯用尿素。

碳酸氢铵为无色或浅粒状,是无(硫)酸根氮肥,其三个组分都是作物的养分,不含有害的中间产物和最终分解产物,长期使用不影响土质,是最安全的氮肥品种之一。

而尿素属于有机态氮肥,在土壤中尿素细菌分解的脲酶作用下,水解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尿素要在作物的需肥期到来之前提前使用,转化的时间与气温有关,气温越高分解越快,一般提前4~8天施用。

农民朋友在追肥的时候以撒施为主,但为了加快肥料的吸收,一般选择在下雨的时候进行撒施尿素,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由于碳铵能够直接被作物吸收,趁雨撒施自然效果非常的不错。而尿素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转化之后才能被作物吸收,下雨的时候撒施尿素,容易让尿素随水流失造成肥料的浪费,甚至富集在低洼的地方,导致局部尿素浓度过大产生肥害如果麦田整体生长旺盛,需要适当控制旺长,这类麦田应将追肥时间向后推,当麦苗长到倒二叶时,即麦穗分化到四分体时进行追肥。过早追肥不好,过晚也不利于产量形成。

对于晚播的瘦弱小麦,应在3月上旬追肥,此时小麦植株主茎第一节间长度已长定,第二节间正在起身伸长时施肥,这样不会造成茎部节间太长


阳信大鸭梨


给小麦洒尿素 隔天下雨是否有害

小麦在我国也是国家支柱产业的一员,在东北三省,河北 河南 山东 湖北 陕西 新疆 都有大面积种植。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培育出来的小麦品种抗病率高,抗倒伏性强。产量由过去的亩产150公斤,到现在亩产量600公斤的高标准,高产量。

春季小麦追肥

春季小麦追肥都在二月下旬到三月中旬左右,进行田间追肥作业。常用的有:尿素,复合颗粒肥,碳酸钙铁锌复合颗粒等等。

在麦子追肥期间,在农村常用的追肥方法是使用尿素追肥。通常是一亩地15公㎏尿素,喷洒施肥达到麦子的追肥效果

如 果是当天洒的化肥和使用的尿素追肥,隔了一天下雨了怎么办?会不会有影响,其实这个没必要担心。雨水有利于化肥和营养肥,尿素有很好的分解作用。起到了小麦吸收快,更稀释了尿素难以溶解慢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效率和生长迅速,缩短了小麦与化肥营养的吸收时间。

如果我的问题能帮到你,谢谢你的转发与关注。更多咨询我会在第一时间给予回复


农村风光老魏


当天的阴晴气温高低、光照强度大小、麦田的地温和地表土壤的潮湿程度等,都会对麦田撒施尿素的肥效有影响。不过麦田撒施尿素后第二天才下雨,会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坏消息,另外一个是好消息。


一是下大雨,是个坏消息,土壤表层的尿素颗粒来不及融化入土就会被雨水冲刷流失掉,也会造成尿素集中堆积现象,尤其是麦田低洼处会有富裕,造成尿素撒施贫富不均,有的地方旺长甚至烧苗,有的地方没有尿素,麦田整体生长势不好,会有贪青和早熟。二是中小雨,是个好消息,正好土壤表层的尿素会快速融化,随着雨水被渗透到土壤深层中去,有效克服了麦田撒施尿素的弊端,同时肥效流失的可能性不大,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多年来农民和农业植保专家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农民喜欢给冬小麦地表撒施尿素,而农技植保专家认为这样不好,弊大于利。因为尿素撒施地表,尿素融化很快,极其容易被雨水冲刷流失掉,麦田吸收利用率不高,再个撒施尿素容易沾在小麦叶片上造成烧苗现象。因此农技植保专家提倡对冬小麦实行深层追施尿素,通过深施尿素然后再覆土,深施度在10公分以下,这样尿素流失率不会太大,能够被小麦完全吸收利用。但很多地方的农民不习惯使用耧播追肥,喜欢趁着麦田有墒情撒施。


所以雨前撒施尿素,要看天气预报,确定第二天会下雨,预报不准的,可以在下雨后,麦田能走人了再撒施尿素,这样效果更高。冬小麦追施尿素以10到15公斤为宜,要看麦田生长势而定,长势好少撒,长势差多撒,但要不能超量,多了浪费不说还会旺长烧苗。麦田追施化肥,不能仅仅用尿素,可以和磷钾肥配合施肥,但尿素要提前撒施,要比磷钾肥早上那么5到8天。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尿素不要和碱性肥料混合施肥,尿素的含氮量很高,因此要与麦苗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是提倡尿素深层追施的原因之一。

再说尿素的特性,尿素属于有机化合物,需要有个铵化转化的过称,铵化需要借助于水,所以麦田的湿润程度决定着尿素铵化转化的时间,潮湿的麦田有利于转化,被土壤快速吸附了,也就减少了挥发流失的量。所以在没有下雨的情况下,预知明天会下雨,就要选择下午光照强度不大的时候撒施。还有种情况,农民先撒施尿素,然后再浇水,顺序也不对,有几种问题,一是尿素会流失,再个就是尿素会渗透到土壤更深处,起不到作用,顺序颠倒过来即可。


我们老家农民撒施尿素的做法,一般在春暖二月小麦返青期,刚下过雨后,就会上麦田撒施尿素,这个比较省力,如果天一直干旱,有条件的就先浇返青水,然后撒施,没有浇水灌溉条件的,不采用撒施,而用耕耧串肥,这样尿素进土很深,表层覆土,再有下雨或者墒情尿素吸收利用率也好。所以不下雨先撒施尿素,也行,但有不下雨的风险。


农村老俗话


其实,农民朋友都知道,不管是冬施农作物小麦腊肥,特别是早春随着气温的逐步回升,小麦开展返青,如果麦苗出现缺肥乏黄,都有必要追施返青肥,而最适宜追施化肥(尿素或碳酸氢铵等)是人工采用深施器施肥,因为采用条播或穴播施肥并能够人工或机械可以覆土,尿素等肥料在土壤深层不会在表面,肥效不会挥发空气中浪费,深层施肥,尿素等肥料利用率高。


不过,现在人工用工的逐年增长,人力上对小麦更简捷并方便,农民朋友几乎都会追施腊肥或返青肥选择直接撒施,毫无疑问,尿素的撒施在农作物土层的表面,尿素必须土壤湿润化解,经分解成胺态离子形式才可以被小麦的根部吸收,而分解在土壤表层的气态氮,是不可能被小麦的根系及时完全的吸收,如果天气晴好气温越高,氨态氮挥发在空气中就越快,无疑,尿素等撒施,肥料的利用率低,农民朋友也惟有增加尿素等施用量,以确保小麦生长期对肥料的需求。


正由于农民朋友为节约大量的人工追施小麦时间,减少人工成本,在追施冬季腊肥和返青肥,利用并把控利用在天气转变在雨雪前后特别是雨(雪)撒施尿素,这样,撒落的尿素颗粒不易沾落在小麦的叶片,在土壤中化解,小麦根系吸收多,如果小麦叶片上雨水,尿素颗粒化解并能挥发,气挥高,也可能灼伤麦苗。

至于给小麦撒尿素过一夜才下雨,冬小麦农作物下的天气气温一般都比较低,并且尿素转化为氨态氮在7天左右,气温越高,转化分解速度越快,因此说,撒施尿素后一夜在下雨,对农作物及尿素的挥发和分解利用没有大的影响,只不过,雨量如果过小,土壤还干燥,未来的天气久晴无雨,为避免尿素溶化慢,采取补救措施,及时采用喷浇返青水,以确保尿素的利用率增加,利于农作物小麦早返青、早分孽的生长。



老农话三农


给小麦撒尿素过一夜才下雨是没啥问题的,肥效也不会有什么散失,不用担心的。至于为什么没啥问题,你且往下看。

尿素是固态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肥料,易溶于水,在温度为20℃时,每100公斤水可溶52.5公斤尿素。撒在地面上的尿素只有被水溶化渗入土壤中,被土壤中的脲酶分解成碳酸氢铵才能被作物吸收。碳酸氢铵就是以前常用的面肥,接触过的人都知道,这种肥料非常气味刺鼻,这就是肥料中的氨挥发了。

所以,撒在小麦地面上一夜的尿素没遇到水溶化渗入土壤,是不会有肥效损失的,只有被水溶解渗透进土壤中被土壤中的脲酶分解成碳酸氢铵才能会挥发,肥效才有可能会因挥发受到损失,

而尿酶的活性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的,即使在温度高的夏季,这种分解过程还得1~3天呢。现在是春季,温度还低,这个分解过程只会更慢。所以完全不必耽心,还有没有肥效的问题,肥效是不会有损失的。

你唯一要做的就是看雨下的够不够多,尿素溶化完没有,如果没有溶化完,可以给小麦再浇一遍透水,促进尿素快速溶化到土壤中,早日被脲酶分解成碳酸氢铵,早日能被小麦吸收起到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