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宝鸡高新二小刘芳实践心得:“五剂”助力线上教学丨“防疫有我·空中课堂”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让线上教学走进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作为教育人,三种课拉开了“空中课堂”的幕布:攻坚克难,共同抗“疫”,上好一门必修课;调整心态,理性认知,上好一堂思政课;隔屏对话,变身“主播”,上好一节网络课。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从一名参与者、实施者,逐渐变成一名学习者、受益者。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线上教学“秘籍”。

宝鸡高新二小刘芳实践心得:“五剂”助力线上教学丨“防疫有我·空中课堂”

花式互动是调和剂

学校延迟开学,我秉承“少、慢、稳、实”的原则组织网上学习活动。精减教学内容,选择篇幅短小的古诗文,教学方式从单一的看,走向多元化的听、说、读、写、唱。在课前播放励志歌曲《小娟》、《钟南山之歌》、《加油,中国》、《大医无疆》等进行互动,组织学生观看《中国诗词大会》,然后再小试牛刀,举行网络环境下的班级诗词大会,评选班级诗词大赛冠、亚、季军。课余,让学生尝试给课文配音、录制吟诵小视频等体验活动,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绘制思维导图,“诗人专栏”动手绘制小报活动,以“疫情”为话题、以“逆行者”为倾诉对象、开展不同文体的“疫情·移情”抗“疫”专刊习作大赛活动。多样态学习内容及方式,成为师生之间的润滑剂,让语文网络课程成为学生的“新宠”。

信息技术是改良剂

“空中课堂”的开启,对于一位非信息技术老师来说如临大敌,难度不小。借此机会,get一项新技术,无论是发展所需,还是学生所需,都在倒逼教师成长。网课期间,我首先学习并研究mp4格式下的课文配音录制;其次,借助录屏大师下载并剪辑制作短视频,加上“奢华”的片头和片尾字幕,感觉自己也成了业余的制片人;第三,利用手机与电脑合成录制微课,虽然质量不够上乘,但是毕竟学会了一项新技能;第四,利用美图秀秀当中涂擦笔清除试题答案,利用涂鸦笔批阅学生作业。“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新技术的学习运用,可谓催生出“万枝吐绿”的网络新世界,也成为传统课堂的改良剂。‍

深入阅读是防腐剂

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正是阐述了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沉淀,才能把“教学”这件事情做好。坚持阅读,丰富学识见识,增强专业技能,是教师成长进步的阶梯。于书本而言,目光所及之处总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接受心灵的洗礼。我坚持碎片化阅读,尽量做到整本书阅读。《美其所美》中王菘舟老师语文教学策略的提供,《语文讲习录》中听温儒敏教授揭示语文课程的精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真正的智慧应该反求诸己,即向内求是成长的本源所在。近期,有一位美国留学的博士生读书画面刷屏了,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博士,也是一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身着蓝色上衣,戴着口罩,手捧一本书躺在武汉方舱医院静心阅读,这一幕与周围刷手机、聊天的病患形成鲜明的对比。无论身处何地,遭遇何种挫折,唯有阅读可以抚平忧伤,慰籍心灵;阅读也是防止一个人思想固化、语言僵硬的唯一途径。‍

资源共享是添加剂

当下,持续深化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局面,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网课启动不久,各名师工作室的音频资源、各地市的网上直播视频资源、各种课件、资料包等图文资源,各学段、各年级相配套的教学设计及说课稿、名师之路提供的特级教师专题讲座等资源层出不穷。面对这些宝贵资源,我们可以采取“学来主义”和“拿来主义”。有的资源好过我们自己的制作,共享之后可以直接使用;有的资源却可以给我们提供新的路径,堪称一本活教材,一学就会,避免走弯路现象。

业余写作是催化剂

读和写是一对“孪生姐妹”。阅读是写作灵感萌生的源头活水,阅读是写作的必要条件,离开了阅读,写作的源头就会干涸。平时,我们在课堂领地摸爬滚打,在各种“表哥”“表叔”中忙得无法抽离,在学生之间断着数不清的“官司”,根本挤不出时间来写作。此刻,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写作。酝酿教育也好,精彩语段采撷也好,盘点过去工作中的得与失也好,展望新学年计划也罢,都可以用笔记录下来。再者,现在处于读图时代,我们平时阅读以纸质书籍为主,特殊时期,我们借助电子书籍、各类链接能获取更多资讯,这些资讯在输入大脑的那一刻,便会有种种条件反射,从而向个人感悟领地“进军”,强烈的写作愿望涌上心头,成为加速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相关阅读:


作者:刘芳(陕西省宝鸡市高新第二小学教师)

宝鸡高新二小刘芳实践心得:“五剂”助力线上教学丨“防疫有我·空中课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