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扶蘇為什麼接到假昭書不甄別真偽就自殺了?

綠嘉


這一切都出在扶蘇自己身上

扶蘇的自卑心理

扶蘇對於秦始皇是充滿著敬畏的,不僅因為他是自己的父皇,是大秦的帝王,更因為他的豐功偉績。扶蘇是很有政治遠見的,也有足夠的能力,可惜內心不夠強大。他渴望像秦始皇一樣的霸業,更希望自己能夠得到父皇的讚許和認可。

只不過秦始皇一直把扶蘇當成繼承人一樣培養,所以要求非常嚴苛,而扶蘇因為總是無法讓自己的父皇滿意,心裡就非常失落,久而久之就產生了自卑心理。

大兒子與



兒子的區別

秦始皇對於扶蘇要求苛刻,不苟言笑,反之對於自己的小兒子胡亥卻是非常寵愛,有求必應。其實也正常,扶蘇是繼承人,所以要嚴格要求,好鍛鍊他的能力。小兒子又不用繼承國家,所以怎麼寵都行。

秦二世胡亥

其實從他們兩個人的名字就能看出來,扶蘇的名字是從詩經中選取的,而胡亥的"亥"字就是小豬,由此可見秦始皇對二人態度的差別。可是扶蘇到底是年輕,加上內心柔弱敏感,在與胡亥的強烈對比下,扶蘇就誤以為秦始皇不喜歡自己。

因此,扶蘇沒有理解秦始皇派他去戍邊的真正用意,而是以為是父皇對自己失望了,所以把自己趕出了咸陽,更不會想到秦始皇會把皇位傳給他。在扶蘇的眼裡,父皇已經放棄了自己這個兒子。

秦始皇的突然離世

趙高和李斯之所以可以假傳遺詔,是因為秦始皇死得突然,毫無預兆,在趙高和李斯的刻意隱瞞下,外界根本沒有人知道秦始皇已死的事實。而扶蘇被髮配邊疆的時候,秦始皇的身體還很好,所以他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的父皇已經死了。連蒙恬都只是懷疑詔書的真偽,未曾想到始皇已死。

歹人趙高

更何況李斯和趙高都是頗受秦始皇器重和信任的,扶蘇對於他們兩個人的話也無法懷疑。而且秦始皇那麼厲害,怎麼會有人敢假傳聖旨呢,所以扶蘇內心就堅定地認為是自己的父皇下令處死自己的

因為上述的種種原因,導致扶蘇沒有懷疑過秦始皇要自己死的命令。可是,扶蘇沒有必要非要自殺啊,他完全可以反抗啊,而且當時他完全有反抗的能力。當時駐守邊疆的有三十萬大軍,而蒙恬明顯是站在扶蘇這一邊的。當時的宗族制度也是主張立長,扶蘇作為長子,素有賢名,繼承皇位本就是眾望所歸的。

可以說當時趙高和李斯是走了一步險棋的,因為扶蘇此時手握重兵,自己手中不過空有一張假詔書,萬一扶蘇帶領蒙恬起兵造反,他們根本就無法抵抗。但是趙高很瞭解扶蘇的性格,他相信扶蘇不會造反,事實證明他賭對了。


前線分析


扶蘇對假詔書信以為真,所以按詔書要求自殺

事件回顧: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沙丘宮平臺駕崩。在秦始皇死之前,曾讓中車府令趙高扶蘇下詔書,讓扶蘇返回咸陽,接受王位,安葬始皇帝。

趙高為了一己之私,聯合公子胡亥、丞相李斯篡改秦始皇遺詔,將秦始皇冊封扶蘇為太子的詔書改成立胡亥為太子。

同時為了公報私仇,也為了胡亥上位使自己榮華富貴,趙高竟鼓動胡亥假冒秦始皇詔書,賜死公子扶蘇及大將蒙恬。

遠在邊關的公子扶蘇接到假詔書後,邊哭邊自殺了。

▲中車府令趙高


難道,扶蘇就沒有發現詔書是假?

在當時情況下,公子扶蘇確難發現詔書是假的,原因如下。

一、詔書以假亂真

當時趙高做假詔書時,秦始皇已死。不論趙高還是丞相李斯都是長期跟隨在秦始皇身邊的人,假冒秦始皇筆跡不是太難。

同時,最為關鍵的一點是,當時趙高掌管秦始皇全部兵符印璽,把假詔書蓋上秦始皇的真印章,假的也成真的了。因而,單從詔書看,扶蘇不得不信。

二、扶蘇不知秦始皇已死

當秦始皇死後,由於是在外地駕崩,再加上擔心諸皇子及天下發生叛亂,於是丞相李斯決定秘不發喪。

把秦始皇裝在棺槨中保存,並派最信任的宦官坐在秦始皇車中假冒秦始皇。

丞相斯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棺載轀涼車中,故幸宦者驂乘。——《資治通鑑》

▲丞相李斯

所到之處,假秦始皇的日常飲食、百官奏事與秦始皇活著的時候一樣。由於保密措施得當,僅有李斯、趙高等幾個人知道。

所以,公子扶蘇收到詔書後,不知秦始皇已死,還以為是秦始皇親自下的詔書,故沒有產生懷疑。

三、秦始皇出遊前處罰過扶蘇

在秦始皇出遊的前一年中,發生了一件事,這件事情,讓公子扶蘇感覺秦始皇不喜歡自己了,讓後來扶蘇對假詔書深信不疑。

公元前212年,有兩個儒生叫候生、盧生的人暗中嘲笑秦始皇。秦始皇大怒,派人對咸陽城裡的所有儒生進行嚴查拷打。眾儒生互相推諉控告,最後有四百六十多人被捕。秦始皇把他們全部坑殺。

秦始皇的長子扶蘇因這件事進諫秦始皇,說:“這些儒生都是學習孔子的,如今處以極刑,會引起天下大亂的。”秦始皇聽後很是憤怒,將扶蘇派往北部與蒙恬修築長城。

▲公子扶蘇

扶蘇的行為讓秦始皇大發雷霆,因而才將扶蘇遣往北方修築長城。一直到秦始皇駕崩時,扶蘇一直都沒有被召回咸陽。因而扶蘇以為秦始皇始終對自己的行為懷恨在心。

同時,趙高的假詔書中也以秦始皇的口吻訓斥扶蘇:“對皇帝直言誹謗,日夜抱怨憤恨,唯恐自己不能做太子。”因而,扶蘇就更感覺是秦始皇要賜死自己了。

同時,秦始皇出遊時,始終帶著幼子胡亥,這會讓人覺的胡亥才是秦始皇的最愛,根本也不會懷疑立胡亥為太子是假詔書。既然秦始皇已立胡亥為太子,那麼扶蘇肯定感覺自己不討喜歡,父皇賜死自己也就沒啥可疑的了。


史無眠


其一,扶蘇接到詔書時還不知秦始皇已死,其本人行仁政,不遵從有玉璽的詔書就是造反,扶蘇並不想造反。扶蘇被派去修長城,和蒙恬等將領關係相處很好,同時在王室群臣也關係不錯,必然引起秦始皇猜疑,扶蘇也必然知道猜疑,接到詔書也是心灰意冷。

其二,公子扶蘇其實是楚夫人的兒子,身上有一半楚國王族血統,和楚系外戚集團關係密切,如果爭儲必然導致王室內部爭鬥,政權必然不穩。當時秦國國力耗損嚴重,扶蘇作為外戚集團輔佐之人,知道其他國家很多勢力一直在蠢蠢欲動,國家一旦出現動盪,秦國基業必然危險,江山易主。

其三,扶蘇其人仁義孝廉,尊儒家,施仁政,不貪圖名利不爭權奪勢,是一個有大氣量的人,也怕連累蒙恬,如其造反,蒙恬必然舉兵支持帶來社會動盪不符其仁政理念。從大局出發,扶蘇只能自殺。



今朝隨想


扶蘇(前241—前210),嬴姓,趙氏名扶蘇。 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雖為嬴姓,卻不叫嬴扶蘇。一稱公子扶蘇,或扶蘇公子。有篇文章記述了扶蘇自殺的經過。

原文

於是(胡亥、趙高、李斯)乃相與謀,詐為受始皇詔,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長子扶蘇,曰:“朕巡行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十萬以屯邊,十有餘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耗,無尺寸之功。乃反數上書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太子,日夜怨望。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將軍恬與扶蘇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謀。為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封其書以皇帝璽,遣胡亥客奉書賜扶蘇於上郡。

使者至,發書,扶蘇泣,入內舍,欲自殺。 蒙恬止扶蘇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十萬眾守邊,公子為監,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來即自殺,安知其非詐?請復請,復請而後死,未暮也。”使者數趣之。扶蘇為人仁,謂蒙恬曰:“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即自殺。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屬吏,繫於陽周。

-------摘自《史記·李斯列傳》

譯文

於是,他們就一同商議,偽造了秦始皇給丞相李斯的詔書,立胡亥為太子。又偽造了一份賜給長子扶蘇的詔書說:“我巡視天下,祈禱祭祀各地名山的神靈以求長壽。現在扶蘇和將軍蒙恬帶領幾十萬軍隊駐守邊疆,已經十幾年了,不能向前進軍,而士兵傷亡很多,沒有立下半點功勞,反而多次上書直言誹謗我的所做所為,因不能解職回京當太子,日夜怨恨不滿。扶蘇作為人子而不孝順,賜劍自殺!將軍蒙恬和扶蘇一同在外,不糾正他的錯誤,也應知道他的謀劃。作為人臣而不盡忠,一同賜命自殺,把軍隊交給副將王離。”用皇帝的玉璽把詔書封好,讓胡亥的門客捧著詔書到上郡交給扶蘇。

使者到達之後,打開詔書,扶蘇就哭泣起來,進入內室想自殺。蒙恬阻止扶蘇說:“陛下在外,沒有立下太子,派我帶領三十萬大軍守衛邊疆,公子擔任監軍,這是天下的重任啊。現在只有一個使者來,您就立刻自殺,怎能知道其中沒有虛假呢?希望您再請示一下,有了回答之後再死也不晚。”使者連連催促。扶蘇為人仁愛,對蒙恬說:“父親命兒子死去,還要請示什麼!”立刻自殺而死。蒙恬不肯自殺,使者立刻把他交付法吏,關押在陽周。


唐明國亮


儒家思想害死人,扶蘇接到趙高和李斯發給他的假詔就自殺了,他不是不想甄別詔書的真假,只是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其實,他的最重要的政治盟友蒙恬不但質疑詔書的真假,更是要返回咸陽與秦二世胡亥對質。

秦始皇死後,身邊其實有三個重要的朝臣在身邊,一個是丞相李斯,一個是宦官趙高,另外一個是蒙毅,他是秦朝重要蒙恬的弟弟。蒙毅一直伴隨在秦始皇身邊,收到的寵信遠遠超過趙高,蒙毅不但是蒙氏世族的人,重要的是他位為上卿,文官的地位僅次於丞相李斯,他的哥哥蒙恬更是手握幾十萬秦軍,當時被譽為“華夏第一勇士”。

蒙氏兩兄弟一文一武在朝中佔有重要的位置,秦始皇死的時候,最大的失誤就是蒙毅沒在身邊,他被病重的秦始皇派去會稽祭山去了,等他祭山回來還沒到沙丘,秦始皇就死了,李斯和趙高修改了秦始皇的遺詔,立了胡亥為二世皇帝。

蒙毅的政敵李斯和趙高都沒有等蒙毅回來咸陽,直接下旨把他囚禁在代郡,最後二世皇帝害怕蒙毅復出對他得位不正的事情有所知曉,下旨殺了他。

蒙毅的死於扶蘇自殺有什麼關係呢?其實關係很大。

蒙氏兄弟是秦始皇時期秦國最知名的儒家學派代表人物,扶蘇能夠得到蒙氏兄弟的支持也源於太子扶蘇也是儒家思想的推行者。儒家與法家在秦朝政壇勢成水火,而法家的代表人物就是秦始皇和李斯。

我們中國人歷代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扶蘇也不例外,他在接到秦始皇的遺旨要其自殺的時候,他應該是知道這道聖旨應該不是皇帝嬴政的意思,一同接旨的蒙恬更是直接質問:

“陛下如今在外,還未立太子,派我率領三十萬大軍把守邊疆,讓公子你來監督,這是關係天下安危的重大任務!如今只因一個使臣到來,你就想自殺,你哪裡知道這不是奸詐的詭計呢?我請求你重新去請示一下,等請示之後再死也不遲!”

扶蘇的回答很儒家:“如果父親命令兒子自殺,那還要再請示些什麼呢?”,於是走進內宅就自殺了。

大家可以看看扶蘇迂腐到了何種地步,連蒙恬都很懷疑聖旨的真實性,難道扶蘇作為國之儲君,就那麼輕率的自殺身死,這不符合一個政治家的基本素養,因為他代表的不是個人,甚至不單純是皇帝嬴政的兒子,他的身份代表的是秦國的未來。

扶蘇能夠當太子肯定有過人之處,以上的質疑他肯定也想得到,而最後他輕易的做出自殺的選擇,唯一的解釋就是受到了儒家的荼毒太深。

扶蘇的死其實蒙恬要負很大的責任。

蒙恬作為軍中最重要的將領,他肩負的不只是修建長城,抵禦匈奴的責任,更多是輔佐太子扶蘇,秦始皇把扶蘇派往蒙恬軍中,也是希望扶蘇能夠與蒙恬更深的加強政治聯盟,為未來繼位打下基礎。

蒙恬眼看著太子扶蘇遵旨自殺,雖然有質疑,卻沒有進行阻止,而他事後去移交了軍權,獨身一人前往咸陽去找皇帝理論,他的表現太過弱智,最後他都沒有到咸陽,就被捉拿入獄,最後賜死獄中。

太子扶蘇都死了,他去咸陽質疑有什麼意義?放棄了當時秦國最大軍事集團的軍權,那完全就是找死。

如果蒙恬能夠極力阻止扶蘇自殺,並與太子扶蘇一同質疑聖旨的真實性,並率軍前往咸陽,那麼趙高、李斯和胡亥是完全沒有能力穩住朝政的。太子和大將軍同時回咸陽,只有秦始皇親自出面才能阻止,而那時秦始皇都臭了好幾天了。

太子扶蘇和將軍蒙恬都沒有做出正確的選擇,這非常的奇怪,仔細分析,這和他們的深受儒家影響有很大的關係。忠君、忠父情結最終害了他們,也害了秦國,如果我們反過來假設:如果是李斯和胡亥處在他們的位置上,會如何呢?我相信他們不可能就那麼束手就擒。


沉墨I方之城


這個只能怪扶蘇太明白政治中的玄機,想的太全面,太過聰明,反而害了自己。扶蘇生性仁厚,多次直諫嬴政,在一次為術士請命的時候終於徹底激怒嬴政,被髮配到邊疆上郡為蒙恬監軍,而扶蘇接到趙高的偽造賜死詔書,內容是立胡亥為太子確立他的合法繼承權,然後賜死扶蘇與將軍蒙恬,扶蘇認為嬴政因盛怒將他發配邊境監軍,已有廢他太子之心,現在嬴政立胡亥為太子,胡亥年幼,擔心其他皇子不服,尤其扶蘇和蒙恬,領三十萬大軍在邊境,足以造反推翻胡亥自己做皇帝,所以賜死自己也是合理的,因而沒有再求面見嬴政,自刎而死。


後山路人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再次巡行天下。當年七月,行至沙丘時病重,秦始皇命中車府令趙高寫遺詔給扶蘇,遺詔內容是讓扶蘇將兵權交給蒙恬,趕快回咸陽主持喪事並繼承帝位。

當時遺詔已經封好,還沒來得及交給使者送去,秦始皇便不幸去世。 秦始皇死後,趙高和丞相李斯等人與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陰謀篡改秦始皇的遺詔,立胡亥為太子。同時偽造一封遺詔賜給扶蘇,列舉扶蘇和蒙恬的罪過,命令他們自殺。

胡亥派使者將遺詔送到上郡給扶蘇,扶蘇看到遺詔內容便自殺而死。然而還有性格方面的原因,另外對始皇帝忠心不二


戰鬥大黃蜂


假昭書?誰說的?李斯行文,趙高用印,那就是真的!至於沒有秦始皇認可這事兒,你真難為扶蘇了!


邯鄲草草


一方面是性格使然。從歷史記載中,可以看出,扶蘇屬於乖孩子,聽話,品性純良,沒有多少心機,對於父王的詔書不假懷疑就接受。其次,形勢使然,胡亥和趙高佔了先機。


銀燭秋光夜讀史


性格太懦弱了!應該要求見秦始皇一面,可以不用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