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李斯為何不幫自己女婿扶蘇上位,反而幫了胡亥呢?

小林創可貼


古往今來,在權力鬥爭場,對於很多人而言,親情是不值錢的,道德也是不值錢的,唯有利害二字,這或許就是權力鬥爭的殘酷性。

且不論親戚關係,就以扶蘇的資質與歷練,以扶蘇的秉性與人品,以扶蘇的聲望與才具,扶蘇無疑是二世皇帝的最佳人選。況且還有始皇帝的遺詔在——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史記.李斯列傳》)但是,李斯最終還是選擇與趙高、胡亥同流合汙了,無非還是私慾之心太甚,利害之心太重。

以利害關係而論,擁立扶蘇上位,李斯恰恰可能是最大的受害者。這一點,在說服李斯參與合謀的密談中,趙高揭示的非常清楚。趙高說:“丞相與蒙恬,功勞孰大?無怨於天下,丞相孰於蒙恬?天賦才具,丞相孰於蒙恬?得扶蘇之心,丞相孰於蒙恬?謀遠不失,丞相孰於蒙恬?”李斯回答說:“這五個方面我都不如蒙恬,足下責之何深也?”李斯自有他的過人才具,他的回答不完全是事實,但確實戳到了他的痛處。趙高繼續說:“以此論之,扶蘇一旦即位,蒙恬必代丞相總領國政,丞相安得不失其位哉!到時候,恐怕不得不懷揣通侯之印告老還鄉吧。”

此時的李斯,已經不是上蔡的那個巷閭布衣了,丞相之職,通侯之爵,舉家與皇帝多重聯姻;普天之下,除了皇帝,其光輝榮耀,富貴尊崇,能有幾人可比?更何況,李斯正處於功業的鼎盛時期,他還要盡情的揮灑他的法治才具,秉持法治大道,開創一個無與倫比的帝國文明盛世。這一切,李斯能放得下嗎?李斯會甘心急流勇退嗎?對於一個權力慾和功業心極強的人來說,這很難。

或許李斯能做到,但是趙高接下來的話,讓他細思極恐。趙高說:“更有甚者,扶蘇即位,丞相必有滅族之禍。”

細細想來,趙高此言並非危言聳聽,始皇帝千古偉業,然也有暴政之名。若扶蘇蒙恬當國,為息民怨,必以李斯為替罪羊來為始皇帝的暴政開脫。天下皆知,李斯主行郡縣制,開罪於可以封建諸侯之貴胄功臣;李斯主張焚書,開罪於華夏文明;舉凡刑殺大政,丞相莫不預為謀劃,可說件件皆是丞相首倡。如此,天下凡恨秦政者,必先恨丞相也,商鞅就是前車之鑑。其時,扶蘇蒙恬殺丞相以謝天下,朝野必拍手稱快。

相反,擁立胡亥,就當時的實際情勢論,李斯不僅反危為安,而且獲利極大。這個趙高也說的十分明白,“胡亥為君,必聽丞相之策;如此丞相可長有封侯而世世稱孤,享喬松之壽而具孔墨之智。舍此不從,則禍及子孫。”

李斯對自己的治國才能,深具信心。扶蘇固然良才美質,然其剛強過度而柔韌不足,則未必善始善終。蒙恬固然近乎完人,然其大爭之心並非那麼濃烈,則未必能扛得天下風浪。李斯固然有不如扶蘇蒙恬處,然論治國領政長策偉略,則一定是強過兩人多矣!

要說完全考慮私慾,李斯也不服。畢竟,帝國文明的創制浸透著李斯的心血,李斯可以毫無愧色地說,只有他與始皇帝是帝國新文明的創制軸心!任何人都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輕忽帝國文明是否改變,唯獨李斯不能。這是李斯內心最深處的戒備,也是李斯對扶蘇蒙恬的最忌憚處。扶蘇蒙恬當國,必然地要矯正帝國大政,帝國的法治文明必然要扭曲變形。李斯固然有權位後路之慮,但對帝國新文明的維護確是堅如磐石。李斯堅信,只要老夫矗立廟堂,帝國文明便不可能變形。

此時的李斯大概是比較分裂的,作為大政治家的正義原則,作為奮爭者的性惡底蘊,並存於李斯一身,李斯最終選擇了同流合汙。

然而,讓李斯意想不到的是,自以為能憑藉赫赫權勢和崇高聲望,掌控二世胡亥朝局,讓帝國法治大道在自己的駕馭下穩步向前,不料一個政治白痴,一個大奸巨惡,一步步將李斯逼向死角,但李斯終未能恢復法家名士當有的烈烈雄風,而對下作昏聵的君主始終存有無盡的奢望,對奸險陰毒的兇徒始終沒有清醒的決斷,以致自己以最屈辱的非刑被殺戮,最終也葬送了傾注心血的大秦帝國。

或許,執公器而謀私慾,必遭天算也。


積翠古亭


我們都知道在秦始皇的兒子當中,扶蘇因為最賢德,最愛惜百姓,得到了很多有志之士的認可,可為什麼身為老丈人的李斯不選擇女婿反而選擇了一個外人胡亥立為二世呢?

在筆者看來,首先是蒙恬與扶蘇關係好

我們來回到當初李斯與趙國對話的這一段,來看

趙高告訴李斯,我立胡亥為帝,其實也是為你著想。你想想若是扶蘇當了皇帝,你還能當宰相嗎?

趙高一看李斯不說話了,接著又說:丞相你和蒙恬的關係,來和扶蘇比,誰遠誰近?李斯無奈的回答道;是他們關係好。

您說這一下子,李斯能想不明白麼,如果此時公子扶蘇上位,那麼,他的丞相之位肯定要交出去,可已經在丞相位待了這麼多年的李斯哪裡捨得啊,這是在割他的肉呀,所以李斯一權衡利弊就立刻選擇了胡亥。

第二點,迫於時局,李斯選擇了自保。

我們都知道當時是趙高當權,而趙高已經聯合上了胡亥,擁有著大軍指揮權,只要當時的李斯敢拒絕這個提議,那麼李斯下一刻就隨時可能面臨死劫,至於讓李斯公開說出始皇駕崩消息,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一件事,只要他李斯當時敢拒絕趙高,那趙高一定會讓李斯血濺五步的。

李斯明白這個道理,他不想與趙高拼命,再加上扶蘇與他政見不和,所以他選擇了妥協。

第三點,李斯自視甚高,看不起趙高

李斯何須人也,那是始皇帝陛下的丞相,幫助始皇帝陛下掃清寰宇,統一天下的大功臣,而趙高呢,一介閹人,你指望大丞相對一個閹人如何看中,那就算了吧。

更何況,先秦時期弄權者重來不是閹人,閹人只有被支配的命運,所以,李斯是有理由看不起趙高的,他是可以認為自己隨便就能收拾了趙高的。

結果就是因此,他同意了趙高提議。


歷史小公子


秦始皇病死後,趙高、李斯合謀,讓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上位,對這個事情後人多有不解,因為扶蘇是李斯的女婿,而且從日後事態的發展,胡亥繼位後不久便將李斯腰斬,夷三族,李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那麼李斯當時為何要幫胡亥呢?

原因一:事發突然,扶蘇遠在天邊,胡亥近在眼前

公元前211年十月,秦始皇外出巡遊。左丞相李斯跟隨著,而小兒子胡亥也跟隨著秦始皇。

秦始皇在半路上就病重了,第二年七月在沙丘暴斃。臨死前秦始皇召來兼管著皇帝符璽和發佈命令諸事的趙高,讓他代擬一道詔書給長子扶蘇。這個時候扶蘇正監軍在上郡,始皇命他將軍事託付給蒙恬,趕回咸陽主持喪事。這實際上已確認了他繼承者的身份。詔書封好後,始皇吩咐趙高火速派使者發出。

但是趙高卻將詔書扣押,在秦始皇死後更是藏匿了這個詔書,沒有了遺詔加上扶蘇遠在邊疆而胡亥又是秦始皇非常疼愛的小兒子,是這個時候唯一在始皇帝身邊的兒子,這為胡亥的上位加分不少。

原因二:李斯和扶蘇政見不和

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為人寬仁,有政治遠見。直言勸諫秦始皇,因為反對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一事,觸怒秦始皇。受命前往上郡,協助大將蒙恬修築長城、抵禦匈奴。

扶蘇確實是個好的繼承人,但是作為的丞相李斯是秦始皇政策的積極執行者,兩人政見不和有很大的矛盾,雖然扶蘇娶了李斯的女兒,但是這是一場政治婚姻,對權力很看重的李斯對於扶蘇上臺還是心存戒心的,他寧肯選擇看上去容易控制的胡亥。

原因三:李斯權力慾望重,低估了趙高和胡亥

李斯的權力慾望很重,對權力很沉迷,當年害死韓非就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力。扶蘇如果上臺肯定推行的是仁政,那麼李斯自然靠邊站。

在趙高的軟硬兼施下,李斯自以為是丞相,認為擁立胡亥後自己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胡亥雖然遠不如父親秦始皇有才能,但是殘暴卻有過之而無不及,而趙高則被李斯嚴重低估,胡亥上臺後重用趙高,朝廷大權被趙高保持,李斯這個丞相反而被架空。

但是李斯失算了,扶蘇上臺他最差的結果無非是權力減少,而胡亥上臺他就被滅族了。

沙丘之變

於是趙高和丞相李斯等人與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陰謀篡改秦始皇的遺詔,立胡亥為太子。 同時偽造一封遺詔賜給扶蘇,列舉扶蘇和蒙恬的罪過,命令他們自殺。這就是著名的沙丘之變。

被夷三族的李斯

胡亥繼位後露出了兇殘的本性,司馬遷的《史記》中共輯錄出秦始皇的子女共34位,除了胡亥本人外其餘33人全部被胡亥殺死,他們的死法也各有不同,有的被逼自殺,如扶蘇和將閭三兄弟;有的被集體殺戮後示眾,如杜縣殺死六公子,咸陽殺死十二人;有的被分裂肢體,如在杜縣殺死十公主;有的殉葬秦始皇,如公子高。

李斯也被胡亥和趙高所厭惡,兩人隨便找了個理由將李斯下獄,有誣陷李斯父子謀反,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李斯被腰斬於咸陽,夷滅三族。


我家的貓叫皮蛋


始皇帝死後,趙高李斯合謀讓胡亥上位,這一點有許多人不解,畢竟扶蘇是李斯的女婿,如果女婿可以稱帝,那對於李斯也是一件好事,為什麼要去選擇胡亥呢?

隨行的胡亥和遠在天邊的扶蘇

公元前211年10月秦始皇外出巡遊,李斯和胡亥也在身邊跟著,始皇帝在路上就開始生病,第二年七月也在沙丘暴斃,臨死前招來大臣交代了身後事。

命令扶蘇速速回咸陽主持喪事,並且決定傳位於扶蘇,但趙高卻扣押了這一份詔書,他深知一朝天子一朝臣,扶蘇也絕對不會重用他,甚至會“知罪”於他、

這時候趙高看著身邊的胡亥,考慮著“謀位”的可能性,不如他自己扶持一個皇帝上去,權勢和財富也會進一步的加強!

可是他面臨著一道大山——李斯,李斯是跟隨秦始皇打下六國的宰相,如果這件事他不同意那也沒有任何的辦法,但趙高也找到了突破口。

李斯是法家,講的是所有事情都需要管制,並且權利慾望很重,早年間更是逼死了韓非保住自己權力。

而扶蘇卻偏向儒家,在秦始皇的“暴政”統一六國之後,扶蘇也定然會順勢推行“仁政”休養生息,這不符合李斯的訴求。

而且扶蘇在稱帝了之後,雖然李斯尊為岳父,但扶蘇也有自己的一套班子,也大概率不會繼續重用李斯,大概率會給一個閒職讓其養老。

而趙高認為這就是一個突破口,在趙高的軟硬兼施之下,李斯也認為可以和趙高合力控制胡亥,到時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但李斯也沒有想過趙高會不會繼續利用他的問題,胡亥稱帝了之後重用趙高,大權被趙高把持,李斯很快被架空。

同時李斯也上了趙高的清算名單,被腰斬,夷三族,這也是李斯自討苦吃,畢竟如果扶蘇稱帝,那麼最多就是權力減少,而支持胡亥之後,他辛苦一輩子創下的大秦帝國也很快被趙高和胡亥玩崩。


娛樂吃瓜主


利益!一切都是出於利益最大化的考慮!表面上看,李斯拋棄了自己的女婿扶蘇,轉投到公子胡亥到麾下是因為趙高的威逼利誘。但事實上李斯之所以會選擇幫助胡亥謀逆,而不是拒絕胡亥和趙高,選擇自己的女婿扶蘇,其根本原因還是李斯出於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來考慮的。要知道李斯作為秦朝的丞相,那是絕對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哪怕趙高是中車府令,是皇帝身邊的近臣,他都沒有能力也不敢去威逼利誘李斯。趙高之所以敢去威逼李斯,就是借了公子胡亥的勢。但胡亥就能讓李斯忌憚嗎?決不肯能!尤其是在胡亥還沒有篡權成功時期,胡亥也沒有能力去脅迫李斯。所以李斯會選擇和趙高胡亥狼狽為奸,是李斯主動的。那麼為什麼李斯會主動參與這個篡權小團體呢?根本原因就是因為這樣可以使李斯的利益最大化。

趙高在秦始皇死前私自扣留了秦始皇發給公子扶蘇的傳承繼位詔書,並且在秦始皇死後隱瞞了秦始皇的死訊,並且暗中勾結胡亥想要立胡亥為繼承人。但這一切計劃的很好,但是缺乏一個關鍵人物的助力,這個關鍵人物就是丞相李斯。畢竟朝廷發出的詔令,尤其是遺詔冊立繼承人問題,就必須要有李斯這個丞相的佐證。所以說趙高和胡亥想要篡權就必須要贏得李斯的支持。只有李斯願意和他們一起篡權,胡亥才能名正言順的奪權篡位。否則胡亥的繼位名不正言不順。

按理說李斯不應該去幫助胡亥,而應該幫助自己的女婿扶蘇。畢竟有著姻親關係,都是自家人。但關鍵時刻李斯猶豫了。趙高也同樣看透了李斯的本質。李斯本身就是布衣出身,正因為李斯貧賤不堪,所以才效力於秦始皇。雖然李斯已經位極人臣,但李斯從內心深處來看,還是一個謹小慎微的人,他害怕他所擁有的一切都化為泡影。所以李斯絕對不可能允許任何威脅到他權力地位的事情發生。而李斯又深知,雖然他是扶蘇的岳父,但這層關係中政治意味太過於濃厚,而且不管是出於防止外戚專權還是親厚程度來看,蒙氏兄弟都要比李斯更受扶蘇的青睞。而扶蘇一旦上位,那麼丞相之位就很可能不屬於李斯了所以李斯才會義無反顧在站在胡亥一方。

那麼李斯投入到胡亥一方就不會大權旁落嗎?當然不會!但李斯從心底裡看不起趙高。他認為一個閹人不會是他一個政壇老手的對手。李斯認為自己有能力壓制住趙高,更重要的是,趙高是閹人,他不可能會影響到自己的權位。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最終的結果就是這個被李斯所看不起的趙高,一手遮天弄死了李斯,並且毀了整個大秦王朝。而李斯也為他自己的野心買了單。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方圓論壇


胡亥上位並不是李斯的主張,而是宦官趙高的主意,李斯只是被趙高說中要害被策反從而跟著一起密謀了此事。那麼他為何會同意呢?趙高又為何要支持胡亥呢?

胡亥是贏政二十多個兒子當中最受寵的小兒子,當年贏政出遊就是帶著胡亥,丞相李斯,還有宦官一起出去的,結果回來路上病重,臨終之前發詔書讓長子扶蘇回來準備參加喪事,但是趙高寫好了詔書之後並沒有將信送出去。贏政駕崩之後,李斯擔心引起不必要的動亂,所以秘不發桑,一路繼續裝作皇帝還活著的樣子。

趙高跟胡亥關係好,深受寵愛

趙高之前非常得贏政的器重,任用他為中車府令,同時讓他教小兒子胡亥跟他學習審理判決公案,所以趙高也非常受胡亥的寵愛。

趙高跟扶蘇的寵將蒙恬及其兄弟有仇怨

  • 蒙恬有一兄弟蒙毅,兄弟倆一文一武,蒙恬跟著扶功守衛邊疆,蒙毅在朝內為官,有一次趙高犯下大罪,始後派蒙毅懲治他,蒙毅認為論罪當斬,但誰知趙高深得始皇喜歡,給他開後門赦免了他。趙高因此恨上了這兄弟倆。
  • 一旦扶蘇上位,那麼蒙恬這兄弟倆毫無疑問是最受信任,而他趙高的末日也就來了,所以他當然不能讓扶蘇上位。

李斯擔心自己的丞相位置受到威脅

趙高主張胡亥繼位,胡亥當然是求之不得的,但是這件事光他倆唱雙簧還不行,必須得有一個舉足輕重的大臣添把火才行,所以趙高使出功心計:您看,丞相您跟蒙恬將軍的才能、謀略、功勳、人緣以及受扶蘇的信任,這五點哪一點比得上他呢?李斯一想自己確實樣樣不如蒙恬,一旦扶蘇上位,蒙恬兄弟倆完全可以取代自己,哪還有他的位置呢?怕是連活命都成問題,所以儘管扶功是他的女婿,但是在權力和政治面前,在生命面前,親情又算得了什麼呢?

最後的結局是李斯和趙高、胡亥一起合謀偽造了詔書,批評扶蘇和蒙恬在外沒有開疆擴土,創立功業,還造成大量軍士死亡,命他們自殺以謝罪。老實又梗直的扶蘇見了詔書真的就自殺了,蒙恬和蒙毅也被胡亥殺了,胡亥的兒子子嬰曾極力阻止,但終究是勸不過父王,忠臣都被除掉了,秦二世而亡也就終於成了真。


歷史隨筆


“六王畢,四海一”在這偉大的歷史進程中,李斯無疑是秦奪取天下的重要參與者,是之後穩定天下的策劃者,更是中國兩千年封建制度的奠基者和創造者。這麼一個人肯定是胸有溝壑,聰明睿智的,他選擇胡亥的緣由肯定不是那麼簡單的,我們不能以結果論英雄。

個人認為,李斯既被局勢所逼,迫不得已,又為維護自己的權欲,助紂為孽。

一、趙高的威逼利誘

李斯孤身一人來到秦國,從一介小吏,經過數十年的打拼,終於位極人臣,實屬不易,他最在意的就是權力和地位。趙高十分清楚李斯的心思,因此,他對李斯說:“您的才能、謀略、功勳、人緣相比蒙恬如何?”這可是李斯的痛處,李斯雖然大權在握,但那是始皇時代,扶蘇對蒙恬的信任遠超自己,一旦扶蘇即位,他的丞相地位就岌岌可危。

再者趙高承諾只要李斯擁護胡亥,可保其世代榮寵,大權仍握。反之如果胡亥登基,一定會罷免李斯的丞相職位,讓李斯身敗名裂,甚至身首異處。

二、李斯和扶蘇的執政理念相悖

李斯的老師雖然是儒家荀子,但是信奉的是法家的帝王之術。法家在治理國家時,強調中央集權,注重鐵腕治世,“刑罰”治國。所以才有“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推行郡縣制。”等強硬政策。

而扶蘇師從儒學大師淳于越,受儒家影響很深。在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扶蘇就曾竭力反對,為此還和秦始皇鬧得很不愉快,肯定和李斯也有較為激烈的衝突。

再者春秋戰國以來,雖然百家爭鳴,但是學術上的紛爭異常激烈,從孔子誅少正卯中可見一斑。

三、李斯輕視趙高,缺乏防範之心

在李斯的心中,趙高只是一個得寵的宦官,沒法和蒙恬相比,只要能保住自己的丞相之位,就有很多機會收拾趙高。而胡亥並不英明,容易控制,到時候才真可謂大權在握,所有國家大事均由他決斷!


青雲不孤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終於完成了統一大業,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王朝誕生了。新生的王朝百廢待興,作為總設計師,嬴政可謂是嘔心瀝血日夜操勞。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於他第五次東巡途中的沙丘宮(今邢臺廣宗)。秦始皇死後,秦皇室開始了為了權利相互傾軋。最終,秦二世胡亥在太監趙高和宰相李斯的幫助下逼殺太子扶,成功登位。

那麼李斯為何不幫自己女婿扶蘇上位,反而幫了胡亥呢?

一、趙高和胡亥為什麼要拉李斯一起?

首先李斯權力太大,他作為秦建立大一統後政治制度的策劃執行者,很"稱職"地將他擔任的丞相定位在僅次於秦始皇的地位,為人又有才能。他幫助秦始皇制定吞併六國的計劃,完成亂世到大一統的過度,是大秦功臣加權臣。這不是當時的趙高能比的,如果李斯不幫忙,趙高和胡亥成功概率很低。

其次,秦始皇的真實旨意,趙高騙不了李斯。始皇帝的遺書雖然保存在趙高那裡,但其中的內容,丞相李斯是知道的。所以,策反李斯是趙高,胡亥當務之急。

二、李斯為什麼幫趙高和胡亥?

1、用蒙恬的地位威脅論

李斯也是經歷大場面的人,他對秦始皇忠心不是可以輕易說動的。實際上,在得知趙高與胡亥之謀後,李斯大為驚詫,指責趙高如此為"亡國之言",並認為此"非人臣所當議"。但最後趙高還是勸服李斯參與政變。據《史記·李斯列傳》,其實這之間存在長時間的交鋒。

斯曰:“君其反位!斯奉主之詔,聽天之命,何慮之可定也?”高曰:“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貴聖?”

面對李斯的斥責,趙高並不氣餒,他搬出了與公子扶蘇一同戍守邊疆的大將蒙恬,指出李斯各方面都比不上蒙恬。所以扶蘇繼位後必然會重用蒙恬,甚至以他為相,這樣一來,李斯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2、李斯和扶蘇的執政理念相反

李斯的老師雖然是儒家荀子,但是信奉的是法家的帝王之術。法家在治理國家時,強調中央集權,注重鐵腕治世,“刑罰”治國。所以才有“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推行郡縣制。”等強硬政策。

而扶蘇師從儒學大師淳于越,受儒家影響很深。在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扶蘇就曾竭力反對,為此還和秦始皇鬧得很不愉快,肯定和李斯也有較為激烈的衝突。

3、李斯輕視趙高,缺乏防範之心

在李斯的心中,趙高只是一個得寵的宦官,沒法和蒙恬相比,只要能保住自己的丞相之位,就有很多機會收拾趙高。而胡亥並不英明,容易控制,到時候才真可謂大權在握,所有國家大事均由他決斷!

最終,李斯妥協與趙高合作。他不僅是放不掉權力,更是在趙高的緊逼之下,最後軟弱怯懦了。

總結:不得不說這兩個人真是自私得不像話,到底統一六國不是他們統一的,為了眼前的這點小利益就這樣禍害大秦江山,這兩人最後讓個標準的沒腦子的紈絝子弟胡亥登上了王位,而把千里之外的扶蘇逼死,完全把秦始皇的臨終遺言不放在眼裡,活該個個都沒好下場。


香姐逛歷史


(李斯與趙高)


李斯之所以不扶持扶蘇而選擇胡亥,傳統解釋都是李斯受到了秦始皇寵幸的宦官趙高的蠱惑以及威脅,才不得不同意改立胡亥的。

而至於李斯為什麼那麼容易被脅迫,為什麼會同意趙高的要求,大家可以去看《史記》,《史記》裡寫的非常清楚。

但是,我今天要提另一種可能,基於出土文物和竹簡的另一種可能。

也許,不是李斯受到趙高的蠱惑拋棄扶蘇改立胡亥,而是秦始皇臨死前更改了自己的繼承人,秦始皇自己要求胡亥繼位的。

李斯和趙高只是奉秦始皇遺詔行事。

我之所以提出這種可能,當然是有理由的。

2009年北京大學獲得了一批非常珍貴的捐贈,入藏了一批海外迴歸的竹簡,共3346枚,包含17種抄寫於西漢中期的古書。這些古書或亡佚已久,可以說這批竹簡的意義不亞於發現馬王堆。


(出土的秦簡)

這批竹簡裡其中就有名為《趙正書》的完整典籍,《趙正書》主要記述了自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回程途中病亡,秦二世繼位後誅殺諸公子大臣,直至秦亡國的歷史過程,總字數近1500字,以大部分篇幅記錄了秦始皇臨終前與李斯的對話、李斯被害前的陳詞及子嬰的諫言等,經過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共同努力,目前學界一致認為《趙正書》成書時間比《史記》更早。

《趙正書》與《史記》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胡亥究竟是怎麼繼位的。

《史記》大家都知道胡亥是“篡位”;而《趙正書》竹簡則表示胡亥是秦始皇臨終時指任的繼承者,他是合法繼位,並不是篡位。

而2013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益陽兔子山遺址9號古井出土的簡牘中,發現了一枚秦二世元年的文告。(湖南益陽兔子山遺址系2013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


(湖南兔子山出土竹簡)

這份秦二世元年文告裡最要緊的是一句話是“朕奉遺詔”,也就是說至少秦二世頒佈文告裡說的很清楚,他繼位是根據秦始皇的遺詔。

而這份文告和《趙正書》關於胡亥繼位的內容正好可以互相印證。

當然,我並不是主張《趙正書》和《秦二世元年文告》所披露的事實就是真的,《史記》就是假的。

我只是根據目前最新出土的考古發現以及竹簡解讀,給大家提供一個嶄新的視角和另一種可能性。

根據《趙正書》所說,那麼就很好理解李斯為什麼這麼容易服從胡亥了,因為胡亥是秦始皇認定的繼承人,他作為秦始皇的臣子和秦朝的丞相,服從秦始皇指定的繼承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蘭臺


林則徐任兩廣總督,查禁鴉片時期,曾在自己的府衙寫了一副對聯,其中有句: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意思是說“當官必須堅決杜絕私慾,才能像大山那樣剛正不阿,挺立世間。”

李斯在秦始皇突然死去後,該選擇誰來當大秦帝國繼承人的問題上,自己最終沒能“剛”起來,反而聽從了陰險狠毒的趙高,最終自食惡果,下場極慘,是因為他心中有“欲”——對榮華富貴的慾望太多,最終沒有讓他“剛”起來。

我們從李斯的成長和成功軌跡中,可以清晰窺探到他“慾望”的蛛絲馬跡。

一、青年李斯:急於擺脫自己卑微的出身


公元前284年,李斯出生在楚國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西南),這是個偏僻的小地方。年輕時的李斯,雖然寫得一手好字,也只能是上蔡縣城一個掌管文書的小李,仰人鼻息,蹉跎年華。他時時刻刻在想著怎麼逃離這裡。

這種逃離慾望有多強烈呢?《史記》記載,李斯上廁所時看到一隻偷吃糞的老鼠,仰天長嘆:“人之賢不肖,譬如如矣,在所自處耳。”

人一輩子,有出息和沒出息,不正是這兩隻老鼠的樣子嗎?生存環境決定一切啊!

感嘆完了,李斯就辭職了,去找當世大儒荀子學習帝王之術——野心可謂“路人皆知”。

荀子當時名氣很大,但一輩子都沒遇到飛黃騰達的機遇,他也挺喜歡這個叫李斯的小青年。也是出於好心,他告訴李斯——小李呀,工作還是要腳踏實地,不能好高騖遠,我當年周遊列國,像秦國、趙國、齊國,我都遊說過,他們不相信我,我最終還是隻能找份普通工作慢慢幹……

荀子話沒落音,李斯冷笑一聲:“人哪,最可怕的就是一輩子碌碌無為,還自我安慰說平淡可貴!”


故垢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惡利,自託於無為,此非士之情也!——《史記》

二、中年李斯:不惜一切守住地位


李斯通過一手漂亮的小篆和滿腹的才華征服了呂不韋,從而有機會接近秦王贏政。他一開始就亮出了自己的主張:滅了六國,一統天下!

李斯背叛了荀子傳授的儒道,他並不在意誰的主張誰的思想,他只想實現自己的夢想——擁有榮華富貴。

秦王採納了李斯的“先滅韓,以恐他國”的吞併順序,並封他為座上客卿。

但韓國不想坐以待斃,派了一個叫鄭國的間諜,帶著長期潛伏任務,還在秦國和咸陽附近修了一條“鄭國渠”。但這個名義上是興修水利的工程,其實是鄭國人希望通過工程佔據人力物力,讓秦國無暇攻鄭的計謀!

秦王發現了大怒,準備一杆子把所有外來的“客卿”全部趕走——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漏網一人!這讓李斯相當恐慌,畢竟他也是外來的,而且地位還不如間諜鄭國——怎麼說人家也是公派出差,他李斯只是個外地農村來秦國的打工仔。

李斯拿出渾身解數,給贏政寫了洋洋灑灑的一封信《諫逐客令》,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終於保住了地位。

但韓國又派來了更厲害的說客——韓非子。贏政是韓非子的迷弟,天天夢想把這個天才招到自己身邊,所以對待韓非子挺好。

這讓好不容易剛保住位置的李斯感受到了威脅,他暗中發力,並對贏政說:


韓非,韓之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殺之。——《史記》


大王,人家是韓國的貴族,不管你怎麼對他,他遲早是要回家的。這樣的人,要麼用,要麼殺!最終一代大儒韓非子不明不白死在秦國,可見李斯為了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有多麼不擇手段。

三、晚年李斯:捨不得孩子最終敗給了狼


秦始皇37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後,遺詔扶蘇治喪即位。

而且扶蘇是李斯的女婿,於公於私,李斯都是該當仁不讓全力以赴輔佐。

但當時扶蘇正在上郡,協助大將蒙恬修築長城、抵禦匈奴,這給後來發生的一切創造了一個契機。


陰謀家趙高來拉李斯下水,篡改遺詔,幫胡亥篡位。李斯的面對趙高的威逼利誘,李斯明知是大逆不道,但態度卻十分值得玩味。

李斯先大罵,再指責,然後勸說,接著是提醒,最後“仰天長嘆,垂淚太息道:‘嗟乎!獨遭亂世,既以不能死,安託命哉!’”既然不想死,那我還不能活著嗎?

以李斯的聰明,他真的不能看透,事成之後,趙高會怎麼對他嗎?

不會的。他還是太貪戀他已經擁有的一切了,他害怕他說個不字,趙高和胡亥就讓他立馬在秦宮無立足之地。關心則亂吧。

和趙高沆瀣一氣幫胡亥篡位成功後,李斯還極盡諂媚之能事,上了一封《行督責書》對荒淫無道的胡亥大加讚揚。

但陰險的趙高不會放過李斯的,最終一代名相淪為階下囚,《獄中書》成了李斯苦苦挽留這手中榮華富貴的最後一次掙扎,

可是再也掙扎不出來一絲機會,反而越陷越深。


自食其果的悲慘結局

曾經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李斯,在即將被拖到咸陽集市當眾腰斬之前,卻回頭對自己的兒子說:“我多想再和你一起,再次牽著黃狗,在老家上蔡茂盛的草木裡,追逐肥胖的野兔啊!可惜,再也不可能了!”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李斯終於不再想功成名就,不再想位極人臣。只是像一個離家太久的孩子,想起了老家門前的草木豐茂,想起了黃狗追逐野兔。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斯出獄,與此中子俱執,顧謂此中子曰: 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史記》


不但身死,還禍及子孫,被滅了三族。直到最後一刻才明白,富貴不過如過眼雲煙。



司馬遷《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