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適時放手 做一個“懶媽”(育兒)

孩子從出生到三歲上小班,都是我自己帶過來的。不得不承認,自己一人帶孩子非常辛苦,但也正因為只有自己帶孩子,精力有限,無法事事都為孩子做得周到細緻,所以學當一個“懶媽”,適時放手讓孩子去做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我家孩子還未出生時,我經常看到身邊很多家庭,全家人圍著一個孩子,吃飯時,孩子在前面跑,爺爺奶奶或父母在後面追著喂一口飯。有的直接把吃飯的陣地從家裡轉移到家門口、馬路上、搖搖車上.....孩子一邊玩耍,家長一邊餵飯。這樣的做法,我非常反對。

我家孩子一週三後,我有意開始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基本習慣。比如讓孩子學吃飯。我先是給孩子買了一張幼兒餐椅,一到吃飯時間,先給孩子圍上圍兜,儘量避免孩子把湯汁倒到衣服上,然後讓孩子坐在自己餐椅上。他很喜歡坐屬於他的餐椅,也很願意自己抓著調羹舀飯舀菜舀湯。有時他會把湯汁倒得到處都是,我也不會生氣,還經常鼓勵他真棒,會舀湯了,會舀菜啦之類。如果看到孩子實在沒吃多少飯時,我才幫忙再喂點飯給他吃。有的家長可能會覺得,這麼小的孩子自己舀飯也吃不飽,地上餐椅上還被孩子弄得髒兮兮的,還得收拾,非常麻煩。事實上,正是家長一次次嫌麻煩,一次次覺得孩子還小,等長大了自然什麼都會的想法,成了孩子獨立性發展的最大障礙。

適時放手 做一個“懶媽”(育兒)


在每天吃飯時間都讓孩子坐餐椅吃飯後,我家孩子從一週三時會抓起調羹隨便舀湯,到一週十有時能自己吃完一碗飯,兩週歲時,一到吃飯時間,喊他就來了,不管身邊小朋友在玩什麼,他都能夠自己認真地把整碗飯吃完。記得有次,中午,他鬧情緒,不肯自己動手吃飯,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地哭著:“媽媽喂!媽媽喂!”,他的哭聲引來了很多大人圍觀,她們就說我狠心,說孩子都哭得這麼慘了,你就喂他吃吧。但我還是堅持讓他獨立吃飯,最終小傢伙看鬧不過我,又開始自己乖乖吃飯了。這件事情後,我更加確定了:沒有不獨立的孩子,只有放不下的媽媽。

我家孩子其他一些自理能力和基本習慣的培養,比如讓孩子自己刷牙,自己去小便,自己收拾整理圖書等,我也是讓孩子像學會吃飯這樣。首先大人要捨得放手,當一個“懶媽”,不嫌孩子事情完成不好麻煩、時常鼓勵孩子並堅持下來。當孩子會自己吃飯了,不用餵了,當孩子會自己去拉小便了,當孩子會自己刷牙了,當孩子會自己穿脫衣服褲子了......媽媽獲得輕鬆的同時,孩子也真正成長起來了。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說過:“凡是兒童能夠自己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做。”適時放手,我們會發現孩子的潛能是無窮的。

媽媽們,學著適時放手,做一個“懶媽”。要知道,真正的母愛,是一場得體地退出。

適時放手 做一個“懶媽”(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