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为什么农民愿耕地抛荒?

qzuser


我是一个标准的农村“半边户”:老伴是正宗的农民,我是“摆渡人”——教书匠。

我家住在湖南湘西的一个山旮旯里,全村60余户人家,为了养家糊口,昔日全靠种田,今朝几乎全靠打工,绝大部分耕地都抛荒了。

我家有耕地近10亩,现在有7亩多都拋荒了。愿意吗?愿意。为什么呢?

下面,就以我家为例,谈谈我的看法。

我家有6口人,全劳力有4个。现在这4个全劳力都在江苏打工,我和老婆子早已成为留守老人了。

为什么他们宁愿让耕地抛荒而去异地打工呢?若他们4人都在家种地,最多也只能种七、八亩地,再多种一点,就难以承受了(田地分散,交通不便)。可这七、八亩地,一年下来,总收入还不到20000元,人均不足5000元,也就是说,在家种地,一个劳动力一年总收入还不到5000元,而外出打工,一个月一个人就可以挣5000元。显然,种地效益低,不划算,不如打工。这是原因一。

农村,特别是山旮旯,出门就爬坡,交通不便,种地无法实现机械化,离不开肩挑背驼,效益低不说,这长时间的卖苦力,长时间的受疲惫折腾,倒不是现代人能忍受的了的。种地苦,种地累,人们宁愿改行,宁愿耕地抛荒,也不愿在山里种地。这是原因二。

一般来说,山区农村耕地分散,不成片,不集中,有的在山顶,有的在山腰,有的还在山谷,有的离家近,有的离家远,下地干活要走个把小时路的都有。我家有一丘田在山顶,周围千米以内尽是荒山。山里的野猪,田边的老鼠,林中的鸟雀,往往成群结队地到田里偷吃稻子,这丘田几乎年年欠收。耕地偏远、分散,鸟雀、动物蚕食庄稼严重,有种无收,种地得不偿失。这是原因三。

我和老伴都是年逾七旬的老人,想种地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因此,我家门口有丘田,水源极为方便,我都种不了,只好让它抛荒。老弱病残、缺乏劳动力,田土无法耕种。这是原因四。

我家有丘田在公路边,又在山寨中间,水源条件极好,出租,还有人要。可是,偏远的、分散的、条件差的,别说出租,就是白送人家,也没人要。耕地出租都无人要。这是原因五。

以上看法或许是个人的偏见,或许是奇谈怪论,诚恳期盼各位老师赐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