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饒宗頤作為一代國學宗師,其書法繪畫水平在中國當代處於什麼地位?

青山磊落


饒宗頤先生堪稱一代宗師!

饒宗頤先生照片

饒宗頤先生書法作品欣賞

已故饒宗頤先生,出身書香名門,自學而成一代宗師。他是當代中國百科全書式的古典學者。其茹古涵今之學,上及夏商,下至明清經史子集、詩詞歌賦、書畫金石,無一不精。他貫通中西之學,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臘楔形、楚漢簡帛,無一不曉。人謂“業精六學,才備九能,已臻化境”。他與錢鍾書並稱“南饒北錢”。錢鍾書先生稱他是“曠世奇才”。他與季羨林並稱“南饒北季”,季羨林先生說他是“我心目中的大師”。金庸說,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學術界尊他為“整個亞洲文化的驕傲”!

饒宗頤書畫作品欣賞

他自敘自髫齡習書的歷程,從唐顏真卿“大字麻姑仙壇”入手,更取法瘞鶴銘、張猛龍碑、爨寶子碑及龍門造像。章草取法簡而參以急就章。行草好唐懷素與宋黃山谷、米南宮。隸書取徑張遷碑、石門頌及開通褒斜石刻,而參入清人意趣,篆書於天發神識碑,浸淫至深。至於甲骨、金文、簡帛及兩京碑碣,皆攝取其意。故不論篆隸楷草,皆能於古人筆意之上發展。他對前人書畫藝術的高度觀察力及轉化能力,使他的書法能夠寫出各種不同形象,但卻又能保持強烈個人面目,包括把古代一些不是書法家所寫的字,變成他自己面目的古文字書法

饒宗頤書法作品欣賞

饒宗頤教授先後舉辦過多次書畫展,出版了很多書畫集。饒宗頤擅長山水畫,寫生及於域外山川,不拘一法,而有自己面目。他的山水畫寫生和人物白描,獨具一格。他的國畫題材廣涉山水、人物、花鳥,有傳統流派的摹仿,有世界各國的風光寫生,自成風格。

饒宗頤人物畫作品欣賞

饒宗頤的畫既不同於傳統的學“四王”(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繁密厚重或學石濤、八大清逸脫俗的一路,也不同於那些致力於改革創新的新文人畫,而是在縱覽歷代名家翰墨基礎上,獨抒胸臆,形成自己的風格。無論是意境深遠的山水畫,還是清新淡雅的花鳥畫,或者是筆簡意賅的人物畫,饒宗頤的繪畫無不帶著一種濃厚的文人氣象。這就是饒宗頤繪畫的典型特徵。

饒宗頤山水畫作品欣賞

我是無心齋苦果,喜歡我文章的人請關注我。文中所有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無心齋手稿研究


饒宗頤,1917年8月9日生,號選堂,廣東潮州人。香港中文大學榮休講座教授,多所大學名譽教授,中央文史館館員。饒公是享譽海內外的國學泰斗,他在傳統經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學、藝術、文獻以及近東文科等多個學科領域均有重要貢獻,在當代國際漢學界享有崇高聲望。一生獲得榮譽無數,1962年獲得有“國際漢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儒蓮獎”,2000年獲得香港政府最高榮譽“大紫荊勳章”。2011年被推選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

△饒宗頤先生手跡△

饒宗頤,出身書香名門,自學而成一代宗師;他是當代中國碩果僅存、絕無僅有的百科全書式的古典學者。學術界尊他為“整個亞洲文化的驕傲”。作為知名學者,饒宗頤教授的學術研究範圍非常廣博,涉及上古史、甲骨學、簡帛學、經學、禮樂學、宗教學、楚辭學、史學(包括潮學)、中外關係史、敦煌學、目錄學、古典文學及中國藝術史等十三大門類。

他與錢鍾書並稱為“南饒北錢”,與季羨林並稱為“南饒北季”。他達古通今,學貫東西,在學問的天地裡,碩果累累。他就是著名國學泰斗饒宗頤。

有人說:“他有三顆心,第一顆叫好奇心,第二顆叫孩童心,第三顆叫自在心,一顆比一顆高”。持著這三心,饒宗頤在智慧的求索中執著,而不為執著所累。

對於饒宗頤這個名字,相信許多人都不陌生,特別是在那些炫目的頭銜之下,似乎有種盡人皆知的意味,而盛名之下,饒宗頤對於中國文化究竟意味著什麼?

作為當代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文學家、經學家、翻譯家、教育家和書畫家,他通曉英、法、日、德等多國語言文字,還精通梵文、巴比倫古楔形文字等“天書”。他的學術研究涉及文、史、哲、藝各個領域,詩、書、畫、樂的造詣也極為高深,學貫中西。

饒宗頤先生的學術代表作《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該書煌煌五百頁,以前所未有的體量系統梳理了“正統”這一中國史學(實出自公羊學)的核心問題,至今仍是中國政治史、思想史研究者的必讀名著。朱維錚先生評價此書:“就寡聞所及,國內近數十年專究歷史觀念史的論著本就稀見,而以正統論為題進行全面系統考察的專著更未發現。我所見而又是同行公認的力作者,唯饒先生這一部。”

錢鍾書說他是“曠世奇才”,季羨林說“心目中的大師就是饒宗頤”,金庸說“有了饒宗頤,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國外把他譽為“東洲鴻儒”、“漢學泰斗”、“東方達·芬奇”,國內更稱呼他為“國學大師”。





魏楷氣象


饒宗頤先生是一代國學巨匠,曾獲多項名譽,有法蘭西學院外籍院士、法國索邦高等研究院首位華人榮譽人文科學博士、中國國家文物局及甘肅省人民政府授予敦煌文物保護、研究特別貢獻獎、香港政府大紫荊勳章,以及香港藝術發展局終身成就獎等。去年我曾特地參觀了饒宗頤老先生的故居,瞭解了一代國學宗師一生成就。其書畫只是大師成就很少一部分,更多是國學成就,大家都知道的不說,有一兩樣可舉例,那就是書籍目錄學對當代編輯書籍也起了影響,以及對潮汕文化保護及推廣均起了不可磨滅的影響。所以藝術是相通的當你學富五車時所產生思想不同,所作的書畫自然也產生不一樣韻味,這也是西泠印社社長一職空缺6年後首推饒先生當社長的緣故吧。當今偽大師滿大街跑,而只有饒先生才是真正的一代大師,其書畫自然也在當代書畫金字塔尖上的!!











8914291520356山虎


百歲老人饒宗頤(1917~2018),1917年生於廣東潮安,祖籍廣東梅縣,字固庵、伯濂、伯子,號選堂。饒先生是當代享譽海內外的學界泰斗,其書與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董作賓並稱“甲骨五堂”。七十年代饒宗頤先生首次將敦煌寫本《文心雕龍》公之於世,成為研究敦煌寫卷書法的第一人。

從饒宗頤先生諸多書法作品可知其根在古文字,行草書融入明末書家豪縱之韻趣。饒先生書作品類極豐,甲骨、金文、簡、帛書,南帖北碑體的楷、行、草多體皆獨具特色,無不顯示著非凡的書學功底,饒先生書法主張“重”於“拙”。

饒宗頤先生在繪畫上更是擅於山水,不拘一法,寫生雖有域外山川面目,但皆為己用而更具自己面目特色,其人物畫多有白描手法而開己一路。

由於饒宗頤先生筆墨書畫的突出成就,人們就有:“選堂先生的書畫,清狂跌宕不可一世,溫文雅逸莫之與京。在當代,只有溥儒有此濃馥的書卷氣。但溥畫失之枯硬瘠薄,其筆法過多‘作家’氣。選堂先生筆墨豐潤華滋,行筆自由放任;若無繩墨,卻自有法度”的極高評價。


弄墨人3476384831199


饒宗頤

饒宗頤(1917年8月9日-2018年2月6日)男,生於廣東潮安,祖籍廣東潮州[1](另有報道稱其祖籍為廣東梅縣銅琶村[2][3])字固庵、伯濂、伯子,號選堂,是享譽海內外的學界泰斗和書畫大師。他在傳統經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學、藝術、文獻以及近東文科等多個學科領域均有重要貢獻,在當代國際漢學界享有崇高聲望[4]。中國學術界曾先後將其與錢鍾書、季羨林並列,稱之為“南饒北錢”和“南饒北季”[5][6]。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榮休講座教授、藝術系偉倫講座教授以及中國文化研究所顧問,香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校名譽教授[7][8]。

1949年到香港,1952年曾於新亞書院任教。1952年至1968年任教於香港大學,1968年至1973年獲新加坡大學聘為中文系首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期間曾任美國耶魯大學研究院客座教授及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教授。1973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至1978年退休。其後在法國、日本、中國內地、臺灣及澳門周遊講學[9]。2009年1月,獲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10]。2011年12月,被推選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2013年連任。[4][11]

他曾獲多項獎譽、榮譽博士及名譽教授銜,包括法蘭西學院儒林漢學特賞、法蘭西學院外籍院士、巴黎亞洲學會榮譽會員、法國索邦高等研究院首位華人榮譽人文科學博士、中國國家文物局及甘肅省人民政府授予敦煌文物保護、研究特別貢獻獎、香港政府大紫荊勳章,以及香港藝術發展局終身成就獎等。

2018年2月6日凌晨,饒宗頤在香港逝世,享年101歲。[12][13]






耳火二月


饒宗頤老先生通曉英,法,日,德等多國語言,還還精通,梵文,巴比倫古楔形文字“天書”學術研究涉及文,史,哲,藝各個領域,詩書,畫,樂的造詣也極為高深,饒老先生更對中國文化更是在智慧的求索中執著,而不為執著所累。

饒宗頤與錢鍾書並稱為“南饒北錢”,與季羨林並稱為“南饒北季”他通達古今,學貫東西。在學問的天地裡,碩果累累。

在畫界裡饒宗頤老先生有“東方達芬奇”之稱

國外把他譽為“東洲鴻儒”國內更是稱呼他為“第一國學大師”。

2016在北京從有幸目睹饒宗頤老先生的作品,大氣,穩重,灑脫,利索。饒宗頤老先生通古博學,作品更是,大氣穩準。




沈安玲宮廷式工筆畫


關於人生哲學,饒宗頤曾提出“安頓說”。他認為,“一個人在世上,如何正確安頓好自己,這是十分要緊的”。

隨著年齡的增大,饒宗頤先生已不再沒日沒夜地鑽研學問,他也開始進入海德格爾所說的那種生活,“人,當詩意地棲居”。

饒家位於香港跑馬地,在賽馬日從陽臺望下去,可一覽駿馬競逐英姿。饒宗頤常在躺椅上看著,當休閒節目。他現在甚少出門,幾乎不應酬,每天清晨四五點醒來,寫字、看書、做研究,然後睡個“回籠覺”,中午就到附近一個潮汕飯館用餐。

“我是每天坐在葫蘆裡。”饒宗頤笑道。他引用元代詩人的一句話:“一壺天地小於瓜。”他在自己的天地裡,清靜達觀,身心愉悅,自然長壽。

“我從14歲起,就學‘因是子靜坐法’,早上會沐浴和靜坐,然後散步,晚間九時必寬衣就寢。”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身體不好怎麼行萬里路?因為有了強壯的身體,為了研究一個問題,我可以跑到發源地去考察。1962年,我第一次跑去莫高窟,當時環境很艱苦,但是樂趣無窮,因為我親自印證了我所知道的東西,而且受此啟發,又有新的問題產生了。研究問題要窮其源,‘源’清楚了,才能清楚‘流’的脈絡。”

令人感動的是,如今已百歲高齡的饒宗頤並沒有忘記肩上的重擔,仍在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奔走呼籲。今年6月27日,他不遠萬里前往法國巴黎,參加“蓮蓮吉慶——饒宗頤教授荷花書畫展”開幕儀式,並與兩位老學生:90歲的法國漢學泰斗汪德邁、91歲的德國漢學泰斗侯思孟會面。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饒宗頤在為人修學中也有自己的“三境界”:“漫芳菲獨賞,覓歡何極”為第一重境界,意為在孤獨裡思考和感悟,上下求索“看夕陽西斜,林隙照人更綠”為第二重境界,“日愈西下,則其影愈大”,饒宗頤認為這是一般人不願進入的一重境界,

因為一般人的精神都向外表露,既經不起孤獨寂寞,又不肯讓光彩受掩蓋,只是注重外面的風光,而不注重內在修養,他們看不見林隙間的“綠”。其實,越想暴露光彩,就越是沒有光彩。“紅蔫尚佇,有浩蕩光風相候”為第三重境界,意為無論如何都要相信,永遠會有一個美好的明天在等候自己,只有這樣才沒有煩惱,自主人生,自成境界。

▼國學泰斗饒宗頤作品▼


壽如金石佳且好兮 

137×34.4 cm 紙本設色 1995年

渺渺湘江冷紫波,亭亭翠蓋擁湘嫁。

月明風細飄香處,應有人間寶瑟謌。

137×34 cm 紙本設色 1994年

宣廟青銅白定磁,參差插遍莫論枝。

豐臺有約揮鞭懶,怕見將離墜地時。

137×34 cm 紙本設色 1989年

莫過眾芳多莫穢,有根終不若無根。

137×34 cm 紙本設色


大米藝術


饒宗頤先生是一代國學巨匠,曾獲多項名譽,有法蘭西學院外籍院士、法國索邦高等研究院首位華人榮譽人文科學博士、中國國家文物局及甘肅省人民政府授予敦煌文物保護、研究特別貢獻獎、香港政府大紫荊勳章,以及香港藝術發展局終身成就獎等。去年我曾特地參觀了饒宗頤老先生的故居,瞭解了一代國學宗師一生成就。其書畫只是大師成就很少一部分,更多是國學成就,大家都知道不說,有一兩樣可舉例,那就是書籍目錄學對當代編輯書籍也起了影響,以及對潮汕文化保護及推廣均起了不可磨滅的影響。所以藝術是相通的當你學富五車時所產生思想不同,所作的書畫自然也產生不一樣韻味,這也是西泠印社社長一職空缺6年後首推饒先生當社長的緣故吧。當今偽大師滿大街跑,而只有饒先生才是真正的一代大師。


皇發篆刻


饒宗頤先生集學術與藝術於一身,是國際公認的一代巨匠、南派文化宗師。精通多種外語,知識淵博,學富五車,著作等身。六十多年來,孜孜不倦,無論甲骨文、簡帛學、敦煌學、佛學、道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乃及印度梵學、西亞史詩、藝術史、音樂、詞學、書畫及理論,學無不涉,涉無不精,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除了專著六十多種外,尚有發表在世界各大學術期刊及各大書刊上的論文,短文和雜文約有四百篇。藝術方面於繪畫、書法造詣尤深。繪畫方面,擅山水畫,寫生及於域外山川,不拘一法,而有自己面目。人物畫取法白畫之白描畫法,於李龍眠、仇十洲、陳老蓮諸家之外,開一新路,影響頗大。書法方面,植根於文字,而行草書則融入明末諸家豪縱韻趣,篆書兼採谷口、汀洲、冬心、完白之長,自成一格。主張書要“重”、“拙”、“大”,克服輕佻、嫵媚、纖巧之病。其書作氣息空靈,淳淳入古,尺幅之內疏簡凝重,濡染翰墨,殊為精緻。實可謂:“筆走時篇篇錦繡,墨動時字字珠璣”。


大年禧


國學大師饒宗頤

————

百歲泰斗筆耕勤 舞筆潑墨抒胸臆。

————

筆法、造型和構圖乃至整體氣韻,落筆之處,既得古風,又有新意。皆能在精微與廣大之中獲巨大的情感、精神空間,體現人生與藝術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