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孩子偷钱该不该打?不妨来试试“善意的谎言”,值得所有家长学习

有位老师在一次收学费时, 发现一位学生悄悄拿走了她放在一旁的三元钱。 她看到了是谁,但没有声张。上课时,她说是她粗心多找了一位学生三元,希望这位学生能把多找的钱还给她。一天过去了,没有动静,学生无动于衷。晚上,她翻来覆去不能入睡。三元钱不能算多,但是性质非同小可。如不及时教育,后果不堪设想。


孩子偷钱该不该打?不妨来试试“善意的谎言”,值得所有家长学习


第2天, 她悄悄把这个学生叫到办公室,开门见山地说:"钱是我多找给你了,是不是?"这位学生看着老师温和而又带着几分严峻的面容,低着头红着脸说:"是的。"然后把钱交了出来。而这位老师的做法也让网友称赞不已。


孩子偷钱该不该打?不妨来试试“善意的谎言”,值得所有家长学习


一些家长发现孩子"偷"了钱之后,首先的反应是大吃一惊:小小年纪就"偷",长大了还了得?接着的行为可能不是骂便是打,以示教育。其实偷拿家里的钱是每个孩子都可能犯的错,作为父母,不能把孩子的这种行为等同于大人的偷窃行为,以免让孩子觉得自己不是好人,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偷钱该不该打?不妨来试试“善意的谎言”,值得所有家长学习


这个时候,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静,问问自己: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他的行为向我们传达了什么?


孩子偷钱该不该打?不妨来试试“善意的谎言”,值得所有家长学习


据统计,儿童说谎67%是由于畏惧和怕嘲笑引起的,10%与儿童的想象、夸张有关,只有20%的孩子是故意说谎。所以,面对孩子的谎言,家长不必着急,而要冷静分析孩子说谎背后的理由,宽容孩子的谎言,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孩子偷钱该不该打?不妨来试试“善意的谎言”,值得所有家长学习


对待教育问题,需要寻找-一个好的切入点。学生们的人格尊严其实特别强烈,我们需要软硬兼施。孩子犯了错误,不要急着当头棒呀。要冷静,讲究教学艺术。判断是非对错几乎人人皆可,而教师,要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给孩子这张白纸涂路纯洁美好的品质。教育是美丽的,更是快乐的。尊重孩子。教育孩子,是教师良好的修养和高起的智慧。教化心灵,引导与尊重并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