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最近榮耀老熊科普的鋰電池充電快慢是否是真的?你怎麼看?

動不動就想開車


華為手機,一直把電池的安全放在首位,特別是重度遊戲玩家。因此華為開發的18W,22.5W,20W,40W,55W多種快充,都是電量少時快充,到90%左右放慢速度,並有真正的涓流充電過程。我評測過很多華為手機的充電,實際上,也有很快的,但是華為不去片面的比充電時間。最近華為手機又增加了智能充電,能按用戶使用習慣,安排充電速度。總之,一切以手機電池安全為主,把充電對電池的影響越小約好,因此華為手機的電池都比較耐用的,也是這個原因。

老熊是真正的科普,是從技術上給用戶科普,而不是像盧十瓦那樣的忽悠人。


老爺子HF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關於榮耀老熊科普的鋰電池充電快慢是否是真的呢?

答案是榮耀老熊的科普理論表面上有一定道理,實際上是錯誤的!

為什麼說榮耀老熊關於鋰電池充電科普不全對呢?

答案是榮耀老熊忽略了兩點最關鍵的因素:

1.電池FFC充電技術;

2.不同電池採用的電芯設計不一樣,對於不同電芯的充電方案與策略不一樣。

以上兩點因素導致了榮耀老熊得出一般人的觀點,實際上是不專業不全面的。

對於手機鋰電池採用的充電過程如下:

涓流充電—>恆流充電—>恆壓充電三個部分,其中涓流充電屬於小電流充電階段,恆流充電是大電流充電階段,恆壓充電是電流逐漸減小階段。當在恆壓充電階段的電流減小到設定的電流值(比如常見的200mA)以後,充電就會截止。

怎麼提高充電效率呢?也就是怎麼縮短充電的時間。

我們根據公式Q=I*t,P=U*I

得到t=Q/I=Q/(P/U)=Q*U/P

對於上述的U來說,目前已經從之前的4.2V鋰電池提高到如今的4.4V,對於U受限於電池出廠時的規格值,我們簡單理解為不變量。

那麼根據上面公式,如果想縮短t,就必須增大P或者減小Q,於是現在手機廠商都在增大充電的P,即充電功率來加速充電效率。但是我們同時看到還有一個Q是影響因素,但是為了手機續航能力,手機廠商都在儘可能增大Q,即電池容量。

通過上面的說明,我們一般會簡單理解為小米的大電池容量與30W充電功率在充電速率上應該低於華為的小電池容量與40W充電功率。

實際上,這只是表象,屬於外行的膚淺理解!

小米是如何做到30W>40W的呢?

首先小米已經在多款手機上通過30W充電功率領先華為的40W充電功率。對於這個結果,大家毋庸置疑,絕對是經得起考驗的。

我們先看如下一張圖示,其中綠色曲線表示華為40W充電曲線,藍色表示小米30W充電曲線。橫座標表示充電時間,縱座標表示充電電流。那麼對於充電曲線與橫縱座標圍成的面積即表示電池電量。

很明顯對於在恆流充電階段小米的充電電流更大,而華為的較小,因此小米可以提前充滿電量。根據上面的圖示,很明顯如果做到藍色曲線的時間軸更短呢?

我們可以把藍色曲線的第一階段即恆流充電階段電流增大,並且大電流持續時間變長,這樣可以縮短整個過程的充電時間。

其次,我們還可以縮短恆壓充電階段時間,畢竟恆壓充電的電流是相對較小並且逐漸減小的,因此效率非常低,我們需要儘量縮短恆壓充電時間。

如何做到縮短恆壓充電時間呢?

這就涉及到了上面說的第一個關鍵原因:電池FFC充電技術。

什麼是電池FFC充電技術呢?

這個是鋰電池最新的充電技術,通過改變電池電芯設計方案,可以讓在充電過程中短時間超過電池的額定電壓,也就是說超過目前普通鋰電池額定電壓的4.4V,達到4.45V甚至4.5V。這樣的好處就是電池可以支持在恆流充電階段更大的充電電流與延長恆流充電階段時間。於是,我們就可以大幅縮短恆壓充電的時間了。由於縮短了效率低下的恆壓充電階段,那麼就可以做到提高充電的截止電流。

小米正式因為採用了最新的FFC電池充電技術,讓恆流充電時間電流更大時間也更長,那麼就可以縮短恆壓充電階段時間,得到的收益就是整個充電過程的時間縮短。

另外充電快慢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功率大小隻是其中一個因素,我們總結如下:

1.與充電功率大小有關;

2.與電池容量大小有關;

3.與電池電芯設計有關;

4.與電池支持的充電方案策略有關;

5.與手機結構熱設計有關,目前手機充電都會嚴格控制溫度,溫度變高都會限制充電電流大小。如果手機熱設計出色,那麼手機就可以全程充電不限電流大小。

6.與手機的充電電路拓撲架構有關,不同的充電電路架構,得到的充電效率不一樣。

7.與充電元器件選型有關,充電器件效率越高,那麼充電熱損越小,那麼進電池的功率也就越大。

8.與整個充電鏈路的阻抗有關,阻抗越大,那麼熱損越大,無疑進電池功率就會越小。

9.與手機的充電控制策略有關,不同的充電控制方案不一樣,那麼充電效率也不一樣。

根據上面充電方面的因素總結,大家應該比較清楚的知道功率只是其中一個因素了吧!

我們再看如下一張圖片,打個比喻:如果充電器功率為40W,但是充電通路的熱損是15W,那麼進電池的功率只有25W。相反,如果充電器的功率為30W,並且充電通路的熱損是3W,那麼進電池的功率就是27W。無疑30W的充電效率更高。

我們再說明第二點,那就是在電池充電末尾階段充電電流大小的問題。

對於榮耀老熊的說法有一定道理,正常情況也確實是這樣的。但是他忽略了一個最基本問題那就是華為採用的手機電池和小米採用的電池不一樣,充電方案與策略也不一樣。

不同的鋰電池對於電芯設計以及保護板設計是不一樣的。正是因為兩個手機的鋰電池不是一樣,那麼所允許的充電方案也是不同的。

小米採用的電池是支持FFC充電技術,並且通過特殊的電芯設計既可以保證充電更高效,同時讓鋰電池老化水平在正常範圍內。

而華為採用的電池不支持FFC充電技術,另外兩顆電池的所允許和採取的充電方案也不一樣。這就導致了華為的手機電池充電是按照普通充電方案進行,最終充電截止電流為150mA的小電流,而小米的電池可以做到電流在800mA的大電流就截止充電。這也是上述曲線最後階段小米手機能提前結束而華為手機充電最後階段一直緩慢充電,導致效率較低,最終的結果就是40W充電效率低下,比小米的30W充電效率更低。

因此不能用同一款電池電芯的充電思維去判斷不同電芯與充電方案的電池。

需要說明一點的是華為採用的鋰電池價格相比小米的支持高壓FFC充電技術的鋰電池價格成本低許多。

所以不能用同一思維去評估不同的東西,那樣的結果是不可靠的。

總結:

榮耀老熊的說法看似有一定道理,但是放在小米與華為兩家採用的不同電池電芯設計,以及不同的充電方案與策略中實際上是很大程度都是不對的。

以上答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關注交流!


硬件十萬個為什麼解說


榮耀老熊說得對,但也不全對。

先看看他說了啥,鋰離子電池的特性,不同電量區間應該使用不同的充電電流的大小,充電先快後慢有利於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當電池進入高電量區間時,負極因鋰離子不斷嵌入,鋰離子濃度逐漸增加,鋰離子嵌入負極的難度越來越大,會在負極表面聚集,鋰離子濃度超過臨界值會轉化成鋰金屬,鋰金屬無法再轉化為鋰離子,長期使用電池容量會明顯下降,電池壽命降低。所以在電池快充滿時宜用小電流充電,又附了下圖:

對於用戶體驗來說,快充確實是為了解決低電情況下的焦慮問題。但是榮耀的方法對電池充電速度確實有很大影響,對於需要充滿電的用戶來說確實有一定的影響。另外這個對於電池的損耗具體有多大影響,榮耀老熊也避而不談,從榮耀手機的使用用戶瞭解情況看,電池方面耐用程度也沒有更好。有網友表示榮耀V20使用兩個月就損耗了10%了!可別說涓流充電是V30才用上的~

反正老熊的說法相當高明,雲裡霧裡的不明所以的網友表示好像還是榮耀技術含量高,小米充電快沒技術含量還風險高!


道不可道名不再名


目前手機電池技術還未有大的改進

這個問題先不說對與錯,這麼說吧

快充影響不影響壽命?影響!但是這些商家從來不會告訴你,因為一年以後他又能在你電池上賺一筆,也許你覺得電池不才是幾十塊錢一萬塊錢嗎?但是如果基數是一千萬為基數呢?這又是幾億的收入

快充和壽命如何平衡?

前半段可以接近功率充電,後半段是涓流充電。

所以你自己要有自己的判斷,誰對誰錯,誰的適合你

都是快充,電池容量那麼大,為什麼續航不行呢?自己掂量掂量,這是為什麼嗎?

v30pro 是 40w快充

CC9pro是30w 5230毫安時的的的電池

10pro 是4500的電池 續航一樣不行,為什麼呢?






陽光科技微訊


華為做不到,所以他覺得同行都做不到,並且是不可能做到!所以按照華為的方式充電,加快充電速度肯定電池壽命變短。 老熊的思路框架本身就限制了他的思考範圍! 可笑至極! 華為跳鴻溝過不去就跟別人說這鴻溝千萬不能跳,跳過去肯定會扯到蛋。於是華為防止扯到蛋就花更多時間從旁邊繞過去。小米來了一下就跳過去,並且告訴大家跳過來沒扯到蛋! 於是華為為了證明自己繞過去的方式是正確的,就到處跟別人說小米剛才那一跳肯定扯到蛋了,小米只是不說出來,所以小米騙你們呢!


華為海軍教主


這個不必問真的假的,因為這是常識。快充確實是對電池有不利的影響。快充的時候,由於功率大,發熱量高,此時電池很熱,熱就容易導致電池老化的快,從而縮減壽命。

但是,廠商在研發快充的時候,對這些負面影響都已經做了考慮。要想提高充電速度,有3種方案:

1,高電壓,低電流。

2,低電壓,大電流。

3,高電壓,高電流。

無論採用哪種方式,其最終目的就是提高充電功率。因此,廠商研發快充,就是要解決如何在提高充電功率的情況下保證電池的安全。

目前,只要是已經量產的手機快充,在生命週期內對電池的影響都不是大問題,因為,快充帶來的優良體驗遠遠超過它的弊端。

況且,要說到損壞電池,那能說的點就太多了。比如說,充滿電不拔、邊玩手機邊充電、高溫天氣玩手機等等等等,一般手機就2年就換了,我們買手機是拿回來用的,不是買回來伺候著的。


數碼科技視界


老熊的科普基本正確,這與2月29日晚21點30分在CCTV-2財經頻道播出的《中國經濟大講堂》中,陳立泉院士講的差不多,有興趣的可以去搜視頻觀看一下。任何鋰離子電池的快充技術都是以犧牲電池的容量與壽命為前提的,現在的手機快充是與消費者之間的妥協而已,好的電池管理系統,也只是降低了對電池的損害。


caesar2018


最近幾年大家購買手機會注重一個參數,那就是充電功率大小,在大家映像中40W肯定比30W充電要快要好,所以在購買手機的時候會特別在意充電功率的大小,那麼這到底是否正確呢,今天上午榮耀產品線副總裁熊軍民做了一期科普,在微博發佈【快充是否要以犧牲電池壽命為代價?】的科普小知識。

“友商30W快充比榮耀40W快充更快”是謬論。

在老熊的科普中表示:在充電的前40分鐘,榮耀V30的40W超級快充充電速度上秒殺友商30W快充,友商為了所謂充滿100%“30W秒殺40W”的營銷噱頭,在最後快充滿的階段仍然選擇了大電流充電,犧牲了電池壽命。

為什麼快充滿時,榮耀40W超級快充選擇“小電流”充電?

當電池處於中低電量區間時,負極嵌入的鋰離子較少,鋰離子濃度不高,造成的濃差極化較小,鋰離子可以快速嵌入,這一階段,可用大電流充電。

當電池進入高電量區間時,負極因鋰離子不斷嵌入,鋰離子濃度逐漸增加,鋰離子嵌入負極的難度越來越大,會在負極表面聚集,鋰離子濃度超過臨界值會轉化成鋰金屬,專業術語稱之為“析鋰”,鋰金屬無法再轉化為鋰離子,長期使用電池容量會明顯下降,電池壽命降低,因此,在電池快充滿時宜用小電流充電。

對於榮耀來說,既快又安全的快充體驗永遠是第一位的。

用“電池完全充滿的時間”這個參數來衡量快充其實並不合適。因為快充最大的價值在於解決用戶低電量的焦慮問題,更強調短時間內快速補充電量,因此榮耀始終在努力提高用戶30分鐘、甚至15分鐘的充電速度。

在前30分鐘高速充電,滿足用戶的應急需求;之後降低充電速度,保護電池,延長電池壽命。

以上三點就是榮耀老熊的科普知識點,雖然我不是太懂第二點,但是第三點還是能夠理解的,現在處於快捷湊的生活中,手機電量一旦不足極容易引起用戶的焦慮,所以在短時間內將電量提升到一定程度是大家最希望的。

比如早上起床拿起手機一看,電量報警提示不足,大家第一反應就是插上充電器充電,此時心裡想的自然就是充電速度越快越好,但是由於時間緊迫,可能只能充電十分鐘,想完全充滿根本不可能,所以前期的充電速度明顯比後期完全充滿更重要。

如果是晚上手機電量不足,那麼由於時間充足,甚至我可以在睡覺的時候充一晚上,後期的充電速度快慢就顯得不那麼重要。

至於充電速度的快慢是否真的對電池有損害還有待大神來解釋,這裡不做分析。


黑暗科技世界


是真的,小米未來噱頭犧牲電池壽命,眾所周知小米所有產品(不單指手機)都是第三方不知名小廠設計(給山寨作坊投點錢美其名曰生態鏈企業),第三方組裝,最後小米貼牌這是odm,蘋果和其他廠商是自己研發設計手機(產品外觀,內部結構設計研發,品控等等,米boy彆強調誰都不生產硬件,是誰都不生產硬件,但山寨貼牌米怎麼組裝都不管),第三方組裝這是oem,都跟小米有本質區別,米boy猴子懂了嗎?小米就是山寨貼牌貨,別再說蘋果也是富士康的了,給雷軍丟人現眼,山寨米能賣出去僅僅是因為便宜,米boy我哪裡說錯指出來,別上來就扣帽子顯無知






小屎紅糞山寨貼牌貨


學過物理化學的都知道,毋庸置疑,大電流充放電對電池的損害是客觀存在的,不管是鋰電池還是鉛酸電池,不單單是充電,放電也是如此。而且鋰電池還特別怕熱,所以充電功率要有一定的限制。而且強制大功率充電對接近滿電電池的損害不言而喻,當然半年就換手機的當我沒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