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一战前,本是敌人的英法,又是怎么和好?

本草百晓生


英国和法国可以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对“老冤家”了。

不说远的,就欧洲近代国际关系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以来,这两欧洲大国就经历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21)、七年战争(1756-1763)等几次大规模的军事对抗,更不用提其他的小冲突和矛盾了。英法这种矛盾和冲突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末仍然存在,那他们是怎么突然之间就化解了“仇恨”从矛盾和对立冲突的关系转化为携手共进的朋友关系呢?

其实要用一句话说明这个问题也不难,那就是在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是决定国家对外政策的指向标,但凡理性的国家决策者都会依照这一路径来发展对外关系。这点是常识了,用我们深知的话来说就是“没有永远的敌人或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林君就这个逻辑来分析一下题主的问题。

一、一战前的英法敌对表现:英法的矛盾和冲突是什么?

英法在摒弃矛盾和冲突前到底有什么“敌对问题”?这是回答这个问题的前提,不然怎么理解他们从敌人转化为朋友的呢?

(一) 历史因素造成的两国隔阂与敌对

近代以来,英国对法国造成的伤害可不小,两国结下的仇恨很多。主要有,英国三番五次阻止了法国称霸欧洲的野心和行动。如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法国的失败就是英国主要造成的。在此之前路易十四的几次扩张战争失败都有英国的因素。英国还夺取了法国大量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七年战争法国失败后,英国夺取了法国在北美、印度等地大片殖民地,严重打击了法国的霸权。在拿破仑战争期间又是英国主导建立反法同盟,最终终结了拿破仑帝国。在德国统一后,英国又多少倾向于加入俾斯麦的“大陆联盟体系”对抗法国。因此可以说两国之间的仇恨还真不少。

英法冲突一直是欧洲地缘政治中的一对关键矛盾、回顾两国关系史,每当法国即将取得欧洲霸权时,英国都会跳出来结束这一“糟糕的事”,以致于法国永远只能在梦中称霸。

因而英法的矛盾是长期化的一个问题了,但毕竟这都是历史问题了,而且过了这么多年了,没有哪个会纠结于这些问题。当然,历史问题也是英法敌对状态的一个因素,这点不可否认。但现实的问题才是他们之间最关键的因素。因此英法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二) 英法两国在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上的冲突和矛盾

十九世纪末,英法的“敌对”主要在于两国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冲突,甚至差点引发战争。两国殖民地冲突的焦点主要在非洲、东南亚、北美等地方。鉴于篇幅有限,二林君选取英法在非洲的冲突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尤其是在非洲,英法两大老牌殖民帝国为此冲突不断。在埃及,英法都十分垂涎这块重要的战略要地展开激烈的争夺。先是英国于1875年趁埃及财政困难时掌控了苏伊士运河的主要股权,实际上就是控制了这一战略通道。而这一运河当年是法国控制下的“苏伊士运河国际公司”主导完成的,法国对此十分不满。接着1882年,英国直接出兵占领了埃及,把它变为实际上独占殖民地,法国就这样被挤出去了,但碍于实力不够以及德法矛盾,他只能忍气吞声。

英法在中非尼罗河上游的矛盾更大。英国在非洲搞了个“2C计划”,企图建立从开罗到开普敦的环非洲大陆铁路线,以此获取绝对的主导权。而法国在非洲的计划是“V-S计划”,即建立起从佛得角到索马里之间的殖民地。这样位于非洲中部的苏丹就成为了两国战略的冲突点。

1896年,英国派兵入侵苏丹。法国对此坚决不忍了,他不允许占领埃及的英国人再次占领苏丹。于是法国为了表示他在这一地区的存在,于同年2月派出一支由马尔尚上尉率领的100多人法国远征军从法属刚果出发。1898年这支部队到达苏丹的法绍达村,他们升起法国国旗,逼迫当地的首领签订保护条约。

英国知道这件事后大发雷霆,组建海军舰队驶入该地区,同样升起来英国国旗,要求法国军队离开。就这样,英法双方互不相让,积极做战争准备。造成了“法绍达危机”,这是一战前英法最危险的时刻。不过后来法国还是由于实力不行做出了让步。

除此之外,两国在马达加斯加、中东地区、东非地区、北美的纽芬兰等地以及中南半岛上都有矛盾和冲突。

二、英法从敌对状态转向合作的原因:德国的挑战是核心要素

(一) 英德矛盾成为欧洲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英国面临的威胁来自德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崛起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其科技和军事力量也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强。面对帝国主义时代的到来和德国利益发展的需要,威廉二世皇帝改变了之前俾斯麦的大陆政策,实行积极扩张的“世界政策”。根本的就在于从英法等老牌殖民地国家中夺取德国的势力范围,以及争夺欧洲乃至世界的霸权。

德国的这两项政策都毫无意外的对向了英国。因为英国既是最大的殖民帝国也是当时世界的霸权国。德国的崛起和外交政策的改变,令英国感到十分的不安。

1899年的英布战争就是英国政策改变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德国支持布尔人和英国大战,英国虽然最终取得胜利,但是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仅投入50多万军队,花费数亿英镑。更严重的是在国际关系中遭遇了孤立。

此时的德国更加一步步的紧逼英国。在殖民地的争夺上,德国不但在南非,在中非、近东和远东及太平洋地区向英国发动攻击;在海军军备竞赛上,德国为争夺海上霸权和海上优势,1898年制定《海军法》,进行大规模的海军建设活动。英国对德国大规模的海军扩张计划非常不满,也加紧建设海军,双方矛盾激化了;在贸易上,双方矛盾也突出。双方为了争夺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展开激烈竞争。同时,德国的飞速发展对英国的贸易霸主地位产生冲击。1900年德国对英国的黑金属出口额是英国对德出口的10倍,铁制品出口额也是英国的8倍多等等。英国对此耿耿于怀,想伺机报复。

面对德国全方位的攻击,英国自身实力也相对衰落了,以往的“光辉孤立”政策已经不符合国家利益的要求。尤其是在“英布战争”后面临的困境,英国寻求盟友了。于是有了1902年的英日同盟。然而这个联盟主要是针对俄国在远东地区的扩张的,而且英国的主要威胁现在已经是在欧洲了,日本满足不了英国的需求,于是,英国把目光转向欧洲大国。此时,奥匈已经早就和德国结盟了(德奥同盟),意大利也转型了,投靠了德国。俄国当时和英国的问题太大,一时半会解决不了。因此只能把寻求同样和德国有问题的法国结盟了。这是英国这边的原因。

(二) 法德矛盾:历史与现实的因素促使法国转变态度

面对德国的崛起,要说英国还能勉强应对的话,法国恐怕问题就大了。法国作为德国的邻居,对德国的崛起恐惧可以说远超过英国。

在此之前,德国人通过普法战争夺取了法国重要的经济资源要地—洛林等地。法国人可忘记不了这么严重的耻辱,更重要的是想收回这些要地。更别提德国统一后,俾斯麦花费大量时间和代价构筑起反对法国的大陆联盟体系,想彻底打压法国,让其无法翻身。要说德国只想要英国的霸权和殖民地的话,那德国想要的是法国的命,德国直接威胁到法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因此,相比于与英国的海外利益冲突而言,法国与德国的现实矛盾更大。

同样,法国为保证自己的安全和海外利益,不得不参与到与德国的军备竞赛中来,但法国的经济实力连英国都比不上,更何况德国,因此也是陷于困境之中。再者,德国为夺取殖民地到处扩张的行为也触碰到了法国的海外利益。如在北非的摩洛哥问题上,双方就搞得剑拔弩张。

(三) 英法两国的矛盾在德国的威胁面前和现实大国关系的危机面前不值一提

两国面临着德国的威胁,该怎么办呢?只能选择和解。其实我们回过头去看看,英法两国的冲突主要集中在海外殖民地利益的划分问题上和一些历史的原因。最为关键的是,英法在欧洲没有利益冲突,反而都面临着德国的威胁,这种威胁可不是像英法那种只局限于海外殖民地的威胁,而是直接关乎到本土的安全问题。因而想通了这一点,双方都明白,冲突可以坐下来谈,没有什么事解决不了。

而且就在这时,大国关系发生了变化。1894年法国就和俄国缔结了军事同盟,然而在俄国与日本发生冲突,甚至最后爆发战争的时候,法国作为俄国的盟友

没有按照盟约规定支援俄国,这实际上表明,法国的这个盟友实际上已经废了,靠不住。因此和英国的结盟就更加必要了。因而,日俄冲突给了英法接近一个关键的时机。

英德的矛盾已经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这样有利于英国与法国的接近。英、法都面临着德国的不断强大和扩张的挑战与威胁。

三、英法最终化敌为友,走向和解:1904年英法协约

在英法都明白这一切后,他们准备解决矛盾,携手共同应对德国的挑战了。

1904年,英法两国在伦敦签订了三个解决双方海外冲突的协定,即《关于埃及和摩洛哥的声明》、《关于纽芬兰和西非及中非的专约》、《关于暹罗、马达加斯加和新赫布里底群岛的声明》,它们统称为《英法协约》。

在这三个协约中,英法对海外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权利互相做了让步。比如在埃及问题上英国声明不会改变埃及的政治地位;法国则不会妨碍英国在该地区的行动。同样在摩洛哥问题上,英法双方也做了同样的表态。再比如,关于纽芬兰问题,法国放弃所取得的优惠权,保留捕鱼权;同时英国用一定的领土给予法国补偿。还比如,在第三协定中,英法互相承认了双方在相关地区的势力范围。

由此可见,通过协定,英法基本解决了在海外殖民地上的利益冲突和矛盾。两国从此理论上已经没有了矛盾冲突。因此英法协约的签订也被认为是英法走向联合的标志。从此,两国在对德问题和欧洲问题上采取了基本一致行动,也就意味着英法从此化敌为友了。

不过有一点需要提及,英法协定并没有涉及军事同盟问题,只是个政治联合。1905年在第一次摩洛哥危机中,面对德国对法国的威胁,英国力挺法国,并且主动提出与法国建立军事同盟。1905年4月英法军事同盟才最终建立起来,成为真正的盟友。

四、总结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在一战前,英法本来还是敌对状态的关系,双方由于历史因素以及海外殖民地的争斗问题闹的不可开交,还差点打了起来。

然而德国的快速崛起以及对英法两国的威胁使得英法面对共同的国家安全问题,这是事关重大的利益,相比之下英法两国的矛盾不算什么。

于是,基于此考虑,英法最终坐在一起通过会议和谈判的方式签订条约解决了双方的冲突,结成政治联盟。最终缔结了军事同盟,实现了从敌人到朋友和盟友的转变。


二林说国关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在国家利益面前,敌人和朋友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

一战前,欧洲帝国主义有三对主要矛盾,英德关于殖民霸权和海上霸权的矛盾,法德关于欧陆霸权的矛盾,俄奥关于巴尔干半岛的矛盾。

其中殖民地和海军是英国称霸世界三百年的依靠力量,这两点是英国的禁区,不允许任何国家触及,谁触及跟谁玩命儿。德国统一之后作为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想要对外扩张,但是世界已经被老牌帝国主义瓜分完了。只能是要么认命要么从别人手里抢。

在陆地上,1870年普法战争,普鲁士完成了统一并且取得了欧陆霸权。再加上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谁当欧陆的老大,英国就联合二三四五一起打压老大。

所以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英法签订协约。

英法协约,又名挚诚协定(英语:Entente cordiale),是指1904年4月8日英国和法国签订的一系列协定,它标志着两国停止关于争夺海外殖民地的冲突而开始合作对抗新崛起的德国的威胁。在协定中,双方就一系列国家和地区的控制权达成了一致,包括埃及、摩洛哥、马达加斯加、中西非洲、暹罗(泰国)等地。



枫夜刷剧


我是这么认为的,首先英法在19世纪前确实是一对冤家,一次次法国政局变化都有英国从中作祟的影子。丘吉尔说过“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1870年代发生了“普法战争”,普鲁士王国大胜,并统一德国,建立德意志帝国。战争使法国赔了夫人又折兵,把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德国,并向德国赔款50亿法郎,记着小学有篇课文叫《最后一课》,就讲的这事。德国利用鲁尔区和洛林的资源为其成为工业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这使得德法变成仇人,不可调和,但是因为法德矛盾主要集中在欧洲大陆,所以属于一种局部性的矛盾。

普法战争

其次,再说说英德矛盾,英国在十九世纪70年代前是世界老牌帝国主义,工业产值世界第一,有“世界工厂”和“日不落帝国”的称号。可到了1870年,工业产值却降到占世界三分之一,工业出口值占世界五分之二。到二十世纪初英国工业产量落后美国和德国,排在第三位,美国第一,德国第二。德国早已经不满足英国遍布世界的势力,它也要在这个世界殖民、贸易游戏派对中分份羹,使得两国在非洲、中东及亚洲等地发生势力上的碰撞,让英国的压力越来越大。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强有力的国防支撑,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在对外政策上既恐法国东山再起,积极推行削弱和遏制法国的政策,又要抗衡英国,极力发展军备,尤其是海军。1898年开始了为期20年的造舰计划,到1900年将造舰计划扩大一倍。这时的英国已如坐针毡,为应对德国,于1905年开始建造“无畏舰”计划,致此两国的军备竞争已达到白恶化阶段,英国开始把德国作为最危险的对手,德英矛盾成为世界性全面矛盾,矛盾也一步步走向世界大战的灾难边缘。

俾斯麦

第三,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这时的英国急需寻找一个帮手,也放下了高傲的“光辉孤立”和不结盟政策,于1904年与法国签订《挚诚协约》,即英法协约,此协约不是军事同盟,是一项解决两国有关殖民地纠纷的协议。英法协定将摩洛哥化为法国的势力范围。1905年3月,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在丹吉尔港发表演说,“决心捍卫德国在摩洛哥的利益”。欧洲国际关系骤然紧张。但英国当时坚定地支持法国与德国对峙。次年,英国外交大臣对甘本表示,如果德国进攻法国,英国不会中立。两国正式开始军事合作谈判,这场危机可以说加强了英法关系,它们从政治谅解走向了军事同盟。

就这样英法这对冤家对头因为利益关系,走上同一条路,成了一条线上的蚂蚱。


遥远要走多远


我来回答: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共同的利益。这就是英法两国从敌对到变为同盟国的最根本原因。

历史上,在20世纪之前,准确地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前,世界的霸权争夺主要在英国与法国这两个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进行。但是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崛起,打破了英法独大的世界格局。主要的表现有:

普鲁士崛起打败奥地利与法国并且成功统一了德意志帝国,使得传统的欧洲两强局面被彻底打破,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在美洲,美国在内战结束之后开始后来居上,很快就打破了世界范围内唯欧洲一洲独大的局面。其他如意大利、日本、俄国等国家也开始逐渐觉醒,给传统的英法独大的世界格局带来了很多冲击,世界走向开始多元化。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美国、德国这两个后来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强盛起来,在某些方面已经赶上甚至超越了英法两国。就像人有钱后就会开始寻求更多的地位一样,美国与德国在各自强大之后就将目光对准了海外,寻求民族的强大及更好的发展,渴望获得更加多的原料产地及产品销售市场。而非常不凑巧,当时的世界经过一两百年的争夺,已经被英法这两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所瓜分,这就使得新老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开始成为世界的焦点矛盾了。打个比方,就是老一辈人靠着横征暴敛把山头都占完了,等年轻人成长起来后发现这个山头已经没有了他的地方,就会躁动不安,靠着强壮的身体开始想着把老人打趴下去争夺这些地方。美国德国与英法的矛盾就主要是争霸世界的矛盾。但是美国与德国又有所不同。因为美国在美洲,远离欧洲,所以它的扩张主要集中在美洲及太平洋地区,虽然与英法有冲突,但是毕竟在主要势力范围之外(英国的根本利益是印度、中东和非洲,法国是非洲和东南亚),所以矛盾没有达到那种战争一触即发的地步。而德国不同了,地理位置就在法国边上,与英国也就隔了一个海峡,要进行殖民统治,从近到远也就是非洲、中东这些地区,势必与英法产生极深的矛盾。这是英法能结盟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有共同的敌人。

另外,世界进入20世纪,美德两国不但在经济上赶超了英法,在军事上也是变得极为强大,德国由于在普法战争中打败过法国,并且占领了法国的一些地盘,给法国人带来过屈辱,所以德国与法国一直都是敌对国。

而英国是当时世界的霸主,德国在经济赶超英国的情况下,想寻得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世界地位,那最好及最快的方式就是打败原来的“武林盟主”,自己成为新的“武林盟主”。所以德国在军事发展上是以陆军为主,假想敌就是法国,在经济及世界范围内对抗的假想敌就是英国。这就把英法推到了一块。

一战前,德国与奥匈帝国结盟,即整个中欧、中南欧都集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单独的法国是对付不了的,必须寻求盟友,那就是德国另外一边的俄国,互相结盟就能使德国两线作战。在当时产生了德国与法国这两个主要敌对的矛盾点。这时候,英国的选择就至关重要,前面也说过,德国虽然没有明面上挑衅英国,但是实质上英德双方都清楚,要想争得新的世界霸权,互相之间的敌对战争不可避免。而英国一项奉行欧洲均衡政策,在德国明显强于法国的情况下,加入法国就势在必得了。所以英国与法国就在互相的根本利益一致的情况下走到了一起。(美国?美国一个人在美洲偷偷发着财,对于欧洲的事务置身事外,就等着偷取胜利果实了)

另外再说一点,如果从本质上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德国向原来的老大英国挑战最高权力宝座,最后失败被罚,而被挑战者英国元气大伤,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崩溃,最后,便宜了一直在边上看热闹居多的美国,使他成为了新的世界老大争夺者(苏联也是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强大起来的,与美国一样)。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阿踏米


大家好,我来回答,我是多糖堂。

英法从世仇走向合作,不得不说克里米亚战争。

1853年,俄国以建立东正教“圣地”为由企图控制奥斯曼土耳其,以扩大在东南欧的影响力。这严重危及英法在欧洲大陆的利益,为了遏止俄国染指巴尔干和地中海地区,英国、法国、土耳其、撒丁王国等向俄国宣战。

初期,主要是俄国和土耳其进行交战,土军力不从心,多次败北。俄军击毁土耳其舰队,控制黑海出口。1854年,英法联军登陆克里米亚半岛,增援土军,战争出现转机。1856年,双方签订《巴黎和约》,战争以俄国放弃黑海的势力范围告终。这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场现代意义的战争,许多现代化的武器和设施如铁甲船、爆炸性炮弹、电报、火车等都首次在战争中张显威力。

通过这次战争,英法联手成功地钳制了俄国的对外扩张,瓦解了俄、普、奥之间的“神圣同盟”。英国巩固了对黑海、地中海的控制权,从而保证了与印度殖民地的联系枢纽。法国也保障了自己在东南欧的传统利益。英法看到了二者在欧洲的力量和利益。

普鲁士“铁血宰相”俾斯麦统一德意志以后,德国在欧洲的势力如日中天,对外扩张也咄咄逼人,严重威胁到英法的传统利益。于是,英法力图联合俄罗斯等国夹击德国,而德国与奥匈帝国为伍计划予以各个击破。这也使得英法这对老冤家真正走到一起来了。

1914年8月,德军依照“施里芬计划”准备先取西欧、踏平法国,再掉头攻击俄国斯。一战之初,德军锐气难挡,英法不敌,德军攻占法国东北大片领土。1916年,英法联军与德意志军队大战凡尔登,双方伤亡惨重,元气大伤。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西线战场出现转机。德军意图在美国援军到达之前击败英法,遂发起猛烈攻击,英法军队则巧妙避其锋芒,耗其精力。在东线战场,俄国亦成功击退德奥联军。德国背腹受敌,同时,其国内民主革命也风起云涌,内外皆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告终。


多糖堂


第一,一战前,随着德国的崛起,英法感到了严重的威胁,德国向英法这两个老牌强国发起了挑战。凭借强大的国力和军事力量,德国向英法发起了挑战。面对德国的威胁,英法不得不走到一起。一战中,英法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美国的帮助下摆平了德国。为了防止德国东山再起,英法不得不握手言和,联手打压和防范德国。即使如此,德国仍然在英法的眼皮子底下再次崛起,向英法再次发起挑战。可以说,英法联手完全是形势所迫。

第二,英法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是一战中的主要角色。一战中,英法遭到了重创,殖民体系和殖民霸主地位发生动摇。作为世界第一大殖民强国和世界第二大殖民强国,两国不得不摒弃前嫌携手合作,共同维持两国的殖民霸权和强国地位,维持凡尔赛会议后形成的英法主导局面。为了维护两国的主导地位,他们不仅把美国挤出了国联,而且对苏联进行封锁,对德国、日本和意大利进行打压。但即使如此,两国的霸主地位仍然没有维持多久,最终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土崩瓦解。

从总体上来讲,英法的合作完全是利益的驱动。有句话叫: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敌人。英法的合作就是这种情况,当然这种合作并不牢固,而且隐藏着很多矛盾。尽管一战后英法携手合作,但两国的矛盾仍然没有消除,两国一直在明争暗斗。比如在对待德国的问题上,英国就强烈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的想法;在争夺北非殖民地问题上,英国一直保持着支持意大利的态度,希望以此来牵制法国。当然,法国人也不甘就范,在很多问题上经常给英国找麻烦,让英国人也不好过


御前带刀侍卫


就英国一贯的政策而言,不希望欧洲大陆出现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从实力占绝对优势时的光荣独立,随着绝对实力的衰落。转向均势外交,简单来说就是谁在欧洲大陆当老大就联合其对立面干他。拿破仑时代联合欧洲诸国尤其是普鲁士干法国。随着普法战争普鲁士大败法国,法国实力已经大大削弱,而且奥匈帝国和德国根本就算是堂兄弟,英国为了保证欧洲的平衡不被打破就转而支持法国。




醉猫看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在世界性经济危机下,新兴的德国对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如英国、法国所占有利益的不满,要求重新瓜分利益所引发的。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乐夫的vlog


英国在一战前一直奉行的便是“光荣孤立”政策。在这个政策下,英国奉行的是不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结盟。但是它要保持欧洲大陆的平衡。在普法战争,拿破仑三世被普鲁士击败,法国因此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法国的实力也遭到了极大的损伤,此时欧洲的实力已经不平衡了。那么英国为了自己的既定利益可以得到保护,就必然帮助弱小的法国来抵抗强大的德国了。还有一个直接原因,那就是在德意奥结成三国同盟的时候,英法俄也结成了三国协约。英国与法国和俄国属于协约国集团,德国对法国和俄国宣战,英国必然会响应,对德国宣战。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选择跟德国开战的原因之一。


VieleJahrespäter


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