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写诗时,你会注意入声字的运用吗?

雸夜青藜


东北已无入声字,如何吟赋出宫商?

我个人不注意,也没办法注意(借口!),因为小可是北方人,一张嘴就是一股儿大碴子味,不怕您笑话,平卷舌我都分不清楚。

所以读李清照词的时候非常纠结,按现代语发音都已经美到冒烟,若是按古汉语发音岂不妙到天怒人怨?

北方语音已经没有入声字了,读诗词天生就有了自卑心理,总觉得照南方人少了一个天赋。导致写诗词时也是自信不足,宛如小妾生的女儿,满脸满心的自伤自怜,处处抬不起头来。

从而导致了一个更严重,并且无法调和的后果。

写诗词时严格按照格律填写,可是读诗词时却要按现代汉语发音进行吟哦,这种讽刺的意味仿佛一个青楼女子晚上接客,白天去大学讲授男女授受不亲的贞洁之道。又仿佛专家说这个蔬菜解毒那个水果护肝结果这些东西都特么有农药残留一般。

诗词一道,至少在乐感方面已经和古代脱节了,诗还好一些,词对于我们北方人来说,除非知道入声字,或者词里根本不用入声字,同时保证词里所有字的古代发音和现代发音完全相同,否则,无论如何写,都不过是养在外面的私生子或没有名份的小三,连说话都不敢大声。

北方人写诗词中的词,在写的时候就已经低人一等了。

没有了音律之美,还算是诗词么?不过是中国风的流行歌曲罢了。

倘若真有心,我应当把所有的入声字的发音搞清楚,参照上海,安微,闽南等方言把每个字都念到准确无误。

可是我没有这个心,诗词,只是我千万爱好中的一个,又不想当诗人,专家和学者,算了。

理由就像老公眼里的老婆,只要想找你茬,总能找到的!


亦有所思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不为诗而诗,能留心思想,留心韵律,留心平仄,留心对仗,就不易了。

偶有好句,便得意忘形。有人欣赏,便衷心欢喜。

入声,不问。


涂之人995


会注意,但又不太注意,就是有感而发,重在有点意思。再说,对古诗,近体诗的格律知识没有研究,写诗全凭感觉。比如昨日填的这首词。

清平乐 疫情初出

青青坪草,路上行人少。一连口罩天地小,心中疫霾飘摇。

昨日己过残冬,今日春来青松,更待百花开启,庚子一岁顺风。

丨敬请大神指教。


Fxh998


普通话没有入声字,不必考虑。作诗时兼顾方言的,遵循遵循平仄规则,捣鼓捣鼓古意,未尝不可。现在都不讲究入律,吟诵也不知用哪旋律。有著名学者吟诵多首诗词,内容无论慷慨激昂还是低缓沉郁,都是一个调。无律、乱吟,是否还要注意入声字……算了吧。


诗为诸艺之魂tt


写诗也要看你写什么诗?绝句,律诗,词牌必须讲究平,上,去,入的声韵格律,按要求办,守规矩。其它诗体就不必了,不过能注意自己的修词用字总比无知无畏要好。个人看法,不必在意。


用户8325650047234


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如果是律诗,当然要尽量合律才好。其他诗词也要注意尽量做到上口。


杂学评论


应邀答:写格律诗是要注意的。不然怎么叫规律。


阿祥79874


不懂古诗的韵律,也不写古诗,写现代诗就无所谓了。现代人写古诗,多已失去了古诗的意境,看起来就像电影的场景道具。


八斗12


不好意思哦,我不会写诗。有时是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有感而写,作为留念。不能作为诗。当然为了读着顺畅,也会注意一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