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疫情面前,大家害怕嗎?什麼感覺?

程愛國


全國多地已啟動對確診患者、疑似患者、醫護人員等不同群體的緊急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心理援助成為抗擊疫情的重要防線。疫情下的“情緒霧霾”有哪些表徵?心理抗“疫”,市民應如何行動?專業人士又開出了哪些“良方”?來看新華社的報道。詳

(視頻時長1分2秒)

確診患者易生“心病”

“我怎麼還在發燒”“住在這裡會不會交叉感染”“我不想治療了”……隔離病房內,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心境障礙診療專家陳俊,時常能聽到這些話。“有一名老年患者,很害怕自己和家人發生意外,有比較嚴重的焦慮。”在聽取醫療專家意見後,陳俊為患者開具了小劑量助眠藥物,並進行心理疏導。

“有的患者擔心治不好,覺得‘睡著了就醒不過來了’;有的患者煩躁時會扯掉氧氣面罩;還有少數患者會出現抑鬱、反應呆滯等較嚴重症狀。”陳俊表示,這些情緒都是疫情下的正常反應,經過對症藥物治療和心理疏導,改善效果普遍良好。

在不自知的情況下把病毒傳染給了家人,是許多患者最大的“心病”。據統計,浙大一院之江院區隔離病房內,不少患者都存在輕度抑鬱和焦慮症狀。“他們擔心自己,也擔心家人,既恐懼又內疚,病房裡抬眼可望的各種醫療設備、防護嚴密的醫護人員,也加劇了這種情緒。”該院精神衛生科教授許毅說。

醫護人員也是心理專家們觀察和照護的對象。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梳理出醫護人員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包括“長期過勞導致身心疲憊”“面對大量患者感到壓力、無助和恐懼”“對自己和家人患病的擔憂”等。

目前,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已專門公佈了一個微信二維碼,供有需要的醫護職工單獨聯繫。浙江省衛健委也組建了針對醫護人員的心理專家團隊。“社會的關心和支持對醫務人員來說非常重要。比如,熱心市民送來的奶茶、水果等,就讓醫護人員感到特別欣慰。”陳俊說。

“情緒霧霾”需引起重視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醫師謝斌說,在地震等自然災害發生後,大家考慮的是團結,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會被拉近。而傳染病卻不同,為了避免交叉感染,人們必須相互遠離。“這種特殊性會讓更多人陷入負面情緒。”

“寒假延長了也高興不起來,一直想看的書還是靜不下心去看,一直想做的事仍在找各種理由拖延。”類似的苦惱,同濟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副教授姚玉紅已經聽到多次。

在她看來,“不確定感”本身就是挑戰個體內心安全感的重要因素。眼下,開學時間的不確定導致部分學生無所適從,而長時間悶在家裡又引發出他們既往的“未完成”焦慮,讓心理上的“欠債”更加凸顯。

“一方面我會梳理相關信息,增加學生的掌控感;另一方面也提示他們通過規律作息、適當運動,把生活帶進正常的節奏。”姚玉紅說。

很多老人的飲食起居因為疫情也有了改變,比如不能健身了,不能參加鄰里活動了。上海靜安區石門二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醫生蘇蓬說:“有的老人‘悶’久了,焦慮和煩躁,從電話裡、視頻裡,口氣、面部表情上都能聽出來、看出來。我會敦促他們在家中保持平日的健身習慣,不要因疫情而停止,這對心理健康也有幫助。”

一些原本容易焦慮的人,更可能在群體焦慮下走向“草木皆兵”。“從我們最近接到的數百個熱線電話看,確實有部分人恐慌感更為強烈,比如會時常感覺胸悶、發熱,每隔一兩個小時就量一次體溫,然後不斷地去醫院看病,要求醫生做檢查等。我們稱這種為焦慮情緒引起的軀體化反應。”浙江省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趙國秋說。

不應忽視的還有廣大基層幹部。華東理工大學心理援助志願者鄭悅說,一名社區幹部曾打進電話,表示連續高強度的工作使自己備感壓力,已經失眠多日,但又必須繼續戰鬥。“希望多保障基層幹部有一定的休息時間。”

與焦慮“和解”,個人和社會應積極行動

華東師範大學應用心理學系副教授張麒認為,網絡時代同時存在“信息過載”和“信息窄化”現象,一個人如果只盯著疫情相關信息,對生活的其他方面不再關注,焦慮情緒就會持續放大,產生“想象中的恐懼”。“要掌握科學的信息,減少未知帶來的恐慌;也要把時間留給自己日常感興趣的東西,這是一種積極的自我‘心理防護’。”

浙大一院精神衛生科副主任胡少華說,特殊時期人們更要學著與焦慮、恐慌等情緒“和解”。他建議,一要保持充足睡眠;二要保證適當運動;三要合理安排一天時間,不要只專注於某一件事,還可趁著這段時間,回顧生活和工作,做好下一步的規劃。

此外,謝斌等人認為,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有序復工復產,讓社會慢慢恢復到正常運轉狀態,有助於提升整個社會的免疫力,社會生活正常以後,對個人心理也會產生保護作用。

做好心理抗“疫”,必須進一步豐富公眾的紓解渠道。專家建議,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更多專業心理諮詢機構和公益人士參與,綜合運用網課、在線聊天、製作新媒體產品等手段,將更多優質心理援助課程和服務送至更多群眾,促進“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社會氛圍的形成。


青枕104945250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害怕嗎?怎麼能不怕,正如有人說的2003年的非典我不怕,因為我還是個孩子,今年的肺炎我害怕了,因為我是一個媽媽。

記得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新聞報道的不是很多,刷視頻只是偶爾能刷到,後來一天比一天多,一天比一天嚴重,每天我時時刻刻提醒孩子爸爸,不要帶孩子去人多的地方,給孩子勤洗手,直到正月初二正式封村開始,心裡又恐慌,又欣慰,恐慌是因為知道疫情的嚴重性肯定超過了我們的想象,欣慰是因為大家終於都重視起來了。

讓我最崩潰的是,大年初一的時候,我老公下午去朋友家聚,喝了酒回來,晚上就說自己有點難受,嘮叨了幾句,就趕緊讓他把藥喝上,為了防止傳染,晚上讓他去另一個房間睡覺,連續幾天都沒好轉,就讓他去診所看了下,重新配的藥,每天早上第一句話我就問他好點沒,他都說好多了,差不多有十天的樣子才好全。

相信大家都跟我一樣,每天拿著手機不停地刷新,希望能聽到好消息,說疫情控制住了,有藥了,一會有好消息,一會又有更壞的消息,每天精神都崩的很緊,又不敢表現出來,因為我是孩子的媽媽。

最最讓人慶幸的是,我們僅僅有兩例,不敢高興,害怕一覺起來數字突然多了。

後來,有專家說,讓大家不要恐慌,不要不停地刷消息,我才讓自己放鬆下來,剛好有人給我推薦了今日頭條,我就開始玩,也就沒那麼緊張了。

現在的情況越來越好,相信疫情很快就得到了控制,我們相信國家。

以上是我的回答。

我是碩碩吖,關注我,歡迎大家互相學習。


碩碩吖


要是問我03年的非典害怕不?我肯定說不害怕,因為我那只是個孩子,對待疫情根本就沒有什麼概念!而今年的肺炎我除了害怕更多的是擔心,因為我現在是上有老下有小!

疫情剛開始的時候,這方面的信息不多,也沒有太放在心上!後來的數字一天比一天多,心裡開始沉重起來,直到武漢封城,感覺到事情的嚴重性!

在家每天給孩子洗手、消毒、不出門,只要有空就去關注下疫情的數字變化,心裡默默祈禱數字不要再加,期盼在外奮戰的每一位醫護人員平安歸來!




苗丹撩影視


疫情開始時,我是緊張的,許多年輕人可能都是緊張的,因為網絡的發達能接觸到第一消息能認識到病情的嚴重,上一輩的父母輩為了家裡開始瘋狂搶購。相反,小縣城的老人和農村裡的都不是很在意,口罩基本也不帶。

疫情嚴重時,年輕人也慢慢平靜下來了,畢竟早已經躲在家裡了。這時候通過政府對鄉村道路、人員密集場所的管控、宣傳,老一輩的、村子裡的也都開始意識到疫情的危險,也都自覺或被勸導的帶上了口罩,布的也好、棉的也罷。

現在這麼長時間了,我基本也麻木了,不會再每天早中晚刷疫情的消息了,畢竟生活還得繼續,街上的商店也都陸續開門營業,只是口罩消毒措施還是不能分開的。老人們卻漸漸厭煩了這樣開始慢慢脫下了口罩




辣條味唐僧肉


剛開始我刷到時候,害怕小孩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我很害怕,後面看小孩不容易感染,我的心就一下子鬆了一口氣,跟著後面小孩最小的幾個月都感染了,我就又緊張了,我們一家人在家,不出去,就在家,跟政府走,響應國家政策



阿露生活日記


疫情面前,由於我處在上海,上海的疫情還是相對來說比較好的,所以沒有什麼太恐懼心理。但我還是按照國家標準,在家裡窩著,幾乎不出門,除非出門買點菜。希望這場疫情早點過去,全國人民可以像從前一樣安居樂業,國泰民安。


雙重大內高手


我是在1月21號第一次關注這個疫情,當時全國確診病例報道的數據只有200多例,看完這個報道以後由於不瞭解,第一反應還是很怕、然後我通過電話微信告訴家人,叮囑他們不要到處亂跑特別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出門一定要戴好口罩;

通過持續一兩天的關注新型冠狀病毒新聞之後,看到鍾南山院士在鏡頭上的講話,給我有了全新的認識和防護措施,我開始慢慢的對自己和家人更加嚴格起來,響應國家的號召呆在家裡不出門,不出門就是給國家做貢獻。同時希望早日疫情,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小梁聊電影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說不害怕也只是說說。

1.作為普通未感染者,真正面對一系列增長的病患者數據的時候,心裡也是七上八下的。

我記得這一個月來我們去超市6次,我家就在離超市200米的地方,買了大量的米,面,肉,蔬菜,水果,零食,糖果,麵條,方便麵,還有一些紙巾風日用品。每次我都揹著特大的登山旅行包去的,然後我手裡還各提一個大大的方便袋,都塞滿了食物。每次我花了有800多元以上。

我以為就只有我心裡很恐慌,通過把家裡的冰箱,桌子塞滿食物來減輕我心裡那種無法釋放的負面情緒,沒想到其他人都是購物車滿滿的,堆成了高高的山頂,還一手推一個,如果按照和我買的東西的體積相比,最起碼有個2000-3000元。

2.作為病患者來說,他們天天面臨喉嚨痛,呼吸困難,嗓子被痰堵住,就好像有人掐著脖子那樣難受。嚴重的時候甚至大小便失禁,不能坐起來自己吃東西。

每個人都有羞辱感,如果不是萬不得已,誰也不想讓別人來清理自己的屎尿,這是很隱私的事情。而且看著別人那麼負責的照顧自己,心裡會有愧疚感,想著如果自己好好的,不用別人照顧該有多好。

另外也不是所有的病患者家屬都在身邊,這樣難過的日子裡,很容易感到孤單,也很想輕生,覺得活著既難受還要麻煩別人。

3.作為病患者的家屬來說,隨時擔心病患者的安危,因為不在身邊,不能親自照顧他們,心裡不知道他們到底是恢復好了還是加重了,時刻擔心,始終懸著一顆心。

如果得知他們好了,也就放心了。也有不幸遇難的,他們會傷心欲絕,如果自己也感染了,再聽到這樣的傷心事,更加重了自己的病情,不利於快速恢復健康。很多病逝者的親屬們聽到這樣的難過事,自己也嚴重的話有可能就過不去這個坎,也跟著離去了。

4.作為醫護人員來說,他們面對瞭如此短時間一下子集聚起來的病患者,也有心裡負擔。他們擔心自己不能全部豆救治好。也對突然而至的事件產生巨大的影響。

他們的心也時刻懸著,但是面對病患者需要關愛的眼神,他們鼓起勇氣面對一切困難,積極安慰病患者,即使他們自己都覺得有可能某個患者會過不了這關,但是他們還會時刻都為患者加油,打氣,激勵他們好好的活下去,渡過難關。

每當艱難治好一個患者的時候,他們很開心覺得自己再苦再累都值得,但是當有一個患者因為太嚴重而病逝的時候,他們心裡會產生挫敗感。很自責,也覺得自己很無能。儘管我們都知道這不是他們的錯。

但是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搶治過程中,每個人心裡都會受到傷害,或多或少的受到影響,甚至有人會很嚴重。需要心理醫生或者是家人多關愛,安慰來慢慢調整過來。

但是我們還是了不起的,我們這麼多人一起慢慢戰勝了困難,慢慢從每天極速上升到每天增長為零,這裡面有各行各業的朋友一起努力的成果。感恩祖國的人民,致敬每一個奮鬥的英雄們。中國必勝,加油!





文章看這裡


2019年12月12日,新型冠狀病毒第一例患者被疾控中心發現,2020年1月10號疾控中心通過檢測確診並且提取到。2020年1月12號,國際衛生組織將該病毒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

由於恰逢春節大返鄉,從武漢開始的疫情通過返鄉開始大面積感染全國大部分城市。至此,新型冠狀病毒開始由湖北武漢至全國開始爆發。

個人覺得新冠病毒早期,因為沒有引起人們具體的重視,才導致中後期病毒的大比例爆發,甚至日排查量突破1萬人口大關。

但是真正引起人們恐慌的信號,應該是來源於過年前夕武漢全面封城!如果事態不嚴重,封場這樣的大舉動是不會進行的,這招也實屬無奈!

不過隨著全國各界人士的積極配合和我國醫療團隊的積極突破,尤其是鍾南山院士的帶領下,首例新冠病毒在短短的10多天就被攻克治癒出院,這個消息非常振奮守護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和全國人民的心!從那一刻開始,人們的恐慌心理也逐漸開始下降!

直至今天,全國上下對待新冠病毒的積極樂觀心態已經徹底打破臨界線,我們都將相信,這一關我們必將渡過!

通過新冠病毒我還是希望人們能產生敬畏自然之心!如同澳洲持續多月的大火,我們敬畏自然其實是在救贖我們自己而不是救贖自然。




扒了白扒


logo創作你的創作 免費下載

疫情面前,好像只有我一個人在害怕

一場人間遊戲

簡書作者

0.2202020-02-03 21:52

武漢封城真的是讓我意想不到,我承認,看到報道的那一刻,我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要是前兩天有人跟我說武漢要封城,我估計會端起一盆冷水潑它一臉,阻止它的誇大其詞。現在事實擺在眼前,被潑的應該是我。

此時,已有500萬的人口離開武漢,這500萬人中有近8千人流入了我所在的市裡,而且,這8千人的其中兩個,就在我們這裡,更糟糕的是,前兩天我們還和其中一個在同一張桌子上吃飯,這讓我心驚膽戰!不過,我沒有太多心驚膽戰的空閒,我現在急需說服我的父母,今年春節不要走親戚。

“有什麼要緊,那是湖北,這裡又沒有,我還不信病毒能跑到這裡來”,當我去跟他們闡述事情嚴重性的時候,他們十分淡定。對於他們的不重視,我感到很氣餒,如果礙於情面走親戚,一旦有人感染,後果不堪設想!

外面下著雨,天陰沉沉的,我小跑著去到離我家不遠的外婆家,想著先勸他們今年不要跑親戚,但是他們也都說我大驚小怪,並不在意,說是不跑親戚怎麼像話。

在雨中穿行著,我感到無比的受挫。但是轉念一想,要讓他們接受那些看似遙遠的恐懼本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一次不行,那就多說幾次,跟他們耐心地講,好好地講。但同時,我又感到十分的不滿與憤怒,網上看到河南那邊積極響應,嚴格控制疫情。而同樣作為臨近湖北的這裡,此時此刻竟然如此地風平浪靜,感受不到一絲絲緊張的氣氛,大家還是該串門的串門,該辦酒宴的辦酒宴,該打牌的打牌。我很憤怒,也很無助。

不過,現在並不是去埋怨誰的時候,當務之急,還是要想辦法說服家裡的人。

此時已是大年初一,網上的各種言論滿天飛,在真實的報道之中,也摻雜著各種各樣的謠言,什麼感染人數超十萬,醫院感染而死的屍體沒人管……這些真真假假的消息引起了廣泛的社會恐慌,沒有人知道真實的情況是什麼樣的。我們這邊的辦事處至今也沒有任何的通知和報道,也沒有任何的措施,各家之間,依舊你來我往。

恰逢此時,我們這裡有個小孩出現疑似症狀,聽說是去了從武漢返鄉的那家玩耍,回來後就開始發燒。加上各種消息說臨近地區有確診病例,一時間,大家炸開了鍋,開始著急起來。趁此機會,我再次去勸說我的父母以及其他熟悉的人,在家庭的群裡發佈最新的消息,到處去找縣政府的公告,此時我也顧不上這些消息的真假了,只希望這次疫情能夠引起家裡人的重視,讓他們取消今年走親戚的想法。

經過不斷地做思想工作,加上近來的各種真真假假的壞消息,家人終於答應不再出門,也打了電話跟各個親戚一一通知,大家都表示諒解,國難當前,不必計較暫時的得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