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尿酸“变成”痛风石的原因?

一个1954831


原因就是,尿酸生产过多,排泄过少,导致体内尿酸代谢不平衡,最后形成痛风。

痛风形成的过程为。血液尿酸含量太高,超过身体自我调节浓度,当尿酸含量超过一定浓度时,达到过饱和状态,尿酸晶体析出。析出的尿酸晶体,积累在血管末梢处,就是我们手指和脚趾,因为这部位血液流动缓慢,日积月累,晶体慢慢变大,在外因和内因条件下,诱发红肿热痛等炎症,形成了痛风。



营养师健哥


痛风是因尿酸生成增多或肾脏排泄功能减弱致血尿酸水平持续升高,尿酸盐沉积于关节、滑膜或其他组织器官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尿酸性肾结石和痛风性肾病等。近年来,痛风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痛风石预防

高尿酸血症患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其进一步发展为痛风石。

(1)合理饮食。减少食用含嘌呤高的食物,如肉类、动物内脏、浓的肉汤、海鲜、菌类等;减少酒精摄入,尤其是啤酒的摄入量,因其与血尿酸水平呈线性相关。

(2)控制相关慢性疾病。积极治疗和控制与尿酸增高有关的内科疾病,如肾功能不全、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伴发痛风。

(3)谨慎服用致高尿酸药物。某些药物长时间应用可导致血尿酸增高,如袢利尿剂和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胰岛素和β-受体阻滞剂等都可阻止尿酸排泄。

(4)痛风易感患者。男性、年龄>40岁、肥胖、有高尿酸血症家族史、静坐生活方式等为痛风的高危因素,该类人群需常规体检监测血尿酸水平。在痛风石的治疗中,预防是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单纯高尿酸血症未进展为痛风的患者,无论男女,血尿酸控制目标值均为356μmol/L以下。

当血尿酸浓度维持在<297.5μmol/L水平时,部分痛风石可逐渐被吸收,可减少关节破坏及肾损害。急性期时利用秋水仙碱、非甾体类药物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控制炎症、缓解疼痛等临床症状;待症状缓解≥2周进入缓解期后再行规范降血尿酸治疗。

1. 促进尿酸排泄药物

苯溴马隆属于苯骈呋喃衍生物,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促进尿酸排泄,具有较高降尿酸率,可较好的控制血尿酸水平,长期应用还可溶解部分痛风石,禁用于对本药物过敏、严重肾功能损害或严重肾结石患者。

丙磺舒属于另一种常用的促尿酸排泄药物,通过抑制尿酸在肾小管的重吸收,提高尿酸排泄率,对本药过敏或水杨酸类药物过敏、肝肾功能不全、肾结石及肿瘤放化疗患者均不可使用本药,目前不推荐老年人、儿童、消化性溃疡者使用。

2. 减少尿酸生成的药物

别嘌呤醇是临床上治疗HUA和痛风的传统经典药物,能有效抑制嘌呤代谢,减少尿酸生成、降低人体内尿酸水平。

3. 新型降尿酸药物

非布司他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XO抑制剂,其能有效抑制还原型和氧化型XO减少尿酸生成。可用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痛风患者或轻中度肝功能损伤患者,目前不推荐用于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患者。

对于晚期痛风石患者,控制急性症状后,及时开放外科手术治疗较单纯内科治疗效果更好,但必须掌握手术指征切不可盲目采取手术治疗。应切除较大且易于切除的痛风石降低尿酸排放,减少体内尿酸总量;应切除进行性增大的痛风石,以防止对骨关节和软组织的进一步破坏;应切开张力大的痛风石,以免引起皮肤坏死;手足部痛风石应尽量切除并矫正畸形、改善功能和外观;痛风石压迫神经时,应尽早手术清除痛风石减压。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较多研究应用关节镜诊断与治疗膝关节和肩关节等大关节痛风石,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关节镜能直接提供良好的关节内视野,准确评估关节内痛风石的病变程度,因此关节镜技术为微创外科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提供了可能。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


痛风石由于尿酸盐结晶沉积而导致,所以只有降尿酸才能解决问题。比如研究发现,36%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在B超下可以见到关节内痛风石形成, 尽早药物干预,还可以及早让这些肉眼见不到的痛风石溶解。另外,研究还表明,血尿酸水平与尿酸结石溶解速率呈线性负相关,将血尿酸保持在240μmol/L以下痛风石溶解速率最快。血尿酸越低,痛风石溶解越快。降尿酸的治疗效果是显而易见,血尿酸长期维持在300umol/L以下后,痛风石一般可以逐渐缩小甚至消除。

对于无痛风结石的痛风患者,治疗目标是要把血尿酸值控制在小于360umol/L以下。

对于无痛风发作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如合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或者冠心病,当血尿酸>420umol/L(也有指南推荐大于480umol/L)时,应开始降尿酸药物治疗,将血尿酸控制在360umol/L以下。若无合并上述情况,血尿酸水平超过540umol/L时,大多数专家认为已经应接受降尿酸治疗。

降血尿酸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服用降尿酸药的同时,健康生活方式,控制饮食也很重要,只有多方面配合,维持尿酸长期达标,才能有效控制痛风。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日常该怎样护养?80%血尿酸在体内生成,只有20%来自饮食。因此,日常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1. 食物方面,限制高嘌呤动物性食物,每天饮用至少2000 mL水。进食要定时定量或少食多餐,少用刺激性调味料。

  2. 体重管理,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应缓慢减重达到并维持正常体重。

  3. 定期检查,配合规律降尿酸药物治疗,并定期监测随诊。


健康养生周刊


痛风石,又称痛风结节,是人体内因血尿酸过度升高,形成尿酸钠盐,超过其饱和度而在身体某些部位析出的白色晶体,是痛风的特征性临床表现。痛风患者除中枢神经系统外,几乎所有组织中均可形成痛风石,最常见于耳郭和手指、足趾关节,及关节附近的滑囊膜、腱鞘与软骨内。痛风石大小不一,小的如砂粒,大的可如鸡蛋。微小的痛风石可诱发痛风性关节炎,造成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周围组织纤维化,导致关节慢性肿痛、僵直和畸形,甚至骨折。有些痛风石肉眼可以看到,比如沉积在体表的、发生在耳郭和关节周围的痛风石。还有些痛风石沉积在肾脏,引起肾结石,诱发肾绞痛。痛风石逐渐增大后,其外表皮肤可能变薄溃破,形成窦道,排出白色粉笔屑样的尿酸盐结晶物,经久不愈。发生在手足肌腱附近的结石,常常会影响关节活动,有时需要手术治疗。

痛风石好发于肾脏,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血中大约75%-80%的尿酸由肾脏排出,所以尿酸易在肾脏内沉积形成肾结石。尤其是血中尿酸浓度过高超过肾脏的排泄能力时,肾脏痛风结石更容易发生。②尿酸沉积于局部组织环境的酸碱度有关。当局部偏酸时,即PH值偏低时尿酸容易沉积形成结石,而肾脏是尿液形成的场所,尿液的PH值一般在5.5-6左右,呈酸性,所以易在肾脏内沉积而形成结石。


科学运动与健康


我们人体当中的血尿酸水平是有一定的标准的,当血尿酸水平过高,血液中的尿酸浓度不断饱和,那么就就会有尿酸盐结晶不断的析出。

尿酸盐结晶一开始会呈细小的沙子状,或者是小颗粒状,如果尿酸一直降不下来,甚至越来越高,那么形成的尿酸盐结晶也会越来越大,就会逐渐演变成痛风石。

无论大小的尿酸盐结晶,都会不断的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当中,造成关节红肿疼痛以及变形的情况发生。除此之外,由于尿酸都需要经过肾脏排泄,这些结晶还会沉积在肾脏当中,造成肾脏病变的出现。

无论是痛风还是肾脏病变,对身体的伤害都不小,甚至还会面临截止或者是肾脏衰竭的情况,所以要及时降尿酸。

想要避免尿酸继续升高,痛风石不断出现,要多喝2种水。

1、喝降酸植物水

葛藤栀子酵液,是利用葛根藤、栀子、菊苣、玉米须、百合、桑叶等药食同源食材搭配发酵而成的,是中医上常用于降尿酸的一种植物水。

由于利用了多种具有药用作用的食材进行搭配,这种植物水当中含有多种利于降尿酸的成分,如果尿酸高或者有痛风的人坚持饮用,通过吸收这些成分,可以达到促进尿酸盐结晶溶解,缓解痛风疼痛的作用。

2、喝温开水

多喝水可以促进体内尿酸的排泄,这是因为喝水喝到一定的量,会增加我们的尿液量,当我们排尿的时候,尿酸就会跟着尿液一起排出体外,这样尿酸自然就会慢慢下降。需要注意的是,想要达到排泄尿酸的效果,平时的饮水量一定要达到2500毫升左右。


Luuuuuu705


答案肯定被身体自己掌握着!我们都是去猜测,如果要猜得更靠近真相,我觉得需要站在身体的角度去思考,首先身体拥有自我保护的各项机制,当遭遇伤害或处于压力之下,生存受到威胁时,体内的自我保护机制就会打开,尿酸被证实具有强抗氧化的作用,顺着这条线索思考,也就是身体遭遇到巨大的压力,比如:处于电离辐射之下、接触化学物质、长期保持精神压力、长期服药、体内缺乏抗氧化物质的来源等,在压力之下,身体应激反应加剧,自由基也相应增加,大量的自由基需要被中和或清除,那么身体必须储备更多的抗氧化剂,其中就包括了尿酸在内,身体不得不减少尿酸的出口,同时增强合成尿酸的反应,这样以来,血液中的尿酸值就超出了定义的标准值,定义中的指标是普通人在正常情况下的生理指标,承受巨大压力的人其指标肯定有别于普通人,就像离赤道越近、日照越强,皮肤颜色越接近保护色,当然血液中容纳的尿酸是有限的,如果这个人压力不减反升,对尿酸需求不减反增,那怎么办呢?把尿酸储存在体内吧,以备不时之需,痛风石肯定不是随机产生的,身体的任何生命活动都不是随机发生的,随机代表漫无目的,我倾向于认为痛风石是身体刻意储备尿酸的结果!唯有减少存在的压力,强化补充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养分,身体对尿酸的需求不再那么高,自然就不需要储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