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你的孩子內向而感到擔憂嗎?不,恰恰相反,你應該感到自豪


很多朋友向我諮詢:“孩子性格內向,該怎麼辦?”還有人說:“孩子性格內向,我想讓他做出改變,但效果不理想怎麼辦?”

我不明白大家為什麼對內向性格這麼排斥,為什麼會覺得內向性格不好?其實大家對內向性格一直有個誤解,這個誤解來自20世紀所謂最偉大的三個心理學家之間的紛爭,這三個人是佛洛伊德,榮格和阿德勒。榮格、阿德勒和弗洛伊德本來在心理領域一起進行合作研究,後來因某種原因三人不再和睦。最有影響力的弗洛伊德對另外兩人憤憤不平,因為榮格和阿德勒都是內向性格的人,弗洛伊德便發表大量文章開始貶低內向性格,把內向的定義扭曲為“過分以自我為中心,孤僻等等。”

為你的孩子內向而感到擔憂嗎?不,恰恰相反,你應該感到自豪


那麼判斷一個人是內向還是外向的標誌是什麼?

一、要看他獲取、消耗、保存能量的方式,外向的人越玩越開心,只要熱鬧就覺得充滿能量,不會覺得累;內向的人在人多的環境下會覺得越來越累,他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休息一下才能夠補充能量,而且自己一個人獨處不會覺得不安。

二、一個孩子在壓力面前表現出退縮,那麼他有可能是偏內向的孩子,反之如果你的孩子精力充沛,總想到外面去玩,不管有沒有人和他一起,那他就有可能是外向的孩子。

三、從生理的角度來看,內向和外向也大為不同。如大腦的區別,人類的大腦有四個主要的功能區,相互獨立,彼此配合,分別為:大腦前葉、大腦後葉、左腦、右腦。從大腦前葉和大腦後葉的區別來看,內向孩子的大腦前葉更加活躍,外向孩子的大腦後葉更加活躍。在左、右腦之間,每個孩子都有佔優勢的一部分,內向孩子左腦佔有優勢,孩子更有邏輯性,更注思考。當然,內向、外向並不是絕對的,它們是共存的,有的人內向多一點,有的人外向多一點。

為你的孩子內向而感到擔憂嗎?不,恰恰相反,你應該感到自豪


我們很多的家長都為孩子的內向感到擔憂,都覺得這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其實內向性格的人也有很多優點,只是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裡外向性格的人看起來更容易適應,表現的機會更多一些罷了。

馬蒂蘭博士,美國著名的內向性格研究專家,她研究內向性格具有如下的優勢:比如,擁有豐富的內心的生活,懂得停下來品味生活,熱愛學習,善於創造性思維,擅長藝術創作,樂於自處,謙虛,容易養成健康的習慣,是好公民,珍惜長期的友誼等。

有很多的名人,成功人士也是內向性格的人,比如,林肯,他小時候就是一個性格靦腆,不善言談的人,但在演講時又表現的很健談,這就是內向與外向共存,只是在不同的場合偏向某一方面罷了。

還有很多藝術家、科學家都是內向的人,比如牛頓、富蘭克林等,內向性格能使他們能夠靜下心來在各自的領域裡去探索發現。

為你的孩子內向而感到擔憂嗎?不,恰恰相反,你應該感到自豪

富蘭克林


在家庭如何幫助內向孩子成長?

第一、確保家長與孩子的關係密切

家長不要強迫孩子成為一個他不願意成為的人,不會因為孩子總躲在人身後而憂心和焦慮,而是知道人和人是不一樣的。

第二、要教他行事符合自己的氣質。

有的人喜歡聚會、愛開玩笑;還有的人不愛說話,性格內斂,但是,無論是內向還是外向,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氣質去生活。

第三、與孩子建立一種靈活的關係。

努力去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和潛能,當他的才能受到鼓勵時,孩子就能充分發揮潛能。

第四、要給孩子創造一個恢復精力的場所。

這樣,當孩子需要安靜時,就能夠有一個人獨處的時間和 空間了。

第五、不要總講道理。

為你的孩子內向而感到擔憂嗎?不,恰恰相反,你應該感到自豪


因為內向的孩子本身容易思慮過多度,太多的道理會讓他變得十分焦慮。也不要總反駁孩子,不要跟孩子展開大量辯論,更不要輕視或者忽視他的需求和感覺。

要做的是承認他的感受,給他換位思考。今天處理不了的問題,可以約孩子下次再做。如果給孩子造成了傷害,應該向他表示歉意。

理解內向的孩子,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內向孩子容易產生內疚和恥辱感。一定程度之內,會幫助孩子糾正錯誤行為。如果內疚感和恥辱感過多,則造成傷害,導致孩子的行為扭曲或者深度自卑,以及自尊水平大幅下降。

建議糾正內向孩子的錯誤的時候,稍微說一下就就好了。比如,孩子在家裡練吉他,吵得你睡不著覺,如果是一個內向的孩子的話,你可以跟他說“媽媽真的有點頭疼,我希望你能夠安靜一下”,就這一句就好。如果要組織一個外向的孩子,可能真的需要父母花很大的力氣,因為孩子的能量很強,停不下來。

一個內向的孩子到底需要什麼,核心是愛和時間。你要拿出時間陪伴他,因為“愛”不是一個空泛的詞,有時間才能夠表達愛,你要用更多的時間關注他,給他信任、信心,適應他的慢節奏,給他鼓勵和快樂。


為你的孩子內向而感到擔憂嗎?不,恰恰相反,你應該感到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